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湖南优质稻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述了湖南在优质稻种资源收集、引进、评价、利用以及在优质稻品种选育、优质稻米标准体系、栽培技术体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概述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利用广东优质稻的优良性状,改良和提高湖南优质稻的性状水平,在分析广东优质稻品种的遗传背景、品种类型、农艺性状、抗病性、稻米品质和产量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湖南优质稻品种(组合)的主要性状特点,对20个广东优质稻品种引入湖南长沙夏播时的主要性状表现及其在湖南水稻育种上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优质稻品种引入湖南一般可以作一季晚稻种植,少数可以作双季晚稻种植;20个品种的理论产量为6 430.5~9 271.5 kg/hm^2,品种间差异很大,大多数品种属于矮秆大穗型;12个品种无垩白粒,8个品种有垩白粒,但垩白粒率很低;所配30个杂交稻组合有14个的结实率为75.07%~82.43%,与对照汕优63的75.1%~84.9%基本一致,有10个组合单株产量的超亲优势在20%以上,6个组合单株产量的竞争优势在10%以上,其中优IA/华新占的超亲优势与竞争优势最高,分别为61.7%和32.32%.  相似文献   

3.
优质水稻新品种(组合)展示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引进20个优质稻新品种在湖南省浏阳市进行展示,通过对其产量比较和性状分析,探索优质稻新品种在浏阳市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优的早稻主要有99—12、早优143:一季晚稻主要有川香优2号和三香优416;优质杂交稻主要有金优117和T优207,优质常规晚稻主要有01晚HK9、衡晚香3号和农香103等品种(组合)。根据品种展示的产量、抗性、熟期等主要农艺性状特点,提出配套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豫南优质稻米开发的现状、目标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豫南优质稻米开发的现状1 .1 选育、引进、筛选了一批优质稻新品种、新组合豫南稻区优质米生产起步于 1 985年。随着杂交稻的普及推广 ,豫南水稻产量上了一个大台阶后 ,稻米品质相应滞后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近年来 ,当地加大了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力度 ,先后选育、引进、筛选出一批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常规水稻品种豫籼 3号、扬稻六号、香宝三号 ;优质杂交稻组合金优 6 3、D优 6 8、两优培九、新香优 6 3等 ,基本上形成了以优质杂交稻种植为主 ,优质常规稻适度发展的优质水稻生产格局。1 .2 初步尝试了育繁推、产供销一体化的经…  相似文献   

5.
"广两优100"为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早熟、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可作再生稻种植,是适应目前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稻  相似文献   

