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真胃左侧变位(LDA)是指真胃从正常位置经腹底移到瘤胃与左腹壁之间而言。本病多发于成年高产乳牛。十余年来,国外发病率有急剧上升趋势。国内近年来也有零星报道,我院牧场近六年先后发现真胃左侧变位2例。真胃左侧变位采用手术疗法有较高疗效。非手术疗法中,许多文献对翻滚法作了详细叙述,并认为有较好疗效。Olson认为应用氯化氨甲酰胆硷亦有良好效果。国内迄  相似文献   

2.
犬胃扭转是一种多发于大型及胸部狭长犬(德国牧羊犬、大丹等)的急性致死性疾病.此病是指胃幽门部从左侧转至右侧,被挤压于肝脏、食道末端和胃底之间,导致胃内容物不能后送,从而发酵产生气体,形成胃内臌气,因此称为胃扩张一扭转综合症.2006年4月针对一例犬胃扭转病,经保守疗法、手术治疗和术后治疗,患犬已康复.  相似文献   

3.
一、前胃疾病及其原因牛胃是复室胃,由瘤胃、蜂窝胃(网胃)、重瓣胃与皺胃四部份組成,瘤胃、蜂窝胃、重瓣胃統称前胃。据国內文献記載,牛的前胃疾病最为多見,发病率約占其非传染性疾病的25.4—66.7%;而在前胃疾病中,又以前胃弛緩、瘤胃食滞的发病率最高,約占前胃疾病的77.9—89.8%,其次为瘤胃鼓胀及重瓣胃秘結,約占10.2—22.1%。同时,据临床观察,牛的前胃疾病与其种系有一定的关系,黄牛和乳牛比較多見,水牛比較少見;并且瘤胃食滞多是黄牛,前胃弛緩多是水牛,瘤胃鼓胀主要是黄牛和乳牛,水牛亦有发生,但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秋末至春初)、与飼料的質量和性質也有密切关系。牛前胃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飼料質量不好或过于单純,飼养方法不当,飼  相似文献   

4.
鉴于发现不少器质性胃疾病患者存在胃节律紊乱 [1 ] ,胃肌电异常的临床意义仍需要进一步探讨[2 ] 。为观察消化性溃疡患者是否存在胃节律异常 ,现将我院 1997年 7月至 1999年 4月进行胃电图检查 10 2 1例 ,其中经纤维胃内镜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患者 10 0例 ,对其胃电图作临床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观察对象(1)病例组 :10 0例均系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男 6 4例 ,女36例 ,平均年龄为 43(18~ 76 )岁。患者除有溃疡疼痛症状外 ,伴有上腹饱胀、嗳气。本组患者均经纤维胃内镜检查有溃疡病灶。(2 )对照组 :93例 ,男 5 1例 ,女 42例 ,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5.
药物治疗乳牛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自制的“抗炎生育灵”治疗乳牛慢性子宫内膜炎73例,经治疗后,卡他脓性子宫内膜炎病牛的治愈率为84.62%(33/39),好转率为15.38%(6/39);脓性子宫内膜炎病牛的治愈率为51.2%(21/41),好转率为48.8%(20/41)。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x~2检验方法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病牛经治疗后,在第1—3发情周期内怀孕的32头,占怀孕检查乳牛的75.19%(32/42);第4—5发情周期内怀孕的14头,占怀孕检查乳牛的19.04%(8/42)。经x~2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熟玉米淀粉的消化率及其对肉牛氮沉积和血糖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4拉丁方设计,4头杂交肉牛按1.2倍维持需要(1.2M)饲养水平供给羊草,在此基础上由真胃灌注的熟玉米淀粉以研究其对肉牛氮沉积的影响,结果如下:真胃灌注熟玉米淀粉量300,600,900g·d~(-1)与对照组(0g·d~(-1))相比,沉积氮(RN)均有极显著的提高(P<0.01),沉积氮/可消化氮(DN)亦有显著提高(P<0.05);真胃灌注熟玉米淀粉量300,600,和900g·d~(-1)时,瘤胃后段消化道的熟玉米淀粉的消化率分别为71.36%,80.27%和64.71%;真胃灌注熟玉米淀粉后,血糖浓度提高,血液胰岛素和尿素氮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好发于青壮年.睾丸和精索的先天异常是主要病因.后天诱因有多种,如睡眠中、性交或手淫等.我院近年收治6例,其中外院转入3例.初诊时误诊为急性睾丸附睾炎3例,睾丸肿瘤2例,睾丸外伤1例.其中由外院转入的2例怀疑睾丸肿瘤而行睾丸穿刺活检,并准备行睾丸切除术.经手术探查发现1例睾丸扭转约720°.1例抗炎治疗1周后方确诊为睾丸扭转.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20头健康、2~3岁、体重300~400kg 雄性去势水牛,经粪便检查和 Dot-ELISA 检测确认为无肝片形吸虫感染。分二系列进行实验。第1系列8头水牛随机分成感染组(5头)和对照组(3头),感染组每天每头口服60个囊蚴,连续20天,共感染1200个囊蚴,从开始感染至实验结束历时26周,研究慢性感染的效果;第2系列12头水牛,分成感染组(9头)和对照组(3头),感染组1次每头经口感染1600个囊蚴,历时  相似文献   

