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挝中部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状况,为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及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老挝中部采集3不同利用方式(水田、旱地、荒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分析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中量元素含量.[结果]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旱地>水田>荒地,土壤pH与之相反.荒地的土壤速效养分及全量养分含量均为最高.水田土壤的有效铜和有效铁含量最高,有效锌、有效锰和有效硼及交换性钙、镁则以旱地土壤含量最高.[结论]老挝中部地区土壤均呈酸性,总体肥力较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状况差别也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江西省毛竹林土壤养分状况,采用常规和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分析了不同分布区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不同,但只有容重差异显著。容重以于都最大,崇义较小,土壤孔隙状况与之相反,持水性能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分布区Fe、 Mn、 S和B较丰富, N、 P、 K低于临界值;崇义和兴国土壤Ca和Mg、于都土壤Zn、铜鼓土壤Ca、 Mg、 Zn和Cu均低于临界值。不同分布区间,于都土壤P、 K和Cu吸附率最高, S、 Mn、 Zn和B吸附率分别以铜鼓、贵溪、兴国和崇义最高;兴国土壤K、 S、 Cu和Mn吸附率最低,铜鼓土壤P和Zn吸附率最低, B吸附率以贵溪最低。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养分元素的影响不同;容重与土壤孔隙状况、容重与持水性能、有机质和pH与养分吸附率的相关性呈相反的趋势;养分元素吸附率与该元素养分含量呈不同的相关关系,有正相关( Mn和Zn)、负相关( S和Cu)和相关性不明显( P、 K和B)。不同分布区养分元素含量的缺乏和丰富状况不同,在指导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对养分元素的吸附作用,采取合理的养分管理措施,从而达到环境友好、可持续的毛竹林经营。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乡水源涵养林示范区内,选择2006年、2007年和2008年进行营造林的侧柏和黄栌混交林,布设3块样地,分析上下坡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地内土壤的理化状况有所改善;3块样地内坡下的土壤理化性质总体水平都好于坡上;样地内土壤养分状况为有机质、氮和钾含量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磷较缺乏.  相似文献   

4.
坡耕旱地土壤养分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坡耕旱地不同坡位与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的分布均呈现为顺坡下降方向逐渐增加 ,这种变化随土层加深而变缓 ;同一坡位 ,各养分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耕层 ( 0~ 30cm)养分含量明显高于下层 ,以表层最高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坡度为30°半固定沙丘坡面上不同坡位的梭梭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了坡位与土壤养分、盐分分布特征的关系及梭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梭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总盐含量在不同坡位的高低顺序为:坡顶<坡面<坡底,表明了土壤养分及可溶性盐分具有坡底富集的特征;有梭梭土层的养分、盐分含量均高于无梭梭对照土层,表明梭梭对土壤养分、盐分有一定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北省易县观坐岭小流域不同海拔和坡位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小流域土壤在不同海拔和坡位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随海拔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有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40%和35%;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化比较复杂,主要与土壤母质有关。不同坡位土壤养分表现出向下汇集的趋势,下坡位土壤养分含量高于上坡位和中坡位养分含量,但有机质变化趋势相反,是人为活动的影响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不相关;各养分含量间,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之间分别呈相关关系,速效磷与速效氮相关显著,与速效钾无相关性。在不同坡位上,土壤养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李奕  满秀玲  蔡体久  盛后财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413-1416,1420
以大兴安岭地区典型山地樟子松天然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坡位土壤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得出:坡位对土壤速效养分影响较大。樟子松天然林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水解氮含量均有:坡上〉坡下〉坡中,二者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24%和573.45mg/kg;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坡下〉坡上〉坡中,其含量平均值为2.504g/kg。土壤全磷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规律为:坡上〉坡中〉坡下,其土壤全磷含量分别为:2.469、2.180和2.160g/kg;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为607.80、509.76和443.84mg/kg。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为:坡下〉坡中〉坡上,平均值为50.41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为:坡上〉坡中〉坡下,其值分别为:500.16、476.00和443.15mg/kg,平均值为473.10mg/kg。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其他养分元素含量呈正相关,除与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相关性较差,其余相关性均较好。在不同坡位上,土壤全量养分间的差异不显著,速效养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小蓬竹不同小生境土壤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小蓬竹的保护及其在石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小蓬竹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方法,对小蓬竹不同小生境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蓬竹分布地的土壤酸碱性为弱碱性,质地为中壤土和重壤土,含水量坡下部各小生境高于坡上部,同一坡位以石缝小生境的含水量最高,其次为石沟、石槽、石洞、土面,坡下部各小生境的土壤养分均高于坡上部各小生境;坡上部各小生境的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钾含量均以石缝最高,有效磷以石槽最高;坡下部各小生境的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均以石槽最高,速效钾以石缝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东北黑土区坡面涝渍地季节性渍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坡面上5组涝渍地和与涝渍地相邻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采用t-test评判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并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说明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与耕作土壤相比,涝渍土壤全氮含量高出约19%,铵态氮含量高3.6倍,而硝态氮含量低约51%;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相比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有效磷含量低约26%;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明显,缓效钾含量低约11%。