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烤烟油菜轮作与施肥对植烟土壤磷素含量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烤烟油菜轮作与施肥对土壤磷素含量及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优化种植制度,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测定各处理下烤烟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全磷、有效磷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相比烤烟连作,烤烟油菜轮作能显著提高土壤中全磷、有效磷含量及酸性磷酸酶活性,以重蓉油1号(A2)效果最显著。此外,单施化肥(NPK)、有机肥化肥配施(NPKM)处理土壤全磷含量在整个烤烟季均显著高于不施肥(CK),有效磷含量均表现为NPKM NPK CK。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烤烟生长前期表现为NPKM、NPK处理显著高于CK,但到成熟期时NPK较CK的差异减弱,未达到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酸性磷酸酶与有效磷和磷素活化系数(PA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重蓉油1号油菜与烤烟轮作和有机肥化肥配施时土壤磷素含量和有效性较高,是当地较优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磷素营养供应不足或过剩都会影响烤烟正常生长。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有效磷水平的植烟土壤对烤烟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3.29mg·kg-1、土壤磷最大吸附量Xm为67.3mg·kg。的潮砂田上,施磷1.35g·盆-1(P4)的烤烟农艺性状处于较高水平,干物质积累与P5处理差异不显著,可满足烤烟正常生长需求。在土壤有效磷为28.66mg·kg、土壤磷最大吸附量Xm为168.2mg·kg。的黄泥田,施磷2.00g·盆“(P5)处理的烤烟农艺性状水平最好,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且全株干物质含量最大(79.03g·盆_1),与P4处理差异极显著,说明P5处理可满足烤烟正常生长需求。在土壤有效磷为54.50mg·kg、土壤磷最大吸附量Xm为104.0mg·kg。的灰泥田上,施磷1.35g·盆。(P4)处理的烤烟农艺性状水平最好,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且全株干物质积累最大(95.04g·盆。),说明P4处理能满足烤烟生长。在同一施磷水平条件下,烤烟的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累积量大小为:灰泥田〉黄泥田〉潮砂田,说明植烟土壤的有效磷水平及磷最大吸附量不同对烤烟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磷肥不同用量定位施用6 a后对土壤速效磷积累及棉株磷素吸收、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设置8个磷肥用量梯度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位6 a后,测定不同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棉株叶片、茎秆与籽棉磷素积累,棉花产量性状。【结果】定位6 a后,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0~2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形成了从3.1~65.4 mg/kg的由低到高的梯度,磷肥用量90.0 kg/hm2可保持土壤速效磷含量基本平衡。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叶片中磷素含量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磷肥用量超过90.0 kg/hm2后,叶片中磷素含量增加不再明显,秸秆中磷素含量不施磷肥对照显著低于施磷处理,但不同施用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籽棉中磷素含量随施磷量增加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叶片、秸秆、籽棉P2O5田间携出量均随磷肥用量增加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籽棉P2O5田间携出量在51.8~61.7 kg/hm2变动。籽棉产量不同磷肥用量较不施磷肥对照提高4.9%~8.2%,差异达显著水平,但不同磷肥用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在冀中南棉区,棉花磷肥用量范围控制在60.0~90.0 kg/hm2土壤磷素平衡与棉花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4.
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磷素状况、籽棉产量和磷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为新疆棉田减磷增效和磷素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同磷肥用量处理(不施磷肥对照,50,75,150和300 kg P_2O_5·hm~(-2)),测定了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植株吸磷量和磷分配、籽棉产量,计算了棉田磷肥利用率和磷素平衡状况。【结果】(1)棉田土壤速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超过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土壤速效磷不再增加。(2)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植株累积吸磷量最高;植株生殖器官(蕾、铃、絮、籽、壳)磷素吸收比例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生殖器官累积磷素吸收比例最高。(3)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在50~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籽棉产量最高,为5912~6288 kg·hm~(-2)。(4)磷肥利用率在施磷肥75 kg P_2O_5·hm~(-2)达到最优,为22%;随施磷量的增加,棉田土壤磷素盈余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施磷量75 kg P_2O_5·hm~(-2),棉田磷素收支开始出现盈余,磷素盈余为5.59 kg P_2O_5·hm~(-2)。【结论】磷肥用量可通过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分配,影响棉籽产量;在综合考虑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棉田磷素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建议新疆棉田磷肥施用量为50~150 kg P_2O_5·hm~(-2)。  相似文献   

5.
