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属于主要的水稻病害,由立枯丝核菌引起,在全世界的产稻区中均有发生。立枯丝核菌从水稻叶鞘和叶片开始侵染,逐渐形成一种枯斑,从而使水稻无法结实,就算结实也会降低粒重,该病害一旦发生,就会大大降低水稻的产量。对于水稻纹枯病,常用的防治方法是采用抗生素井冈霉素,初期效果较好,但其无法内吸治疗,因而防治效果的稳定性较差。本文详细分析了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肖翠红  迟丽  孙冬梅  张丽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47-10448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丝核菌对马铃薯植株的致病能力及不同拮抗菌对病害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活体接菌法研究了大豆根腐病立枯丝核菌和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对不同品种马铃薯植株的致病能力,并通过喷施生防菌研究了不同拮抗菌(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大豆根腐病立枯丝核菌对马铃薯植株的致病能力强于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其中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对马铃薯叶的病指仅为25%,对茎的病指为50%。细菌对大豆根腐病立枯丝核菌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抑菌率可达88%;细菌与放线菌的混合液对大豆根腐病立枯丝核菌的生防作用较明显,抑菌率达90%。[结论]为马铃薯栽培及黑痣病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侵染引起的纹枯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危害严重、防治困难。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病原菌的致病性、生防菌株种类及其作用机制4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志葆 《福建农业》2008,(10):20-21
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秆,是由稻立枯丝核菌引起的在全国各稻区都有发生的一种水稻常见病,也是使水稻产量损失最大的病害之一。发病重的田块,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5.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在南方稻区为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可选用井冈霉素、甲基硫菌灵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现将水稻纹枯病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主要为害水稻叶鞘,造成倒伏或早衰,导致减产,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在黑龙江省铁力市发生面积越来越大,2014年全市发生面积5.2万亩,比上年增加了20%左右,造成减产3 380 t。因此,做好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工作,对确保水稻安全生  相似文献   

8.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由于发生面积广、流行频率高,其所致损失往往超过稻瘟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一、发病症状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  相似文献   

9.
水稻纹枯病作为危害水稻产量的3大病害之一,也是一种危害遍布全球的水稻病害。本研究简要概述了水稻纹枯病菌对水稻的侵染过程、发病机理、规律及危害,以及目前水稻纹枯病的主要生物防治方式。通过对比探讨了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拮抗微生物及其他生物防治措施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以期为水稻纹枯病的控制和提高水稻产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玉米纹枯病是河南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笔者认为,随着高产密植品种的推广、土肥条件的改善,玉米纹枯病将上升为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30%~40%。近年来,宝丰县各乡镇玉米种植区都不同程度发生过玉米纹枯病危害,并出现大面积枯死,减产在50%以上。一、发病症状玉米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纹枯病是一种水稻常见病害,是一种土传病害,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近几年水稻纹枯病随着垦区水稻面积的增加,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多年老水田,发病率呈几何增长。纹枯病的发生已经成为制约水稻稳产及稻米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作为一项基本的农艺措施普及。一、纹枯病简介及识别方法病原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  相似文献   

12.
水稻纹枯病又称烂脚瘟、云纹病、俗名花足杆,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而引起的,多在高温、高湿、植株生长嫩绿、茂密的条件下发生,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水稻纹枯病在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症状显示:若叶鞘染病,表现为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逐渐扩大呈椭圆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广泛种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一旦水稻因病虫害问题出现减产,对我国的水稻产量、价格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地加大,病虫害的影响也随之变得更加严重,给我国的农业与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1水稻常见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方法1.1病害1.1.1纹枯病纹枯病是水稻受到立枯丝核菌的侵染而产生的一种病害,是水稻病虫害中发生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一般情况下早稻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离鉴定寒地水稻纹枯病病原菌,为寒地水稻纹枯病抗性育种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水稻纹枯病病株并分离培养病菌,采用柯赫氏检验法和ITS鉴定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分离获得病菌以牙签嵌入法接种水稻植株,植株呈现水渍状典型纹枯病病斑。利用ITS1和ITS4引物扩增病菌DNA,测序结果拼接后与NCBI上已知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菌与登录号为No.KT_362083.1的Rhizoctonia solani(立枯丝核菌)有97%的同源性。[结论]形态学特征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一致,该菌为立枯丝核菌,为寒地水稻纹枯病致病菌。  相似文献   

