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几种分子遗传标记的常用技术方法及在鹿科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为鹿科动物的进一步研究、利用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Y染色体进行鹿科动物的起源和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非重组区DNA是最主要的两种标记。线粒体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Cytb基因、D-loop区、12sRNA和16sRNA等基因进行,而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主要包括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样性研究、Y染色体微卫星多态性研究、Y染色体基因拷贝数变异研究。目前,鹿科动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粒体DNA方面进行母系起源的研究,但还需要Y染色体分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来进行补充,以研究鹿科动物的起源、驯化历史及迁徙路线。本文对鹿科动物在Y染色体分子遗传多样性与起源进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以后研究鹿科动物起源进化进行铺垫。  相似文献   

3.
从Gen Bank数据库中获得20种鹿科动物的线粒体DNA序列全长,分析了序列碱基含量和遗传距离关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了鹿科动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序列分析表明:鹿科动物线粒体DNA全长为16 305~16 482 bp,A+T含量约占62.58%,各物种间遗传距离为0.014~0.16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驼鹿在鹿科动物中可能是最古老的;麋鹿与鹿属亲缘关系较近,支持将麋鹿划到鹿属的观点;泽鹿与花鹿属的斑鹿和豚鹿先聚到一起,支持将泽鹿划到花鹿属中;麂亚科中小麂可能是最原始的,赤麂和黑麂亲缘关系较近;獐与狍亲缘关系更近,建议将獐与狍划归到一个亚科。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有关动物分子遗传方面的研究逐渐被社会所重视。作为非重组区的主要标志之一,Y染色体具有遗传多样性,因此针对Y染色体的微卫星、单核苷酸及其基因拷贝等特殊性能进行研究,成为相关专业部门的首要任务。本文着重阐述了鹿科动物Y染色体的结构特点以及重点基因在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中相关研究内容,旨在为相关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鹿科动物麻醉药物的发展变化及国内鹿科动物麻醉现状。结合十几年野生动物临床麻醉,对几种复合麻醉剂型在诱导时间、麻醉效果、麻醉成本及安全性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常用的复合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作为目前公认的绿色添加剂之一,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动物机体免疫力等,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中;因其具有无毒无害、无残留、成本低、使用方便等特点,已成为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本文就益生菌的种类、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鹿科动物上的应用等方面作一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益生菌在鹿科动物中更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的历史沿革、自然风貌及鹿科动物自然保护现状,提出了严防鹿只逃逸与法律保护并举、从治理"白色污染"与给鹿只增加营养入手防治"瘤胃食滞",防范秃鹫危害以及加强森林防火等对策,以加强对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鹿科动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地区南酸枣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的南酸枣与野生动物,特别是食果动物的关系,认识了其间的发展历史及人类影响下的动态变化。热带雨林中南酸枣为多种动物食用,其中鹿科动物和犀鸟是它的专食和种子传播者。它们使一部分南酸枣种子得以自然更新。然而,由于鹿科动物和犀鸟数量锐减,目前很多地区仅有赤鹿能行使这一种子传播功能。研究认为,热带森林的种子传播系统、动植物之间和谐关系需要保护。  相似文献   

9.
漫话鹿茸     
杨平 《吉林农业》2003,(2):31-31
鹿茸是名贵的中药材,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该品为动物性药材,是鹿科动物中梅花鹿及马鹿尚未骨化的角。商品名的“花鹿茸”即指梅花鹿的茸角。“马鹿茸”即是马鹿的茸角。 在鹿科动物中,除麝类外,其他各种均长季节性的枝角,不像牛羊的永久性角,一经长出,即一生存在,也不像犀牛的角,既不脱落,但却不断地生长。鹿的角是多种鹿科动物的第二性征,只有雄性长角,雌  相似文献   

10.
<正>梅花鹿是中国拥有的鹿科动物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中国的野生梅花鹿曾有6个亚种,现尚存3个亚种,且种群数量很少,分布的区域不仅范围小而且呈孤岛状,种群间难以沟通交流成为该物种濒危的直接原因之一。我国人工养殖的梅花鹿数量可观,但品种无序杂交和种质资源保留等一系列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1野生梅花鹿历史状况梅花鹿为偶蹄目鹿科真鹿亚科鹿属动物,是东亚特产,仅见于亚洲东部及其邻近岛屿。中国的梅花鹿是由化石种——新竹亚种演化而来。早在更  相似文献   

