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研究灰葡萄孢菌抗AbA(短梗霉素A)突变体的诱变方法与AbA对灰葡萄孢菌及其突变体细胞形态和致病力.[方法]以野生型灰葡萄孢菌为出发菌株,用不同浓度的EMS诱变和AbA筛选,获得抗AbA的突变菌株.[结果]AbA显著影响灰葡萄孢菌细胞形态,如孢子萌发延迟、芽管粗短、顶端分支增多、抑制菌丝生长,并且降低致病力.AbA对突变菌株细胞形态无影响,而对其致病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结论]确定了灰葡萄孢菌抗AbA突变体的诱变条件,证明了突变体能抵抗AbA对细胞形态和致病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光照、培养温度、培养时间、酸碱度和培养基等因素对尖角突脐孢菌孢子形成的影响,从而探明大批量生产该菌分生孢的条件和方法.结果显示,在适合的温度(25~30℃)、pH 4~5、一定的培养时间(2~3周)和适当的产孢介质下,能够诱导尖角突脐孢菌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该菌产孢需要元素N和S,没有元素P显著降低产孢量,高C/N比和Fe不利产孢,缓效碳源玉米粉产孢效果好,缓效碳源可溶性淀粉次之;有机氮源大豆粉产孢效果最好,无机氮源中NH4NO3的产孢效果好;对合成培养基,在PDA培养基上产孢良好,沙氏和YSC(淀粉、豆粉、胡萝卜汁)培养基不宜作产孢介质;该菌产孢对稗草叶汁和玉米叶汁无依赖;对农基介质,大米、稻谷、稻壳、小麦粒、高粱籽、玉米粉、玉米粒、大豆籽和大豆粉均能产孢,稻谷介质产孢效果最好,其次为大米,麦麸不能产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禾长蠕孢菌(HGE)孢子及其代谢产物粗毒素对稗草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禾长蠕孢菌孢子及其粗毒素对稗草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HGE菌孢子、粗毒素及二者混合处理稗草后,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的稗草的PAL、POD的活性,对稗草SOD活性无明显影响,而且孢子和毒素对稗草防御酶系的影响具有相似性。[结论]由于病原真菌孢子和毒素对寄主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于病原菌的致病过程的复杂性,毒素可以替代病原菌研究其部分致病性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从山东沾化地区采集到苏丹草大斑病病叶,分离纯化得到纯菌种,通过对其培养性状描述、生长速度测量、产孢方式、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形态的显微描绘与计测和致病性测定,得出鉴定结果:苏丹草大斑病菌为半知菌亚门(Deutercmycotlrm)丝孢纲(Hyphornycetes)丝孢目(Agoncmycetules)突脐孢属(Exserohilum Leonard et Suggs)大斑突脐孢[E.tucicum(Pass.)Leonaral et Suggs]致病性测定采用了孢子悬液喷洒法、菌片接种法和毒素液接种法3种接种方法,其中孢子悬液喷洒法较其它两种方法产生的病斑数量多,症状明显,是最佳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耿锐梅  余柳青  罗成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17-17120
[目的]探讨禾长蠕孢菌(HGE)孢子及其代谢产物粗毒素对稗草主要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HGE孢子及其粗毒素对稗草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酸(PAL)、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HGE孢子、粗毒素及二者混合处理稗草后,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稗草PAL、POD的活性,对SOD活性无明显影响,并且孢子和毒素对稗草防御酶系的影响具有相似性。[结论]病原真菌孢子和毒素对寄主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于病原菌致病过程的复杂性,毒素可以替代病原菌研究其部分致病性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操作方法简便、产孢效果好、适宜于大多数灰梨孢菌的产孢培养基,为灰梨孢菌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方法]从水稻、香蕉和杂草马唐上分离获得6个灰梨孢菌菌株,接种于紫花鸭趾草、高粱粒和大麦粒等9种培养基上,测定不同培养基对灰梨孢菌产孢量的影响,并比较分析紫花鸭趾草培养基对病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高粱粒、大麦粒和紫花鸭趾草培养基对6个菌株孢子形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紫花鸭趾草培养基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与常用的高粱粒培养基相比,6个菌株在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上形成的病菌分生孢子对香蕉和水稻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差异.在4℃冰箱中,用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保存蕉瘟病和稻瘟病菌菌种,两年后病菌仍具有生活力.[结论]紫花鸭趾草培养基是适宜于灰梨孢菌分生孢子形成的理想培养基,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也适合于保存灰梨孢菌.  相似文献   

7.