15.
对从广西28个市、县不同稻区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株上分离获得的186个类似丝核菌的真菌分离物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培养性状、菌核大小、菌株生长最适温度和生长速率等形态学方法进行初步分类,然后利用rDNA的PCR-RFLP和序列分析法作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分离物可分为5个不同菌系,分别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AG1-IA)、水稻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sativae)、水稻枯斑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双核丝核菌的AG-A融合群真菌(Rhizoctoniasp AG-A)、嗜水小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其中,Rhizoctonia oryzae、Rhizoctonia sp AG-A、Sclerotium hydrophilum3个菌系在广西为首次报道。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5个菌系均能侵染水稻并引起相似的纹枯病症状,但致病力大小差异较大,其中R. solani AG1-IA是引起广西水稻纹枯病的主要的优势菌系,出现频率最高,致病力最强,其余4个菌系致病力相对比较弱,致病力强弱顺序为R. solani AG1-IAR. oryzaeR. oryzae-sativaeS. hydrophilumRhizoctoniasp AG-A。测定不同菌系对水稻纹枯病防治上几种常规用药的敏感性,表明菌系间的药剂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与广西水稻纹枯病相关菌系遗传结构的复杂性,除了常见典型水稻纹枯病菌R.solaniAG1-IA以外,其他不同遗传特性菌系的存在可能是导致该病害难以防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后水稻生产和病害防治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是世界上水稻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与稻瘟病、白叶枯病构成水稻的三大主要病害。据统计,目前全国发病面积达1333万hm2以上(占总面积的40%),近年来黑龙江垦区的纹枯病发生面积也有上升趋势。目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要药剂有井冈霉素、纹枯净、爱苗等药剂。  相似文献   

17.
正纹枯病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因素,水稻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立枯丝核菌具有强腐生性和较宽的寄主范围,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是水稻纹枯病的致病病菌。纹枯病菌毒素对水稻叶鞘、叶片的细胞膜均有显著损伤作用,因此水稻叶片细胞的渗透性会被破坏,水稻叶片破坏以后里面的营养物质就会流出,导致水稻没有营养而枯死。1.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1.1水稻抗性差虽然我国现在水稻研究上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但是现在水稻的主要推广  相似文献   

18.
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其病原菌(R.solani Kühn)又称为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菌,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建立高效的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技术体系,采用0.7mol/L NaCl作为渗透稳定剂,对Glucanex、溶壁酶(lywallzyme)、纤维素酶(cellulase-R-10)、离析酶(macerozyme-R-10)、蜗牛酶(snailase)、崩溃酶(driselase)和裂解酶(lysing enzyme)等7种不同的胞壁裂解酶降解水稻纹枯病菌GD-118菌株细胞壁的作用进行测定,并对不同酶组合及其酶质量浓度进行优化筛选。结果显示:Glucanex对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的降解效果最好,用20mg/mL Glucanex处理1g菌丝4h后,可释放118.5×104个原生质体;用15mg/mL Glucanex和10mg/mL lywallzyme混合酶处理,可高效降解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并获得大量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产量达3.09×107个/g菌丝,再生率达58%;Glucanex和lywallzyme的混合酶对不同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细胞壁降解和原生质体释放没有显著差异。可见,上述制备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高效性和适用性,可满足该菌分子遗传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正>又称水稻云纹病、水稻云斑病,俗称花秆、花脚瘟。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害除为害水稻外,还可侵染麦类、玉米、粟、茭白、甘薯豆类、花生等植物。全国各水稻区均有发生,杂交水稻发生普遍,危害日趋严重,已升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1病原和发病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以分蘖盛期至抽穗期为害最重。主要为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为害稻穗和茎秆。病害先在叶鞘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  相似文献   

20.
江苏几种作物病原丝核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省不同作物纹枯病菌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水稻、玉米、大豆和棉花的菌株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Ohn),经融合群测试,水稻、玉米、大豆为立枯丝核菌AG_1-1A群,棉花为AG_4群;来源于大、小麦的菌株,同属于禾谷丝核菌(R.cerealis Vander Hoeven)的CAGl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