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质、全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 H、硝态氮含量、缓效钾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全磷、有效磷、全钾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涝渍土壤养分潜力、有效性都较高,土壤养分的形态、含量受涝渍的影响较大。改善坡面涝渍的水分状况将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进一步释放,达到涝渍土壤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辽东低山丘陵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在不同坡位的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与林木生长性状间的关系,本研究对桓仁、清原和本溪3个地点共计18块样地的油松和樟子松林分进行调查,按照不同坡位(坡上、坡中、坡下),分上、下两层(0~15cm和15~30cm)采集土壤样本,并在每层钻取周边4个点,混合成1个样本,带回实验室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结果表明:两树种林地土壤养分特征均表现为,坡下坡上坡中,上层下层,其中土壤全磷含量在不同坡位和土层呈现出明显差异;两树种坡下的各土壤养分元素间相关系数高于坡中和坡上,其中,油松林地土壤养分间相关系数超过0.880,樟子松林地土壤养分间相关系数超过0.91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两树种土壤养分与林木生长性状间相关性结果,除油松林地坡上和坡中的土壤有机碳与冠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坡上和坡中的土壤全氮和全磷与冠幅呈显著的负相关,坡中的土壤全磷与树高呈显著的负相关,以及樟子松林地坡上和坡中土壤有机碳与冠幅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外,两者林地坡上和坡中的土壤养分与各生长性状间的关系不紧密,而坡下的土壤养分与林木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高于坡中和坡上,且大部分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来看,两种造林树种坡下表层土壤养分能显著影响林木生长状况,在林分经营过程中,可据此进行针对性管护。  相似文献   

11.
工程创面往往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本文作者通过对二郎山西坡工程创面土壤养分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其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偏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空间异质性较强,土壤碱解氮含量空间异质性极强。土壤各土壤养分指标含量相互之间都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农田排水沟渠的水盐和养分的分布特征,探究生态修复立地条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黄河三角洲两种典型农田排水沟(农沟、斗沟)不同坡面(东、西、南、北)、坡位(上、中、下)的植被进行调查,并对按照不同土层深度(0~10cm、10~20cm、20~40cm)测定坡位的土壤水分、盐分、养分含量。并对数据进行PCA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盐分共同构成农田排水沟表层土壤的重要影响因素。土壤水分在农沟中坡位最高,在斗沟表现为下坡位最高,在北坡和西坡的下坡位占据主要因素。农田排水沟土壤全盐含量在农田排水沟中坡位集中,构成该坡位的主要影响因素。(2)在中坡位形成显著的有机质富集区,土壤全氮受植被根系影响显著,养分一般在根区形成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分布与物种丰富度相关,在斗沟同时受到植被生物量的影响。农田排水沟在中坡位体现出盐分、养分的综合影响,北坡和西坡下坡位同时受到水分和养分的制约,南坡和东坡则受到养分和植被的综合影响。(3)农田排水沟的中坡位亟待降低盐胁迫、建植耐盐品种,上坡位、下坡位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降低盐分析出尤为重要。阳坡半阳坡合理水分补充有利于群落稳定,阴坡、半阴坡可以通过增加耐盐植物种类提高物种丰富度以增强微生态抗逆性。[结论]农田排水沟生态受表层土壤水盐、深层养分与地被植被影响较大,不同坡向坡位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应采取适宜的生态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方地区红壤地氮磷素养分的垂直迁移规律,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典型流域迤者小流域为试验区,对灌草林、坡耕地、荒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位处土壤剖面土壤养分各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对于同一土地利用类型而言土壤各养分指标的含量均为: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对于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均为:灌草林〉坡耕地〉荒地,土壤碱解氮含量为:坡耕地〉灌草林〉荒地,土壤速效磷含量为:坡耕地〉灌草林〉荒地,有机质含量为:荒地〉灌草林〉坡耕地;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影响程度为:全磷〉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土壤全氮含量与坡位呈显著线性相关,碱解氮含量与坡位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土壤速效磷、土壤全氮、土壤碱解氮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层深度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土壤养分之间有相互的影响,土壤有机质与速效磷和碱解氮之间呈显著和较显著的影响。【结论】南方红壤坡地中氮磷素养分的垂直运移规律为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各养分含量,整体随坡位的下降而增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全量养分(全氮、全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汾河上游流域弃耕地土壤养分及其与机械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汾河上游流域弃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与机械组成的关系,并为研究区的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基础数据,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2种主要弃耕地类(退耕还林地和荒草地)以及周边耕地土壤养分及其与机械的组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明显,有机质含量平均值表现为耕地>荒草地>退耕还林地;全氮含量表现为耕地>荒草地>退耕还林地;全磷含量整体差别不明显;全钾含量表现为退耕还林地>耕地>荒草地;弃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表层(0~20 cm)>下层(20~40 cm)的规律,具有表聚现象,全钾含量弃耕地表现为表层<下层、对照耕地表现为表层>下层;弃耕地土壤养分与机械组成密切相关,黏粒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多寡的关键性粒级。  相似文献   

15.
