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种辣椒双膜栽培对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设置冬种辣椒双膜栽培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辣椒采用双膜栽培模式防寒效果好,增产增收显著。地膜+顶膜0.03 mm栽培模式辣椒产量39 147.0 kg/hm2、净效益112 728元/hm2,地膜+顶膜0.02 mm栽培模式辣椒产量37 717.5 kg/hm2、净效益107 910元/hm2;2种顶膜保护处理分别比地膜栽培模式增产7 635.0 kg/hm2、增长24.2%,净增益24 915元/hm2和增产6 205.5 kg/hm2、增长19.7%,净增益20 097元/hm2;分别比露天栽培增产1 204.95 kg/hm2、增长44.5%,净增益41 448元/hm2和增产10620.0kg/hm2、增长39.2%,净增益36 630元/hm2。地膜+顶膜0.03 mm栽培模式产量效益最好,露天栽培产量效益最差。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覆盖栽培对花生病害的防控效果和产量效应,以普通裸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了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和草木灰覆盖等不同覆盖处理对花生病害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处理平均产量达3 874.07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17.53%,达极显著水平;地膜覆盖处理平均产量为3 629.63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10.11%,达极显著水平;草木灰覆盖处理平均产量为3 444.44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4.49%,未达显著水平.青枯病田间发病率,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处理、地膜覆盖处理分别为7.33%和10.00%,比裸地栽培处理(CK)分别提高9.34、6.67个百分点;各处理花生锈病介于2.1~2.3级之间、叶斑病介于2.5~2.6级之间,对锈病或叶斑病不同处理间差异均不明显.可见,采用草木灰加地膜双料覆盖栽培、地膜单料覆盖栽培两种栽培方式,均可有效控制花生青枯病、提高花生产量,且以草木灰加地膜双料覆盖栽培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3.
液态地膜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用量的液态地膜对玉米生育期土壤墒情、地温、出苗时间、株高、杂草抑制率、产量的影响,并将其与塑料地膜和裸地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液态地膜较裸地在提高地温、保持土壤墒情、抑制杂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作用,其中,液态地膜用量225kg/hm2的处理杂草抑制率最高,为65.7%;液态地膜对玉米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中,用量300kg/hm2的处理增产率达19.7%。  相似文献   

4.
覆膜栽培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红霞 《农技服务》2010,27(4):449-450
为了研究覆膜栽培对花生产量的影响,通过花生覆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可提高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控制杂草,提前生育进程。其花生实际产量达3099kg/hm2,比传统栽培的增产873kg/hm2,增产率达39%,增加纯收入6674元/hm2。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江苏丘陵地区黏土地花生高产栽培技术,采用垄作加地膜的栽培技术,对花育16和丰花3号两个花生品种进行了2年共13.3 hm2的示范栽培试验,结果两个品种的花生产量均超过5 250 kg/hm2,与对比试验相比,产量提高了20%~25%,且能明显提高花生商品率,成熟期也提早了3~5 d.据此总结出丘陵黏土地区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是垄作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6.
花生“3414”肥料效应试验及推荐施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开展花生"3414"肥料效应试验,建立花生肥料施用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以求出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少施或缺施肥料对花生的长势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可明显促进花生生长。在中等肥力情况下,最佳施用量为N 108.8 kg/hm2、P2O5 116.4 kg/hm2、K2O 131.3 kg/hm2。分析结果能为花生栽培提供合理的施肥方案和花生田土壤的培肥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膜玉米复种冬油菜一膜两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地膜玉米复种冬油菜一膜两用栽培模式是成县西部易旱区群众为预防冻害和减轻春旱对冬油菜生产的影响而探索出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应用效果明显,使玉米产量达到7 875 kg/hm2,油菜产量达2 520 kg/hm2,分别较常规栽培玉米增产1875 kg/hm2、油菜增产510 kg/hm2,增产率分别达到31%和25%。可节约地膜投入375元/hm2,增  相似文献   

8.
与普通地膜覆盖栽培花生相比,配色地膜栽培与其出苗期相同,黑色地膜则晚1天,对花生出苗率均无不良影响;单株结果数分别增加1.7个和1.5个,饱果数分别增加2.4个和1.3个,秕果数分别减少0.4个和0.7个。666.7m2平均产量分别为394.4 kg和392.4 kg,比普通地膜覆盖栽培分别增产24.6 kg和22.6 kg,增产率6.65%和6.11%,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按照花生5元/kg计算,配色地膜和黑色地膜666.7m2可增效益102.5元和92.5元。分子地膜效果较差,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花生配色地膜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9.
地膜马铃薯收后复种大葱、或大白菜、或绿萝卜栽培技术是临洮县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据调查,该栽培模式的马铃薯平均产量为30 000 kg/hm2,产值2.25万元/hm2;大葱平均产量为67 500 kg/hm2,产值2.25万元/hm2;或大白菜平均产量为90 000 kg/hm2,产值1.80万元/hm2;或绿萝卜为90 000kg/hm2,产值1.80万元/hm2;全年总产值平均4.05~4.50万元/hm2.适宜临洮县水川区水浇地及坪区保灌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淮南地区进行了花生地膜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花生产量达5 695.3kg/hm2,纯收入达1.109万元/hm2,较露地栽培增产1 328.1kg/hm2、增收3 240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可在淮南地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花生平衡施用氮磷钾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3414平衡施肥试验设计,研究花生栽培氮磷钾肥合理配施技术。模拟出花生氮磷钾肥施用量与产量及利润的效应函数,运用边际分析方法,当N 72.68 kg/hm2、P2O549.87 kg/hm2、K2O 127.56 kg/hm2,N∶P2O5∶K2O=1∶0.69∶1.76,花生获得最高经济产量为3387.97 kg/hm2;当N 65.24 kg/hm2、P2O541.15 kg/hm2、K2O 107.46 kg/hm2,N∶P2O5∶K2O=1∶0.63∶1.65,花生获得最佳施肥利润为14361.50元/hm2。  相似文献   

