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闽东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历史资料并结合补充调查,宁德市有野生蕨类植物30科53属93种,其中不乏具有观赏价值的种类。通过对宁德市主要几种观赏蕨类植物资源的分布和习性的分析,提出了该市观赏蕨类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区蕨类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摸清大石围天坑群区内蕨类植物分布情况,对其进行了踏查。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区有蕨类植物40科84属224种,其中有27种为广西分布新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资料,表明该地区有植物种类丰富、起源古老、水平分布平衡丰富、生长环境多样、珍稀蕨类植物较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丽水大山峰森林公园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史资料并结合补充调查,大山峰森林公园有野生蕨类植物32科58属105种,其中不乏具有观赏价值的种类。通过对几种主要观赏蕨类植物资源的分布和习性的分析,提出了大山峰观赏蕨类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蕨类植物,现存约有2600余种,是世界上蕨类植物种类最多的一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安徽地垮暖温带和亚热带,蕨类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明代李时珍已有黄山的许多蕨类植物的记载;近代秦仁昌、钱崇澍、刘慎愕、钟补求等,都先后来安徽各地进行过采集和  相似文献   

5.
黄山浮溪河流域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慧忠  汪美英  刘恒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05-9006,9044
[目的]调查研究黄山浮溪河流域的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的种类、分布、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情况。[方法]通过对安徽黄山浮溪河流域的蕨类植物资源的初步调查研究,结合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医药中有关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与少数民族医药中蕨类资源利用情况,对该流域药用蕨类资源中鳞毛蕨科植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同时讨论了黄山蕨类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前景。[结果]黄山浮溪河流域具有药用价值的鳞毛蕨科植物有12种,隶属于3个属。[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保证其药源供应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4科65属146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铁角蕨科等为主;(2)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71.0%,具温带性质。其中,东亚分布有103种,占总种数的70.3%,说明为东亚区系。热带、亚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的16.4%,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3)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46.1%)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其过渡性质;(4)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蕨类与省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相对较高的丰富性,科、属组成丰富,但种类丰富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百花山蕨类植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花山蕨类植物区系共有15科、26属、60种(含变种),在北京植物区系中占重要地位。其中1属、5种、1变种为《北京植物志》增补种类,1变种(百花山瓦韦)为新分类群。百花山蕨类植物的分类群结构与北京市基本一致,具有明显的温带分布区的特点,与热带分布有密切的联系。笔者对百花山新记录的蕨类植物作了编目,并编制了分科、属、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0科61属134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等为主;(2)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89.7%,具温带性质。其中,东亚分布有108种,占总种数的80.6%,说明为东亚区系。热带分布种8种,世界广布种5种,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有一定的联系,并且有较广泛的地理联系性;(3)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52.5%)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其过渡性质:(4)贵州省纳雍国有林场地区蕨类植物在科属上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查询、资料整理、野外综合考察和人工引种相结合的方式,对海南省的珍稀濒危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海南省自然分布的蕨类植物约有402种,受威胁蕨类植物约37种、隶属18个科,主要分布于岛内原始森林保存相对较完整的五指山、吊罗山、尖峰岭、霸王岭等四大自然保护区.其中受威胁种类分布较多的科为水龙骨科(6种,占16%)和禾叶蕨科(4种,占11%),受威胁种类比较少的大多为寡种科;另外调查还发现,节毛蕨、海南网蕨和细辛蕨为海南地区特有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7科61属161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铁角蕨科等为主;(2)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70.2%。其中,东亚分布有110种,占总种数的68.35%。热带、亚热带种占到了总种数的23.6%,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3)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45.9%)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英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There are almost 400 species(containing 8 varieties)of pteridophytes on Hainan Island,belonging to 43 families and 114 genera,one third of which are officinal.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teridophytes resources of Hainan Island,we conducted this survey mainly by photographing the habitat,plant morphology,sorus and specific traits of some pteridophyt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early 32 families and 94 species were recorded.These pteridophyte herb resourc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medical treatment of native Li nationality people.  相似文献   

