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沙塘林场职工从财务科领到了第一期股份造林的分红。5年前的投资终于有了回报,大家都说“发展桉树投资少见效快,股份造林很划算。”林场再度掀起了发展股份造林的高潮。  相似文献   

2.
如何改变“年年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是营林工作者一直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文中结合营林工作实际,从工程造林项目、造林规模、投资标准、造林管护等方面分析了泸西县当前造林工作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藉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造林规模、统一投资标准、提高造林单价、科学规划、加强新造林地管理等提高营林成效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辉仁  郑建  郭坤  隋莹 《吉林林业科技》2011,(6):52+57-52,57
敦化市林业局从1986年开始实施自费承包造林,即林场职工与林场签定5 a的造林承包合同,造林、抚育、管护等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均由职工个人承担,5 a到期后由林业局按照合同约定进行验收,凡验收合格者林业局一次性支付给职工承包期所发生的所有费用.这种造林方式不仅解决了造林成活率低、一年造林需要多年补植、营林成本逐年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掌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期间造林取得的成效,根据年度造林数据汇总、各级检查验收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天保工程林地面积增加6.04万公顷,其中,天保工程造林面积4.65万公顷,占增加面积的77%,蓄积量增加574.74万立方米,覆盖率从1999年的37.2%增加到2020年的45.2%,增加了8%,林下采集加工业和种养殖业也日趋兴盛,推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三年以来,我们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关于改革的指示精神,在前几年营林生产实行阶段性集体承包经济责任制和个人承包造林试点的基础上,经过在上呼兰森林经营所进行森林经营方式改革试点,在全局全面推行了国有林地营林分户经营承包责任制,走出了一条加速培育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的新路子。到目前,全局已有1,466户,承包了78,360公顷林地,所有适合分户承包经营的林地已全部落实到户。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这种新的经营方式的优越性已经初步显示出来,并开始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它有力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以营林为基础方针的落实和林区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有利于繁荣林区经济,使职工群众尽快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6.
概述杉木造林地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林地地力衰退的现状,提出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改革传统的营林技术等环境保护措施,并对中国国家造林项目执行情况和环保成效作出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和经营管理绩效相关性。研究发现,在资源禀赋较差的国有林场目前普遍会选择增加营林投入培育资源,然而发展林下经济、开展森林旅游等非直接营林的形式,有利于获得负债经营情况下较好的资产盈利;国有林场职工年平均收入、人才状况与国有林场资源相关性不强,可能与国有林场改革财政资金兜底的政策利好下,职工普遍得到了实惠有关。这有助于正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浙江省研究和解决如何促进林场资源发挥公共效益、实现可持续经营目标、释放经营活力等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有林场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关系着国有森林资源储备的增长和资源质量。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通辽市对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通过招商引资、职工承包、合作造林、转让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各方面造林的积极性。形成了多元化、多种资金投入的营林体系,在保证更新造林质量的同时,林下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在改革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经营管理方式的同时,通辽市林业局出台了新的国有林场森林采伐管理办法,即:采伐作业设计的编制、初审和批复,办理采伐证,分块管理,各负其责。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经营管理方式和采伐管理办法的改革,已初见成效,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2014年,派阳山林场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基础上,出台了森林资源管护承包、桉树造林承包管理两个方案,推行了营林生产承包管理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有效地破解了管理林木生产目标难题。派阳山林场场长庞赞松说,责任制突破了几十年的传统模式,又有别于个人完全承包林地,得到了全场职工坚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广西林业》2012,(8):I0014-I0015
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是一个拥有经营总面积92万亩,林木总蓄积量370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大场。2012年以来,林场贯彻自治区林业厅三大战役决策部署,以"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为契机,坚持将精细化造林的管理理念贯彻于营林生产全过程,扎扎实实促进造林规模和造林质量"双增",林场营林生产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