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半纤维素因分子间和分子内存在氢键,直接制备得到的薄膜弹性差. 壳聚糖虽有良好成膜性,但单一组分壳聚糖膜脆性大. 因此,本研究采用明胶增强半纤维素与壳聚糖,并以甘油为增塑剂,构筑得到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抗菌包装膜. 考察了半纤维素同壳聚糖和明胶的质量比及甘油添加量对复合膜感官质量、力学性能、抗菌性和阻隔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半纤维素/壳聚糖/明胶在质量比为1∶1∶1,甘油添加量为半纤维素质量的20%,所得的复合膜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3.71±0.13)MPa,断裂伸长率为(38.62±1.03)%,气体透过率为0.17 cc/(m2·d·0.1 MP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圈直径为(35.9±3.7)mm,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34.7±2.3)mm,可潜在用于果蔬保鲜包装.  相似文献   

2.
在弱碱性条件下,将氯乙酸与壳聚糖以一定比例混合,80℃下反应,制备高取代度的N,O-羧甲基壳聚糖。用红外光谱对N,O-羧甲基壳聚糖进行结构表征;用电位滴定法测定N,O-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通过新型纤维素溶剂NaOH、尿素、硫脲、水溶解体系,将竹纤维与N,O-羧甲基壳聚糖以不同比例混合溶解制成竹纤维膜,用纺织品抗菌性测定方法测定不同N,O-羧甲基壳聚糖添加量的竹纤维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结果表明:添加N,O-羧甲基壳聚糖的竹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随着添加量的增加,竹纤维膜的抗菌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炭纤维增强壳聚糖内固定棒的研制及力学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炭纤维增强的壳聚糖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棒,并测试其力学性能.方法:采用力学性能优异的炭纤维对壳聚糖进行增强改性;用自制模具浸渍法制备炭纤维增强壳聚糖内固定棒;真空处理消除复合体中炭纤维周围残留的气泡;40 g/L Na()H溶液中和复合材料的酸度并降低壳聚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三点弯曲试验测试该内固定棒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结果:成功研制了炭纤维增强的壳聚糖骨折内固定棒;该棒的平均弯曲强度为(190.75±10.95)MPa,平均弯曲模量为(4069.73±113.08)MPa.与单纯壳聚糖棒相比,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增加19%和370%,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炭纤维增强的壳聚糖复合材料内固定棒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单纯壳聚糖内固定棒,是极具开发应用潜力的骨折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作为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嘉喆  蔡炳水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4):124-126,132
壳聚糖既能进行化学改性,以其为材料所制得的膜又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是一种良好的膜材料。综述了以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制备膜及其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PVC-壳聚糖絮凝作用延缓膜污染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PAC-壳聚糖为絮凝剂,通过絮凝试验考察了壳聚糖投加浓度分别为1,3,5,7,10mg·L-1及PAC为5mg·L-1时,对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混合液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能明显降低污泥混合液SUV254及SMP的浓度;对污泥混合液的粘度和污泥脱氢酶活性的影响也较小;壳聚糖投加量7mg·L-1的MBR处理人工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PAC-壳聚糖的MBR的跨膜压力增大的同时,处理系统的膜通量也保持稳定,膜通量衰减速度及出水浊度等参数均低于对照组,说明PAC-壳聚糖絮凝作用对延缓膜污染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胶束量的壳聚糖(CS)复合膜(CS/SDBS).通过傅立叶红外(FT-IR)、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SDBS胶束量对壳聚糖结构、形态以及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红外光谱(FT-IR)表明,在SDBS胶束和壳聚糖之间形成了强的相互作用,适量的SDBS胶束能有效地提高壳聚糖的力学性能.