红壤植蔗区施磷的淋溶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壤地区施用磷肥对甘蔗吸收磷的影响及进行磷淋溶流失风险评估,为蔗区科学合理施用磷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田间试验设不同施磷量处理,测定蔗茎和蔗叶产量及磷素养分含量、土壤Olsen-P含量等指标;室内试验按种植区主汛期的年均降雨量分批次进行模拟降雨,分别收集易溶性和枸溶性磷肥淋溶液,分析磷浓度和总量。【结果】施磷处理比不施磷处理的蔗茎、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0%~8.3%和2.4%~7.1%,其中均为150 kg P_2O_5/hm~2处理增产最高;施磷比不施磷处理的地上部的磷素吸收量提高16.1%~30.1%,大于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处理间,磷素吸收量差异不显著;随施磷量的增加,土壤CaCl_2-P和Olsen-P含量分别提高35.9%~778.6%和25.8%~230.2%;淋溶液磷的浓度和总量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幅达26.38%~53.68%和23.67%~49.70%,且处理间增幅差异显著。施用易溶性磷肥的淋溶液中磷浓度比枸溶性磷肥高10.44%。【结论】施磷量为150 kg P_2O_5/hm~2对红壤地区甘蔗生长较好,但可使土壤淋溶液总磷浓度的提高0.03~0.05 mg/L,施用易溶性磷肥比枸溶性磷肥淋溶液中磷浓度高10.44%,磷淋溶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杉木-内生真菌共生体进行抗逆性试验,研究低磷胁迫条件下杉木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够缓解杉木低磷胁迫下生长的内生真菌。【方法】通过浇施菌液,接种5株内生真菌NG1、CG5、AJ6、AJ14、AJ13于低磷胁迫下的杉木幼苗(Cunninghamia lanceolata)。接种15 d后进行低磷胁迫试验,测定植株和土壤的酸性磷酸酶以及植株磷元素含量,分析内生真菌对杉木磷吸收的影响。酸性磷酸酶活性分为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3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不同胁迫梯度不同菌株处理下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趋势。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下降,不同菌株对提高植株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作用不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接种内生真菌幼苗的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非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多数上都比相应对照组的活性高。且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多数情况下比非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要高。最终通过对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含磷量的测定来分析,不同菌株对植株磷含量的影响不同。【结论】综合分析,菌株AJ6和CG5等对于促进植株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提高植株磷含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动态变化与差异,揭示其变化特征与土壤磷素供应的关系。【方法】以长期试验小区为平台,设置对照(CK)、氮钾肥(NK)、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等4个不同施肥处理,在水稻的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完熟期分别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不施磷肥处理(CK、NK)相比,施磷肥处理(NP、NPK)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增幅分别达88%—118%和337%—903%。不同施肥处理对微生物量磷具有显著影响,除分蘖期外,施磷肥处理(NP、NPK)微生物量磷含量显著高于不施磷肥处理(CK、NK),提高了103%—250%;微生物量磷的季节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灌浆期达到最高。酸性磷酸酶活性以NK处理灌浆期最高,比CK高38%;同时,该处理微生物量磷的周转率最大,每个生育期内可循环1.31次。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显著正相关。【结论】微生物量磷随不同施肥处理和水稻生育时期变化规律明显,与土壤磷有效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在不同施磷水平下柑橘砧木对其根际土壤有机酸种类及含量、微生物种群及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丰富柑橘磷素营养及生态学理论和发掘具有特异营养性状的柑橘砧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喀斯特山地分布的野生宜昌橙(Citrus ichangensis Swing.)、酸橙(C.aurantium L.)、白黎檬(C.limonia Osbeck)和枳(Poncirus trifoliata Raf.)为材料,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磷水平下4种柑橘砧木耐磷胁迫能力,根际土壤有机酸种类及含量、微生物种群及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酸橙、白黎檬和枳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磷水平的升高显著增加,施磷水平对宜昌橙生长量没有明显影响;耐低磷胁迫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宜昌橙、白黎檬、酸橙、枳。不同柑橘砧木的根际土壤有机酸种类及含量有明显差异,均以草酸、琥珀酸和乙酸为主要有机酸;4种柑橘砧木的根际土壤有机酸总量、草酸、丙二酸以及宜昌橙和酸橙根际土壤的琥珀酸含量随施磷水平的降低均明显增加;在磷饥饿条件下,宜昌橙的根际土壤有机酸总量明显高于其他柑橘砧木。土壤微生物均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随施磷水平的降低,4种柑橘砧木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均明显增多;在磷饥饿条件下,宜昌橙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多于其他柑橘砧木。不同柑橘砧木在不同施磷水平下其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蛋白酶、硝酸还原酶、蔗糖酶活性大小各异,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施磷水平、根际土壤有机酸含量、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耐低磷胁迫的柑橘砧木在磷饥饿条件下其根际土壤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多,土壤生物活性增强;在酸性黄壤上,宜昌橙能较好地适应低磷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9.
