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WOS)平台的SCI-E和CNKI数据库中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条锈病相关研究的文献数据,从文献年代分布、文献学科分布、主要刊文期刊、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和高引论文等方面着手分析,并结合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Ⅲ绘制小麦条锈病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分析和总结其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WOS数据库中,小麦条锈病研究文献近年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其中,发文量前5位的国家为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加拿大,发文量占比均超过5%,中美两国发文量则分别超过30%,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发文量前5位的机构中,华盛顿州立大学发文量位居榜首,其次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悉尼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墨西哥国际玉米与小麦改良中心。发文学科主要分布在植物科学、农学、遗传、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发文量前10位的期刊累计发文量高达47.809%,其中植物病理学(11.264%)、理论与应用遗传学(9.286%)和荷兰植物育种杂志(7.653%)发文量遥遥领先。从CNKI数据库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发文数量居绝对主导地位,分别占24.786%和13.579%,而发文量前10名的期刊则囊括了47.659%的发文量,发文量最高的为《麦类作物学报》,占总发文量的9.031%。在小麦条锈病领域研究中,无论发表论文绝对数量,还是排名靠前的核心作者占比、核心机构占比和近期高突现度论文占比等方面,中国和美国都居于主导地位。小麦条锈病研究在分子标记和品种IR34两大聚类发表论文最多,研究持续时间最长;最近的热点则体现在尖端坏死、序列分析和生物防控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温度和湿度影响条锈病越冬成活率,研究掌握越冬条锈病菌越春阶段发生流行规律,可为预报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提供依据。作者通过对近年来越冬年份早春条锈病发展动态进行的系统对比分析研究,总结了陇西县越冬条锈菌越春阶段发生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3.
条锈病是危害小麦最严重的病害,威胁着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小麦条锈病防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病菌变异引起的品种抗病性能下降,直至失去抗病性能。而现阶段小麦对条锈病病菌的抗病性能研究以及小麦条锈病变异原因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该文主要从小麦品种抗病性丧失、条锈病群体遗传与毒性变异两个方面分析了近些年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最后分析了中国小麦条锈病防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进一步完善小麦条锈病防治体系,实现小麦条锈病人为高效控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对庄浪县25年来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危害程度及与气象资料的分析,总结提出了庄浪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及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麦白粉病核心期刊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俊立  李和娟  刘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933-9934
以1999~2009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核心期刊发表的小麦白粉病论文数量、研究内容、发表时间、作者机构和区域、核心作者、期刊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为小麦白粉病研究及信息交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既越冬又越夏地区的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具有大区流行特点的小麦条锈病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小麦条锈病相关因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Geostatistics)方法,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越冬区进行了气候区划。明确了我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越冬的范围,可为制定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为条锈病菌越夏、越冬情况的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作为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常见病害,小麦条锈病相关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文具体分析了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相关理论成果,通过对理论成果的研究,以期制定出更科学的小麦条锈病治理对策,减轻小麦条锈病对小麦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条锈病核心疫源区陇南冬小麦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条锈病核心疫源区甘肃省陇南地区的生态和生产条件,对近年来在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及品种抗病性利用研究方面的进展做一简要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麦育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育种策略及构想.  相似文献   

9.
小麦条锈病气象预测方法及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的大尺度气候背景、局地气象因子两方面,对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的气象预测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常规预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概述了高光谱遥感在小麦条锈病监测中的应用,并对遥感与作物模型的结合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基于大气环流的小麦条锈病中、长期预测及G IS辅助的遥感技术在小麦条锈病监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文中介绍了全国小麦锈病工作者通过60多年通力协作,对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的显著成绩,系统揭示了中国小麦条锈病的越冬、越夏规律、菌源传播规律、病菌致病性变异途径以及品种抗病性“丧失”的规律与原因,发现中国小麦条锈病存在秋季菌源和春季菌源2大菌源基地。提出了“综合治理越夏异变区、持续控制冬季繁殖区和全面预防春季流行区”的病害源头治理策略,研发出小麦条锈病分子诊断、异地测报以及抗锈良种、药剂拌种、退麦改种、适期晚种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等一系列病害监测预警和关键防治技术,构建了以生物多样性利用为核心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防病保产效果极其显著。文中并对病菌致病性变异机制、早期预警和越夏易变区生态治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对1998~2001年采自山西省10个县(市)的119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生理小种监测的结果表明:目前山西省小麦条锈菌的优势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为条中17号小种、Hybrid46致病类群(包括条中30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小种等)以及水源11致病类群。建议小麦抗病育种应以以上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为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黄淮麦区小麦资源中筛选高温抗锈性品种。[方法]对产自黄淮麦区的165份小麦品种进行苗期高温抗条锈性鉴定,并对苗期呈现抗性的品种进行大田抗性鉴定。[结果]筛选出13个苗期高温抗条锈性品种,明确了各自高温诱导的表达阶段。对这13个品种接种混合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大田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被测品种全部抗病,且抗病性呈现非小种专化性。[结论]我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中存在着丰富的高温抗条锈种质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将有助于培育持久抗条锈性品种。  相似文献   

13.
