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1]),鱼类的体表粘液中存在大量Ig~([2])。国内对鱼类体表粘液IgM的研究较多~([3,4]),但目前对泥鳅体表粘液中IgM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对泥鳅体表粘液中IgM进行分离纯化,然后对其抑菌性进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试剂。泥鳅,购自衡水市自强街水产  相似文献   

2.
鲶鱼体表黏液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鲶鱼体表黏液活性成分、抑菌特性进行研究,并对蛋白类物质和多糖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使用G-200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对鲶鱼体表黏液活性成分进行分离,无法得到纯化的单一物质,在以后的试验中需要寻找新的分离纯化方法。(2)鲶鱼体表黏液对藤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抑菌效果不明显。(3)鲶鱼体表黏液中含有的蛋白类物质含量占黏液干重的40%左右,多糖类物质约占黏液干重的4.2%。  相似文献   

3.
对鲶鱼体表黏液活性成分、抑菌特性进行研究,并对蛋白类物质和多糖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使用G-200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对鲶鱼体表黏液活性成分进行分离,无法得到纯化的单一物质,在以后的试验中需要寻找新的分离纯化方法。(2)鲶鱼体表黏液对藤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抑菌效果不明显。(3)鲶鱼体表黏液中含有的蛋白类物质含量占黏液干重的40%左右,多糖类物质约占黏液干重的4.2%。  相似文献   

4.
鱼类非特异性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是兼具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低等脊椎动物,而非特异性免疫在抵御外源微生物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概述了鱼类非特异性免疫抗原识别以及非特异性细胞毒细胞、吞噬细胞、溶菌酶、抗菌肽、干扰素、补体、白细胞介素、天然抗体、铁传递蛋白等在抵御病原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丁建海  张俊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09+6219-6209,6219
[目的]分析扁蓄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对扁蓄全草进行化学成分预试.[结果]扁蓄全草中主要含有黄酮及其苷类、蒽醌及其苷类等酚性成分,以及甾体、萜类、挥发油、油脂类等脂溶性成分.[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进行该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两种半夏蛋白及凝集素抑制褐飞虱与番茄花叶病毒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半夏与掌叶半夏块茎中用硫酸铵盐析法分离总蛋白后,用亲和层析法纯化凝集素。所得凝集素单体分子量均为12kD,总蛋白主要含有分子量为12 kD左右的成分及24 kD、46 kD的成分,很可能为凝集素的单体及其二聚体和四聚体。凝集素均具有凝集兔血红细胞的活性。总蛋白在1 mg/ml时对褐飞虱有显著的致死效应,达80%。总蛋白在1 mg/ml或凝集素在0.2 mg/ml时对一定浓度的番茄花叶病毒的侵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达50%~76%。总蛋白的抑制作用应为所含的凝集素成分所致。  相似文献   

7.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与免疫相关并编码免疫蛋白受体的基因群。在鱼类中,由于其高度的多态性,使其在遗传、进化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备受青睐。从MHC II类基因的分子结构与功能、克隆及组织分布、遗传特征及基因多态性与抗病力的关系以及MHC II类基因在鱼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鱼类MHCⅡ类基因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对鲫Carassius auratus血清中的IgM进行快速分离纯化,所得产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采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可以很好地分离到高纯度的鲫血清IgM,电泳条带中重链和轻链清晰可辨,重链、轻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5 000、25 000左右,无明显杂带;利用纯化的鲫血清IgM免疫小鼠,获得了高效价抗IgM抗血清,可以特异性识别鲫血清和黏液中IgM重链。应用间接ELISA方法对浸泡免疫后的鲫血清和皮肤黏液中抗体的动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鲫皮肤黏液中的抗体滴度在免疫后第6天达到峰值,血清中抗体滴度在免疫后第15天达到峰值,前者高峰期出现较早,但持续时间短,后者高峰期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本试验中所建立的Protien A亲和层析法为鱼类抗体制备、病原检测及免疫学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鱼类肝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技术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有40多种鱼的肝细胞被分离、培养并用于各种研究中。主要讨论鱼类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方法以及不同条件对细胞生理的影响;概括鱼类肝细胞体外培养在生理学、环境毒理学和药理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旨在为建立更多的鱼类肝细胞原代培养模型并应用于相关的研究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肝蛋白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肝蛋白的主要提取方法,即水溶液提取法、碱提酸沉法、有机溶剂提取法、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超声波萃取法等;分离纯化方法,即盐析法、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透析与超滤、凝胶过滤法、亲和层析法、电泳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等.同时阐述了肝蛋白的应用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筛选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是海洋新药研发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软骨鱼软骨中富含多肽、低分子量蛋白、糖蛋白和多糖等活性物质,可以作为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肿瘤细胞抑制因子、免疫调节因子和抗入侵因子等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本文对软骨鱼软骨中活性物质及其功效进行综述,将为软骨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亲和层析纯化鳜鱼血清免疫球蛋白,制备针对鳜鱼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兔多克隆抗体,采集常见经济鱼类血清25种,利用优球蛋白法纯化血清,通过间接ELISA的方法筛选与兔抗鳜鱼Ig反应的鱼类血清,结合变性还原条件与非变性非还原条件下的蛋白印迹试验显示:制备的兔抗鳜鱼Ig识别鲈形目中鳜鱼、加州鲈鱼、卵形鲳鲹、尼罗罗非鱼、花鲈、红罗非...  相似文献   

