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7,(12):55-59
为了解藏鸡源益生菌的抑菌特性,选用10只体质健康的1月龄藏鸡作为益生菌的分离来源。以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为指示病原菌,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抑菌特性判定,共筛选到6株具有抑制肠炎沙门菌生长繁殖的菌株,抑菌圈直径均在8~28 mm之间,其中从小肠黏膜中分离到的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的抑菌圈直径高达276 mm,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和常用抗生素。将该菌株命名为WT1,并对WT1的抑菌特性和生物学活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WT1所产细菌素作用肠炎沙门菌8 h后,肠炎沙门菌大量死亡;基因序列分析显示,WT1益生基因entA;WT1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酸性。研究表明,藏鸡源食窦魏斯氏菌具有良好的抑菌特性和生物学活性,可以用于家禽肠炎沙门菌感染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抗生素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成功制备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定性质控样品,并系统分析质控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通过优化冻干基质条件,得到制备质控样品的最佳条件。通过培养计数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验证定性质控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单增李斯特菌定性质控样品为白色、质地均匀小球,均匀性验证实验质控样品培养计数结果F=0.567,小于临界值,表明均匀性一致;运输稳定性实验验证了质控样品在37、25?℃环境下含量几乎没有下降,计数稳定;贮藏稳定性实验验证了质控样品在-20?℃贮藏28?d后的复苏率为101.5%,在4?℃条件下贮藏28?d后的复苏率为99.6%,说明该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可以作为阳性质控样品用于单增李斯特菌检测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乳业科学与技术》2021,(2):I0009-I0010
韩国研究食窦魏斯氏菌生物转化乳清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的抵制作用生物转化是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已被证明是提供有益健康效果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尽管利用植物源物质进行生物转化对健康的益处已被广泛研究,但生物转化乳制品(如乳清)的抗脂肪生成作用尚未得到证实。韩国研究人员研究由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生物转化的乳清对3T3-L1脂肪细胞的抗脂肪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生牛奶、自制泡菜水、青贮料、市售奶酪为样品,进行乳酸乳球菌和魏斯氏菌的筛选与鉴定。通过培养基中菌落形态观察和镜检细胞形态观察,共筛得6株疑似乳酸球菌(分别命名为ST1、ST2、ST6、ST7、ST8、ST9)。经生理生化、耐盐性、耐热性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这6株菌分属两个属:ST1、ST2、ST7、ST9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其中ST2为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Cremoris),ST7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 );ST6、ST8属于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其中ST6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研究表明,生牛奶和泡菜水分别是乳酸乳球菌和魏斯氏菌的优良生活环境,传统方法与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可更准确快速地分离及鉴定菌株。  相似文献   

5.
杨杨  石超  郭旭生 《草业学报》2014,23(1):266-275
 本试验对青藏高原藏北嵩草附着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利用传统培养法和16S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乳酸菌进行了鉴定,以期探讨高寒地区乳酸菌的发酵生物学特性并分离筛选优良发酵乳酸菌。试验共分离得到17株乳酸菌,其中有6株菌为食窦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onfusa),其余均为融合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ibaria)。分离出的融合魏斯氏乳酸菌菌株均能在4℃条件下生长,其中有5个菌株能在pH值为3的培养基中生长,且分离的食窦魏斯氏乳酸菌均能利用半乳糖,10株融合魏斯氏菌均能够发酵利用阿拉伯糖。体现出高寒地区分离出的融合魏斯氏乳酸菌菌株具有耐低温,耐酸性强和发酵利用碳源广泛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三明市四种销售畜禽肉品中李斯特氏菌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三明市畜禽肉类中李斯特氏菌的污染情况。2000年6月至2001年5月,采集市区菜市场销售的畜禽肉类,按GB4789-94进行李斯特氏菌分离、鉴定。结果从4种畜禽肉类中检出了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为12.2%(49/403),其中猪肉检出率最高为18.2%,鸡肉次之,鸭肉最低为3.8%,(p<0.01)。一年四季均有李斯特氏菌检出,秋季较高,(p>0.05)。本次仅从猪肉中检出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占2.0%,其余44株为格氏李斯特氏菌,占89.9%,默氏李斯特氏菌4株占8.2%。  相似文献   

7.
