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寡聚酸碘田间防治黄瓜炭疽病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寡聚酸碘WP防治黄瓜炭疽病(病原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的田间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药剂对黄瓜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有较好的增产效果。20%寡聚酸碘1 000倍、1 500倍、2 000倍稀释液对黄瓜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88.60%、84.38%、78.76%,与不施药对照相比其增产率分别为13.39%、9.11%、8.14%。防效及产量均高于对照药剂2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对烟草花叶病(TMV)具有较好防效且对作物和环境安全的药剂,选用自制的壳寡糖纳米银和希夫碱纳米银对感染烟草花叶病的烟株进行田间防治研究。结果表明:2种药剂对烟草花叶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效。其中,希夫碱纳米银50倍、100倍溶液具有较好的防效,其防效分别达65.68%和61.27%,比2%宁南霉素300倍液的防效分别高9.04%和4.63%,比100μg/mL壳寡糖的防效分别高35.04%和30.63%;其次是壳寡糖纳米银50倍溶液,与宁南霉素防效相当,达56.98%。各药剂对烟株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寡聚半乳糖醛酸处理大豆种子,观察其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5,50 mg/L的寡聚半乳糖醛酸处理大豆9 d后,处理植株生长普遍好于对照植株;在3个处理浓度中,1 mg/L处理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茎粗增加4%以上,茎长增加19%以上,干重增加4.9%以上。寡聚半乳糖醛酸能诱导大豆植保素的产生,在5个处理浓度中,75 mg/L的诱导效果最好,O.D.(A286)为0.337。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对马铃薯疮痂病有较好防治效果和对马铃薯生长安全的药剂,选择5种药剂在2个地区进行马铃薯疮痂病田间试验,测定5种药剂对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药剂处理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内对马铃薯安全,未产生药害,未观察到对其他非靶标生物有影响。5种药剂在2个地区对马铃薯疮痂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为26.3%~45.6%,其中20%噻唑锌悬浮剂在推荐使用剂量范围内防效最好,防效为39.3%~45.6%;5种药剂处理马铃薯产量在两地均比对照增加,平均增产幅度在1.1%~3.6%;产值在两地除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外均有所增加,增加产值10.5~123.1元/亩,增效0.7%~7.5%。  相似文献   

5.
用植物生长调节剂24?植宝1号150倍、300倍、450倍液对烟草花叶病进行药效试验,用2%宁南霉素200倍液、3.85%病毒必克500倍液为对照药剂。结果表明,24?植保1号能提高烤烟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抗性,但各稀释倍数之间的防效无明显差别,与对照药剂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20%噻森铜SC 417倍稀释液为对照药剂,进行了20%寡聚酸碘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病原Xanthomonas oryzae)的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20%寡聚酸碘1 000倍稀释液、20%噻森铜SC 417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1 5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2 000倍稀释液和20%寡聚酸碘3 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分别为69.28%、67.99%、64.63%、61.36%和56.45%。对防效进行差异性显著分析表明,在0.05水平,20%寡聚酸碘1 000、1 500、2 000倍稀释液与3 000倍稀释液之间差异显著,20%寡聚酸碘1 000、1 500倍稀释液与对照药20%噻森铜SC 417倍稀释液无显著差异。与喷施对照药剂和清水的小区相比,喷施20%寡聚酸碘稀释液的水稻长势更旺盛。证实20%寡聚酸碘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并能促进水稻生长,建议田间施用1 000~2 000倍稀释液。  相似文献   

