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徐韶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16-3217,3220
[目的]揭示玉米(Zea mays L.)光合生理指标和产量间的关系,以期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及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研究了3个春玉米品种(紧凑型品种铁研124和郑单958,半紧凑型品种丹玉39)在4.5万、6.0万、7.5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灌浆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负影响;铁研124与郑单958在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均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丹玉39在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铁研124与郑单958的群体产量与单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负相关;丹玉39的群体产量与单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正相关.[结论]郑单958与铁研124的产量增加得宜于群体数量的增加,适宜密植.丹玉39主要来源于单株产量,不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寻找最适种植密度。[方法]2015年在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五农场以春玉米品种德美亚3号为材料,设定5个种植密度,在拔节、大喇叭口、吐丝、灌浆、蜡熟5个时期测量其叶面积,并在收获后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9 009.21 kg/hm~2),大喇叭口期LAI对穗数影响最大且呈正相关;灌浆期LAI、吐丝期LAI分别对穗粒数、百粒重影响最大且呈负相关。[结论]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五农场德美亚3号最适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增密对河西灌区春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密抗倒玉米品种正德30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9.0(T1)、10.5(T2)、12.0(T3)和13.5万株/hm2(T4)4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密度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农艺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叶面积指数(LAI)在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大,但灌浆期和乳熟期LAI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绿素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不同密度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吐丝前随生育期递进逐渐增加,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后随灌浆逐渐降低。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以T2处理最大,在吐丝期T2处理Pn达到27.18μmol/(m2·s)...  相似文献   

4.
先玉335适宜栽培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求先玉335合理的种植密度,明确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高产豫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材,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方式,设4种种植密度(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研究不同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在大垄双行种植备件下,先玉335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加大呈降低趋势,在6.75万株/hm^2密度时,产量较高,玉米群体具有合理的株高和冠层结构,棒三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也较高。对株高、穗位高度以及LAI垂直分布的研究表明,该试验条件下,种植密度的增加会使玉米群体的抗倒伏能力降低,单株叶面积减少,群体LAI有所增加,LAI最大值出现的层次有所上升,玉米群体适宜高产的LAI在5.7左右。[结论]在试验条件下,先玉335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IAI最大值出现的层次随着密度的增加上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玉米品种兴垦3和丰禾1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行距配置和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下玉米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不同种植方式下,2个株型品种在R2种植方式下的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产量等均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种植密度下,兴垦3和丰禾1在M1和M2密度下较好。[结论]不同株型玉米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下采用R2种植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提高群体光合性能,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在玉米种植上,种植方式R2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以四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紧凑型玉米和平展型玉米的单株叶面积、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四个玉米品种在其最适种植密度下LAI和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呈单峰曲线变化;LAI于灌浆期达到最大值,且两个紧凑型玉米品种大于两个平展型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麦宽幅匀播在淮南地区的适应性。[方法]以扬麦19为材料,利用不同的密度(225万、300万、375万/hm~2)和行距(15、20、25 cm)组合,通过测定各处理从开花期到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探索适合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最佳密度行距组合。[结果]各处理从开花期到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呈先上升再下降的单峰曲线,在灌浆1期时叶绿素含量到达高峰,并且此时基本苗为300万/hm~2,行距为25 cm的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各处理的产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最佳基本苗为300万/hm~2,最佳行距为25 cm。产量和旗叶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灌浆1期的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11月初播种的小麦采用宽幅匀播高产栽培技术时,以基本苗300万/hm~2、行距20~25 cm为最佳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科学》2015,(5):14-20
【目的】为探讨半干旱区不同密度植株,在不同温度下玉米叶片的光合反应机制,促进当地光温资源的合理利用,深入挖掘春玉米的增产潜力。【方法】在吉林省洮南地区,针对灌浆过程中温度变化对不同密度植株光合因素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下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发现,ZD958、XY335、NH101各密度植株在22~30℃的Pn间多存在不显著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多出现在高密度群体中。22~26℃植株的Pn逐渐升高,26~28℃植株Pn的变化较小,且Pn水平较高,28~30℃植株的Pn下降明显。当环境温度逐渐升高,植株Tl、Tr、Gs、Ci逐渐增加,叶片的Pn明显提高。【结论】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虽然降低了单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限制了单株的有机物质合成,但整个高密度群体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是增加的。合理调整耕作和管理措施,延长环境温度在24~28℃的灌浆持续时间,能够有效延长灌浆过程的群体Pn高值持续期,是提高光温资源利用及产量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种植方式与密度互作提高玉米群体生产力,为寒地地区玉米"粒秆两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寒地高淀粉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以及茎秆含糖量等因素的分析,得出黑龙江寒地高淀粉玉米"粒秆两用"最适的种植模式。[结果]大垄双行覆膜(C1),在较高密度下因其保水和保温等因素影响,更有利于改善群体冠层垂直结构,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使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升高,构建高光效生产体系,促进库源协调发展,增加光合产物的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提高玉米产量和茎秆含糖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茎秆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所以茎秆含糖量的提高不会影响产量;通径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和单株干物重对单株茎秆可溶性总糖影响较大。[结论]结合子粒高产和茎秆高能两方面因素,采用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方式和9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是高产、稳产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子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2种不同种植形式(传统小垄、大垄双行)和不同播种方式(一穴单株和一穴双株)及4种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Zea may L.)光合特性、子粒干重及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比传统小垄更能创建有利的群体结构,改善植株间的竞争关系,提高子粒灌浆速率.一穴双株在低密度下表现较好.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子粒干重及灌浆速率的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种植方式和密度间的互作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以改善群体结构,合理分配光资源.其中,低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C表现较好,高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E的光合能力保持较高水平,对提高子粒的干重和灌浆速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裂区设计,以双高大豆牡丰7号为材料,以施肥水平(300、345、390、435和480 kg.hm-2)为主区,栽培密度(30×104、32×104、34×104、36×104和38×104株.hm-2)为副区,研究了施肥水平和栽培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丰7号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受施...  相似文献   

12.