某些乳酸菌能产生抗菌素,在干酪成熟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水溶性的、具有抗菌性能的酪蛋白片段。在理论上认为这些肽具有杀菌的作用,但缺少试验数据证实这种可能性。作者研究了肽对Asiagod’Allevo干酪中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Asiagod’Allevo干酪的水溶性部分经过10 ku的膜超滤,超滤液又经过100~500 u的渗透膜渗析后除去蛋白、盐和有机酸,超滤液冻干。将李斯特英诺克LRGIA 01和李斯特单胞菌162分别接种于含有5~40 mg/mL冻干的干酪水溶性提取物的BHI培养基中,在30℃条件下培养,并检测李斯特菌的生长情况。WSEs冻干物分别来源于不同的原料和成熟期的Asiagod’Allevo干酪,原料奶的来源分别为5、7和9月,成熟期为6、12、18个月。在所有的浓度范围内,部分数据显示出剂量与抑制作用的关系。WSEs冻干物对李斯特英诺克LRGIA 01生长的抑制率小于50%,对李斯特单胞菌162的抑制率小于10%。干酪的成熟时间(至少6个月)显著影响WSEs冻干物对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采用与WSEs序列类似的并具有抗菌作用的酪蛋白片段αS1-CN f(1-23)(isracidin)和αS2-CN f(183-207)进行定量试验,结果表明,WSEs冻干物具有抑制李斯特菌的特性可能是来源于其他的肽。  相似文献   

8.
为鉴定分离自新疆北疆绵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本研究采用多重PCR方法,鉴定来自病发地区部分羊场的发病绵羊、健康绵羊、羊舍环境和乌鸦粪分离的30株李斯特氏菌分离株的8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分离株血清型。结果为4株发病绵羊株有3株鉴定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血清型为1/2a或4b,1株为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株健康绵羊株血清型为1/2a;其余来自羊舍水源的3株、乌鸦粪的2株及健康绵羊16株为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表明来自发病绵羊、健康绵羊及参考菌株LM血清型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快速,特异检测李斯特菌单抗—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高度特异的,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无害李斯特氏菌,格氏李斯特氏菌共同表位的单抗LJ10A为捕捉抗原抗体和酶标抗体,建立了快速检测该菌的单抗夹心法ELISA方法,该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最小检出量为5×10^5个菌/ml,人工模拟样品至少可检出5个菌/10g样品,并在48小时内报告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以该法检测了240份肉样和850份奶样,并平行以改良McBride琼脂分离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石河子地区动物性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污染状况。方法在石河子地区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动物性食品零售点,对最常食用的生鲜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冻鸡肉、冻虾和冻带鱼8类动物性食品进行随机采样,采用病原分离培养和PCR法对样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结果检测8类249份食品样品,细菌分离鉴定阳性样品12份,平均阳性率4.82%;PCR法检测阳性样品36份,平均阳性率为14.46%。结论石河子动物性食品中LM的污染比较普遍,尤以冻鸡肉和冻虾LM污染较重,新鲜猪肉、牛肉和羊肉LM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1.
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是目前研究深入、应用广泛的益生菌菌种,优良的发酵及贮藏性能是干酪乳杆菌成功应用的重要条件。为了提高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KDL22)的应用性能,在发酵及贮藏过程中通过添加葡萄糖来提高菌株的发酵及贮藏性能。结果表明,与商业菌株L.casei shirota(LCS)相比,KDL22表现了较好的发酵性能,但贮藏性能较差;添加葡萄糖可以增加KDL22发酵过程产酸性能及活菌数。为KDL22的有效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提高益生菌的应用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PCR扩增单增李斯特氏菌ActA基因,纯化后克隆到pMD 18T simple vector 中,以BamHI和EcoRI双酶切克隆载体pMD-18T/ActA,再将其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3X中,获得重组质粒 pGEX-3X/ActA,转化E.coli BL21(DE3)细胞,IPTG诱导融合蛋白(GST-Act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可与单增李斯特氏菌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试验采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合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对单增李斯特氏菌ActA的原垓表达与纯化的研究为单增李斯特氏菌诊断试剂的研制及Acth的免疫原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s,LM,简称为单增李斯特氏菌)是食品卫生上重要的病原菌。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导致人和动物脑膜炎、流产、败血症等,病死率高达30%-70%,是目前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源性病原菌之一。由于该菌生长温度范围较广,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肉仔鸡的生产性能、氧化反应及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旨在探讨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肉鸡的治疗效果及机制。选择1日龄AA公雏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和感染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乳杆菌培养物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0 mg/kg盐酸恩诺沙星和1.6 g/kg灭活植物乳杆菌培养物。5日龄时,感染组、抗生素组和乳杆菌培养物组每只鸡灌服1 mL(10~5 CFU)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液,对照组灌服无菌株培养液,全程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感染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培养物可以显著提高7和28 d肉仔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始末体重(P0.05),显著降低肉仔鸡料重比(P0.05);显著降低14和28 d肉仔鸡血清和十二指肠黏膜中的二胺氧化酶、丙二醛、蛋白羰基(除14 d十二指肠黏膜外)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7和28 d肉仔鸡MAPK3、MAPK10和DUSP6(7 d除外)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物可以提高肉鸡抗氧化性,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提高抗菌能力,通过MAPK信号提高抗炎能力。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肉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替代抗生素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5.