11.
鹿科动物在东方医学中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这一点尽人皆知。但是,鹿科动物良好的肉用性能,还不为大家所了解。 据去年英联社富兰克·布朗的一则报道,当今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鹿肉市场,特别是欧洲,鹿肉生产已逐渐成为一门新兴产业。例如联邦德国,早已成为主要的鹿肉消费国,年消费量达23000吨,其中15000吨为国内生产,其它8000吨仰赖进口。英国每年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鹿科动物食性,探讨树叶用作鹿科动物饲料的可能性,以黇鹿为试验对象,选取北方常见榆树、刺槐、垂柳及毛白杨等4种树种新鲜叶片作为饲料,对其适口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黇鹿对4种叶片喜食程度依次为榆树叶、刺槐叶、垂柳叶和毛白杨叶;通过对叶片粗蛋白质含量(CP%)、酸洗纤维(ADF%)、中洗纤维(NDF%)等7种生化指标测定发现叶片中的CP含量(P=0.001)、ADF含量(P=0.025)及NDF含量(P=0.032)是影响其对叶片选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和Y染色体作为重要的分子遗传标记,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哺乳动物起源进化的研究。基于线粒体DNA的研究,多数研究通过Cytb、D-Loop区、12SrRNA、16SrRNA等单基因分析,少数通过多基因联合分析和全序列分析展开,对哺乳动物母系起源进化进行探讨。基于Y染色体的研究主要通过SRY、AMELY、USP9Y、DBY等单基因分析和多基因联合分析。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几个主要基因的鹿科及其他哺乳动物的起源进化研究现状,为动物起源进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生物学特征野狍俗称狍子,学名矮鹿,为偶蹄目鹿科动物。野生于北方林区及草原,为国家野生保护动物。野狍因肉质纯瘦,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我国传统高效创汇产品。特别是河北省承德、张家口市所产的野狍以其体大、肉鲜、味美而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5.
一、生物学特征野狍俗称狍子,学名矮鹿,为偶蹄目鹿科动物,野生于北方林区及草原,为国家野生保护动物。野狍因肉质纯瘦、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我国传统高效创汇产品。特别是河北省承德、张家口市所产的野狍以其体大、肉鲜、味美而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6.
动物体内的染色体即细胞核组成部分,细胞核组成部分的变化通常会导致遗传物质的增加或丢失,同时细胞核组成部分还从根本上影响着基因。细胞核组成部分体现着生物独有的特性,细胞核组成部分为差异化生物间分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依附于现存物种细胞核组成部分组型的对比及研究,可分析群体的进化脉络。具有一定亲缘关系的动物群体,由于生殖隔离所致细胞核组成部分差异,即可衍生出新的物种。所以对细胞核组成部分进行研究能够从根本上明确物种的起源及遗传,并能够分析出物种的亲缘关系。文章以浅析野生鹿科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相似文献   

17.
一、生物学特征 野狍俗称狍子,学名矮鹿,为偶蹄目鹿科动物,野生于北方林区及草原,为国家野生保护动物.野狍因肉质纯瘦、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我国传统高效创汇产品.特别是河北省承德、张家口市所产的野狍以其体大、肉鲜、味美而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8.
1 观赏 鹿科动物是典型的观赏动物.特别是梅花鹿,由于其色彩斑斓的毛被、秀丽美观的鹿角、机敏快速运动的体态、富有滋补作用的鹿茸及鹿的温顺性,使其与鹤一样,历来受到我国人民的偏爱和重视,成为寓意长寿、吉祥、幸福的文化动物,现在已成为公园、动物园、旅游区等景点的吸引观众的重要角色和"动态景观".一些驯化程度较高的鹿群已成许多影视剧中的"动物演员".  相似文献   

19.
<正>驼鹿属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驼鹿属,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一、外形特征驼鹿体长210~230厘米,肩高177厘米,成年雄鹿体重200~300公斤。其高大的身躯很像骆驼,四条长腿也与骆驼相似,肩部特别高耸,像骆驼背部的驼峰,因此得名驼鹿。全身毛色棕褐色,夏季毛色比冬季要深得多。头部很大,眼睛较小,脸部特别长,颈部却很短,  相似文献   

20.
水鹿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根据线粒体D-loop区序列,设计了针对水鹿的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得到296bp的特异性片段,而猪、牛、羊、鸡等常见动物和其他鹿科动物均无此条带,并通过DNA测序法对扩增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该方法可靠、特异、通用、简单,可作为水鹿的一种有效的鉴定方法,在水鹿的保护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