除草微生物禾长蠕孢菌的紫外诱变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稗草生防潜力菌HGE的杀草活性,本文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对该菌种进行改良.结果表明:经筛选获得2株产孢量提高的突变菌株M3和M7.其中M3在培养14 d后的产孢量比出发菌株HGE提高了21.3,对稗草株高、植株鲜重和干重的抑制率分别提高了20.9,12.0和24.7.作物安全性试验发现M3对水稻等6种作物安全.RAPD-PCR结果显示,突变菌株M3的遗传物质已经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复合诱变,提高生防菌-海洋真菌TS67抑菌活性和稳定性。[方法]以海洋真菌TS67菌株为出发菌株,以玉蜀黍平脐蠕孢菌为指示菌,采用超声波-硫酸二乙酯(DES)对其孢子悬液进行复合诱变,考察了超声波以低超声功率长时间单因子诱变、2%DES单因子诱变及两者结合的复合因子处理海洋真菌TS67的诱变效果。[结果]通过2%DES和超声波(200 W,22 kHz,15 min)复合因子诱变,获得1株高产菌株UD-77。试验表明,UD-77的抑菌活性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7.5%。经6代传代试验,UD-77高效突变株抑菌圈直径稳定在22 mm以上。[结论]采用超声波结合DES的复合诱变强度和诱变效果均好于任一种单因子诱变。  相似文献   

9.
根腐病、炭疽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会造成黄精产量减少、品质下降。本研究从多花黄精根际及块茎中分离得到37株菌株,并接种于无菌组培苗进行致病鉴定,从中筛选出12株致病菌。结合菌株致病特征和菌落形态,从12株致病菌中选择7株致病菌进行进一步观察。通过测定rDNA-ITS、TEF-1α基因序列,鉴定出这7株致病菌中2株为尖孢镰刀菌、2株为腐皮镰刀菌、1株为芬芳镰刀菌、1株为卵形孢球托霉、1株为裂褶菌。其中,叶片上尖孢镰刀菌QB-ed-1致病力最强,尖孢镰刀菌E-rz-7次之;块茎中尖孢镰刀菌QB-ed-1致病力最强,芬芳镰刀菌E-ed-2次之。菌株QB-ed-1对黄精叶片和块茎都有较强的致病力。本研究提供了一种主动筛选多花黄精致病真菌的方法,可在病害发生前预先筛选可能的致病菌,为黄精病害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芒果和柱花草胶孢炭疽菌是否存在交互致病性。[方法]选用芒果和柱花草胶孢炭疽菌菌株各20株,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对这些菌株在芒果和柱花草上的交互致病力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寄主来源的胶孢炭疽菌对不同寄主存在交互致病性,但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别,对原寄主的致病性表现最强,而对原寄主以外寄主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力分化现象。[结论]该研究为预防芒果果园生草中交互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山东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组成及优势菌群,本研究自山东省济南、泰安、德州、潍坊、烟台、聊城、菏泽、临沂等8个地区,共采集200余份小麦茎基腐病发病样本,分离获得224个菌株,从中选取190个代表性菌株,对其EF-1α序列进行分析,鉴定其所属类群并测定不同病原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190个菌株中包含142株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35株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6株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和7株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假禾谷镰孢菌占鉴定菌株的74.7%,是山东省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不同种镰孢菌均对小麦植株具有致病力,但假禾谷镰孢菌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我国南方淮山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分化状况,为淮山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从我国南方6省(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和海南淮山种植区典型炭疽病病叶分离获得的45株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通过接种在4种不同淮山种质(Do6-3、Do6、Do108和Do21)叶片上进行致病力检测,分析不同来源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45株炭疽菌均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45株炭疽菌对4种淮山种质材料均能致病,根据综合致病力可将45株炭疽菌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其中,6株强致病性菌株均来自广西,7株弱致病性菌株主要来自云南,32株中等致病力菌株主要来自贵州、福建和海南.