与纯的壳聚糖相比,当SDBS的添加量为0.9%(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σb)和断裂伸长率(εb)分别提高了25.4%和18.7%.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作为一种无毒、无害、可延长果蔬产品贮藏期和货架期的可食性膜,在果蔬保鲜上得到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单一壳聚糖膜局限性明显,制约其实际应用,壳聚糖复合涂膜成为了发展趋势。本文就目前壳聚糖复合涂膜的各种类型进行总结,分析了其保鲜机制、影响因素、存在不足和未来市场应用趋势,以期为研究壳聚糖复合涂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无毒、安全、易成膜、抗菌等特性,在果蔬的贮藏保鲜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对壳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综述了壳聚糖的成膜特性和壳聚糖的抗菌性,并对壳聚糖保鲜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和明胶来源于天然且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但是两者的抑菌性能较差,因而限制了它们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为提高壳聚糖/明胶复合膜的抑菌性,本研究以壳聚糖和明胶为成膜材料并添加纳米氧化锌为抗菌材料,以共混法制备了壳聚糖/明胶/纳米氧化锌复合膜,探讨了纳米氧化锌含量对壳聚糖/明胶/纳米氧化锌复合膜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抑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膜中纳米氧化锌含量为0.5%时复合膜抑菌性能最佳,此时其水溶性为17.3%、吸水率为100.0%、拉伸强度为5.5 MPa、断裂伸长率为8.0%、水蒸气透过率为94.72 g·m-2·h-1、透湿系数为2.44×10-12 g·cm-1·s-1·Pa-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7.8±0.1) mm和(25.7±0.1) mm,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在食品保鲜膜,特别是水果保鲜液膜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去竹青竹黄、规格为25 mm×100 mm×6 mm、3年生的毛竹作为基材,按照试验设计方案,以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配制壳聚糖(CS)成膜液,按照w(壳聚糖)∶w(聚磷酸铵)=1∶1、w(壳聚糖)∶w(聚磷酸铵)=1∶3、w(壳聚糖)∶w(聚磷酸铵)=1∶5、w(壳聚糖)∶w(聚磷酸铵)=1∶7的质量分数比配制聚磷酸铵(APP)成膜液,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在竹材表面涂覆了壳聚糖-聚磷酸铵(CS-APP)复合膜层。确定优化质量分数比后,制备壳聚糖-聚磷酸铵自组装处理层数为5、10、15、20层的样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红外光谱仪对壳聚糖-聚磷酸铵自组装阻燃竹材样品的表层微观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锥形量热仪测试分析了不同自组装膜层数的竹材样品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聚磷酸铵的优化质量分数比例为1∶7;壳聚糖-聚磷酸铵阻燃膜层竹材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经壳聚糖-聚磷酸铵复合阻燃剂处理的竹材阻燃性能随着自组装膜层数的增加逐渐增强。与未处理样品相比,自组装膜层数为5、10、15、20层的样品点燃时间分别提升了20.0%、50.0%、80.0%、90.0%,热释放速率峰值...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的研究 Ⅱ.吸附性能和透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CS/PVA膜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和透过性能以及膜的保香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膜对Co2+、Ni2+、Cu2+、Zn2+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对Na+、K+、Mg2+、Ca2+的透过性能比CS膜好.复合膜的保香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把聚乙烯吡咯烷酮与壳聚糖的大分子链进行交联,破坏壳聚糖大分子链的规整结构,增强壳聚糖的亲水性,改善对脂肪的吸附能力。[方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壳聚糖大分子链的羟基和氨基,在壳聚糖大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交联点,同时网络聚乙烯吡咯烷酮,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壳聚糖(CS)交联水凝胶。最后,考察交联剂的用量对凝胶溶胀度和脂肪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红外光谱分析证明发生了交联反应,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SEM照片观察到PVP/CS交联凝胶表面呈微相分离。