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运用方差分析及统计假计检验对米槠(Castanopsiscarlesii)、闽粤栲(C.fissa)及丝栗栲(C.fargesii)三种小径阔叶树干容积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树干不同高度容积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树干各高度容积密度与树干只积密度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且以0.3H-0.4H之间的差异最小;树干各高度容积密度平均变动系数为6.4%;米槠与闽粤栲、丝栗栲与闽粤栲之间的树干容积密度差异  相似文献   

2.
青钩栲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1994年对三明莘口教学林场小湖工区28年生青钩栲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28年生青钩栲人工林总生物量为255.975t/hm2,乔木层总生物量为247.407t/hm2,净生长量为8.836t/(hm2·a);乔木层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干(50.5%)>枝(21.0%)>根(19.8%)>皮(4.8%)>叶(3.9%);树干生物量垂直分布呈金字塔形,活技和鲜叶主要分布在8.5m以上,根系主要集中在土层30cm以上.青钩栲相对较为速生,是值得推广阔叶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伟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5):73-75
从不同郁闭度和不同立地类型2个层面调查分析了马尾松林下套种丝栗栲的生长状况.不同郁闭度包括马尾松上层林郁闭度0.5~0.6、0.6~0.7、0.7~0.83种郁闭度等级,立地类型选择较肥沃立地类型和中等肥沃类型2种.结果表明:23年生马尾松林经过间伐,郁闭度在0.4~0.7时,丝栗栲套种成活率均可达到90%以上;5年生丝栗栲平均树高3.32~3.62m、平均胸径3.28~3.65cm、单株立木材积0.0018~0.0020m3、单位面积立木材积2.5311~2.7321m3/hm2;不同郁闭度丝栗栲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单位面积立木材积均未达到显著差异;不同立地类型马尾松林下套种的丝栗栲,无论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立木材积还是单位面积立木材积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因此,在中等肥沃立地类型的马尾松林下套种丝栗栲树种时,可通过加强抚育、施肥等技术措施来提高丝栗栲生长量.  相似文献   

4.
处理方法对甘蔗渣干物质和粗纤维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浓度4%,6%,8%,10%,12%的Ca(OH)2分别处理皮,髓质混合蔗渣和髓质蔗渣,其干物质和粗纤维的尼龙袋消化率均随Ca(OH)2浓度的递增而逐次提高,Ca(OH)2浓度每增2个百分点,消化率提高的差异很显著(P〈0.01),但对皮,髓质混合蔗渣的处理,Ca(OH)2的最高用量仅为10%,比较几种不同试剂的处理,4%尿素的效果较差,4%氢氧化钠较好,8%Ca(OH)2居中。但在8%Ca(O  相似文献   

5.
福建武平帽布米槠林重要值大于10%的树种年龄结构和重要值最大的树种的生长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米槠、刨花楠、木荷和丝栗栲属于增长种群,沉水樟、罗浮栲、华杜英和虎皮楠属于稳定种群,直杉木和马尾松属于衰退种群;米槠树高生长最大值出现在30~36年生,直径生长最大值出现在36~40年生,材积生长在26年生以后逐渐加快,到40年生时尚未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亚氨基二乙酸盐酸盐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氯乙酸为原料氨解合成亚氨基二乙酸盐酸盐的优化反应条件,提出了产物含量分析方法。物料摩尔比r(ClCH2COOH∶NH3∶Ca(OH)2∶HCl)=1.0∶0.9∶1.0∶2.4;加料、反应、酸化、结晶的操作温度分别为20~30℃,(45±2)℃,60~80℃,(0±2)℃;控制时间分别是4h,6h,0.5~1.0h,8h;所加入的氨和氯乙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和80%。分析测定的变动系数为0.034%,添加回收率为99.72%。  相似文献   

