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阐述了乡镇淀粉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述了乡镇淀粉工业发展带来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同时指出应建立适合我国乡镇淀粉工业的生产模式,并提出今后乡镇淀粉工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吉林省乡镇工业生产函数模型,并对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关系、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通过分析影响吉林省乡镇工业经济效益因素,提出了提高乡镇工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我国乡镇企业啤酒工业的现状和存在的环境问题,探讨了通过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和生态工程等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及乡镇啤酒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城郊地区作为城乡融合区域,展现出既不同于城市建成区又异于传统乡村的特征,显化城郊地区耕地资源多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对于提高城郊地区耕地资源价值,推动耕地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南昌市城郊作为研究区,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耕地图斑及乡镇为基本研究单元,进行实地土壤采样与调研,基于多源数据使用综合指数法、MCR模型、InVEST模型量化耕地的多功能,分析耕地多功能空间差异并根据区域差异进行耕地多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南昌市城郊耕地生产功能等级较高,中高等级耕地面积为16 358.31 hm2,占比78%,主要位于东湖区、青山湖区、湾里管理局;文化景观功能等级高,耕地处于中高等的面积为15 295.73 hm2,面积占比为73%,高等级区域位于东湖区以及高新区麻丘镇;大部分耕地的生态功能处于中等,为11 010.19 hm2,占比52%,高等级区域主要位于湾里管理局。2) 根据耕地多功能分区理论框架和乡镇耕地多功能结果识别出6个功能一级分区,11个二级分区。南昌市城郊不同区域耕地的多功能具有不同的差异与特征,要根据区域耕地功能特色采取差异化的耕地利用、发展与保护策略。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规划城郊耕地功能、优化空间布局促进耕地多功能综合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清洁文明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文章从清洁文明生产对企业生存的诸多益处去探索今后乡镇工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结构优化是农村居民点问题研究的核心,对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丰都县各乡镇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层次筛选法、SPSS聚类分析的方法,测算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现实潜力,并根据耕地系数对全县进行聚类分区。结果表明:①丰都县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为1 287.78hm2,耕地增加率为13.37%;②依据整治潜力可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型整理乡镇7个、适度型整理乡镇16个、重点型挖潜乡镇7个,分区调控提高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在各级土地整理专项规划中,为明确区域土地整理的类型与方向,制订适合实际情况的土地整理标准,进而为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提供基础,需进行土地整理分区。该文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以乡镇为分区单元,采用经济社会指标与自然指标相关延伸的方法,确定10项指标进行星座聚类分析,将大兴区分成北部经济发达区、东部产粮区与中南部综合发展区三个区,并分别明确了三个区域土地整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江苏省如皋县乡镇工业综合节能试点的研究与推广项目进行了总结,经济分析及综合评价。论述了乡镇工业综合节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指出了在我国农村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展乡镇工业节能是缓解农村商品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省乡镇企业发展概况,乡镇工业污染源及其主要环境现状问题,乡镇企业环境污染对策要点。讨论了乡镇企业与环境保护之间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方向,道路、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省乡镇企业发展概况,乡镇工业污染源及其主要环境现状问题,乡镇企业环境污染对策要点。讨论了乡镇企业与环境保护之间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方向,道路、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西南山地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是中国农村人口的主要聚居形式。以西南山区丘陵区的重庆市丰都县兴义镇为例,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SPSS聚类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影响评价体系。在评价结果基础上对兴义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分区优化。(1)通过单因素量化分析和综合评价法分析可知,兴义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综合适宜度0~45.52,其中高度适宜性区域面积占兴义镇土地总面积的25.16%,中度适宜区面积占29.49%,低度适宜区面积占29.09%,不适宜区面积占16.26%。(2)利用聚类分析法划分出了4个类型区域:即适度挖潜区、重点发展区、限制扩建区和优先整治区,各区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113.30,188.59,104.01和41.72 hm2。(3)针对各类型区的具体特征,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杨陵区是我国重点节水示范区之一,对它进行节水灌溉分区是非常必要的。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定量计算与经验定性相结合进行判断,提出了杨陵节水灌溉分区方案,并将杨陵区分为三个区,对每个区的基本情况和节水灌溉发展去向、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农村能源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从而决定了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中,必须从农村大系统出发,通过农村能源和生态工程建设,使二者相互协调,即在综合开发利用农村能源的同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条件。