以民勤沙区不同变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测定白刺灌丛沙堆高度、长短轴、迎风坡与背风坡植被株高、盖度、枯枝和结实等形态特征,分析不同变化阶段土壤温度及水分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层0~10 cm处的土壤温度随着时间推移地面温度呈现出先逐渐升高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日变化规律为发育阶段>雏形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2)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含水率在40~60 cm土层中最高, 0~5 cm最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水分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3)不同变化阶段土层pH在5~10 cm最高,不同坡向pH均为迎风坡大于背风坡;衰退阶段背风坡中电导率最高,均大于其他发育阶段的坡向。4)土壤TN、速效磷平均含量发育阶段最高、有机质衰退阶段最高、稳定阶段均最低;土壤TN为雏形阶段、发育阶段和衰退阶段迎风坡中大于背风坡中,稳定阶段则相反;土壤有机质为雏形阶段和发育阶段背风坡中大于迎风坡中,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则相反;土壤速效磷为不同发育阶段迎风坡中大于背风坡中,土壤温度在0~10 cm处日动态呈现出先逐渐升高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土壤含水率在40~60 cm土层中最高,0~5 cm最低;pH在5~10 cm最高;电导率在衰退阶段背风坡中最高;土壤TN、有机质和速效磷在发育阶段表面养分含量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几个阶段。研究结果为民勤荒漠区白刺群落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省桂花国有林场为研究区,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坡位(上坡、中坡、下坡)的亮叶桦群落植被及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不同坡位乔灌层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桂花国有林场亮叶桦群落物种共有27科34属38种,乔木层主要树种为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木姜子(Litseapungens),其中亮叶桦为主要优势树种,重要值在下坡位高达51.938;灌木层主要树种为番薯(Ipomoea batatas)、野蔷薇(Rosa multiflora)和木犀(Osmanthus fragrans);物种数及α多样性指数整体呈下坡位依次高于中坡位、上坡位;(2)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养分含量主要受不同坡位的影响,土壤有机质随坡位的上升而减少,并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而下降,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多集中在下坡位;(3)全磷含量与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碱解氮与物种数、优势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南方丘陵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峡江县为研究对象,采集样点,获取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等土壤养分数据,借助地统计软件对土壤养分的各类因子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峡江县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碱解氮含量总体丰富,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属于中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偏低。有机质、有效磷均属于中等变异性,速效钾属于强烈空间变异性,碱解氮空间变异性较弱。研究区西部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低于东部。研究区高程较高区域有较高的土壤养分含量,坡度、坡度变率、土壤侵蚀程度较大区域土壤养分含量较低。成土母质中砂质岩类风化物分布区土壤养分较高,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分布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省道路4种园林绿化植物龙柏、青冈、合欢、榆树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根区的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比较土壤的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日变化尺度上,4种园林植物的土壤呼吸均表现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14:00左右达到最大,最低值出现在早上06:00,同一时间,土壤呼吸速率基本表现为合欢榆树龙柏青冈;4种园林植物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之间的拟合均以线性方程为最好,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强度的80.49%,土壤湿度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强度的98.10%;4种园林植物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基本表现为合欢龙柏榆树青冈;4种园林植物根区土壤的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园林植物土壤呼吸与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全氮、蔗糖酶是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缙云山黛湖小流域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缙云山小流域森林土壤的采样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含量的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小流域自然土壤和森林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森林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呈显著性相关,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呈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和土壤海拔高度具有相关性;海拔与土壤养分变化的相关性不明显,不同坡位土壤养分表现出向下汇集的趋势。并从自然环境、母质影响等方面讨论影响土壤养分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马鹏  陈刚 《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7-218,223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缙云山小流域森林土壤的采样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含量的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小流域自然土壤和森林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森林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呈显著性相关,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呈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和土壤海拔高度具有相关性;海拔与土壤养分变化的相关性不明显,不同坡位土壤养分表现出向下汇集的趋势。并从自然环境、母质影响等方面讨论影响土壤养分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