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豪 《海洋渔业》1986,8(3):116-118
<正> 在海洋渔业捕捞生产中围网是主要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组织生产的一种作业形式。由于中上层鱼类洄游的不稳定性,因此围网捕捞受渔场变化的制约。东黄海灯诱围网是从七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品种以鲐鲹类为主。渔场作业范围也因捕捞能力而局限在大沙渔场,长江口渔场一带。捕捞时间高度集中在11~12月至翌年的1~2月间,十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南海鱼类资源特点是:分布广、品种多、繁殖力强、生长周期短、交替补充能力强;沿岸渔场已充分利用,外海渔场潜力很大.150~200米水深鱼类分布密度为4.1吨/公里~2,总储量为86.4万吨.目前捕捞只有3万吨左右,估计捕捞可达30万吨,不会造成捕捞过度.因此广东海洋捕捞渔业的方向是:巩固发展深海渔业,积极利用外海资源.深海拖网渔船是今后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的重点.而在深海拖网渔船中,木质拖网渔船又占绝大部分,因此  相似文献   

3.
《海洋渔业》2021,43(5)
基于北斗卫星获得的2017年浙江省流刺网渔船沿海生产数据,应用时空统计方法,对浙江省流刺网渔业的捕捞行为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刺网渔船生产大部分集中在近岸海域,向北最远达到34°N,定位在连青石渔场,距离母港626 km;向南最远达26°N,定位在闽东渔场,距离母港309 km;向东最远达126°E,定位在江外渔场,距离母港650 km。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鱼山渔场、温台渔场和大沙渔场是浙江省流刺网渔船的主要作业海域,1—4月的捕捞努力量主要分布在靠近海岸线的海域,只有少数捕捞努力量集中于大沙渔场和沙外渔场等较远海域。休渔期结束后的8月份,捕捞努力量几乎集中于近海的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和鱼山渔场海域;9—12月,随着水温下降和沿岸水域资源丰度下降,整体捕捞努力量趋于向外海和南部海域延伸。捕捞努力量在1—4月较低,8月最高,随后的9—12月趋于稳定,但3月和11月的单个网次捕捞努力量相对更低。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渔业精细化管理和限额捕捞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4.
渔业知识     
渔场海洋中的经济鱼类和其他水产经济动物集群,可以利用捕捞工具进行采捕,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水域,统称为渔场.习惯上根据采捕水域的地理位置、环境因素、采捕对象以及采捕的作业方式等,又可分为各种不同性质的渔场.例如,根据渔场的地理位置,有舟山渔场、珠江口渔场等;根据捕捞对象,有带鱼渔场、大黄鱼渔场等;根据捕  相似文献   

5.
干书国 《海洋渔业》1985,7(3):99-102
<正> 一、浙江海洋渔业在我国的地位我国海洋渔业是以近海为基础,主要渔场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洋捕捞产量年产200多万吨左右。近几年来由于资源和捕捞技术的变化。东海渔场日益处于左右全国海洋渔业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闽东、闽中渔场越冬大黄鱼资源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东,闽中渔场是我省大黄鱼生产的主要基地,其产量占全省该鱼种的主导地位,最高达93.9%(表1)。近年来由于邻省渔场的大黄鱼资源锐减,使我省的大黄鱼资源成为众矢之的,进场投产的捕捞力量明显地增加,捕捞压力加强,直接引起了资源利用程度的改变,而今资源状况如何?应如何对策?是众所关心的。  相似文献   

7.
海洋渔业捕捞优化模型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经典的Logistic鱼群生长模型,解析海洋渔业渔场等捕捞强度优化问题,建立了最佳捕捞开始时间、最佳鱼群保有量、最佳捕捞强度和最佳捕捞投入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捕捞船队的最佳投入与鱼群内在增长速率成正比,与捕捞系数成反比;渔场最佳的渔业资源量为渔场最大养殖能力的二分之一;渔场的最佳捕捞强度与渔场最大养殖能力和鱼群内在增长速率的乘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6年4~8月在南海北部大陆架渔场广西生产渔船的捕捞信息,通过对比休渔前后的渔获指标,评价了休渔在恢复渔业资源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1)单双拖网、桁杆拖虾网和灯光罩网的产量分别占渔船总产量的64.92%、8.70%和24.70%,是该渔场最主要的捕捞类型;(2)休渔后,单双拖网、桁杆拖虾网和灯光罩网渔船的渔获率(CPUE)分别提高了28.78%、96.27%和4.20%,比2015年同期分别提高了24.00%、65.41%和13.35%;(3)单双拖网和桁杆拖网捕获的主要经济种类产量所占比例较休渔前增加了41.74%和3.04%;(4)主要经济种类中,多数种类的CPUE提高,且CPUE提高显著的种类多为经济价值较高的南海传统捕捞对象.研究结论:休渔促使南海北部大陆架渔场的渔业资源量增加,资源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9.
<正> 吕四渔场是银鲳的主要产卵场之一.每年4月下旬开始大批银鲳产卵群体随着台湾暖流势力的增强,自东南方向分批进入吕四渔场,该产卵群体是江苏省历年春夏汛主要捕捞对象。为今后搞好鲳鱼生产,合理利用鲳鱼资源,现对1987年吕四渔场鲳鱼生产特点简述如下:一、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机轮围网开发东海南部渔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近海底层渔业资源的衰退,国有渔业公司在近海作业结构调整中逐步放弃底拖网作业,转向开发中上层鱼类资源为主,因此,探讨开发机轮围网的新渔场十分必要。1机轮围网开发新渔场的必要性 80年代中期至今,全国机轮渔业规模一直维持在30余组船组左右,分属6家国有渔业公司。随着近海作业方式的调整,围网渔业产量在近海捕捞产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几年机轮围网年捕捞产量10万吨左右。机轮围网主要渔场曾经有:1)黄海中西部渔场,主捕鲐鱼,渔期在9月-次年1月;2)东海中南部渔场,主捕鲐鱼,渔期8月一次年1月;3)对马…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省濒临黄、渤两海,位于黄海北部的海洋岛渔场是我省两大近海渔场之一。历史上渔业资源丰富,小黄鱼、带鱼、对虾等大宗经济品种繁多,是沿岸捕捞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进入80年代,由于捕捞力量迅猛增加、过度捕捞等原因,传统经济鱼类资源衰败。尤其是作为主要捕捞对象的对虾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由历史最高年产量5000t下降到1980年的40t。近海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  相似文献   