减量施磷对温室菜地土壤磷素积累、迁移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针对过量施磷问题,定位研究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磷肥减施潜力,明确适宜施磷范围。【方法】以北方温室蔬菜主栽种类黄瓜和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冬春茬黄瓜-秋冬茬番茄种植模式,在基础土壤有效磷(Olsen-P)40.2 mg·kg~(-1)下,设计不施磷肥(P0)、减量施磷(P1)和农民常规施磷量(P2)3个磷肥用量水平。P0、P1、P2处理对应黄瓜单季施磷肥(P_2O_5)0、300、675 kg·hm~(-2),番茄单季施磷肥(P_2O_5)0、225、675 kg·hm~(-2)。3年6季定位研究蔬菜生产磷素盈亏、土壤有效磷供应与迁移,分析产量变化,推荐合理施磷范围。【结果】(1)农民常规施磷量年盈余磷480.0 kg P·hm~(-2)·a~(-1),每盈余磷100 kg P·hm~(-2)主根区0—20 cm土层Olsen-P增加2.7mg·kg~(-1),3年0—20 cm土层Olsen-P平均含量70.2 mg·kg~(-1),2010年番茄季0—20 cm土层磷素饱和度(DPSM3)为80%,磷素土壤深层迁移明显。(2)减量施磷较农民常规磷量下降61.1%,3年磷素盈余量下降71.0%—77.3%,0—20 cm土层Olsen-P含量下降18.6%—43.5%,3年均值为49.3 mg·kg~(-1),接近瓜果类蔬菜Olsen-P农学阈值,关键生育期磷素吸收量无显著变化,产量保持在中高水平不降低;经过3年种植,0—20 cm土层DPSM3下降21个百分点,20—60 cm土层Olsen-P平均含量下降9.3%—30.1%,减施磷肥有效缓解了土壤磷素深层迁移。(3)不施磷肥导致土壤磷素亏缺,蔬菜从土壤中每攫取磷100 kg P·hm~(-2),P0处理0—20 cm土层Olsen-P含量下降3.4 mg·kg~(-1),3年0—20 cm土层Olsen-P平均含量30.5 mg·kg~(-1),虽产量没有显著降低,但是2008年番茄高产下(140 t·hm~(-2))磷素吸收量较P1、P2处理下降19.8%—30.0%,产量呈降低趋势。(4)依据上述推荐:土壤有效磷含量≥40 mg·kg~(-1)的温室,冬春茬黄瓜产量水平170 t·hm~(-2)下施用P_2O_5不宜超过300 kg·hm~(-2),秋冬茬番茄产量水平100 t·hm~(-2)下施用P_2O_5不宜超过225 kg·hm~(-2)。【结论】华北平原温室蔬菜生产减施磷肥潜力较大。对于种植一段时间(≥3年)的温室,较农民常规减施磷60%,可以显著改善磷素盈余状况,缓解土壤有效磷积累,降低土壤磷素深层迁移量,保证黄瓜番茄持续中高产水平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分析连续11年增量施磷下赤红壤蔗地土壤全磷、Olsen-P以及地表径流磷流失量的变化特征和土壤磷素变化与磷盈亏、蔗茎产量的响应关系,为土壤磷素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依托长期肥力及地表径流定位监测试验(2008年—),选取不施肥(CK)、推荐施肥(OPT)和增量施磷(OPT+P)3个处理,测定土壤全磷、Olsen-P含量及地表径流磷流失量,分析土壤磷素变化与磷累积盈亏量的关系,采用Mitscherlich模型拟合蔗茎产量对Olsen-P的响应曲线,计算土壤Olsen-P农学阈值,并推算施肥处理土壤Olsen-P含量从第11年降至环境阈值所需的时间。【结果】 CK处理逐年降低土壤全磷含量,年降速率为0.0251 g·kg -1·a -1。施肥土壤全磷和Olsen-P含量随种植年限波动增加,土壤全磷和Olsen-P增速率OPT+P处理高于OPT处理。不施肥土壤表观磷盈亏10.2 kg·hm -2·a -1,施肥处理土壤表观磷盈余41.3—69.2 kg·hm -2·a -1,占施磷量的31.9%—35.6%,以OPT+P处理显著高于OPT处理67.5%。施肥下赤红壤蔗区土壤全磷和Olsen-P变化量均与土壤累积磷盈亏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 -2,OPT处理和OPT+P处理土壤全磷上升0.06 g·kg -1和0.09 g·kg -1,Olsen-P 含量上升11.0 mg·kg -1和9.1 mg·kg -1。土壤每累积亏缺100 kg P·hm -2,CK处理土壤全磷下降0.32 g·kg -1。