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凝胶在水中有很好的溶胀性,当交联剂的用量为2.5 ml时,凝胶的溶胀度最大。[结论]壳聚糖交联聚维酮凝胶对脂肪的吸附能力比起单纯的壳聚糖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寻求γ-PGA/CS复合膜中γ-聚谷氨酸与壳聚糖的最佳合成比例,并对复合膜吸附性、吸水性和保水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添加了γ-聚谷氨酸的复合膜,金属离子吸附力、吸水力和保水力皆有所增加,而聚谷氨酸和壳聚糖的比例为1:6的复合膜体现出更为明显优势,具有较强的保水性、吸水性和金属离子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成膜特性。[方法]配制不同比例4%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混合膜液,以4%聚乙烯醇为对照。在每种膜液中分别加入0.1、0.2、0.4 g甘油,干燥成膜后,测复合膜透水性、水溶性、溶胀性、断裂伸长率。[结果]壳聚糖(w)∶聚乙烯醇(w)∶甘油(w)为4∶16∶1对成膜特性有明显提高。[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在种衣剂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过甲醛交联麦草碱木质素与聚乙烯醇(PVA)后采用流延法制备了麦草碱木质素-PVA 反应膜,考察甲醛用 量对反应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SEM、TG、DTG 等方法予以表征,检测膜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对紫外光的吸收 性能、透气性能和耐溶剂性能。结果表明:甲醛加入量为3. 0% 时,麦草碱木质素-PVA 反应膜的拉伸强度为21.81 MPa,断裂伸长率为682%;表面和断面较为均匀平整;最剧烈分解温度约为300 ℃,465 ℃时残重率约为7.8%,均 比PVA 膜高,热稳定性增强;麦草碱木质素-PVA 反应膜对200 ~500 nm 光有较强的吸收,具有抗紫外线辐射性能; 氮气透气率为2.696 x10 -7 m3 / (m2dkPa),远高于PVA 膜;溶于水和乙酸等极性溶剂,几乎不溶于异丙醇、四氯 化碳和石油醚等弱极性溶剂。   相似文献   

16.
用戊二醛与对苯二甲醛对聚乙烯醇(PVA) 进行交联制得渗透汽化膜, 用于水- 乙醇渗透汽化分离。DSC测试结果表明, 对苯二甲醛与聚乙烯醇之间的交联反应进行得不够充分。溶胀度测试及渗透汽化分离水- 乙醇混合液的结果表明, 对苯二甲醛交联聚乙烯醇膜与戊二醛交联聚乙烯醇膜相比, 其溶胀度及透量较高, 而分离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17.
研究魔芋飞粉、淀粉与聚乙烯醇(PVA)共混的膜制备条件和膜性能。以魔芋飞粉、淀粉、PVA为主要原料,以甘油为增塑剂,通过流延成膜法制备魔芋飞粉/淀粉共混薄膜,以耐水性和力学性能优化飞粉/淀粉/的配比、PVA的浓度、用量,并从共混膜的相容性和热稳定性角度进行表征来研究共混机理。共混膜的最佳飞粉/淀粉配比为1∶3,PVA最佳用量为6%50 m L每5克飞粉/淀粉,此时吸水倍数为0.78 g/g,穿刺力为100.85 N。PVA用量越大,膜耐水性和机械强度越大,但相容性越差;飞粉的添加量越大耐水性稍有下降,但机械强度明显上升。共混膜全反射红外光谱中出现3 700~3 000 cm-1的峰变窄、2 927.7、2 850.4、1 574.6和1 545.5 cm~(-1)出现强烈的尖锐峰、1 400~800 cm~(-1)处峰强减弱,可能葡甘聚糖与淀粉大分子间形成物理键合作用;飞粉淀粉共混膜的横截面微形貌呈现均匀的网络结构,全淀粉或全飞粉出现分层和断层的不均一现象。飞粉与淀粉有较好的相容性,添加适量PVA共混后可制备耐水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共混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浇铸法制备细菌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分析甘油、聚乙二醇、乙酰柠檬酸丁酯3种增塑剂对细菌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透光性、水蒸气透过率、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应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细菌纳米纤维素与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细菌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透明度高,且对紫外光有屏蔽作用;3种增塑剂均可通过削弱细菌纳米纤维素与壳聚糖分子间的氢键、改变复合膜的结晶结构达到增塑效果。3种增塑剂均可降低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提高复合膜的保湿性能,但其质量分数对该性能影响较小。3种增塑剂均提高了细菌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的塑性,增塑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甘油、聚乙二醇、乙酰柠檬酸丁酯。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甘油作为增塑剂时,复合膜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水蒸气透过率为1616.87 g·m-2·d-1、拉伸强度为113.18 MPa、断裂伸长率为24.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