13.
黑豆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研究黑豆的各种化学成分。[方法]用GC9800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电热鼓风干燥箱等仪器对黑豆粉的灰分、粗脂肪、蛋白质的含量,脂肪酸的组成,维生素E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黑豆中灰分含量为4.47%,高于其他豆类;黑豆中蛋白质含量为45.70%,高于黄豆;粗脂肪的含量为15.60%,油脂中所检出的不饱和脂肪酸成分为83.00%,其中软脂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较高,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9.19%和8.41%。黑豆中富含维生素E,100 g黑豆粉中含21.9mg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结论]黑豆营养成分丰富,开发黑豆食品对改善人类膳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广泛感染多种动物,引起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细胞表面具有一层黏液样的荚膜多糖,是其重要的结构成分和毒力因子,在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促进细菌粘附于宿主表面,增强细菌的毒力。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分子结构与脊椎动物的糖胺聚糖(GAG)相似,都由重复的二糖单元聚合形成线性多糖链,这是该菌在感染宿主过程中进行分子伪装、抵抗吞噬和发生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学物质基础。近年来,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多糖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系统阐述了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表达调控机制,主要包括荚膜的血清分型、荚膜多糖的成分与结构、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与功能、荚膜多糖的分子合成机制、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调控机制,共5个方面。依据荚膜抗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分为A、B、D、E、F共5种荚膜血清型。A型荚膜GAG成分是透明质酸、D型是肝素、F型是软骨素,分别由其相应的二糖单元[β-葡糖醛酸/β-乙酰葡糖胺]、[β-葡糖醛酸/α-乙酰葡糖胺]、[β-葡糖醛酸/β-乙酰半乳糖胺]重复构成;B型荚膜多糖是由阿拉伯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以某种结构形式聚合而成,E型荚膜多糖的成分与化学结构尚不确定。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B型、D型、E型和F型荚膜多糖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分为3个不同的功能区,R1、R2和R3;R1区负责转运荚膜多糖,R2区负责单糖的活化和荚膜多糖的组装,R3区负责荚膜多糖的修饰(磷脂替换);根据R2区结构和基因数量的不同又可将5种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分为两类:A型、D型、F型为I类,R2区含有4个基因;B型和E型为II类,R2区含有9个基因,且利用R2区特异性基因设计引物,可以通过PCR方法快速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GAG在细胞质中生成,由R1区编码蛋白所形成的ABC转运体输出至细胞表面,末端糖脂通过分子间氢键与细胞壁紧密结合,形成菌体表面的粘液状荚膜;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GAG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位于R2区的糖基转移酶基因决定了活化单糖的种类和组装后荚膜多糖的类型。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中,R1和R2区形成一个操纵子,转录方向一致,而R3转录方向与其相反,两者的启动子区域均位于R2和R3区域之间的DNA序列上;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转录过程受Fis蛋白正向调控,翻译过程主要受Hfq蛋白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15.
木瓜为中国道地药材,内含黄酮、鞣质、多糖等药理成分,药效多样,然而其成分复杂、理化性质不稳定,导致药理成分的提取工艺不易掌握,就其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为后续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丽霞  张丽萍  于文革  袁改霞  袁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371-17372,17374
[目的]从啤酒废酵母中分离纯化出多糖,并对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初步鉴定。[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纯化啤酒酵母多糖,并用HPLC、比旋度测定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等方法测定BPS2。[结果]粗多糖收率为9.7%,为浅色粉灰。BPS2为均一组分,苯酚-硫酸法测定其糖含量为95.2%,GC分析其单糖组成为Man和Glc,摩尔比为1.08:1.00。[结论]试验提取的粗多糖为一种新多糖,其主要成分为BPS2,为啤酒酵母的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多糖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近年来多糖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多糖受体的研究、多糖对免疫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多糖对淋巴细胞信息传导的影响、多糖对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的影响和多糖对前列腺素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年来鱼类免疫球蛋白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涉及鱼类Ig基因序列分析、组成形式、重排机制以及转录调控4个方面.鱼类Ig重链和轻链基因克隆分析证实有多种不同的重链、轻链类型存在;重链和轻链基因由不同染色体上的多基因座编码,在不同的鱼类中具有不同的基因组织形式;重组信号序列在重链、轻链基因组中均有发现,其重排过程主要由重组活化酶进行调控;增强子和启动子在鱼类Ig转录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增强子序列在系统发育中具有保守性.Ig作为鱼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因子,其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对于阐明脊椎动物免疫系统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玉米须多糖的提取和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须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所含的多糖具有调节免疫、降血压、溶血栓、抑制肿瘤等功效。玉米在我国种植范围广,因此玉米须资源十分丰富,倘若能充分开发利用,则能变废为宝。对玉米须多糖的提取方法和分离纯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李静静  缪娟  张磊  符德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08-20009,20039
怀山药多糖是怀山药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等药理活性。综述了怀山药多糖在提取、定量、结构分析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怀山药多糖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