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玉米杂交种天泰3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选育密植、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为核心,融合美国、巴西新种质材料和单倍体育种、小群体改良等育种新技术,采用大群体、高密度、强胁迫、穿梭选育等方法,利用Reid/PB改良系×外来种质玉米杂优模式,选育出玉米新品种天泰33。先后通过国家和山东省、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阐述天泰33选育的育种思路、目标、过程和品种特征特性,总结天泰33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以增强品种适应性为主线,围绕改良Reid与黄改系的杂优模式。采用“高、大、严”的育种思路,创制出优良玉米自交系Y516和浚59,同时组配出抗逆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玉米新品种永优1593,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通过分析该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方式及品种表现等,提出利用遗传基础丰富的P群种质改良温带种质,利用国内核心种质改良驯化国外种质,同时运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以提升种质创新精准性,最终实现品种选育的高效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地区引入第1批玉米Reid种质,如M14、W20、W24、B73等,并很快用于双交种、三交种、单交种的选育。在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第2批国外杂交种3147、3382等,并很快育出5003、7922等优良自交系。5003、7922已在春玉米区应用20多年,选育品种之多、应用时间最长,粮食贡献最大,具有中国育种特色。使Reid种质很快成为东北春玉米区的核心种质之一。今后育种战略是利用国外Reid新种质来改良,重点在Reid群内进行改良和创新;利用中国本土种质来改良;利用78599种质来改良。重点解决Reid不抗叶斑病、感穗粒腐等缺点,很快形成具有中国育种特色新的Reid杂种优势群。  相似文献   

4.
对辽宁省十二五期间审定主要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主要种质可分为外杂选、改良瑞德、旅黄改、旅改、黄改、兰卡斯特、PN等系统类群,多数为外杂选系统、瑞德系统、旅黄改系统。在众多杂优模式中以国外血缘×旅黄改模式应用最为广泛,说明国外种质的改良创新和国内种质群体间的相互改良研究得到重视。辽宁省玉米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手段单一,应不断创新杂种优势群核心种质,构建玉米杂种优势新类群及其利用模式,不断提高辽宁省玉米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5.
宣威市玉米育种在育种队伍及基础设施、育种技术、品种推广等方面存在不足。为了改善这些不足,提出相应对策,包括突出宣威育种目标;充实育种队伍;创新玉米种质;加强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工作;调整宣威杂交玉米育种方向;加强地方种质资源的挖掘、改良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贵州玉米自交系杂交种的选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审定的137个玉米杂交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早期玉米杂交种的选育主要是直接从地方品种中分离自交系和从北方引进温带玉米自交系组配杂交种。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强了从引进的热带玉米群体中分离自交系。“十五”以来,加快了地方种质、热带种质和温带种质的相互改良和自交系选育,组配并审定了更多的优良玉米杂交种用于玉米生产。此外,就下一步贵州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和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总结多年玉米育种工作,采用种质材料扩增、二环系选育、回交转育、远缘杂交等育种方法,成功选育出了玉米自交系L155、N107、16TY124、N133、16TY98-3、11H122、11H712等,组配的杂交组合晋阳5号、强盛377等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几种育种方法,供玉米育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辽宁省2008-2012年审定的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育种应用种质可归纳为改良Reid、Lancaster、旅大红骨、外杂选、PN、唐四平头、其它等7个类群.同时在众多杂优模式中改良Reidx旅大红骨系占主导地位。辽宁玉米育种资源狭窄.育种手段单一.急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拓宽种质资源,更新观念,明确今后育种目标.利用先进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新的种质.从而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对玉米种质资源广泛搜集、深入鉴定的基础上,采用组建基因库、群体改良等方法,开展了玉米种质创新的探索与研究。在创新种质的应用上,本着资源研究为育种和生产服务的宗旨。将选育出的优异种质,向育种科研部门、生产部门进行了及时发放与交流。研究结果,①通过大量的鉴定和测配工作,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特点的优异种质,编入中国玉米品种志和国家玉米种质资源目录;②通过资源创新研究,总结出资源创新成功的方法,选育  相似文献   

10.
玉米新种质78599类群的形成、应用与改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新种质78599在我国玉米育种中应用时间较短,通过对国内目前育成的杂交组合的遗传分析,笔者认为78599及其衍生系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新种质遗传类群,为国内玉米新的5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省、市、区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60余个,成为玉米育种新的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11.
