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以Weibull方程为基础模型,使用1680株标准木数据,分别为长白山主要的7个树种建立了树高曲线方程。研究发现,针叶树种的树高曲线具有较高的精度,决定系数R^2均在0.8以上,而阔叶树的精度较低,尤其椴树Tilia amurensis和榆树Ulmus pumila的R^2低于0.5。对比针阔叶树的树高曲线发现,在胸径较小时,阔叶树的树高普遍较高,而在胸径较大时.针叶树的树高较大。从相邻径阶的树高之差来看,针叶树的径阶树高生长量普遍较大。由于相同径阶的林木.径阶树高生长量越大,其材积生长量越大。因此,在林分调整采伐时,应尽量保留径阶树高生长量较大的林木。单纯从木材收获的角度出发,在长白山地区,相同径阶下主要针叶树种的采伐顺序应为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引种班克松的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北美引进的9个种源班克松所做的17a的试验结果表明:班克松是适合辽宁地区的一个优良速生树种,在各个生长时期的生长表现都要好于乡土速生针叶树种———樟子松。班克松不同种源之间的生长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班克松各种源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在2年生苗期、造林后5年生、8年生、15年生时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2、8号种源班克松15年生时的生长表现最佳,它们的树高分别比9个种源平均高大4.8%、4.8%,胸径分别比9个种源平均胸径大8.2%、4.9%,材积分别比9个种源平均材积大21.1%、13.5%;而3、5号种源班克松15年生时的生长表现最差。班克松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状况与纬度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来自北美北纬46°附近的班克松种源是最适合辽宁地区引种的优良种源,而远离北纬46°及越向高纬度地区的班克松种源在该区表现较差。建议辽宁地区引进北美北纬46°附近的班克松种源,并建立起优良的班克松种子园。  相似文献   

3.
高温热处理对木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云杉(Picea asperata)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为试验材料,通过蒸汽热处理,研究热处理条件变化对该3种木材的抗弯强度(MOR)、抗弯弹性模量(MOE)及顺纹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木材的MOR、MOE和顺纹抗压强度均降低;与对照样相比,毛白杨在180℃以下,云杉和樟子松在190℃以下,木材主要力学强度没有降低;毛白杨超过190℃,云杉和樟子松超过200℃,随着温度的升高,强度降低;毛白杨超过200℃,云杉和樟子松超过210℃强度降低的更快.总之,毛白杨热处理温度不超过200℃,云杉和樟子松热处理不超过210℃.  相似文献   

4.
以长春市南湖公园5种针叶乔木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物叶片结构特征和叶表面微观形态特征与叶片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常绿针叶乔木树种叶表面滞留大气颗粒物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各树种单位叶面积滞留大气颗粒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沙冷杉(Abies holophylla)、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黑皮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var.mukdensis)。植物叶表面的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与植物种类及其微观形态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凸起、沟槽、气孔及各种纹理等微细结构增加了叶表面的粗糙程度,提高了植物的滞留颗粒物能力。叶片表面的气孔数量、气孔直径、沟壑宽度、沟壑数量皆与其滞留大气颗粒物量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是小兴安岭常见树种之一,分布于海拔200—300米的沟谷地带,与臭松(Abies nephrolepis)共同组成云冷杉林,单株零星地散生于坡地红松林内,可达海拔500米的中山上部。红皮云杉耐阴喜湿,但比鱼鳞云杉 (Picea je-zoensis)喜光耐旱。红松林经过择伐后红皮云杉比重大为增加。云杉幼年生长缓慢,20年后加速生长,成年树高可达35m,直径1m,树干通直,尖削度小,寿命可达300年。木材用于造纸、建筑、家俱、乐器等,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树种。 凉水实验林场从1966年起,试验用云杉野生苗造林,经过十年的观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以红松、云杉和樟子松为杨桦次生林林下人工更新树种,以树高生长量、存活率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为研究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比不同更新树种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2013、2014年,树高生长量最大的是樟子松,分别为15.99cm和9.20cm,云杉次之,红松最低,不同树种之间树高年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云杉和红松的树高生长量逐年增多,增量为3.63cm、1.43cm,樟子松的生长量虽逐年降低,但总体优于云杉和红松。树种的存活率表现为云杉樟子松红松,2013—2014年,各树种的树高存活率均有所降低,其中樟子松降低的幅度最大,降低10%,红松降低的幅度最小,为4%。  相似文献   