Mitscherlich模型较好地拟合蔗茎产量与赤红壤Olsen-P含量的响应关系(P<0.01)。其计算出的土壤Olsen-P 农学阈值为12.1 mg·kg -1。施肥显著提高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且OPT+P处理也显著高于OPT处理。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与土壤Olsen-P含量显著正相关。基于土壤磷素变化与累积磷盈亏的关系推算得出第11年OPT和OPT+P处理Olsen-P水平降至环境阈值的时间分别需要12年和16年。 【结论】 在南方赤红壤区,施肥尤其增量施磷在提高土壤磷素累积的同时增加了地表径流磷流失风险。在本试验磷的基础养分条件下,按OPT处理施磷,并从甘蔗种植的第2—3年实行隔年施磷可维持土壤磷素处于农学阈值与环境阈值之间。  相似文献   

11.
采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橘中的总磷、无机磷,得到有机磷含量。实验表明,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回收率在97%~100%之间,解决了食品、饲料中有机磷测定需要特定仪器、方法繁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Iowa磷指数模型为基础,根据中国高原特征并参考其他磷指数模型评价体系对其进行简化和修正,建立了中国高原农业流域磷指数评价体系,并以洱海源头典型小流域凤羽河流域为例,分别对溶解态磷和颗粒态磷面源流失风险进行了评价及关键源区的识别。结果表明,两种形态的磷流失较高和最高风险区均分布于河流两侧100 m的范围内。溶解态磷流失较高和最高风险区主要为河流中下游的农田区,而颗粒态磷流失较高和最高风险区在河流上游草地和河流中下游的农田区均有分布;溶解态磷流失关键源区为中下游河流两侧100m范围的农田区,颗粒态磷流失关键源区为上中下游河流两侧100 m范围的草地和农田。研究结果为实现流域面源磷流失高效防控奠定了基础,同时表明新建立的磷指数评价体系适用于高原流域开展磷流失风险评价及关键源区识别。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太湖流域黄泥土长期定位试验田作为研究对象,明确40 a长期施磷对水稻土土壤磷库、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磷(NPK)处理的土壤总磷和有效磷含量高达589.58 mg·kg-1和51.67 mg·kg-1,比不施磷(NK)处理显著增加126.61%和216.41%。两处理无机磷均以Fe-P和Ca-P为主,约占无机磷的69.53%~79.86%,有机磷以活性和中活性有机磷为主。长期施磷使稻田无机磷含量在3个生育期均极显著增加,增幅为170%以上,其中Al-P和Fe-P的含量及相对占比显著提升,Ca-P含量增加但相对含量明显降低,O-P含量变化较小而相对含量降低。长期施磷处理下有机磷含量仅在分蘖期增幅显著(33%),主要表现为活性和中活性有机磷含量显著增加。与分蘖期相比,抽穗期长期施磷处理的Al-P、Fe-P以及高稳定有机磷的相对含量明显下降,Ca-P和中活性有机磷的相对含量上升,而长期不施磷处理表现为Fe-P、O-P以及高稳定有机磷的相对含量下降,Ca-P和中活性有机磷的相对含量上升。Al-P、Fe-P、Ca-P、O-P和中活性有机磷均与有效磷(AP)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 Al-P、Fe-P和Ca-P是黄泥土稻田最主要的有效磷源,土壤缺磷时土壤磷酸酶等对有机磷的活化也是重要的有效磷来源之一;长期施用无机磷肥导致稻田土壤无机磷库累积明显,磷流失风险增加,因此应在保证稻麦高产的前提下合理降低磷肥施入量,充分活化利用土壤中固存的难溶态磷来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磷肥的大量投入,我国农田土壤中的磷大量累积且呈增长趋势,进而加剧了水体污染和磷矿耗竭的风险,因此,合理利用土壤中的累积磷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运用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土壤磷活化文献进行了分析,包括有机酸的种类、有机酸活化磷素的研究概况、有机酸活化...  相似文献   

15.