6.
广西优质稻育种进展及生产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优质稻育种生产近年来已推出七桂占、油占8号、桂华占、田东香米、培两优桂99等品种,但广西的优质稻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优质杂交稻组合少,且品质难有大的突破;优质常规稻抗性尤其是抗稻瘟病不理想;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严重滞后。建议要加大优质稻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7.
优质稻引入资源的研究与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外引进6个优质稻品种资源中观察、分析、检测选出066资源属香稻品系,以该品系作为材料,采用系统选育法分别育成80-65,80-66品系;再用该二品系作杂交亲本,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14个优质稻品种(系).这些品种(系)的品质和产量均比目前国内优质香稻品种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优质米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顺昌县引进扬两优6号、丰优559、丰两优1号、丰优22号等优质稻新品种,并在各乡镇试种推广。目前优质稻种植面积,已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65%以上。为了更好发挥优质稻米产量和米质的优势,根据优质稻品种的特性,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以下高产栽培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优质稻米因口感好、米质优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经多年种植,会因品种、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等影响出现混杂退化现象,对稻米产量、米质和口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良种良法对常规优质稻的生产尤为重要。本文从种植环境及要求、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贮藏等方面总结出一套常规优质稻保纯繁育技术,以期为优质稻的保纯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快对外引稻种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本试验对近年来从东南亚国家收集和引进并经隔离种植、生物学鉴定筛选出的35份优异稻种资源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东南亚优异稻种资源类型丰富、遗传多样性高、综合性状表现优良,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我国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2类转基因抗虫棉和4个不同类型的推广品种为材料,于2002~2003年,对各供试材料的经济性状、农艺性状、早熟性和抗红铃虫性等进行了全面鉴定。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4次;抗红铃虫鉴定试验在网室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抗虫棉尤其是抗虫杂交棉丰产稳产性好,在较一般棉田减少化学治虫70%左右条件下仍能获得高产,比非抗棉推广品种增产极显著。抗虫棉的纤维品质优良,抗虫性强,早熟性好,培育和推广抗虫棉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是水稻育种的重要基础。本文对66份全球水稻分子育种亲本材料的稻瘟病抗性、碾米及外观品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66份水稻种质资源中有11份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优的抗稻瘟病种质材料,这些优质抗病材料对选育优质、抗稻瘟病新品种(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大豆需求的增加,大豆科技投入长期不足,大豆单产提高缓慢,使中国大豆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一直是育种家们长期以来的目标。优良品种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在选择大豆品种时,要因地制宜,尽量选用适合密植、抗病虫害、抗倒伏的优良品种,同时要符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和耕作条件。笔者通过从572 份东北大豆品种资源中筛选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生态区适应性较为突出的50 份材料,进一步了解50 份育成品种的遗传结构、遗传背景及各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品种在各个区域的适应性能力,为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4.
寒地水稻花培优异种质龙粳8号的选育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粳8号选育评价研究表明,常规育种与花培技术的结合,充分发挥了花培缩短育种年限及提高选择效率的作用;选育出的花培品种龙粳8号,为寒地稻作区早粳早熟品种,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国家优质食用米标准,具有Pi-z#+t等主效抗瘟性基因,属高抗稻瘟病种质,是集早熟、优质、抗病于一体的优异种质,具有极其重要的利用价值,在育种上已被省内外各育种单位用作亲本,在生产上已成为一些地区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水稻优质、优良食味品种的选育效率,按照资源分类、性状互补、目标性状重组的原则选配组合;重点性状采取复交、回交转育、单倍体培养、海南加代等选育手段。提出了鉴定、筛选优良资源、增加组合配置数量,低世代选择优良组合,测定稻米外观品质;高世代机械测定稻米品质与食味,选留优良株系;稳定世代在测定稻米品质的基础上人工品评稻米食味;对目标性状采取压力选择、逆境选择、定向选择的选育方法,选育优质、优良食味品种。利用该项技术与方法从2010年以来选育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品种17个,其中优质品种5个,获全国优良食味奖品种4个,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品种3个。本文总结了优质、优良食味品种选育方法,并对今后优质、优良食味品种选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增加水稻种植效益,减少稻田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保障稻米品质和稻田生态环境,通过选用抗性品种、优化耕作栽培措施、加强肥水管理、种植蜜源植物、推行性引诱杀虫和频振杀虫灯、结合生物农药和应急化学农药、应用高效植保器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技术措施,评估了江西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可行性。2019—2020年分别在江西省新干县和峡江县进行了对比试验示范。以5种水稻主要病虫害为例,比较了不同施药方案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分析了用药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可持续控制病虫害,“三虫两病”危害率降低2.62%~47.11%,产量增加0.35%~11.16%;每季药剂成本减少139.1元·hm-2,降幅为7.84%。该技术模式简单易行、绿色环保、经济省工,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虫害之一。利用寄主抗性培育抗褐飞虱品种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鉴定褐飞虱水稻材料以来,我国在栽培品种中陆续发现并鉴定了大量抗褐飞虱材料,为抗褐飞虱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共鉴定了19个褐飞虱主效抗性基因,其中大部分已经定位。针对目前水稻抗褐飞虱育种存在的问题,应结合稻褐飞虱生物型、水稻品种的遗传背景及生态适应性等考虑,不断提高已鉴定抗源及基因的利用率,注意防止或延缓新的褐飞虱生物型的产生,以提高选择效率,缩短育种年限。  相似文献   

18.
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启动至今,对促进我国的粮食增产,提升我国水稻育种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自1996年以来,作为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主要发起和承担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华南稻区超级稻选育研究工作。在开创水稻生态育种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基础上,经过10年攻关,再创华南超级稻育种新辉煌。先后构建出"早长、根深"超级稻株型模式和华南广适应型优质超级稻株型模式;在优质超级晚稻育种和广适型超级稻育种方面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先后育成一批达标优质超级稻,主要代表品种有:品质可与泰国优质香米相媲美的优质超级稻品种胜泰1号、我国超级晚稻育种取得突破的先锋品种桂农占和大穗高结实的广适型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等,这些超级稻正迅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89-12是利用高产、中质、抗逆性强的湘苎2号(又名圆叶青)作母本,品质特优的早熟地方品种资溪苎麻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从杂交后代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经多年定向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的早熟苎麻新品种。通过全国主产麻区5省6点苎麻新品种区域试验,89-12纤维产量为2338.5kg/hm2,比对照种芦竹青平均增产19.51%,居试验首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其丰产性最好,增产主效应值最高。产量构成因素值亦居第一、二位,与产量表现相吻合。单纤维支数1900~2000支以上,全年工艺成熟期152~160d左右。具有较强的抗风、抗旱和耐寒能力。是一个适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鲜食糯玉米育种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糯玉米以食用或加工其青果穗为目的,在制订育种目标时须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粒色、熟期和抗病虫性等因素;依据基础材料与育种技术手段的不同,选育自交系方法有5种:自然授粉品种资源选系、优良糯玉米杂交种选系、杂(回)交转育法选系、群体改良选系和新技术选系;在新组合筛选时,需注重果穗外观商品性和口感品质的选择;通过常规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拓宽种质资源,加强品质鉴定技术和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是我国鲜食糯玉米育种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