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趋于恶化,尤其是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受污染的土壤面积呈明显扩大之势。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污水灌溉、大气污染物沉降、无序堆放的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程等。耕地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治理的艰难性,以及趋向多源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综述了我国耕地土壤污染的现状和主要的污染物来源,并分析了耕地土壤污染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了在制定防治耕地土壤污染政策措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为我国耕地土壤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耕地土壤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危害,说明了耕地土壤污染会直接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或污染,从而间接影响人体健康,最后提出耕地土壤污染预防与治理措施,以期为耕地土壤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农田土壤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乌兰浩特地区农田土壤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索对农田土壤污染物进行判定和识别,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状况进行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土壤污染物中的主要成分,揭示土壤污染物相互间的内在关系,可对定量化的土壤复合污染研究或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依据,说明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作为百姓"米袋子""菜篮子"的耕地土壤正在承受越来越多的污染,以致一些地方农产品质量告急,"镉大米""毒蔬菜"事件屡现报端。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4月17日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指出,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公报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物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网格布点方式采集省内地块较为集中的成片耕地表层土壤样本327个,进行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的测定。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Hac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耕地土壤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区域内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属于清洁与尚清洁的区域占全部监测区域的86.7%,但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耕地土壤中无机元素汞和镉超标较为严重。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耕地土壤中有73.1%的土壤处于低风险等级,22.0%的土壤处于中等风险等级,强风险等级土壤占3.98%,很强风险等级土壤仅占0.92%。土壤中各项重金属对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大小顺序为:Hg>Cd>As>Pb>Cu>Ni>Cr>Zn。  相似文献   

6.
对兴化市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依据农田土壤污染物检测结果,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农田污染程度和污染因子。结果表明:兴化市农田土壤耕层中6种重金属及六六六和DDT污染指数值均小于1,属于未被污染的土壤,土壤环境质量为一级农田。  相似文献   

7.
<正>今天,土地的污染退化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已经到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进行改善的紧迫时期。回顾几组数据: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显示,耕地土壤污染堪忧,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1.1%;土壤镉超标率7.0%,其中镉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0.5%;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超标点位占36.3%;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土壤超标点位占21.3%;污水灌溉区土壤超标点位占26.4%。农田土壤整体质量低,耕地  相似文献   

8.
一周要闻     
<正>耕地污染加重修复迫在眉睫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发布本报讯近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指出,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调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相似文献   

9.
在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诸多国家陆续开展了不同类型土壤污染研究,通过控制并修复土壤污染的方式,深入研究外源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以及对人类的威胁程度。其中,土壤污染风险评价研究是有效评定土壤污染程度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通过对鞍山市典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土壤污染程度进行评估和分析,开展土壤风险评价,以达到提高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如皋市土壤环境质量的调查分析,初步探明如皋市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了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提升如皋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土壤质量管理:〈Ⅰ〉土壤功能和土壤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质量管理是对土壤功能、土壤质量、土壤退化、土壤修复及其关系的研究和成果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各种土壤的不同功能有其空间分异、历史演替和强弱序列;土壤质量及其评价建立在土壤功能之上.本文阐述了土壤功能、土壤质量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并对今后的土壤评价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设施栽培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设施栽培引起的土壤环境质量下降问题,对甘肃省白银市水川镇不同使用年限(1、5、10、15 a)的12个日光温室的不同深度0~20 cm、20~40 cm的土壤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土壤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土壤pH值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与邻近露地菜田相比,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常规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分析了驻马店市高新开发区园林绿地土壤质量现状。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速效磷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速效氮含量较低、部分园林绿地土壤速效氮含量极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仅有个别绿地土壤缺乏速效钾;土壤以中壤土、重壤土和轻黏土较多,土壤质地较好;然而土壤紧实度偏高(平均为...  相似文献   