木质素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对磷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木质素改性磷肥对石灰性土壤和红壤进行培养实验,通过有效磷及无机磷分级测定,研究了木质素对土壤有效磷及磷素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能提高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并能促进无机磷向有效磷源形态转化,对提高磷肥的利用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植物有效磷与水溶性磷对土壤磷素积累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河谷平原、水网平原、滨海平原和丘陵山地等4类地貌的耕地为例,探讨了植物有效磷和水溶性磷随土壤磷素积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物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均随土壤磷素积累呈现明显的增加,它们随土壤磷素积累的增加量存在转变点。当土壤全磷达到0.80~0.95 g/kg以上时,植物有效磷随土壤磷素积累的增幅明显地增强;而当植物有效磷分别为42~62、165~265 mg/kg以上时,土壤水溶性磷水平发生了明显的2个递增过程。总体上,河谷平原土壤中植物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发生明显变化时土壤积累磷的临界值相对较低。由于易释放态磷占土壤磷的比例随磷积累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认为控制土壤磷素的过度积累可有效降低土壤磷素的流失。  相似文献   

17.
综述近年来磷的分布、存在形式、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机制及低磷胁迫下植物通过自身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添加无机肥料对高温堆肥化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新鲜牛粪高温堆肥中添加尿素、磷矿粉、钙镁磷肥和硫酸钾,研究不同的添加组合对堆体的温度、干物质残留率和不同浸提形态磷的绝对含量及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好氧堆肥过程中加入无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堆体的温度和增强有机物的降解,其中混合加入尿素、钙镁磷肥和硫酸钾的处理平均温度最高、干物质损失也最大,其次是单独加入磷矿粉的处理。堆肥结束时添加尿素、钙镁磷肥和硫酸钾的处理水浸提磷与NaHCO3浸提磷绝对含量之和最高,达到11.05g.kg-1,占全磷含量的80.7%;单独加入磷矿粉和混合加入尿素、钙镁磷肥和硫酸钾能促进磷的有效性提高;单独加入尿素或硫酸钾会造成磷素一定程度的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全磷含量、土壤磷素盈亏和磷素活化效率(PAC)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施肥下水稻土磷素演变特征及与磷平衡的响应关系。【方法】基于1982年开始的红壤性水稻土长期不同施肥定位试验,试验包括不施肥(CK)、有机肥(牛粪,M)、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肥+有机肥(NPM)、氮钾肥+有机肥(NKM)和磷钾肥+有机肥(PKM)共7个处理。【结果】经过30年不同施肥,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M、NKM、NPK、NPM、NPKM和PKM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速率分别为0.18、0.20、0.83、1.35、1.46和1.62 mg·kg-1·a-1。M、NPK、PKM、NPM和NPKM处理土壤全磷增加速率分别约为4.3、15.4、16.0、18.3和22.9 mg·kg-1·a-1。所有施肥处理,土壤中磷素均有盈余,磷素盈余量与土壤有效磷增加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中每盈余100 kg P·hm-2,M、NKM、NPM、NPKM、PKM和NPK6个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0.4、0.7、1.9、2.1、2.2和3.2 mg·kg-1。在土壤中磷素盈余量接近的情况下,单施化肥(NPK)的PAC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M)处理(P<0.05)。【结论】化学磷肥和有机肥配施相比单施化肥或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红壤性水稻土土壤有效磷、全磷含量和磷素活化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磷积累以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区试验设3个施氮处理分别为0、52.5和67.5 kg.hm-2,磷钾肥用量分别为P2O578.8 kg.hm-2和K2O157.5 kg.hm-2,研究烤烟根茎叶磷积累以及磷肥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根系3~7周为缓慢积累期,7~15周为快速积累期;茎在7~11周快速增加,11~15周保持稳定状态,磷的积累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整个生育期内叶片磷积累表现为稳定增加的趋势,叶片磷积累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磷肥利用率为10.02%和11.74%,氮肥用量对磷肥利用率影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