12.
当前海洋捕捞业面临着较严峻的形势。一方面,随着捕捞强度的加大,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传统经济鱼类已形不成渔汛,大多数渔船面临无鱼可捕的境地。另一方面.《联合国海洋法公的》生效后,国际间的海洋划界工作正在进行。尤其是随着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陆续签署和生效,传统的外海作业渔场将大幅减少,海洋捕捞将面临近海资源衰退和外海作业渔场面积减少的双重压力。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海洋捕捞向何处去,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在这种情况下,调整海洋捕捞结构,积极培植新的增长点,开辟新渔场,开发新资…  相似文献   

13.
海洋岛渔场是我省近海主要渔场之一,总面积达3052了平方公里。该渔场是多种鱼、虾的良好产卵、肥育、越冬场所,鱼类资源丰富,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近四分之一。多年来,由于捕捞强度不断增长,鱼类资源受到破坏,虽然总产量波动不大,但是传统性鱼类产量有所下降,小型鱼类如鲤鱼等数量增多。为了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本文根据该渔场的鱼类生产的变化情况,提出该渔场综合治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秘鲁沿岸秘鲁鳀渔场及渔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芃  汪金涛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16,38(5):449-458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了解秘鲁鳀渔场和渔汛的状况有助于渔情预报工作的开展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利用2005~2014年秘鲁各港口的上岸量数据,以上岸量(landings)、总捕捞努力量(fishing effort)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指标分析秘鲁鳀渔场分布及渔汛;结合二因素方差分析(two-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探究渔场月份和纬度上的显著性差异;利用分位数的方法,找出各年的旺汛时间。研究表明,每年的4~6月和11~12月为秘鲁鳀的主汛期;主要的捕捞区域分布在7°S~13°S;渔汛的前中期,上岸量和捕捞努力量有着明显的年间差异,而CPUE在渔汛后期年间差异明显。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月份和不同纬度对捕捞努力量[ln(effort+1)]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5月为一年中最主要的捕捞阶段。旺汛期分析表明,第一渔汛阶段的旺汛一般在5月出现,而第二渔汛阶段的旺汛一般在11月出现。研究结果有助于对秘鲁沿岸秘鲁鳀渔场及渔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王兰生 《海洋渔业》1992,(6):276-277,285
<正> 70年代浙江省带鱼平均总产量25万余吨,占东海区带鱼总产量的60%和浙江省海洋捕捞总产量的38%,也是我国海洋渔业中最重要的捕捞对象。1974年浙江渔场带鱼产量达34万吨。因此,在渔业经济诸多研究课题中,加强并突出对带鱼资源合理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6.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主要捕捞作业数量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评估的闽南、台湾浅滩渔场渔业资源生态容量121.33×104t和最大持续产量63.32×104t及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不同类群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用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和平均单船功率配置福建省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主要捕捞作业的功率和渔船数量,以达到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养护,促进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护幼鱼、小鱼并减少渔获物的丢弃,挪威将执行一套确定北海和斯卡格拉克海峡渔场关闭与开放的新体系。巴伦支海渔场恰好包括在新体系涵盖范围内,而该渔场在过去的30年里执行的渔场关闭体系是,当在作业渔场的捕捞活动对小规格鱼类造成太大的影响时该渔场就会被关闭。从挪威北鳕资源情况良好这一状况显出,对幼鱼的有效保护是渔业可持续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渔民也非常配  相似文献   

18.
王鲁民  王忠秋 《水产学报》2023,47(11):119716-119716
综合应用船舶、机械、信息、新材料等技术,从海洋中捕捞经济渔获物并综合利用,是现代海洋捕捞业的主要特征。海洋捕捞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保障我国食物安全、保护近海生态与资源、实现渔民增收和新渔村建设、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简析海洋捕捞渔场探测、渔具渔法与高效自动化辅渔助渔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海洋捕捞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海洋捕捞实现节能高效、生态友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捕捞技术升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捕捞强度的不断增加,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已严重恶化,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不断减少,渔民都感到渔场越来越少了,捕鱼越来越难。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近几年全国海洋捕捞产量之所以年年上升,渔民收入可保持一定水平,主要是加大捕捞强度,利用低质鱼和幼鱼,以及鱼价上涨的因素所致。近海渔船的盲目发展不仅导致了资源衰竭、渔业经济  相似文献   

20.
福建海域鲨鱼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当前海洋捕捞由于近内海主要捕捞品种利用过度,资源明显衰退,单位产量和效益不断下降,一些传统鱼类甚至已形不成渔讯。为了寻求海洋捕捞业的发展,水产部门提出:“要因地制宜,拓宽途径,调整作业。支持开发生产,支持开辟新渔场和新的生产领域、新品种的利用。在头足类、虾类、中上层鱼类和小宗经济鱼类上做文章”。在此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