14.
湖南双季稻种植区不同生产力水稻土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非线性评价模型量化不同生产力水稻土的质量变化,为双季稻种植区水稻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为试验样区,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将土壤质量划分为抗物理退化、养分供应与贮藏、抗生物化学退化和保持作物生产力这4项土壤功能。运用专家小组打分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项功能和指标的权重,用非线性评分模型对不同生产力水稻土测定的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0和1之间)评分。【结果】结果表明,8个试验区高产水稻土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质量;中产水稻土的物理质量比较好,但生物化学质量较差;低产水稻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质量均较差,主要体现在有机质含量低,养分供应、贮藏能力差。【结论】高产水稻土的总体土壤质量高,对双季稻生长不构成障碍;影响中产水稻土质量的主要因子是养分供应不平衡,采用良好的管理措施可以使其土壤质量在短期内得以提高;低产水稻土的总体质量差,在这类水稻土上需要增加有机肥和无机养分的投入,改善其总体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免耕措施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坡位(坡上位、坡中位、坡下位)深度(0~10、10~20 cm)土壤,研究免耕措施下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酶活性不同坡位变化情况,并用因子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法综合评价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免耕后各坡位土壤容重减小,土壤孔隙度扩大,全氮、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呈升高趋势。随坡面向下,土壤容重呈减小趋势,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呈增大趋势。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坡位差异显著(P<0.05),主要集中在坡中位和坡下位较高;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坡上位和坡下位较高,而pH主要集中在坡中位较高。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坡上位和坡下位较高,蔗糖酶活性坡中位和坡下位较高。通过因子分析将14项土壤指标分为5个公因子,即土壤肥力、水分、结构、养分和生物学因子。利用土壤质量指数分析坡耕地耕层特征发现,免耕一年后各土层坡下位土壤质量指数高于坡上位和坡中位,免耕两年后各土层为坡中位和坡下位土壤质量指数高于坡上位,说明坡下位形成相对平衡和较高肥力质量的土壤。与免耕前相比,经两年免耕后坡中位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外源Cd对中国不同类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镉(Cd)污染标准下,中国不同类型土壤的酶活性变化,初步探讨其间的关系,了解土壤酶作为污染程度监测指标及污染标准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模拟盆栽试验,设置对照、低浓度、高浓度3个水平,分析Cd污染玉米收获后不同类型土壤中7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Cd胁迫对不同土壤酶效应有所差别,在供试Cd浓度范围内,土壤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对Cd胁迫反应不敏感;转化酶、FDA水解酶和脱氢酶活性显著受到抑制,而激活了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当Cd浓度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Cd对土壤FDA水解酶和脱氢酶的平均抑制率分别达34.03%和31.14%;主成份分析构建的土壤酶、土壤酶-理化性质-Cd信息系统与总体酶活性达极显著正相关,可较好反映土壤Cd污染的影响。【结论】土壤脱氢酶、FDA水解酶、总体酶活性对土壤Cd较为敏感,可作为监测辅助指标之一;土壤酶与Cd间关系受到酶种类、土壤性质等的影响,其中尤以土壤有机质和pH影响最重要。  相似文献   

17.
人工草地植被重建对退化红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常用的栽培牧草截叶胡枝子和宽叶雀稗在退化红壤进行草地植被重建,研究人工草地植被重建对退化红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种草及管理措施,人工草地植被重建显著影响红壤质量。重建后的人工草地土壤pH值升高,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速效养分含量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提高,而对全钾和多酚氧化酶没有规律性影响。草地植被重建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增加表现为对上层土壤的影响大于下层土壤,这种影响增加了红壤丘陵草地土壤肥力的垂直分异。  相似文献   

18.
巴东长江两岸旱地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琨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4):230-231
采集了100个样地的土壤,选取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评价因子,再将各属性值分级标准化,采用修正的内梅罗公式对采样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以北地区的土壤质量属一般水平,主要限制因子为土壤的速效磷;长江以南地区的土壤质量属肥沃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三峡库区有代表性的重庆万州地区选择4种典型利用方式,运用土壤质量演化指数法,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三峡库区土壤质量演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旱地转变成其他利用方式后,土壤质量均向良性方向演化,而且果园改善最大,菜地次之,撂荒地也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20.
设施栽培对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昆明郊区蔬菜、花卉主产县典型大棚土壤进行取样,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盐分、有机质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其中以种植6年左右的大棚土壤盐分、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pH则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缓慢降低。由田间栽培改为设施栽培后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和B/F比值先增加后降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持续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由田间栽培改为大棚蔬菜保护地后,设施栽培初期,土壤生态环境较好,种植6~8年以后,土壤盐分累积、养分富集和土壤酸化严重,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调,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下降,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