玉米兰卡种质在东北地区的应用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Zea mays L.)兰卡种质(美国兰卡斯特种质)代表系MO17引入东北地区种植以后,针对MO17在东北地区表现晚熟、雌雄发育不协调等缺点,通过用当地早熟地方品种和骨干材料对兰卡种质进行改良和创新,育成了丹1324、吉1037、吉846、吉842、W9706、"412"、"495"、"416"、"485"、4F1、"419"、B414、"四-144"、龙抗11、沪150等优良自交系。使兰卡种质很快成为东北春玉米区核心种质及抗丝黑穗病种质。今后育种战略应利用兰卡新种质在兰卡群内进行改良和创新;利用中国地方种质进行改良;利用"78599"种质重点改良抗叶斑病性差等缺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优势群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GT-MAS:gk为抗黄曲霉菌的玉米群体,在美国作为抗源种质被释放利用,对该群体进行配合力测定与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研究,有利于外引群体在国内的有效利用和推动抗黄曲霉玉米育种工作在国内的开展。【方法】试验于2003~2005年在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长治)进行;试验采用6×6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遗传设计,以6个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种对抗黄曲霉玉米群体GT-MAS:gk等6个外引群体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GT-MAS:gk群体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GCA为-9.9,在被测的6个群体中居中等水平,与掖478、齐319和Mo17有相对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与黄早四、丹340和B73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为负向值。【结论】GT-MAS:gk群体应归为瑞德类群,对应的杂种优势群为PA类群、兰卡斯特类群和78599选系。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吉林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吉林省近20年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育种应用的主要种质集中在黄早4改良、瑞德改良、兰卡斯特、旅大红骨、P78599等类群上;选育的自交系主要以二环系为主;杂优模式以黄早4×瑞德、黄早4×兰卡斯特、瑞德×旅大红骨、兰卡斯特×瑞德、P78599×其它为主要杂优模式。指出吉林省目前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应当加强种质交流合作,施行循环育种策略,不断进行育种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杂交水稻选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1991年至2010年福建省审定的184个杂交稻品种的信息,回顾和综述了福建省近20 a杂交水稻育种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配制这些杂交稻品种所用的亲本进行统计和分析认为:(1)福建省杂交稻品种主要是由本省科技人员培育而成的,占审定数的85.87%.(2)“八五”、“九五”期间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应用的不育系比较单一,“十五”、“十一五”期间涉及的不育系数量比较多,Ⅱ-32A、龙特浦A、珍汕97A、冈46A、D62A、SE21S是配组频率较多的不育系.(3)蜀恢527、明恢86、明恢63、福恢673、闽恢3301是配组频率较多的恢复系.(4)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不足之处是育成品种中优质品种和丰、抗、优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相对较少;能抗多种病虫害和适合轻简栽培的杂交稻品种缺乏.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福建省杂交稻未来育种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玉米群体改良与资源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质基础狭窄已成为当前玉米育种工作中不容回避的问题,种质资源急需扩增。群体改良是玉米育种的基础环节,是玉米种质改良创新的核心技术。介绍了玉米群体改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仅就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产业化等问题进行研讨,为加快我国糯玉米新品种选育,拓宽现有糯玉米种质基础,结合大型玉米加工企业对糯玉米品种的需求,应加快更新育种目标,与产业化尽快接轨。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玉米单产发展历程与提升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作为粮食主产省,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主力军。玉米是保障吉林省粮食安全的核心,而提升单产水平是玉米增产的必然途径。在梳理建国以来吉林省玉米单产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良种对单产提升的贡献,并对吉林省玉米单产与国内外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当前制约吉林省玉米单产提升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吉林省玉米单产,提出应扎实开展种质资源保护鉴定评价工作、强化种质扩增改良、开展区域性玉米应用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育种技术、加快重大自主新品种智能化精准选育、创新黑土地绿色丰产生产技术等发展建议,为加快提升玉米产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燕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我国燕麦育种面临的"育种技术单一、方法陈旧、周期长、优良品种少"问题,围绕燕麦育种核心环节进行技术创新研究。一方面,引进与利用国外燕麦资源。在引进300份加拿大种质资源基础上,培育了中加燕麦杂交后代材料9 000多份;另一方面,创新我国燕麦育种方法,创建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利用我国独有的显性和隐性核不育资源,解决燕麦四六倍体杂交不育难题,攻克裸燕麦花药单倍体育种技术屏障,创新带芒标记性状集成优选等4项关键技术,破解了燕麦杂交聚合慢、异源优质基因库缺乏、优良基因整合效率不高、抗病优质基因狭窄和优良标记性状难辩别等难题。目前我国燕麦荞麦研究团队成员育成省级以上审(认)定裸燕麦新品种48个、皮燕麦新品种12个,其中国审新品种6个,由过去单一的高产类型,发展形成了满足我国复杂种植生态环境对燕麦品种多元化和加工品种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9.
多抗性玉米自交系丹299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299是1987年以热带种质PN78599为基础试材,采用大群体、涝性胁迫、早代测配和定向选择等技术,经过南北连续自交于1991年选育而成。多年试验表明,丹299具有高产、耐涝、抗逆性强、配合力高、发芽势强、保苗率高、米质好、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优点,是目前应用较广的自交系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