7.
黑土区常见树种水分生理适应性及抗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土区常见的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樟子松(Pinus sylvesstris)、春榆(Ulmus japonica)、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sis)、钻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银中杨(Populus alba×Populus berolinensis)、小黑杨(Populus×xiaohei)8个树种的2年生实生苗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水势、水分饱和亏缺、叶保水能力等水分生理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8个树种在苗期水分利用效率状况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长白落叶松、小黑杨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调节能力较强;樟子松的叶水势最低,为-0.47MPa,叶片的保水能力也最强;水分饱和亏缺最小的是钻天柳,为14.4%,最大的是银中杨,为39.7%.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对所选树种进行了综合判定、排序,8个树种苗木水分适应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银中杨、小黑杨、春榆、水曲柳、钻天柳、长白落叶松、樟子松、云杉.  相似文献   

8.
原始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中很少见到红松幼树,而云杉(Picea)和冷杉(Abes)林内则发现许多红松幼苗,对此现象长期以来很难解释。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证实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是红松种子重要传播者。该文还对星鸦生活规律和对红松种子传播途径进行了较长期的研究,揭示了云冷杉林内红松更新的奥秘。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云冷杉林下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林下灌木草本生物量进行补充和完善,提供更为详实、丰富的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数据,将长白山云杉Piceajezoensis一冷杉Abiesnephrolepis林(云冷杉林)样地按郁闭度0.6,0.8,1.O分类,以林下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进行模型拟合并估算了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结果表明,云冷杉林主要树种器官(干、枝、叶、根)生物量模型自变量与DW和DH(D为地径,H为树高)关系最为紧密,最优函数以线性函数为主。其次,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幼树生物量(W)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再次,郁闭度为0.6,0-8和1.0时,冷杉对林下幼树生物量贡献率较大.分别达到了34.94%,40.79%和50.26%;云杉对林下幼树贡献率较小,只有6.03%,8.58%和8.03%。图1表4参16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自然资源景观,针对辽宁东部山区树木引种的发展情况,阐述了树木引种在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即丰富植物资源、促进植物多样性的形成、改善森林资源景观、改善生态环境。就辽宁东部地区树木引种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辽宁省东部山区大面积栽培引进的树种主要有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Carr.)、樟子松(Pinus syluestris L.var.mongolica)、欧洲垂枝桦(Betula pendula)、华山松(Pinus armandiFranch.)、欧洲赤松(Pinus syluistris)、班克松(Pinus banksianaLamb.)、北美乔松(Pinus strobusLinn.)和脂松(Pinus resinosa)等。影响辽东地区树木引种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11.
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等五种树种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树木的抗旱机制,文中长白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油松和水曲柳的抗旱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自然失水不同时期,各树种的水分参数不同,其变化也不同,各时期均以水曲柳和落叶松失水速率最大,红皮云杉次之,樟子松和油松水失水速率最小;与之相关的其它水分参数变化快到慢的顺序也如此,落叶松和水曲柳的质膜相对透性较小,樟子松和红皮云杉较大,油松质膜相对透性居中;脱水对各树种叶绿素代谢的影响由强到弱信次为水  相似文献   