[结论]来源于我国南方6省(区)的45株淮山炭疽病病原菌均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其致病力分化明显,且与地理来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株对桃小食心虫具有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桃小食心虫虫体进行诱变,获得了1株球孢白僵菌菌株TSB011。经过对桃小食心虫致病力的检测和石蜡切片的显微镜观察,证实菌株TSB011对桃小食心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说明利用靶标昆虫的诱变来提高病原菌的致病力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H10菌株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明确其对松突圆蚧致病力的影响因素,为深入研究广布拟盘多毛孢致死松突圆蚧机理及开发利用广布拟盘多毛孢防治松突圆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前期研究中分离得到的对松突圆蚧有较高毒力的广布拟盘多毛孢GH10菌株为研究对象,设5种GH10菌株孢子悬浮液浓度(1×104、1×105、1×106、1×107和1×108个孢子/mL)、5种温度(15、20、25、30、35℃)及4种湿度(65%、75%、85%、95%),测定不同孢子浓度、温度和湿度下GH10菌株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结果]以1×107个孢子/mL孢子浓度下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最强,接种10d后松突圆蚧的校正死亡率达48.72%;1×107个孢子/mL孢子浓度下,温度在25℃时,接种10d后松突圆蚧的校正死亡率较高,为87.52%,湿度为95%时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为90.52%.[结论]在25℃、湿度>95%条件下,孢子浓度为1×107个孢子/mL的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H10菌株悬浮液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最强,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灰梨孢菌产孢培养基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操作方法简便、产孢效果好、适宜于大多数灰梨孢菌的产孢培养基,为灰梨孢菌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方法】从水稻、香蕉和杂草马唐上分离获得6个灰梨孢菌菌株,接种于紫花鸭趾草、高粱粒和大麦粒等9种培养基上,测定不同培养基对灰梨孢菌产孢量的影响,并比较分析紫花鸭趾草培养基对病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高粱粒、大麦粒和紫花鸭趾草培养基对6个菌株孢子形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紫花鸭趾草培养基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与常用的高粱粒培养基相比,6个菌株在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上形成的病菌分生孢子对香蕉和水稻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差异。在4℃冰箱中,用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保存蕉瘟病和稻瘟病菌菌种,两年后病菌仍具有生活力。【结论】紫花鸭趾草培养基是适宜于灰梨孢菌分生孢子形成的理想培养基,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也适合于保存灰梨孢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分离自感病稗草叶片的菌株NX2A的分类学属性、对农田常见作物的安全性及对稗草的致病条件,为菌株NX2A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确定菌株NX2A的分类学属性;通过作物安全性评价明确菌株NX2A对农田常见作物水稻、油菜、辣椒、番茄和茄的安全性;选用L9(34)正交表,以湿度、稗草叶龄、光照时间和孢子浓度为考察因素,以病情指数和鲜重防效为考察指标,进行菌株NX2A致病条件试验。【结果】结合菌株NX2A的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菌株NX2A鉴定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作物安全性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X2A孢子悬浮液对水稻、油菜、辣椒、番茄和茄的生长无明显影响,植株叶片未见与稗草相同或类似的病斑;菌株NX2A对稗草的致病条件测定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菌株NX2A对稗草病情指数的顺序为光照时间>孢子浓度>湿度>稗草叶龄,影响菌株NX2A对稗草鲜重抑制率的顺序为孢子浓度>光照时间>湿度>稗草叶龄。菌株NX2A防控稗草的最优组合为A3B1C3D2,即以浓度为5.0×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喷施于1叶期稗草,12 h光照、85%湿度保湿培养。