7.
[目的]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是中国亚热带地区至关重要的建群树种.细根作为植物体内最活跃和敏感的地下器官,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可为探索外界生存环境变化对植物内在机制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而海拔可使温度、光照、湿度和大气压等因子发生变化,进而对细根产生一定的影响.[方法]研究以郭岩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600,800,1000 m)丝栗栲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不同海拔丝栗栲细根及土壤碳(C)、氮(N)、磷(P)含量,旨在揭示丝栗栲天然林细根在不同海拔下对土壤养分变化的适应规律.探索细根各项指标参数与土壤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天然林更新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结果](1)丝栗栲细根C、N、P、C:N、C:P、N: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31.34±3.16)mg/g、(12.81±0.51)mg/g、(1.66±0.06)mg/g、36.77±1.46、1122.71±88.36和8.41±0.47,其中丝栗栲细根N、P含量高于我国平均水平,C、C:N、N:P含量低于我国平均水平且N:P<12;(2)海拔对丝栗栲细根根际土化学元素及化学计量比均存在显著(C含量)和极显著影响(N含量、P含量、C:N、C:P、N:P),而对丝栗栲细根除C:N比影响不显著外,其余元素及化学计量比均存在极显著影响;(3)丝栗栲细根C、N、P含量均随海拔梯度变化具有显著差异,且细根C、N、N:P在800 m海拔处数值大于600 m以及1000 m海拔处;(4)细根N、P含量分别与土壤N、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丝栗栲细根化学元素含量在海拔梯度上存在显著变化,且与土壤化学元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在800 m海拔处的土壤环境与气候较适宜丝栗栲细根对N元素的吸收,丝栗栲细根N:P<12,表明郭岩山丝栗栲细根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N元素含量的限制,土壤N含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丝栗栲细根对P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应用频次分布法和4种扩散指数法(包括扩散指数C、聚集度指标I、Morisita分散指标Iδ、Cassie.R.M指标CA)对福建武平帽布米槠林炼山前后6种主要树种分布格局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6种主要树种炼山前后的空间分布型均符合于项分布(聚集分布)。炼山后米槠种群(除了Iδ、CA和X/^-X公式外)、杉木种群、木荷种群、刨花楠种群和栲树种群聚集强度都不同程度增加,而中华杜英种群除了Iδ聚集强度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天然杉木混交林中杉木和各伴生树种鲜叶大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和毛竹、丝栗栲、木荷、甜槠六个树种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有较大的差异;在伴生树种之间,木荷和米槠的营养元素含量较相似,苦槠与甜槠的营养元素含量较相似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植被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贵州喀斯特地貌上的30个植物进行营养成分研究,以Ca、Mg营养为依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类,结果表明:嗜钙型Ca+Mg在4.0%以上;喜钙型Ca+Mg在3.0-4.0%之间;随遇型Ca+Mg1.4-2.5%;厌钱型C+Mg1.3%以下。同时探讨了喀斯特地区植被人工恢复及演替的自身营养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影响因子对木材密度的影响,为木材密度的良种选育和碳汇计量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在康禾自然保护区样地中,通过群落分析筛选出6个优势树种,测定其木材密度(包括生材密度和基本木材密度),通过多种统计软件分析不同树种、不同径阶和不同坡向对木材密度的影响,以及树木性状因子与木材密度的相关关系。【结果】木材密度在树种间的差异性极显著,生材密度、基本木材密度和含水率平均值最大的分别是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红锥C.hystrix和米槠,其数值分别为1.10 g·cm~(-3)、0.53 g·cm~(-3)和122.84%。木材密度的径阶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除了栲C.fargesii以外,其他树种的木材密度在径阶间变化并不显著。木材密度在坡向上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6个树种的木材密度在坡向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胸径、树高与生材密度的相关性强,而与基本木材密度的相关性弱。【结论】红锥含水率低,基本木材密度高,具备优质木材的条件。木材密度随着径阶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但在坡向上没有规律性变化。生材密度、基本木材密度与胸径、树高的关系并不一致,可能是因为生材密度受到含水率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福建主要树种的分布与气候条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温暖指数和湿度指数定量分析了福建主要树种的分布与水热条件之间的关系 ,米槠、栲树、青冈、木荷等树种是福建广域分布的物种 ,具有较大的 WI值范围 ;赤枝栲的分布区域窄小 ,WI值的分布幅仅达 34.8℃·月 ;红栲、乌莱栲、红鳞蒲桃等南亚热带成分具有较高的 WI值 ,与硬壳桂、黄瑞木、蕈树、甜槠、闽粤栲等典型的中亚热带成分交界的 WI值约为 1 75~ 1 85℃·月  相似文献   