杨有为  吴锡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03-8405
[目的]找出玉米合理栽培密度时的光合截获率,也为其他糯玉米栽培密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方式下天农糯5号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及产量性状。[结果]试验表明,天农糯5号玉米在密度为6.00万彬hm^2左右时,就整个群体光合作用而言,此密度有利于提高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Pn)、袁观量子效率(ε)、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荧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了叶片呼吸速率(Rd)和荧光非化学猝灭系数NPQ。在6.00万耕/hm^2左右的密度时,能使天农糯5号玉米获得较高的一级果穗率。[结论]不同密度对糯玉米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的研究,对玉米栽培提供很好的指导意义,群体光能截获率与产量呈一定的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种植密度和方式对油莎豆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8年选取黑油莎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分别设置9万(A1)、11万(A2)和13万株·hm-2(A3);以种植方式为裂区,分别设置110 cm垄上三行(小行距30 cm)(B1)、65 cm垄上双行(小行距20 cm)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大方县玉米(Zea mays L.)不同群体结构的主要质量指标与产量的关系,从中找出与该品种类型相适应的超高产的合理群体结构.[方法]采用二裂式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耐密植紧凑型玉米品种临奥9号、披散型玉米品种宣黄单2号、平展型玉米品种荷玉1号)、不同密度群体结构(种植密度分别为4.20万、4.95万、5.70万、6.45万、7.20万株/hm2)主要质量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耐密植紧凑型玉米临奥9号种植密度6.30万~6.75万株/hm2,披散型玉米宣黄单2号种植密度5.70万~6.00万株/hm2,平展型玉米荷玉1号种植密度4.95万~ 5.25万株/hm2的群体结构较为合理,其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每穗粒数、千粒重等重要质量指标比较理想,产量也高.[结论]该研究可为指导大方县玉米高产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合理的烤烟群体结构。[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与净光合速率、单叶重呈显著负相关。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烤烟叶片的气孔导度、光下最大荧光、实际光化学效率升高。种植密度为17 175株/hm2时的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种植密度为15 150株/hm2时的单叶重虽然最高,但上中等烟率降低了5.11~10.58个百分点,均价降低了0.88~0.99元/kg,产量降低了342~453 kg/hm2,产值下降了8 166~9 273元/hm2。种植密度为19 350株/hm2时的上等烟率、橘色烟率、产量和产值较高。[结论]降低种植密度可提高烤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单叶重,但种植密度过低将降低烤烟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高粱食用杂交种辽杂13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三个不同种植密度下,对不同生育时期的高粱辽杂13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产量等指标数据进行田间测定。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9.750万株/hm2时,辽杂13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都比较适宜,籽粒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4种彩叶树种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特征,以期为彩叶树种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条件下,采用英国生产的LCI便携式植物光合测定仪测定自然生长的4种彩叶植物的光合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彩叶植物叶绿素及花色素苷含量。对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f.atropurpurea)、紫叶矮樱(Prunus×cistena)、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和金叶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4种彩叶树种光合特性日变化及植物色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4种彩叶树种的光合作用能力强弱顺序为:紫叶李〉紫叶矮樱〉金叶女贞〉金叶连翘,2种紫叶树种的净光和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金叶树种,而水分利用效率则相反;紫叶李和紫叶矮樱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金叶女贞和金叶连翘。[结论]金叶树种的节水能力强于紫叶树种,而紫叶树种叶片的光能吸收和耐阴性强于金叶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