12.
盐渍条件下林木种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树种、不同种源及不同家系的种子,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通过方差,多重比较及各种活力测定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种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差异极显著。种间存在耐盐性差异,各树种耐盐怀由强至弱依次为兴安落叶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樟子松、长白落叶松、樟子松不同种源的种子相对发芽率差异显著。在0.9%盐浓度条件下,起源于海拉尔沙地的章古台人工林次生种源、第人工林次生种源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不同类型人工林枯枝落叶层重金属质量分数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研究基地9种人工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黑皮油松林、黄波椤林、胡桃楸林、水曲柳林、白桦林、蒙古栎林和针阔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地枯枝落叶层6种重金属(As、Cd、Cu、Ni、Pb、Zn)的质量分数,并以哈尔滨市土壤背景值为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不同林型枯枝落叶层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6种针叶树种熏气后的生理指标变化,为绿化树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哈尔滨市常见的樟子松、黑皮油松、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杜松和爬地柏共6种针叶树种,模拟汽车尾气进行熏气试验,通过测定这6种针叶树种的相对电导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分析它们对熏气的抗性。[结果]樟子松、黑皮油松、杜松、长白落叶松对熏气的抗性较强,红皮云杉和爬地柏对熏气的抗性较弱。[结论]樟子松、黑皮油松、杜松、长白落叶松更适合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行道树,红皮云杉和爬地柏适宜作为公园、学校和居民区的景观绿化树。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对大兴安岭地区的阔叶混交次生林及白桦萌生低质林进行不同宽度效应带和不同面积林窗改造,分别种植西伯利亚红松、落叶松和樟子松,2011年8月调查实验区内每株苗木的成活和生长状况,研究不同改造方式苗木的成活率及生长率。结果表明:在阔叶混交次生林改造中,西伯利亚红松成活率效应带改造高于林窗改造,而生长率林窗改造高于效应带改造;樟子松成活率林窗改造高于效应带改造,生长率效应带改造高于林窗改造;落叶松改造与樟子松表现相同。在白桦萌生林改造中,西伯利亚红松成活率与生长率效应带改造均高于林窗改造;樟子松成活率和生长率林窗改造均高于效应带改造;落叶松成活率和生长率林窗改造均高于效应带改造。综合分析两类型低质林改造,不论是效应带改造还是林窗改造,对阔叶混交次生林改造的目的树种成活率和生长率均大于白桦萌生林改造。  相似文献   

16.
曹楗翊  屈升银  孙占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89-13491
[目的]了解毛乌沙漠樟子松浇水覆膜造林技术的成效。[方法]对该区樟子松进行了浇水覆膜、浇水不覆膜、不浇水不覆膜三种技术的处理试验,对比分析三个处理的成活率及生长量,并对樟子松浇水覆膜技术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樟子松的存活率和生长量浇水覆膜时最大,浇水不覆膜次之,不浇水不覆膜时最差;通过浇水覆膜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的明显增加,直接影响樟子松的存活与生长。[结论]浇水覆膜这一造林措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益,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类型与林火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塞罕坝机械林场野外调查获取实地数据来分析林场的林型特征与火灾的关系,得出结论如下:樟子松纯林属于极易燃类型;白桦林属于中等易燃类型;蒙古栎林属较易燃类型;落叶松和白桦的混交林内属于较难燃类型;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的混交林内属于较易燃类型。  相似文献   

18.
农田防护林更新技术研究历时28年。先后采用带内、带侧、带间、原带皆伐四种更新方式,筛选出红皮云杉、樟子松、落叶松三种较为理想的更新树种。对于不超过10年营造的杨树林带,通过问伐采用带内更新,超过10年的采用带侧更新;对于已开始衰老,但尚能起防护作用的宽林带可采用原带一侧部分皆伐更新;对于成过熟林带,或防护作用甚微的残破林带,“小老树”,可采用原带皆伐更新;对于大网格林带可采用带间更新。带内更新应选择3年生的耐荫树种红皮云杉。带侧更新、原带一侧部分皆伐更新应选择4年生的红皮云杉,或4年生换床的樟子松。带间更新应选择速生的落叶松、樟子松搭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的GM(1,1)模型,对雪岭云杉和樟子松两苗木的高生长进行了预测,获得了较高精度。经分析认为用GM(1,1)模型预测以上两树种苗木高生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秦皇岛地区樟子松引种及其对赤松毛虫抗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5年从辽宁省章古台引种2年生樟子松苗到秦皇岛地区.经1996年调查,13年生樟子松高生长3.02m、胸径4.17cm,与当地同龄油松高生长2.63m、胸径3.45cm相比,长势要好,并优于北京山地及内蒙古红花尔基等地,证明秦皇岛地区引种是成功的.利用樟子松、油松针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2年生针叶饲养成活率相差42.8%,证明樟子松对赤松毛虫的抗虫能力大于油松.对针叶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樟子松和油松在精油萜烯、脂肪酸、酚酸含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