13.
人促米槠、闽粤栲速生丰产林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顺昌县郑坊乡榜山村14.9hm~211年生人促米槠速生丰产林的树高、胸径蓄积量及生物量(干重)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07m·a~(-1)、0.66cm·a~(-1)、18.0m~3·hm~(-2)·a~(-1)及10.78t·hm~(-2)·a~(-1);顺昌县际会乡谢屯村13.1hm~210年生人促闽粤栲速生丰产林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31m·a~(-1)、0.88cm·a~(-1)、23.5m~3·hm~(-2)·a~(-1)及11.64·t·hm~(-2)·a~(-1)。本文还对其林分起源、树相、树种组成、径阶分布等进行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种源含碳量遗传变异分析与高碳汇种源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实验林场28年生樟子松种源试验林为对象,测定了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密度、含碳率、干材生物量、碳储量、木质素质量分数、综纤维素质量分数,并运用Spass18分析软件估算了各性状及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关系数,以筛选含碳率高、碳储量大的种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干材生物量、碳储量都存在较大的变异。其中:干材生物量变异系数最大,为26.818%;木材密度、含碳率、木质素质量分数、综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变异相对较小,含碳率变异系数最小,为1.479%;碳储量与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密度、干材生物量、含碳率各项指标均正相关极显著,含碳率与木材密度和干材生物量正相关显著。对生长性状及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表明:种源干材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木质素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碳储量、木材密度、立木材积在10%水平上达到显著。通过对8个种源的生长性状及干材生物量、含碳率、碳储量的分析,选择出含碳率较高、碳储量较大的2个种源,即红花尔基和图强,其含碳率分别为0.469、0.472,单株碳储量分别为31.268、29.175 kg,2个种源的单株碳储量均值高于对照37.2%。  相似文献   

15.
桂林漓江流域马尾松林演替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立木高度结构代替种群年龄结构,结合乔木层每层的重要值,分析马尾松林在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主要种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先锋阶段种群有马尾松、毛竹、枫香、木姜子等,中期阶段种群有闽粤栲、罗浮柿、黄杞、荷木、乌饭树、野漆等,后期阶段种群有元江栲、大新木姜、栲树、甜槠等,对这些种群划分的结果与其在演替过程中种群结构的分析结果相一致;马尾松林是处于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一个不稳定的过渡类型,在群落演替的进程中,其在群落中的地位不断降低,而栲树等后期阶段的种群则逐渐取代先锋阶段种群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6.
应用频次分布法和4种扩散指数法(包括扩散系数C、聚集度指标I、Morisita分散指标Iδ、Cassie.R.M指标CA)对福建武平帽布米槠林炼山前后6种主要树种分布格局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6种主要树种炼山前后的空间分布型均符合二项分布(聚集分布).炼山后米槠种群(除了Iδ、CA和X/X公式外)、杉木种群、木荷种群、刨花楠种群和栲树种群聚集强度都不同程度增加,而中华杜英种群除了指标Iδ聚集强度增加外,其余公式炼山后聚集强度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行红锥、白椎、大叶栎3个树种分子鉴定。[方法]利用ISSR-PCR方法构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白椎(Castanopsis carlesii Hayata)、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 Hook)3个树种的DNA指纹图谱,根据各个体的Nei氏遗传距离矩阵,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5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6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86条DNA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10.75条,多态性条带数目为53条,占总条带数的61.2%。其中,有5个引物扩增出差异条带和特异条带,并分别能准确地鉴定上述3个树种。应用DPS软件计算供试材料遗传距离界于0.16667~0.80952之间,平均为0.56357。[结论]ISSR-PCR方法可以解决红锥、白锥、大叶栎的鉴定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黄心梓木重要性状的变异水平,初选的无性系为速生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物质基础。以种植在河南省南阳市252个黄心梓木无性系为材料,对其2年生树高、胸径、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片质量、比叶质量与皮孔数量等8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比叶质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无性系间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104%~40.818%;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101~0.859。相关性分析表明:树高与胸径、叶长与叶宽、叶长和叶宽与叶片质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比叶质量与叶长宽比、叶片质量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但与叶宽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相关性较弱。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分别对不同无性系进行评价选择,以15%的入选率分别筛选出37个优良无性系,其中,不同方法共同筛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其树高、胸径的现实增益为10.44%和12.96%。利用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联合选择出39、46、64、92、159、177和242共7个无性系,可以作为楸树遗传改良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