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患者 ,男 ,40岁 ,因脐周阵发性疼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当时无恶心、呕吐 ,无畏寒、发热。2 d入院。既往无腹膜炎及外伤史。入院体查 :神清 ,急性痛苦面容 ,心肺正常。腹稍胀 ,未见肠型 ,全腹肌稍紧 ,有轻压痛 ,无反跳痛 ,未触及包块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亢进。 X线检查 :发现腹部有多个液气平面。入院诊断 :不完全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 2 d,病情未见好转 ,即送手术室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大网膜缺如 ,大部分小肠被灰白色网状物包裹 ,切开包膜 ,其膜壁与肠管间粘连 ,小肠迂曲粘连 ,未见坏死 ,包膜厚约 3mm,但易剥离 ,切除包膜 ,游离肠间…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29岁,因右下腹痛伴腹部包块、消瘦3个月入院。无腹泻、便秘,无粘液脓血便,无畏寒、发热。体查:消瘦,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异常。右中下腹局限性隆起,可触及一鸭蛋大肿块,质中,压痛,边界欠清,表面光滑,固定。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阴性。辅助...  相似文献   

3.
阑尾重复畸形罕见,手术过程中疏于探查即有可能造成遗漏,带来严重后果.病例,男,63岁.因上腹痛14h转移右下腹2.5h入院。体查:腹微胀,尚软,右下腹压痛明显,轻度反跳痛,未及包块,肠鸣减弱,腰大肌征(+),白细胞计数1.42×10~(10)/L,中性粒细胞0.80.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即行急诊手术,麦氏切口,进入腹腔后即有混浊浓液溢出,右下腹无大网膜包裹.沿结肠带找到阑尾,发现一表面附脓苔之紫红色短蚯蚓状物,追寻至基底确认为阑尾,其根部终结于盲肠前结肠带终端,靠基底的1/3阑尾内侧部可见较明显的系膜,而阑尾端不游离.远侧系膜缘为一暗红色组织,疑为异常增厚的系膜,遂作探查始发现为阑尾样组织,基底位于盲肠  相似文献   

4.
腹部囊性包块在B超的声像图上表现各异,因此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限度,特别是较大的囊性病变,在定位上都很困难.笔者收集了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不典型囊性包块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其中有2例病人还进行CT检查,现将3例不典型性囊性病变的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男性,18岁.因右中上腹痛5天就诊.查体:腹平软,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古中腹轻度压痛及反跳痛.B超所见,于肝肾间隙内探及不规则无回声暗区,范围123mm×78mm,上端达肝门部,下极达右肾边缘,内可见多条间隔的光带回声,将囊腔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囊腔,较大的囊腔内可见少量密集的细小光点回声.此囊性包块与肝、胆囊、胰腺、胆总管、右肾无关系.超声结论为肝肾间隙囊性包块.CT所见,右肝、肾间隙区显示7cm×10cm大小囊状块影,CT值为17Hu,其内显示条带状高密变影,CT值为28Hu,囊状影内显示分隔状改变.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小肠肿瘤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原发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16例,恶性肿瘤47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等。术前确诊22例.其余均误诊,误诊率为65.1%。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恶性肿瘤则行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及捷径手术4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恶性肿瘤1、3、5a生存率分别为65.8%、42.1%、20.3%。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体征,术前误诊率高。对有出血、腹痛、梗阻、包块等临床表现者应怀疑本病可能;对诊断不明者应综合采用各种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18岁,雷州市某中学学生,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d入院。患者于1998年5月10日8Am突感上腹部疼痛,校医给予阿托品、颠茄片口服,疼痛暂时缓解,次日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阵发加剧,上午解1次粘糊状样脓血便,呈里急后重感。当日上午10时急送我院,行X光照片见小肠充气扩张,门诊拟“急性阑尾炎”收入院。体查:T39℃,P100/min,BP16/9kPa,心肺正常,右下腹轻度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腰大肌试验阳性,腹稍胀,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减弱。血象:WBC127×109…  相似文献   

7.
病例:赵某,女,27岁,因孕39+2周,NST评5分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3/36~40天,量中,色暗红,无痛经。末次月经1999.10.16,预产期2000.7.23,孕期顺利,无腹痛及阴道出血。孕中、晚期在外院产检9次,孕6周测宫高28cm,腹围90cm。臆断:IUGR,孕妇拒绝入院未行治疗。2000年7月18日来我院门诊产检,NST评5分收入院。 入院后行OCT评5分,提示胎儿宫内窒息,急诊行剖宫产术,见羊水Ⅲ°污染,顺利娩出一活女婴,体重2.26kg,身长49cm,Apgar评分8~10分,脐带细长,绕足2周,胎盘粘连,人工剥离胎盘娩出部分胎盘,感宫底处有一女拳大小包块,色灰白,质软,剥离困难,行宫体注射催产素20u及按摩子宫,子宫收缩后再轻轻剥离,包块与剩余胎盘一并娩出,检查宫壁粗糙,无残余胎盘胎膜,缝合子宫切口及腹壁各层,术中出血大约200ml。 术后检查肿块9×12×7cm,重310g,表面光滑,有一细蒂与胎盘相连,切开肿块见质地均匀,灰白色,无明显血管。胎盘大小15×11×2cm,重580g,无明显钙化,脐带长约60cm。肿块与胎盘送病检,病理报告:①胎盘组织大致正常;②肿块镜下为新生的血管伴疏松水肿的间质。 术后产妇及新生儿一般情况好,痊愈出院。 讨论:胎盘血管瘤较为罕见,发生率为0.01%-1%,因肿瘤小不易被发现,胎盘血管瘤常因改变胎盘正常的血供及宫内占位引起胎儿发育迟缓,致胎儿窒息或死亡。当胎盘血管瘤合并胎儿畸形时,应及时终止妊娠,如无畸形应加强孕期管理,临产后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1岁,未婚。因有下腹疼痛1d急诊入院。体查:体温37℃,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未触及腹部包块。右下腹肌稍紧张,右下腹压病反跳痛阳性,以麦氏点为甚、结肠充气试验阳性,闭孔肌试验及腰大肌试验均为阴性,肾区叩击痛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0.8X10~9/L,N.0.66,L.0.34,尿常现正常。排除妇产科疾病后以“急性阑尾炎”收住院急诊手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渗液。阑尾未见明显异常。于回盲部上方升结肠内侧壁距阑尾根部约2cm处可见一约4cmX3cm肿物突出肠壁,质地硬,带宽大,肿物表面及周边肠壁水肿明显,隔对…  相似文献   