本文以南亚热带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山区—广东省五华县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为例,探讨了农村能源生态工程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   总被引:28,自引:14,他引:14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的基础,该文以湖北省嘉鱼县鱼岳镇和官桥镇为例,选取自然因子、社会经济因子与生态因子,构建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量化体系与表征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与适宜性评价分级,实现村镇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研究结果表明,鱼岳镇与官桥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存在较大差异,以平原为主的鱼岳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适宜性明显高于以丘陵为主的官桥镇,鱼岳镇应以城镇化区为重点,官桥镇应以迁村并点为主要方向,通过不同分区间的空间整合,实现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合理引导与规划布局,为农村居民点整治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都市郊区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探究大都市城郊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该文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上海市青浦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因子分析法从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2个方面探讨了该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浦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东西分异特征,斑块规模东多西少,分布东密西疏,形态东部破碎西部规整;地理空间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该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的主要驱动因素;地理空间差异是塑造该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基本格局的首要因素,其中耕作半径、到最近国道距离和到城市中心距离是规模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到城市中心距离、到最近城镇中心距离和到最近主要河流距离是分布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到最近国道距离、到最近高速公路距离和到最近省道距离是形态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社会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社会经济因素加剧了乡村聚落景观空间的异质化、空心化和破碎化,深刻改变了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的内在本质。研究结果可为大都市城郊区乡村景观保护规划和土地空间整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乡村性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热点,是综合反映乡村发展水平、揭示乡村内部差异和识别乡村地域空间的重要指标。研究基于生活质量理论构建乡村性收支指标体系,采用城乡指标对比分析法划分乡村性等级,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青浦区184个评价单元的乡村性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并通过空间叠加产生的组合类型划分2016年青浦区乡村性类型,并提出针对性管理措施。研究得到结果如下:通过选取表征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收支指标构建乡村性评价体系,并采用城乡指标对比以判定区域乡村性,是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评判乡村发展程度的有效方法;青浦区乡村性空间分异明显,乡村性由东向西逐渐递增;基于生活质量的青浦区乡村性类型多样且发展方式各异。以乡村性综合指数的局部空间集聚与离散程度划分乡村性类型,可将青浦区184个村域评价单元划分10种乡村性类型区,并针对乡村性类型划分结果采取因地制宜的对策和差异化的管理措施。该研究结果丰富了乡村地理学理论,可为实现乡村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7.
保定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保定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合理划分整理区片和安排整理项目提供参考。以保定市22个县(市)为研究区,通过构建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3个方面9个指标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采用因素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统计分析法计算出各县综合分值。根据综合分值将保定市各县(市)居民点整理划分为三个级别区。结果表明:保定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整理潜力大且居民点整理呈现出不同的地区特点。将综合分值区间是[0.6,1]的划分为Ⅰ级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整理潜力最大;[0.3,0.6]为Ⅱ级区区位于平原区,整理难度较低,潜力较大;[0.0,0.3]为Ⅲ级区位于西北部山区的Ⅲ级区受自然因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整理难度较大,整理潜力最小。通过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合理划分整理区片和安排整理项目;各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居民点整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理分区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各级土地整理专项规划中,为明确区域土地整理的类型与方向,制订适合实际情况的土地整理标准,进而为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提供基础,需进行土地整理分区.该文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以乡镇为分区单元,采用经济社会指标与自然指标相关延伸的方法,确定10项指标进行星座聚类分析,将大兴区分成北部经济发达区、东部产粮区与中南部综合发展区三个区,并分别明确了三个区域土地整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参考意见。选取江苏省726处三星级及以上乡村旅游区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不平衡指数等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SPSS相关性分析技术,以旅游资源类别为分类依据,研究分析江苏星级乡村旅游区的具体类型、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区可划分为农园型、村庄型、农园+村庄复合型3大类;2)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在空间上呈均匀型分布,其他星级和各类型乡村旅游区在空间上呈集聚型分布,集中化程度较高,主要分布在苏南苏中地区;3)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区在空间分布上呈轻度不均衡,在苏南苏中地区形成高密度聚集区、次高密度聚集区,苏北主要为低密度聚集区;4)各星级乡村旅游区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20~40km区域范围内。结论得出:经济水平、旅游资源、旅游政策导向以及交通条件等是影响江苏省各星级乡村旅游区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对此,结合江苏省乡村旅游区发展问题提出讨论: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尤其苏中苏北地区;2)强化整合集聚发展,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 3)重点推进升级发展,促进低星级向高星级乡村旅游区升级建设。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开发中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以榆林市农业生态科技园为例,阐述了农业生态科技园的内涵与设计原则,分析了本区设立科技园的优势,它集科技农业示范、干旱区生态农业示范、农产品加工和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并结合农业培训、农业科技推广等相互协调发展,以沙产业为中心,突出干旱区特色,同时提出了产业园的管理模式,并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求对干旱区农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