黄淮麦区小麦资源中高温抗条锈性品种的筛选(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screen wheat cultivars with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from the wheat resources in Huanghuai growth area. [Method] Seedlings of 165 wheat cultivars from Huanghuai growth area were identified by wheat stripe rust under high temperature; then the wheat cultivars showing stripe rust at seedling stage were further used to identify the same resistance in field. [Results] 13 cultivars were proved to be stripe rust resistant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the expression stages of stripe rust in the 13 cultivars were revealed. The field identification results confirmed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at seedling stage via inoculation of mixed stripe rust of physiological races. The stripe resistances of wheat cultivars were also proved to be non-race-specific. [Conclusion] Wheat resources in Huanghuai growth area are abundant in wheat cultivars with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条锈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利用充分接种与药剂保护作比较,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与药剂防治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参试材料减产幅度达1.07%~29.16%,减产明显;条锈病反应型、普遍率、严重度发生的严重程度是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除免疫、近免疫材料外,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小麦减产与穗粒数下降有关,但与千粒重下降关系更大.该研究说明条锈病对小麦产量的负向作用显著,对小麦的危害严重;同时也证实了利用化学药剂适时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O2浓度升高和UV-B辐射增强综合作用对小麦条锈病流行组分的影响,预测未来气候条件下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人工接种条锈病菌32号生理小种的不同小麦品种(铭贤169、京9428、京0045和京冬8号)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浓度升高的CO2和辐射增强的UV-B处理,分析二者对病害流行组分的影响。【结果】高CO2浓度下,在铭贤169、京9428和京0045上,小麦条锈菌的侵染概率显著提高,病害的潜育期缩短,病斑扩展量增加,AUDPC值显著增加。UV-B辐射对侵染概率、潜育期、病斑扩展和AUDPC的影响不显著。在CO2浓度升高与UV-B辐射增强的综合作用下,4个品种上的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组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CO2浓度升高能加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危害,UV-B辐射对病害影响不大,CO2浓度升高与UV-B辐射增强两者综合作用对病害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奇穗  田茂 《现代农业科技》2012,(6):152-155,157
小麦条锈病是四川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最大特点是暴发和流行迅速,给产量造成巨大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四川麦区小麦条锈病每年都处于高发状态,尤其是1999—2002年,条锈病连续数年的大发生造成平均每年300万t以上的粮食损失。现阶段研究发现:种植品种、气象条件和条锈病菌源量是影响条锈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已经丧失,气象条件是影响或左右小麦条锈病发生、消长和危害的最直接生态环境因素,二者关系甚为密切。因此研究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发生流行的气象环境成因、气候分区、气象预测预报,不断提高对病害预测预报技术水平,对于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该文收集整理了眉山市1994—2007年小麦条锈病发病范围和发病程度资料以及同期相关气象数据,分析了1994—2007年连续14年眉山市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与小麦生长期内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总时数、平均温度、总降雨量、降雨日数等5个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有限的数据确定四川省眉山市小麦条锈病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并提出了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小麦条锈病产量损失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89年的田间试验表明:小麦灌浆期条锈病的病情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强,发病越重,灌浆速度越慢。但病害对灌浆时间的长短影响不大。盆栽试验证明:旗叶发病对千粒重的影响最大,特别当旗叶、倒二叶的病情严重度达5%以上时,对千粒重影响更为明显。因此认为小麦灌浆期的病情指数为5时,作为条锈病损失的临界病情比较合适,并组建了产量损失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条锈病优势小种条中33(CYR33)对陕西关中地区小麦主要品种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抗病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了解陕西抗条锈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深入发掘优异的抗性基因资源及利用这些抗性基因,培育优良抗条锈新品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94个小麦品种中,对目前条锈病优势小种CYR33具有抗性的品种有24个,占25.5%。24个抗条锈小麦品种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平均值为0.590,其变辐为0.338~0.824。这些结果说明,陕西关中地区的小麦抗条锈病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