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素与土壤类型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2种类型土壤中氮肥用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试验以中晚熟品种辽粳401为试验材料,选用黏质土和砂质土2种土壤类型,采用随机区组方法研究了4个氮肥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黏质土为基质育秧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大于砂质土培育的秧苗,更有利于秧苗地上部与根系的生长、干物质量的积累及对养分的吸收。播后20~30d期间,黏质土培育秧苗的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干物质量呈上升趋势,砂质土培育秧苗生长规律与黏质土处理基本一致,25d前秧苗生长缓慢,而在25~30d期间,秧苗迅速生长,干物质积累量明显不足。施氮量在4g/盘条件下,秧苗素质、根系形态与干物质量最佳,黏质土、砂质土培育秧苗总吸氮量最大分别为4.24、4.03g/盘,故施氮量4g/盘可以满足秧苗对氮素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减少氮肥损失。  相似文献   

2.
机插稻超秧龄秧苗的生长特点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水稻机插移栽中秧苗不能及时机插而生长过度, 形成超秧龄秧苗。本试验以扬粳9538为供试品种, 在不同床土培肥条件下, 观测了超秧龄秧苗的生长特征。在超秧龄初期阶段(至播种后28 d), 秧苗地上部仍维持一定的生长, 秧苗干重和单位苗高干重尚有一定增加, 尚能维持糖氮代谢。但秧苗叶色(SPAD值)迅速下降, 地下部生长停滞, 根长、根数停止增加, 根系活力迅速下降, 根冠比明显降低。在严重超秧龄阶段(至播种后36 d), 苗高依然快速增加, 单位苗高干重大幅下降, 秧苗叶色维持在较低水平。根系活力低, 根系生长处于最低水平。超秧龄生长过程中秧苗糖代谢反应敏感, 氮代谢相对稳定, 糖氮比在严重超秧龄时大幅下降。床土肥力显著影响超秧龄秧苗生长, 高培肥水平下的秧苗茎基粗没有显著变化, 但苗高迅速增加, 单位苗高干重大幅降低, 地下部生长较低培肥处理更弱, 根数和根长较低, 根系活力下降迅速, 根冠比与低培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小。床土培肥水平对秧苗的碳氮代谢影响显著, 高培肥处理的超龄秧苗营养状态更为劣化。以上结果表明, 超秧龄阶段特别是在严重超秧龄阶段的秧苗生长,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育秧阶段(适栽期)的育秧条件和生长状况, 低培肥处理的秧苗在超秧龄生长中糖氮比能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 从而维持秧苗相对较好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快速生物培肥剂对水稻机插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试验以普通水稻土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培肥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水稻土通过快速培肥剂培肥其水稻秧苗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根系活力、植株的含氮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盐碱土采用快速培肥剂培肥不利于秧苗的生长,表明快速生物培肥剂对水稻秧苗的影响受土壤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占水稻面积15%左右的秧田,产量一直偏低。特别是晚稻秧田单产约低50公斤左右。所谓扯秧留苗是在水稻移栽时,按一定规格留下部分秧田秧苗,培育成水稻的栽培技术。实践证明,这是一项使水稻秧田由迟熟变早熟,低产变高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磷肥含量、土壤类型对水稻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中晚熟品种‘辽粳401’为试验材料,选用壤质土、黏质土和砂质土3种土壤类型,采用裂区试验方法研究6种磷肥与土壤组合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黏土与高磷黏土培育的水稻秧苗素质最好,根系形态最佳,更有利于秧苗的生长。磷肥施入量2.5 g/盘能够满足水稻秧苗对磷肥的吸收,说明适量的磷肥有助于培育健壮的秧苗。  相似文献   

6.
生物肥料培肥水稻秧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应用生物肥料培肥水稻育秧苗床,研究培肥方式对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水稻土进行培肥处理后作为水稻育秧苗床,秧苗期土壤脱氢酶、脲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的活性增强,硝态氮含量明显提高,其中采用生物肥料快速培肥比常规营养土效应明显。而盐碱土采用生物肥料快速培肥处理的土壤脱氢酶、脲酶、蛋白酶活性及硝态氮含量与未培肥的普通水稻土差异不大。说明采用生物肥料快速培肥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养分转化、提高土壤供肥力,但其培肥效果受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质地土壤、肥力对水稻秧苗根系形态的影响,试验以中晚熟品种‘辽粳401’为试验材料,选用壤质土、黏质土和砂质土3种土壤类型,采用随机区组方法研究了16种氮肥、磷肥、钾肥配比对水稻秧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黏质土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分别为4、2.5、3.5 g/盘秧苗根系形态指标最佳,有利于根系生长、根系与养分的接触,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地上部生物量积累,以达到培育健壮的秧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做好早稻秧田、直播田的化学除草是提高秧苗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水稻秧田的主要杂草是稗草。旱育秧田杂草防除类似于旱地杂草的防除;湿润秧田在播种前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讨论了水稻旱种土壤养分问题.主要阐明:水稻旱种与淹水种植土壤养分的区别、水稻体内三要素的变化、氮素利用状况以及水稻体内养分运转率的区别等.同时提出,水稻旱种与淹水种稻在氮素营养的来源方面差异较大.淹水种稻应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土壤,而水稻旱种应适当增施一些无机氮肥.  相似文献   