7.
40%多·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示范药剂40%多·酮可湿性粉剂与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进行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对比试验,评价药剂40%多·酮可湿性粉剂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0%多·酮可湿性粉剂对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平均防效达87.86%,比20%井冈霉素平均防效77.69%提高10.17个百分点。40%多·酮可湿性粉剂处理区公顷产量7776kg,比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增产7.31%。建议使用时,每公顷用40%多·酮可湿性粉剂1500g对水675kg,于纹枯病发生初期对水稻叶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剂防治烟草黑胫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烟草黑胫病的药剂,指导烟草生产,研究不同药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含活芽孢1 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B10可湿性粉剂、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51%霜霉·乙酸铜可溶液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较好,在62%~67%之间,与对照药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相当甚至优于对照药剂。含孢子100万个/g寡雄腐霉可湿性粉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在54%~59%之间,低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防治稻飞虱,寻找替代吡虫啉的新药剂,特引进新药剂呋虫胺开展了田间稻飞虱防治效果、持效期以及对水稻和天敌安全性的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20%呋虫胺悬浮剂20~30mL对稻飞虱防治效果显著,药后1d对稻飞虱的防效为65.47%~71.08%,药后3d防效为80.59%~83.14%,药后7d防效为86.02%~90.66%,药后14d防效为87.19%~91.33%。该药剂速效性好、持效期较长,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0.
对比试验了5种药剂对榆中县胡麻白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5种药剂均有显著的防效,10%苯醚菌酯悬浮剂防治效果最优,防效达到79.6%,20%硫磺·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效最差,防效为70.9%;增产率为13.37%~23.20%。  相似文献   

11.
用 2 0 %氨基寡糖素防治辣椒疫病、病毒病和枯萎病 ,结果表明 ,在疫病、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施 ,防治效果分别达到 6 9 0 3%~ 73 91%和 81 36 % ;枯萎病发病后喷施 ,病株率得到有效控制。防治疫病最佳使用浓度为 5 0 0~ 80 0倍液 ,防治病毒病、枯萎病最佳使用浓度为 5 0 0倍液  相似文献   

12.
烟草漂浮育苗剪叶传播烟草花叶病毒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三抗体夹心法(TAS-ELISA)研究了烟草漂浮苗中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通过剪叶操作传播的特点。试验表明,剪一次TMV新鲜病叶的带毒剪刀连续剪10棵健康烟苗,剪叶后第30 d花叶病的平均发病率为12.7%。苗盘试验表明, 每剪1盘苗后用漂白粉消毒剪刀1次的情况下,在每盘苗加入6株TMV病苗,剪刀剪叶1次,剪叶后第10 d平均发病率为13.0%~18.3%, 发病株数增加3.5~4.9倍,无症烟苗移栽后15 d,花叶病发病率可达65%~80%。在第1次剪叶前7 d,每盘苗挑选6株用稀释1.0×10-6倍的TMV病叶汁液摩擦接种,第1次剪叶后13 d(接种后20 d)留下病苗和拔走病苗处理带毒率分别为57.8%和37.8%。第3次剪叶后13 d(接种后47 d)带毒率都达到95.6%。在存在病株的情况下,剪叶传播烟草普通花叶病的效率很高。人工气候箱中,剪叶接种1.0×10-6 TMV病叶汁液,接种后11~12 d TAS-ELISA可检测出阳性,接种后20~24 d表现花叶症状。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与甘薯套种、烤烟与黄花草木樨间种控制烟草病毒病(烟草普通花叶病和烟草蚀纹病毒病等)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烤烟间种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的处理不同程度地减轻了烟草病毒病的危害,特别是对烟草普通花叶病和烟草蚀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7.24%、77.86%和80%、100%,从而提高了烟草产量和品质。间套作处理的较单作相比,烟叶含钾量提高了0.05% ̄0.92%。  相似文献   