9.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非典型的急性阑尾炎临床误诊时有发生,本文收集整理我院超声科1997年1月至1999年7月经手术证实的33例资料,探讨其声像图表现及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13~68岁,平均43岁。均因下腹部疼痛就诊,右下腹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和反跳痛,全部病例经住院手术治疗,经病理检查结果佐证。 1.2 检查仪器和方法:使用仪器Acuson128xp10c,GERT3000,探头频率3.5~7.5MHz,患者仰卧位,以右下腹麦氏点或以患者显著疼痛部位为中心,加压探头作纵、横、斜切面扫查,压痛点重点观察,首先寻找阑尾回声、然后观察其周围的改变最后探查腹部其它部位有无异常。 2 结果 2.1 声像图特征:本组病例按其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囊肿型和包块型,其中囊肿型14例(37%)、包块型19例(63%) 2.1.1 囊肿型声像图:阑尾肿大、壁增厚呈强回声,内缘毛糙、外缘大部光滑清晰,外周常见低回声带环绕,阑尾腔内呈液性暗区,但常见大小不一的强光点回声,合并粪石时见强光团,阑尾横断面呈靶环状,纵断面呈“茄形”,最大者55×12mm(图1)。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平滑肌肉瘤临床上少见,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缺少特异性检查手段,临床诊治困难,误漏诊率高[1,2]。至1996年我院共收治胃、小肠平滑肌肉瘤1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现就其诊治情况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4岁~68岁,平均45岁。主要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10例,贫血和腹部包块各8例,上腹痛和发热、消瘦各2例。病变部位:胃7例,空肠4例,回肠1例。辅助检查提示胃肠道平滑肌肿瘤者包括:X线钡剂造影8/8例,胃镜检查5/7例,B超、CT或MRI检查2/8例。2治疗12例均行手术治疗。7例胃平滑肌…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较为少见[1],合并胆囊畸形更为少见。现报道1例。 患儿,女,8岁。因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15 d入院。患儿无明显诱因起病,发病后一直阵发性腹痛,呈钻顶样,腹无痛时活动正常。伴恶心呕吐,每天呕吐2~3次,呕吐出胃内容物。入院4天前开始低烧。体查:T:38.5℃,R:20次,P:100次, BP: 12/ 8 kPa,发育正常,营养差,急性痛苦病容。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外科情况:腹部稍隆起,右上腹及右中腹各可触及- 3 × 4 cm及 5 × 4 cm包块,边界清,质中,压痛,可移动。肝肋下触及 5 cm,质中,肝上界在右第…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38岁,已婚。因腹痛6d、加重2d于1995年3月9日入院。3月4日患者出现左下腹部轻度疼痛,4d后左下腹部呈阵发性刺痛,伴肛门坠胀感,疼痛能忍受。无发热及消化道症状,亦无停经史,大小便正常。1个月前曾有类似症状发作一次,持续6d,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症状消失。孕6产6,腹式绝育已3年。入院体查:体温365℃,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20/13kPa,痛苦面容,消瘦。心肺正常。腹手软,腹部未触及包块,左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移动性法音阴性。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常大,无触痛。右侧附件无异常,左侧附件可触及一…  相似文献   

13.
对山羊感染尼柯雅氏艾美尔球虫后的病理学进行了研究。35只无球虫感染山羊在20日龄时,分别经口接种1×106~6×107个孢子化卵囊,在感染后1/4~38d内,定期扑杀,对其所致的病理变化进行了动态性观察。结果表明:尼柯雅艾美尔球虫主要侵害小肠后部、盲肠及结肠中前部的肠腺及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细胞坏死、上皮坏死脱落及小肠绒毛萎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被膜下、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和淋巴管中有大裂殖体寄生。在感染16d后的山羊胆汁中发现了该球虫的卵囊、肝脏和胆囊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并在胆囊上皮细胞中发现了大、小配子体。尼柯雅氏艾美尔球虫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非何杰金氏病为一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罕见,易误诊。我科最近救治1例,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而行阑尾切除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患者女,17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7d伴包块”于1996年1月25日以“阑尾脓肿”收入院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见阑尾无脓肿,仅有轻度充血,而距回盲部6cm范围内回肠末端肠管部分僵硬,相互粘连,故当时未做进一步探查,仅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反复高热(40℃以上),伴解鲜红色血便。2周后转入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按发热查因,疑诊为败血症、伤寒、结核、白血病收入内科治疗。入…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76例CCC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A组(0—3岁)、B组(4—14岁)作比较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A组的黄疸、白陶土大便明显高于B组(P<0.05),腹痛以B组为多(P<0.05),腹部包块、发热则两组无明显差别;两组三联征仅占13.2%。(2)肝硬化率:A组为50%,B组为17.4%,差异有显著性(P<0.05)。(3)误诊率:A组(40.0%)明显高于B组(13.0%)(P<0.05)。结论:掌握婴幼儿CCC的临床特点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率及肝损害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