10.
聂守军 《作物杂志》1999,(3):313-313
黑龙江省一些稻区的水稻生产已达到了高产水平,为使水稻单产再进一步提高,探索再高产的技术途径,我们进行了秧田播量和本田栽插密度试验。其结果如下:1不同播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秧田播种量设50、75、100、150、200和300g/m2(CK)6个处理(表...  相似文献   

11.
<正>俗话说"秧好半年粮",在水稻育秧环节做好恶苗病、立枯病、潜叶蝇的防治及秧田杂草的防除,对培育壮苗、提高秧苗素质、保证插秧后水稻健康生长、提高水稻产量至关重要。同时做好水稻育秧期间病虫草害的防治还可以节省用工和用药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种子消毒预防恶苗病恶苗病是由种子带菌引起,种子消毒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唯一措施,田间发病后防治无效。目前防治恶苗病较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水稻大苗带土移栽是一项改进技术。当秧苗从秧田拔出后,不经洗秧而直接带土插入大田。1983年试验带土移栽较常规插秧亩增产138.5公斤。近年来,经示范推广获得成功,每亩平均增产16.42%。 水稻秧苗带土移栽操作简便。损  相似文献   

13.
青苔又叫水绵,是一种丝状绿藻。水稻秧田或早稻田在长期积水、水质不清洁、土壤过于肥沃、施用未腐熟有机肥较多的情况下,容易滋生青苔。青苔不仅与水稻争肥,而且妨碍稻田的通风透光,降低水温和泥温,影响秧苗和水稻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防治青苔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方法:1.土法防除一是排水晒田,让青苔脱水枯死。也可在中耕时用手将青苔塞入泥中,使之见不到阳光,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旱育秧苗质及养分积累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水稻旱育秧的研究,人们已获得了不少试验结果,然而对于旱育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的苗质差异及养分积累效应的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于1997年在合肥地区通过中稻旱育秧与湿润育秧对比试验,采用8个水稻品种(组合)研究了上述问题,为旱育秧的品种选择和苗床培肥...  相似文献   

15.
红蓝光源夜间补光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松粳9号和垦稻12号为试材,采用L9 (34)正交表设计,研究了夜间补光与不同红蓝光质比例、不同光强和不同补光时间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补光对水稻秧苗生长影响显著,两品种对夜间补光条件的反应表现出很强的特异性;光质比例、光强和补光时间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对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光质比例和补光时间对壮苗指数的影响更大,光质比例对根冠比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曾令传  程春伟 《种子科技》2000,18(2):118-118
协优 57系协青早 A与 IDZ0 57配组而成的杂交中籼组合 ,1996年 5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协优 57高产、稳产 ,抗病性强 ,适应性广 ,是取代种植年数较长、抗病性下降、产量高而不稳的汕优6 3的较理想组合。笔者结合 4年来的试验和生产情况 ,总结出了协优 57的高产栽培技术。1 培育多蘖壮秧1.1 培肥秧田壤 :目前秧田多属专用型 ,即早、中稻 -秋冬菜 -秧田 ,通过秋冬季多次施入农家肥培肥土壤。随着近年来旱秧田的发展 ,水稻秧田由水田逐步向旱地转移 ,通过强化土壤培肥 ,提高秧田质量。1.2 适期播种 :绿肥等早茬田 (包括…  相似文献   

17.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在人工控制水、肥、土、温、湿、气等条件下,给种子、秧苗以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培育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可为农户和种粮大户提供高质量的秧苗,减轻“倒春寒”影响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是实现水稻生产种子良种化、育秧工厂化、供秧商品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每年春季在黑龙江水稻育苗阶段,经常出现由于温湿度、通风、水分等管理措施不到位,使一些地方水稻秧苗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提高秧苗质量,保证秧苗健康生长,应根据水稻秧苗生长特点,进一步强化水稻秧田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永丰年"牌调理剂在水稻上施用效果,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湖南省祁东县红壤稻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红壤地区稻田上施用"永丰年"牌调理剂肥料使水稻增产7.1%,使氮肥的利用率提高10%、磷肥提高6.2%、钾肥利用率提高2.4%;调理剂农学效率为0.9kg/kg,调理剂用量以40kg/hm~2为佳。施用调理剂同时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土壤其他养分,对土壤具有一定培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豆与水稻轮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年大豆与水稻轮作种植,培肥了土壤,增加了稻谷产量。种植大豆使土壤增加了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加了土壤的氮源,对土壤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还富集了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