首先进行了李斯特氏菌因子血清的研制,制备出了可对所有李斯特氏菌分型的15个O抗原因子和4个H抗原因子的因子血清。利用复合因子血清的多克隆抗体包被磁性球、对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进行免疫磁性分离,并与PCR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的MIPA样品的检测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地克服食品基质、培养基成分和杂菌对PCR检验的干扰作用。食品样品在EB增菌液中增菌12h后,检  相似文献   

16.
快速、特异检测李斯特菌单抗-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高度特异的、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无害李斯特氏菌、格氏李斯特氏菌共同表位的单抗LJ10A为捕捉抗原抗体和酶标抗体,建立了快速检测该菌的单抗夹心ELISA方法。该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最小检出量为5×105个菌/ml。人工模拟样品至少可检出5个菌/10g样品,并在48小时内报告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以该法检测了240份肉样和850份奶样,并平行以改良McBride琼脂分离细菌相比较,证实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100%和96.9%。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同时快速准确的检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以及是否为有毒力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的四重PCR方法,针对该菌的种特异性基因inl A基因进行引物设计,扩增片段大小为800bp,结果应用该PCR法可特异性的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上发表的序列同源性为97.3%。同时通过对毒力基因inlB,inlC和inlJ的检测用来判断菌株的相关毒力。而同一属的其他菌种无害李斯特菌(L.innocua),韦氏李斯特菌(L.welshimeri)均无特异条带,嗜水气单胞菌(J-1),产气荚膜梭菌(C57-1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鼠伤寒沙门菌(C79-3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结果均为阴性。对临床上送检的23份样品进行四重PCR方法检测并同时与国家标准GB/T22429-2008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快速筛选检验中使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比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完全符合,均检测出7份阳性样品。并且四重PCR法表明这7份阳性样品中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均携带有3种毒力因子(inlB,inlC和inlJ),因此该四重PCR法可用于快速鉴定是否是有毒力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为有效预防控制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污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英国农业食品和生物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真空包装的家禽熟肉产品采用400~600MPa高压处理1、2、10min后存储在4、8、12℃环境下35d。研究者发现,高压处理过的禽肉中绿色魏斯氏菌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奶酪制作中添加不同量(0~3%)的干酪乳杆菌,以不添加组作为空白对照,观察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试验组在发酵3~6h达到对数生长期,发酵6h时干酪乳杆菌活菌数可达到6.03×107/g,12h时活菌数达1.58×10~8/g。试验组样品黏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白质水解程度略高,但差异不显著。在4℃冷藏过程中,试验组后酸化现象不明显;28d后,添加3%干酪乳杆菌的活菌数达9.77×10~8/g;对照组在冷藏中黏度几乎不变化,其余各组样品的黏度在冷藏7~14d中显著降低,之后到28d黏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李斯特氏菌属特异单抗试剂的研制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单核细胞增生症李斯特氏菌制备免疫原,应用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产生杂交瘤细胞,经ELISA试验筛选,得到6株分泌特异性单抗的细胞系,分别命名为C11、B18、B5、B6、D2、C5。单抗与标准菌株反应结果显示,C11、B18、B5三株单抗能与全部24株李斯特氏菌发生反应,所试菌株中包括L.M.14株,以及无害李斯特氏菌、伊凡诺夫李斯特氏菌、西里杰氏李斯特氏菌、威斯福尔氏李斯特氏菌和格氏李斯特氏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