9.
心脏手术难度大,具有危险性和复杂性特点,因此术中护士的配合十分重要,亦是手术顺利完成必不可少的。1997年1月~1998年7月,我院经右胸小切口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该手术配合难度较大,要求亦高,现将这类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为4~19岁,平均年龄8岁。13例中属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8例,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6例,嵴下型室间隔缺损2例,合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所有患者均有活动后心悸、气促和相应的心血管体征,并经心电图、胸部X线及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2 术中配合2.1 术前准备术前一天了解病…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平滑肌肉瘤临床上少见,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缺少特异性检查手段,临床诊治困难,误漏诊率高[1,2]。至1996年我院共收治胃、小肠平滑肌肉瘤1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现就其诊治情况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4岁~68岁,平均45岁。主要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10例,贫血和腹部包块各8例,上腹痛和发热、消瘦各2例。病变部位:胃7例,空肠4例,回肠1例。辅助检查提示胃肠道平滑肌肿瘤者包括:X线钡剂造影8/8例,胃镜检查5/7例,B超、CT或MRI检查2/8例。2治疗12例均行手术治疗。7例胃平滑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14例行非手术治疗,死亡1例(7.1%),并发假性囊肿3例(21%)、应激性溃疡3例(21%);15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6.7%),术后并发假性囊肿4例(27%)、应激性溃疡5例(33%)、胰瘘2例(13%)、肠瘘1例(6.7%)、腹腔内出血1例(6.7%)、腹膜后残余感染5例(33%).手术方式主要采用腹腔及小网膜囊冲洗引流或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辅之以胆囊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胃造瘘及空肠造瘘,而非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常规基础治疗 营养支持 中药内服外敷.结论:①SAP应首先以加强重症监护和重要器官功能保护,不强调早期手术,如果24 h后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考虑行简单的腹腔及小网膜囊冲洗引流术,视情况附加胆总管引流及胃空肠造瘘;②如果早期合并胆道下端结石梗阻或后期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则主张积极手术,以解除胆道梗阻和清除感染坏死组织,但清创应适可而止,以防术中大出血和术后肠瘘;③尽早改善肠功能对改善SAP局部症状和体征及保护重要器官功能有重要意义,中药在恢复肠功能有独到之处,应早期使用.  相似文献   

12.
用自然感染的中国水牛食道上的梭形肉孢子虫(Sarcocystis fusiformis)的包囊喂猫6只、犬5只、仔猪2头及3名自愿受试者。包囊大小为6—17×2—7mm(平均11.64×3.84mm)。所有试验猫均排出孢子囊,而犬、猪及自愿受试者未发现孢子囊或卵囊。猫的潜隐期为7—13天。开放期为61—69天以上。其中有一只猫试验结束时继续排出孢子囊,未见任何症状。孢子囊大小为7.8—13×6.5—7.8μm(平均为10.6×6.8μm),内含4个子孢子及一个残体,无微孔及斯氏体,通常是单个的,偶而成对。 以人工感染猫的孢子囊分别喂犊水牛3头和小乳公牛1头,未见任何症状。第50天解剖其中1头犊水牛,其心、肝、肾及食道周围淋巴结有明显病理变化,并发现虫体。小乳牛既无病变,亦未发现虫体。  相似文献   

13.
关于乳牛网胃结石问题,在国内外文献中尚未见有报道。本文所用样品系作者陈振旅、王元林、王小龙三人近二十年内收集的。样品来自南京地区的某些乳牛场,病牛因患创伤性心包炎而死亡经解剖后取得,共8例,计50多颗。样品的室内测试鉴定工作,由季寿元、方金满、唐玉梅三人完成;成因问题的探讨,则以陈、王二人的意见为主合作写成。经初步研究,确定结石的主要成分为CaHPO_4·2H_2O,相当于矿物中的透磷钙石(brushite),在个别样品中尚有少量的三斜磷钙石(monetite)CaHPO_4存在。  相似文献   

14.
以自然感染微型包囊的肉孢子虫的水牛食道6务,切碎,混匀,分别感染仔猫5只,幼犬6只。结果所有犬均获得感染,排出卵囊或孢子囊。潜隐期为9~17天。所有猫在试验期内没有排出卵囊或孢子囊。以试验犬获得的孢子囊2.8×10~5,6.2×10~4及1.5×10~5个分别感染水牛犊2头及乳牛犊1头。2头水牛犊感染后均表现严重生长不良,1头于第60天扑杀,淋巴结触片发现裂殖体样虫体。另一头于102天扑杀,食道肌肉内有微型包囊。但1头乳牛犊和对照牛(1头水牛犊,1头乳牛犊)生长良好,组织学检查未发现虫体。作者根据其为微型包囊,感染犬获得成功、回归黄牛没有成功,初步认为是李氏肉孢子虫 Sarcocystis levinei。  相似文献   