12.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8科67属194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耳蕨属Polystichum、鳞毛蕨属Dryopteris、铁角蕨属Asplenium,它们构成了宽阔水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主体。对蕨类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分布种占绝大部分,共有98种,占到总种数的50.52%,属东亚植物区系;热带成分种35种,该地区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中国特有种55种,该地区具有地域特殊性;单种属多,具有地区过渡性。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发现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共有蕨类植物181种,隶属于37科70属.根据这些蕨类植物资源的主要用途和生态习性等特点,归纳为4种类型,即药用蕨类植物、观赏蕨类植物、食用蕨类植物和石灰岩地区指示蕨类植物.介绍了其资源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观赏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整理和统计,安徽省观赏蕨类植物共30科64属109种,根据生态习性,可分为陆生、附生、石生、藤本观赏蕨类,它们可应用于园林绿化、盆景配置、切花配叶、盆栽观赏等方面,并对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保护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5.
云南药用蕨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云南大学植物标本馆馆藏标本及相关文献资料,对云南省药用蕨类资源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共有药用蕨类49科111属345种,其中种类较多的是水龙骨科、鳞毛蕨科、铁角蕨科、凤尾蕨科、金星蕨科、卷柏科、蹄盖蕨科、中国蕨科、铁线蕨科、石杉科和骨碎补科。其药用功效多样,以清热解毒类居多,入药部位以全草与根状茎为主。药用蕨类的生境差异较大,垂直分布范围广。药用蕨类分布较集中的金平、贡山、广南等县,虽有较好的药用蕨类资源开发价值,但由于当地药用蕨类的开发研究还不成熟,多数种类只用于民间草药,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应进行云南省药用蕨类资源实地普查,对其药理作用、药用价值进行评价,并加强其生药学方面的研究,筛选出具有明显疗效的蕨类物种,进行产业化开发,使药用蕨类资源开发与利用走向市场化。  相似文献   

16.
福建茫荡山保护区野生蕨类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北部.统计分析表明:区内野生蕨类有134种,隶属于35科65属.其基本特点是:含种类最多的科是水龙骨科,含种类最多的属是凤尾蕨属;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分布属数有50属、占绝对多数,温带分布属贫乏、仅有6属,热带分布类型中泛热带分布属最多,热带亚洲分布属次之;生态类型多样;具观赏价值的蕨类植物资源就有29科48属103种;采用美景度评估法,筛选出具较高观赏价值和开发潜力的蕨类25种,并提出了观赏蕨类的园林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7.
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芳  曹岚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550-4552
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的西北部,植物种类丰富。对该区的药用蕨类植物调查研究表明,官山共有36科64属123种,占江西省药用蕨类植物种的70.3%,说明该区的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建立议最后对该区的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党辉  沈洁  罗安才  柳建平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9):1273-1275,1285
[目的]利用SRAP分子标记的方法对蕨类植物进行种属分类。[方法]以采集于重庆市缙云山的27种蕨类植物为研究对象,以其嫩叶为材料用改良后的CTAB法提取蕨类植物的基因组DNA,用凝胶电泳和吸光值法对总DNA的质量进行检测,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这27种蕨类植物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27种蕨类植物的SRAP标记聚类分析图谱表明,卷柏科与里白科、木贼科与鳞毛蕨科、乌毛蕨科与鳞毛蕨科、铁角蕨科与蹄盖蕨科、鳞始蕨科与鳞毛蕨科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试验结果与传统分类学中贯众属属于鳞毛蕨科有冲突。[结论]用SRAP分子标记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很小,试验结果可以为重建蕨类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严寒静  王振浩  刘基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19-14720,14765
[目的]对广东省中山市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药材鉴别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多次野外实地调查(包括标本的采集、记载、摄影)、查阅文献资料和鉴定整理,对中山市药用蕨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和药用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中山市现有药用蕨类植物31科44属63种,绝大多数以全草入药,少数以根状茎或孢子入药。[结论]该地区药用蕨类资源丰富,部分种类的蕴藏量较大,但已被开发利用的很少,很多珍稀物种和常用种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