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保种效果监测对优化保种方案、提高保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于活体家禽保种效果监测的方法包括表型监测、微卫星标记、线粒体DNA多样性和基因组SNP标记等。该文综述了活体保种效果监测在地方家禽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旨在为后续开展的保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一般保种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叙述了分子标记辅助保种的一些情况。得出我国现阶段和今后在畜禽资源保护方面要用以群体遗传学为基础的保种方法与以分子遗传学为基础的分子遗传标记辅助保种法相结合的一种方法,这样既能达到保存畜禽遗传资源的所有基因的目的,又能保持或提高其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监测绍兴鸭小群保种效果,研究利用28个微卫星对绍兴鸭核心群两个世代的120只鸭在分子水平的遗传参数进行检测分析。利用SPSS 17.0检测27、28世代间的群体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在分子水平上,两个世代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表观杂合度差异均不显著;对每个世代每个座位进行哈代-温伯格检验表明,两个世代Nei氏相似性系数极高,Nei氏遗传距离极低,符合遗传规律;该保种场有效保种群体数量为182只,每代近交增量为0.27%,符合家禽每世代近交系数的增量不超过0.50%的原则。结果表明,绍兴鸭的小群保种在分子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小群保种能够有效地保存绍兴鸭的品种特征,对水禽采用这种保种方法是可行的,可以作为监管部门保种监测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1 保种方法的选择 保种方法的选择为增强保种工作的安全性,应采用动态保种和静态保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种.动态保种亦称活体保种,为规避疫病风险,在实施活体保种时应采取异地保种措施,对每个地方品种建立两个保种场(区),同时保存一定数量的原种牛.两个保种场(区)间的距离要符合防疫要求,并最好有天然防疫屏障.静态保种是指保存一定数量的冻精和胚胎,当群体有效含量达到100头以上时实施静态保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畜禽随机保种理论的主要影响因素——近交及遗传漂变的效应,以俾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随机保种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为畜禽保种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系统保存模型与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面对中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存要以活体保种为主要形式,且面临经济特性选育提高,以及品种数量多的三大特点,为突破以Wright有效含量为核心的保种理论关于避免选择等条件的限制,提出了变无目标的随机保种为有目标保种,变避免选择的静态保种为利用选择的动态保种,变各品种互不联系的孤立保种为特性统一分配联合保种的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该模型有两个目标,一是使特性安排在表现最突出的品种中保存,二是使品种选择特性之间遗传正相关大,负相关小。最后给出了中国猪种质特性的系统保存方案。  相似文献   

7.
根据自然资源保护理论和江苏省吴县东山湖羊保护区的实践,联系我国保种所存在的问题,对需要保护的品种,原始保种畜群的选择、结构和数量,选种方法和交配制度,保种的对策与管理等作出了评价,并对畜禽保种提出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8.
为有利于建昌黑山羊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充分有效利用,在建昌黑山羊品种形成史的基础上较详细地阐述了该品种目前的发展现状、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保种对策,提出了“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为目的,保种与选育相结合,保种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建昌黑山羊保种与选育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地保护卢氏鸡这一优良家禽遗传资源,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介绍了卢氏鸡的特征特性;从原有的生物特性发生改变,保种场存在其他鸡种群,存在疾病垂直传播威胁等方面分析了保种存在的问题;从制定卢氏鸡保种与开发方案,鼓励企业投资开发、以促进保种,划定保种区、开展本品种选育,加强种质资源的疫病防控等方面提出了卢氏鸡保种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机保种群体遗传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数学模型分析,计算机模拟试验以及实例分析等方法,在不同参数组合下,较详尽地分析了随机保种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畜禽随机保种理论实施的现实可行性是很值得怀疑的,恐怕只是1种很难付诸实施的纸上谈兵的保种理论。实际上,随机保种理论只有在一些个别畜禽品种的保种工作中可能被采用,但用它来指导1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个畜禽品种遗传资源保存的全盘性工作,显著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无法作为畜禽品种遗传资源保存的唯一手段。因此,必须改变旧的随机保种观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盛志廉教授(1989)提出来的系统保种新理论。  相似文献   