15.
12头健康禁食公水牛分为3组。组Ⅰ(n=6)与组Ⅱ(n=3)分别经颈静脉快速注射50%葡萄糖和0.9%生理盐水各2 mL.kg-1;组Ⅲ(n=3)为对照,不作处理。分别于注射前60、10 m in及注射后1、5、10、30、60、120、180、240、300、360和420 m in采血,立即测定血浆葡萄糖及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血浆胰岛素/血糖值(IGR1)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值(IGR2)。结果显示:注射前,各组水牛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接近。组Ⅱ和组Ⅲ水牛的上述指标在所有采样时间点上组内和组间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IGR1和IGR2也没有明显变化。组Ⅰ水牛静注葡萄糖1 m in后血糖浓度迅速升至峰值,而血浆胰岛素30 m in后才升高(约20倍)至峰值,然后两者均缓慢下降,直到420 m in仍明显高于注射前的水平(P<0.05)。而胰高血糖素仅在注射葡萄糖后1和5 m in时显示出差异(P<0.05),IGR1在注射葡萄糖(组Ⅰ)后立即下降,至注射后180 m in,组Ⅰ的IGR1和IGR2与组Ⅱ和组Ⅲ的基本持平。相关性分析表明,血糖浓度与血浆胰岛素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P<0.01),与胰高血糖素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58,P<0.05),但胰岛素水平与胰高血糖素浓度相关性不显著(r=0.06,P>0.05)。提示:水牛胰岛素代谢迟缓,对静注的葡萄糖清除缓慢,表现出持续性高血糖症和高胰岛素血症;水牛对于静注葡萄糖的反应不同于奶牛、犬、马等其他动物。  相似文献   

16.
胃平滑肌肿瘤临床少见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我院自1992年 12月至 2 0 0 0年 7月共收治 15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31~ 6 4岁 ,平均 45岁 ;胃平滑肌瘤 11例 ,胃平滑肌肉瘤 4例 ;临床表现有 ,消化道出血 10例 (其中胃平滑肌瘤 8例 ,胃平滑肌肉瘤 2例 ) ,上腹痛 8例 ,腹部包块3例 (均为胃平滑肌肉瘤 )。胃镜检查 15例 ,见胃壁肿物突现胃腔 10例 ,胃粘膜下肿物 5例 ,病变中心溃疡 12例 ,胃镜活检确诊为胃平滑肌瘤 7例。 CT检查 4例 ,3例均提示胃壁肿物有坏死灶及囊性变。15例胃平滑肌肿瘤中 ,位…  相似文献   

17.
1.发病原因本病发生在以糟粕为主要饲料的养牛区,长期舍饲,缺乏适当的运动,或蛋白饲料过多,精料搭配不当,习惯于以料水饲喂,造成奶牛的真胃消化紊乱。使真胃弛缓,这样弛缓的真胃就容易从网胃和瘤胃前的下部间隙,或瘤胃的底部钻入左侧造成变位。2.症状与诊断真胃移位多发生在奶牛分娩后至三周内出现病状,病牛精神沉郁,食欲时好时坏或突然食欲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左侧最后胁骨部隆起,粪便减少呈黑灰色,用手推动腹侧常有落水音。在真胃嵌留的部位叩诊时,可听到钢管音,穿刺试验时,内容物酸臭,pH值在2~4。当右侧变位(扭转)时,食欲和反刍停止,…  相似文献   

18.
胃乏力症是因胃肠动力紊乱导致的胃排空延迟症侯群,多发生于腹部外科手术后,表现为胃肠功能恢复开始流质饮食后再出现胃潴留症状。由于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故需仔细观察及时提供诊断依据。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术后胃乏力症病人12例,均经保守治疗恢复了胃肠功能,现将预后因素分析与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病例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61(±11·47岁)。手术种类为:胃窦癌根治,毕Ⅱ式吻合术后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2例;门脉高压症行门静脉高压结扎 断流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经验。方法对近6年来采用Hassab术的56例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规范的Hassab术,其中急诊手术8例,死亡3例(37.5%);限期手术48例,无1例死亡。本组出血控制率为89.3%(50/56)。术后2周内胃镜复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43例,明显好转7例。3例存在1~2根重度曲张静脉,需行硬化剂注射治疗。治愈出院的53例均得到随访,随访2~83个月,出现再出血4例(7.5%),均为解柏油样便,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 Hassab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疗效确切;确保Has-sab术的止血效果和降低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和规范手术操作,限期手术可明显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对6头乳牛、2头黄牛和2头水牛用两性霉素 B 诱发急性浆液性腕关节炎,再用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左腕关节(治疗组),每天2次,每次1小时,8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右腕关节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在发病前与发病后第3,12,21,30天分别采关节液,测其碱性磷酸酶(AK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ALD)的活性和总蛋白(TP)、乳酸(LA)、粘液素凝块(MPQ)的含量,和观察其临床症状。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症状于治疗后3~5天消失;滑液的 MPQ、LA、NAG、ALD、AKP 均于第12天与发病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第30天与发病前差异显著(P<0.05)。说明 TDP 治疗关节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