14.
植物病毒复制抑制物的提取和其抗性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烟草花叶病毒接种抗性植物心叶烟后,采用离心和ZnAc2沉淀的方法提取植物胞间液中的病毒复制抑制物(IVR).5%~15%的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IVR的分子量为26000.对IVR进行的抗性检测实验表明,IVR对三生NN烟原生质体内TMV的复制抑制率达78%,对植物体内病毒的抑制率达47%~70%.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防治烟草花叶病的部分药剂进行筛选,为生产上选择防治花叶病的药剂提供依据。[方法]在普洱市6个县区进行了6种药剂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各种药剂对防治烟草花叶病均有一定效果。在6个县区,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0.5%香菇多糖水剂、6%烯羟.硫酸铜可湿性粉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平均防治效果分别达60.3%、58.3%、57.6%和57.5%。24%混脂.硫酸铜水乳剂的防治效果较差,防治效果仅55.1%。[结论]在普洱市烟叶生产上进行烟草花叶病的防治可采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0.5%香菇多糖水剂、6%烯羟.硫酸铜可湿性粉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6.
3.9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3.95%病毒必克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白肋烟KY26为供试品种,以清水为对照,分别用3.95%的病毒必克500倍液和700倍液,3.95%病毒必克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处理烟草花叶病毒病,研究3.95%病毒必克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3.95%病毒必克500倍和700倍液对烟草花叶病毒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效,病情指数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其中3.95%病毒必克500倍液的效果最显著,病情指数由对照的26.1降至7.2,发病率由50.2%下降到23.3%,防治效果为72.4%;用3.95%病毒必克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处理后,其防治效果高于3.95%病毒必克500倍液,为76.6%。[结论]该研究为烟草花叶病毒病的有效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RT-PCR对2012年山东10个地区送检的105个小麦样品进行了检测,从泰安、临沂、枣庄3个地区的样品中检测到了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这3个地区WYMV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一致率为97.6%~98.3%,氨基酸一致率为98.3%~99.0%。在利用CP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这3个分离物均与WYMV分离物聚类到一起,其中枣庄分离物和河南分离物(FR828007)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典型农田土壤中Cr(Ⅵ)的老化过程及主控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性质对外源Cr(Ⅵ)的老化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土壤类型多样,对Cr(Ⅵ)在不同农田土壤中的老化过程及主控因子的研究尚不完善。本研究采集了我国12种性质不同的农田土壤,采用0.05 mol·L^-1 EDTA作为有效态提取剂,耦合HPLC-ICP-MS联用技术、动力学模型拟合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手段,探讨了外源Cr(Ⅵ)在老化过程中有效态Cr(Ⅵ)和Cr(Ⅲ)动态变化过程及主控因子。结果表明,外源Cr(Ⅵ)添加到土壤后起初60 d,土壤中有效态Cr(Ⅵ)从6.71%~68.71%迅速下降到4.53%~45.17%,之后趋势变缓并逐渐平稳(3.25%~34.35%)。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所有土壤中有效Cr(Ⅵ)的老化过程(R^2>0.99);土壤性质与二级动力学模型中老化速率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是控制Cr(Ⅵ)老化速率的主控因子。基于二级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出Cr(Ⅵ)进入土壤后的近似老化平衡时间为6~158 d,其主控因子为pH和有机质。此外,Cr(Ⅵ)老化过程中,还原产生的有效态Cr(Ⅲ)在2 d到30 d呈现快速上升,到达最高值(0.27%~3.27%)后迅速下降,最后趋于稳定(0.01%~2.19%),其老化过程可能与Cr(Ⅵ)的还原与老化及Cr(Ⅲ)自身老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药用植物粗提物对罗汉果花叶病毒病的防治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有效防治罗汉果花叶病毒病的方法。[方法]研究测定4种药用植物粗提物对罗汉果病毒病的防治作用。[结果]结果表明,板蓝根、贯众、大黄和黄芩的粗提取物对罗汉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10%、46.20%、46.20%和57.60%;板蓝根粗提取物用水稀释5、10、50、100和200倍液对罗汉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48%、59.15%、59.15%、52.14%和43.69%。[结论]该研究为探讨防治罗汉果病毒病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氨基寡糖素对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2.0%氨基寡糖素防治番茄病毒病、晚疫病和灰霉病,结果表明,对番茄病毒病和晚疫病的控制作用明显,防治效果分别为69.3%~81.6%和66.20%~81.76%,最佳使用浓度为300~500倍液;是番茄病毒病和晚疫病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不佳,防效仅为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