11.
金睿  马礼胜 《吉林农业》2010,(7):197-198
关岭黄牛推行国家投入与养牛户参与的开放式保种方式。经过项目实施,核心群较项目实施前出生重提高了5%,日增重提高了3%,6月龄体重提高了11%。保种区产犊成活率提高0.67%;配种受胎率提高4%;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饲喂1头关岭黄牛可获纯利953元,项目区总获利30.4万元。关岭黄牛的保种探索出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多元化投入运行机制,解决了保种资金的不足,为保种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使其更符合我国地方品种资源保护的实际,为一些地方品种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后,"亡国灭种"成为摆在中国人面前的现实危机,维新派的知识精英们为改变中国种族沦亡的命运,提出了许多珍贵的"保种"意见,如:"自强保种","合婚通种","移民保种"等,这些"保种"观念浓缩了他们对时代的焦虑和对国家重建的渴求。本文即对改良主义者的种族观进行探讨,以展现在那个民族羸弱的时代,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汉江黑猪又名“黑河猪”,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曾在汉中本地乃至整个陕西全省的养猪业发展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汉江黑猪的数量急剧减少,已濒临灭绝。本文从保种的必要性、汉江黑猪品种现状及保种选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等几方面,对汉江黑猪的保种与利用进行论述,旨在为我国汉江黑猪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河曲马保种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曲马品种的保种与选育,应采取划定保护区,建立育种核心群,确定群体有效含量,控制近交,调整马群结构和合适的公母比例等措施;应用正确的留种方法,有效防止群体近交系数的过快增长和品种基因库内优良基因的丢失;作到保种与选育同步进行,可使河曲马的生产性能逐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深度保护和开发宁乡猪,宁乡县有关部门决定完善保种场及保护区的保种规模,增加保种血缘。建设宁乡猪保种站,在保护区建设宁乡猪扩繁场。开发利用青龙寨,确保青龙寨在2012年5月试营业,6月正式开园,并成功  相似文献   

16.
沿江牛是辽宁省十大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之一,随着三十余年黄牛改良工作的不断深入,沿江牛的数量急剧减少。1996年我省在宽甸县建立了沿江牛保种场,但由于体制、技术及资金等多方面原因,致使保种工作十分艰难,无法维系。2002年10月,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党组研究通过了地方良种保种机制改革方案,决定建立省级技术依托单位、县乡保种参加单位及保种户相结合,并实行户有户养、育繁分离的社会化联合保种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由各级单位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保种工作。目前,社会化联合保种机制已运行4年。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保种与选育相结合的保种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荣昌猪相同方向的纯繁选育及导血选育的试验结果.事实证明,只要目标明确,保种与选育是完全可以同时进行的,两者并不对抗.通过分析还发现了荣昌猪保种与开发利用的另一新的有效途径,即荣昌猪♂×(丹麦长白猪♂×荣昌猪♀)♀的导入杂交(含外血25%)选育模式.引入适当的外血选育的目的是为保存荣昌猪的优点(如肉质好等),改正其缺点(如生长慢等).选育结果表明,其生产比较符合国内市场需求的瘦肉型要求,现阶段瘦肉率(瘦肉率既是荣昌猪的保种性状,也是选育提高的性状)已达52.63%.  相似文献   

18.
徐富华 《福建农业》2012,(10):22-23
上杭槐猪系上杭县优良地方品种,是农业部第一批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的猪种,从2000年开始进行槐猪的品种资源保种工作,通过最近10年的保种选育,槐猪种群得到进一步扩大,2011年槐猪存栏2.1万头,出栏3.5万头。槐猪保种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槐猪种群已基本具备产业开发雏形。  相似文献   

19.
保种场种公牛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作为保种场要尽可能保留更多品系或家系,对晋南牛来说,至少要保留6个以上家系,每个家系种公牛不少于3头.由于晋南牛的育种目标是肉用牛,所以在选择种公牛时要特别注重其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宁乡花猪     
<正>2012年,宁乡县存栏宁乡花猪(见第24页图5)母猪7.9万头,出栏纯种宁乡花猪10.8万头,出栏宁乡花猪中子猪31万头。近年来,宁乡花猪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保种工作规模初具①国家级宁乡花猪保种场基本规范。保种场占地4.53公顷,建筑猪舍面积11000平方米。现存栏核心保种群母猪300头,种公猪血缘10个,种公猪20头。②国家级宁乡花猪保种区稳步发展。在宁乡县草冲乡建立了核心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