【结论】新月弯孢菌菌株NX2A对稗草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且对水稻、油菜、辣椒、茄和番茄等作物安全,具有作为水田稗草生物防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黄曲条跳甲高致病力绿僵菌的筛选及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测定了8株绿僵菌菌株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致病力,旨在筛选出感染黄曲条跳甲的高致病力菌株,为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资源。筛选获得1株对黄曲条跳甲有较高致病力的菌株Ma6;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25℃下,菌株Ma6孢子悬浮液浓度8.0×108个·mL~(-1)处理黄曲条跳甲成虫,其LT_(50)为4.09d;致病力复测试验结果表明,7d累计死亡率达到100%,对黄曲条跳甲成虫表现较强的致病力。菌株Ma6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最适产孢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产孢温度为25℃,最适产孢pH为pH=7,光照条件为先黑暗6d再光照8d有利于其产孢。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烟草赤星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烟草赤星病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长柄链格孢(Alternaria longipes)和鸭梨链格孢(Alternaria yaliinficiens)4种链格孢属致病菌的代表性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分析,并分析了不同温度和保湿时间对长柄链格孢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链格孢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长柄链格孢最适宜的pH为5~6,其他种的最适宜生长pH为6~8。在不同碳源中,以甘露醇和半乳糖作为碳源时鸭梨链格孢生长最快,乳糖、葡萄糖等5种碳源最适宜链格孢生长,长柄链格孢在各种碳源下均生长最慢。在不同氮源中,除长柄链格孢的最适氮源为氯化铵外,其他3种链格孢在蛋白胨作为氮源时生长最快。不同种的链格孢属致病菌的致病力存在差异,除鸭梨链格孢菌株表现为弱致病力外,其他3种链格孢均存在强致病力菌株。不同温度及保湿时间对长柄链格孢菌致病力具有显著影响,最适发病温度为25~30℃,保湿时间与病害严重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湖北省葡萄主产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多样性,为葡萄灰霉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微生物分离法对从湖北省8个葡萄主产区采集的葡萄灰霉病样本进行灰葡萄孢菌分离,在PDA培养基上观察分离物菌落培养形态并测定菌丝生长速率;利用特异引物对各分离物的Flipper和Boty转座子片段进行扩增,区分转座子类型;扩增Bc-hch基因并用Hha I酶切检测分离物的多态性以区分组群;依据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及转座子类型挑选4株典型分离物在4个葡萄品种果实上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从病害样本中共分离获得51株分离物,菌落培养形态表明30株分离物为菌核型,20株为孢子型,仅1株为菌丝型,出现频率分别为58.82%、39.22%和1.96%。所有分离物菌丝生长速率均较高,在10.86~13.94 mm/d。分离物只存在2种转座子类型,其中50株为Transposa型,仅1株为Flipper型。Bc-hch基因Hha I酶切多态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为Group II,为狭义的灰葡萄孢菌。分离物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率最低的WH3在供试葡萄品种上的致病力均最强,其次是Flipper型分离物SX1,菌丝生长速率最高的XN2和菌丝型WH6分离物致病力均较弱,且不同分离物在不同品种上致病力趋势不同。【结论】湖北省葡萄主产区灰葡萄孢菌菌落培养形态较丰富,所有分离物均为狭义灰葡萄孢菌,只存在Transposa和Flipper 2种转座子类型,前者占绝对优势,典型分离物间致病力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0.
对云南省烟草赤星病(Tobacco brown apot)12 个代表菌株进行了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致病力测定以及防治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它们属于长柄链格孢菌(Aitemaria iongipes(Elt net EV.) Fisd et wadk)和链格孢菌(Aiternaria alternata (Fr.)keissl.),以后者居多.两者的菌落形态相似,温度反应一致;最低、最适、最高生长温度分别为 5℃,24℃-28℃和36℃.大多数链格孢菌的致病力比长柄链格孢菌致病力强.保鲜剂西奇爱是一种高效无毒无残留的理想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