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的可逆性越来越差和工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来越弱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就业就更多地依靠推进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实现。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然后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角度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滞后的原因,最后分别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互促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社会增效和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按照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要求,针对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的因素,分析研究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他们的转移就业技能,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3.
《当代农村》2004,(1):11-12
各区县(自治县、市)要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总体规划和财力情况,调整农业资金支出结构,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市级农业、水利、林业、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和农业培训的资金,都要用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安排培训农民技能技术的移民资金,要用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外经贸部门开拓国际市场的培训资金,一部分用于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在逐年扩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思想基础。通过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提高农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壮大农村非农产业,增强农村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实施农村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加强劳务协作工作,积极开拓劳动力转移的国内外市场等是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良好路径选择,规范制度,健全机构,提高劳动力转移的服务水平是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在逐年扩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思想基础。通过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提高农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壮大农村非农产业,增强农村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实施农村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加强劳务协作工作,积极开拓劳动力转移的国内外市场等是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良好路径选择,规范制度,健全机构,提高劳动力转移的服务水平是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艺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82-5083,5086
要顺利完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针对我国存在的特殊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得到转移;消除体制障碍,促使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坚持因地制宜的城镇化战略,使城镇化与农村就业有效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面对城乡劳动力的供给压力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偏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县域经济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等问题,文章探讨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镇集聚.引导着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实现过程。农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城市的转移。是农村劳动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在肯定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巨大贡献的基础上,从农民工的地位、生存特征、文化素质、转移成本与风险,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技能素质、制度环境、公共服务、农村城镇化,提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平稳、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暴元元  党鹏 《河南农业》2011,(17):52-5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镇集聚,引导着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实现过程.农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城市的转移,是农村劳动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春耕时节,在田间地头经常见到妇女、老人在挥汗劳作,儿童在一旁玩耍或帮忙的画面.这是我国农村的现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新生代农民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这不禁让人担忧:未来谁来种地?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直接源于工业化,政府干预起助推作用,最终导致农业的衰退;美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发展、工业化、集中式的城市化互为推动;韩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结构、空间集中的城市发展战略、发达的教育使其成功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印度落后的农业、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滞后的农村教育造就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迟缓;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于工业化,转移过程中,农民职业转移与身份改变、地域迁移相分离,分散式的小城镇构成转移的主要载体。通过比较各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从中得出启示:农业发展是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基础和保证;工业化及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的关键性因素;城市化路径的选择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果;农村劳动力的再续转移应坚持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经济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发展面向农村人力资源的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利用好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对农民工、涉农生的技能培养,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优化农业产业化的根本。本文就加强对农民工、涉农生的技能培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经济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发展面向农村人力资源的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利用好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对农民工、涉农生的技能培养,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优化农业产业化的根本。本文就加强对农民工、涉农生的技能培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三化”统筹视阈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现代化要求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统筹协调发展,"三化"统筹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目前三者的发展偏差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不利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三化"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渐脱离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致使农村劳动力投向结构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现象是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为摸清农村劳动力投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们对农村劳动力数量、质量、投向结构及劳动效益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余心乐  钟悦之  刘影  莫晓宇  涂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0-1156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基于江西省国民总收入、农业总收入、社会劳动力总量、农业劳动力总量因素,引用并改进劳动力转移模型,拟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数量总体上不断上升,各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8.
十四、加强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技能培训。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制定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和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善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培训补贴办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远程教育等现代手段,向农民传授外出就业基本知识。继续组织实施技能扶贫计划,重视抓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支持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劳务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训。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100多年里,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本文通过对英国、美国、日本3个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梳理与比较,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通过实证研究湖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特点、问题、对策。结果表明,实施阳光工程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速度、效益增高、分布区域集中、特色培训模式形成、特色劳务品牌效应明显。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缺乏、信息不畅、职业技术教育薄弱、适宜岗位选择面太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阳光工程质量、开辟就业途径,重点开发小城镇、中小企业、乡村旅游业、服务业、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提供适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更多岗位,是当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