12.
以花生品种桂花17为材料,在普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花生三合一配方肥不同施用量对花生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三合一配方肥作基肥施用效果极好,增产幅度最高达292.6%;花生三合一配方肥施用量与花生荚果产量之间符合二次曲线关系;花生三合一配方肥最高施用量为670.8 kg/hm2,最高产量为3960kg/hm2,不低于习惯施肥产量(3005 kg/hm2)的最低施肥量为290.5 kg/hm2(理论值),三要素有效养分施用量比习惯施肥少得多.  相似文献   

13.
在鲁东南瘠薄低产花生田进行花生"3414"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N 168.75 kg/hm2、P2O5 112.50 kg/hm2、K2O 112.50 kg/hm2,花生产产量最高,达4 500 kg/hm2,指出该地区重施氮肥、稳施磷肥、增施钾肥是大幅度提高花生产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典型覆膜作物地膜残留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4年采用问卷调查及取样检测方法对河南省典型覆膜作物(花生、棉花)地膜残留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定点试验监测方法研究地膜残留系数,以期为河南省地膜残留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河南省花生、棉花覆膜种植区土壤耕层地膜残留量为6.8~37.3 kg/hm2,平均值为20.4 kg/hm2。花生地块地膜平均残留量为24.9 kg/hm2,棉花地块为13.5kg/hm2。不同取样点地膜残留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与作物类型、地膜用量、覆膜比例、覆膜年限、土壤质地及回收情况有关,地膜用量越大、覆膜比例越高、覆膜年限越长,地膜回收率越低,地膜残留污染的风险越大;棉花地块的地膜残留量明显低于花生地块。花生和棉花地块的地膜残留系数分别为0.71%和1.11%。目前,河南省花生、棉花覆膜种植区地膜污染状况较轻,但如果不注重地膜回收工作,残留量会逐年增加,成为地膜残留污染区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不同地膜覆盖栽培对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具有保温、保湿、保肥作用,聚乙烯农用薄膜覆盖栽培的产量最高为32 165 kg/hm2,比露地栽培增产35.7%,其次是黑色地膜栽培,产量为31 869 kg/m2,比露地栽培增产33.34%。  相似文献   

16.
旱地谷子不同覆膜栽培模式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榆中县干旱、半干旱山区进行的谷子不同覆膜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 ,谷子覆膜栽培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其中以地膜穴播种植的产量最高 ,为 5 1 4 9.2 5 kg/ hm2 ,较露地种植增产 1 6 2 6 .86 kg/ hm2 ,增产率达4 6 .1 9% ,新增纯收益 2 73 3元 / hm2 ;膜侧沟播种植的产量为 4 776 .1 2 kg/ hm2 ,较露地种植增产 1 2 5 3 .73 kg/ hm2 ,增产率 3 5 .5 9% ,新增纯收益 1 96 8元 / hm2。因此 ,地膜穴播和膜侧沟播技术是榆中干旱、半干旱山区及同类地区提高谷子产量、增加收入的一项旱作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多数液态地膜保水保温效果不显著的问题,研制和筛选更优的液态地膜,以期提高液态地膜增温保墒效果是目前液态地膜研究的一个方向。为了探究更加有效的液态地膜,2014年6~9月以"白沙1016号"花生为试验材料,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试验场旱棚内进行花生盆栽试验,对比研究了高拉伸强度液态地膜(M1)、低透湿性液态地膜(M2)、普通液态地膜覆盖(M3)和裸地对照(CK)4种不同处理下5cm处土壤温度、花生的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M1、M2和M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其中M2处理提升的最为显著,M1和M3次之。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花生植株郁闭,液态地膜增温效果有所降低,且3种液态地膜处理之间的差异也有所减小。M1、M2和M3处理的花生耗水量比裸地处理分别低73.9,42.2,46.9mm,差异显著(p0.05),但3种液态地膜处理的花生耗水量差异不显著。M1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高,分别为50.9g·plant-1和1.9g·kg-1,显著高于裸地处理。但M2和M3处理的花生产量与CK处理的产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M3处理的花生水分利用效率与CK处理的花生水分利用效率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高拉伸强度液态地膜在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提高花生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效果最优。今后在液态地膜产品研制和改进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液态地膜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8.
新乡市西部花生“3414”配方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花生氮、磷、钾"3414"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建立以花生产量为目标函数的7类回归模型,通过对各类模型提供的施肥信息及产量期望的经济效益分析,以氮磷二元二次回归模型(钾肥固定于2水平)提供的施肥决策:施纯氮91.73 kg/hm2、五氧化二磷137.60kg/hm2、氧化钾90.00 kg/hm2,花生产量期望4 555.01 kg/hm2,产投比21.20,作为新乡市西部地区花生生产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新泰市花生生产的施肥方案,进行了花生田测土配方施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后,花生产量较空白对照均有增产;各处理中以N3P2K2处理产量最高,达5 582.85 kg/hm2,其产生的效益也最高,增加效益17 478.75元/hm2。因此,新泰市花生在同等地力的栽培中,施肥量以施纯N 252.9 kg/hm2、P2O548 kg/hm2、K2O 144 kg/hm2(N∶P2O5∶K2O=1.0∶0.2∶0.5)处理较佳。  相似文献   

20.
试验探讨了施用花生专用有机肥对花生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沙土地区垅作栽培条件下,花生专用有机肥6000kg/hm2和N∶P2O5∶K2O=15∶15∶15的高效复合肥525kg/hm2配合施用,增产作用最明显,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