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收割部分的调整 1.拨禾轮的高低位置。拨禾轮位置过高,拨禾板打击穗头,引起落粒损失;拨禾轮位置过低,割下的禾秆随拨禾轮转动被甩出机外,造成翻草损失。作业时应根据小麦禾秆高矮程度,及时调整拨禾轮高度,使其拨板作用点在小麦切割线上方2/3处为宜。对矮秆和倒伏小麦,拨禾轮高度还应低些。  相似文献   

2.
一、拔禾轮标准高度及位置的检查与调整 此高度由被收割的作物高度来确定,正常的高度应是拨禾轮的拨禾板转到最低位置时,应作用在作物被切割处以上2/3的部位。过低拨禾性能下降,过高会刮落作物的籽粒。如需调整,可通过调节拨禾轮支承臂的高度来达到要求。同时还要注意拨禾轮的前后位置和拨禾齿的倾斜度是否合适,如果拨禾轮偏前,拨禾作用强,而铺放作用差,正确的是处于下方的拨  相似文献   

3.
小麦联合收获机大多采用偏心拨禾轮式,正确调整拨禾轮,对提高作业效率、减少收获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一、拨禾轮垂直位置的调整 拨禾轮的拨禾板(弹齿)转到最低位置时,应能保持谷物平衡,该位置大约在切割处向上2/3处,谷物穗头稍下部位。拨禾轮高度的调整应能保证这一要求,过高不利于扶持切割和铺  相似文献   

4.
油菜联合收获机拨禾轮的入禾轨迹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油菜联合收获机田间作业时的割台损失,对割台拨禾轮的入禾轨迹进行了分析与试验。根据油菜的多分枝"树状"特性,将拨禾轮的入禾过程划分为低效拨禾阶段和高效拨禾阶段,并确定了拨禾轮的入禾点位置及弹齿的入禾方式。弹齿在入禾过程中,采用斜插入禾模式有助于减少割台损失。对拨禾轮转速、拨禾轮水平位置、拨禾轮垂直位置3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田间试验,对比弹齿竖插入禾和弹齿斜插入禾两种模式的割台损失率情况。结果表明:弹齿斜插入禾模式下的割台损失率更低;各因素对割台损失率的影响的显著水平顺序为拨禾轮转速拨禾轮垂直位置拨禾轮水平位置;弹齿斜插入禾模式下拨禾轮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拨禾轮转速18r/min、拨禾轮水平位置500mm、拨禾轮垂直位置1 200mm。研究结果为减少油菜割台拨禾损失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联合收割机在收获作业时,要保证有较好的收获作业质量,就必须使各部均能以额定转速正常运转。这其中,拨禾轮的转速和位置调整尤为重要。1.投禾轮转速的调整拨禾轮转速大小取决于联合收割机的前进速度。收割机前进速度的选取,应根据谷物稀密程度、产量高低、植株高矮、负荷大小等及时改变行驶速度。一般情况下,拨禾轮拨禾板的圆周速度是收割机前进速度的1.5~1.7倍(约16.5~sl.9转/分范围内)。拨禾轮转速过高,拨禾板会打落谷粒,增加掉粒损失;拨禾轮转速过低,拨术轮不能顺利有效地将谷物拨向割台进行切割,甚至造成漏割,增…  相似文献   

6.
每年冬季到投入作业前 ,要对收割机进行全面系统的保养 ,按技术规范 ,参照被割作物对收割性能要求来进行检查调整。下面以台州— 1 60型联合收割机为例 ,谈一下自走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检查与调整。一、分禾器的检查与调整工作时分禾器尖的高度应与切割高度相一致 ,过高 ,分禾器底板易压倒作物 ,引起漏割损失 ;过低 ,易使分禾器插入泥土 ,损坏机件。调整时可拧松分禾器拉板螺母 ,把分禾器尖调整在合适高度后再拧紧螺母。二、拨禾轮的检查与调整1 拨禾轮的高低调整拨禾轮转到最低位置时 ,应作用在作物被切割处以上 2 / 3的部位 ,使割下作物…  相似文献   

7.
稻麦联合收获机拨禾轮转速对作业质量影响较大,拨禾轮转速过低导致作物喂入不及时,拨禾轮转速过高导致作物过度击打而造成落粒损失。若拨禾轮转速能够随作业速度自适应调节,将很大程度上降低割台损失。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一种稻麦联合收获机拨禾轮转速自动控制装置,使拨禾轮以适当转速稳定转动。重点对拨禾轮驱动机构、转速测量装置和转速控制器进行设计。转速控制器采用PID控制算法比较实际转速和目标转速的大小并确定合理的电机转速控制信号,使拨禾轮主轴以目标转速旋转。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稻麦联合收获机拨禾轮转速自动控制装置的转速控制误差小于3.5 r/min,最大相对转速误差为8.6%,其控制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稻麦联合收获机田间作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大豆联合收获机割台损失率,本文通过分析收获过程得出拨禾轮作用范围、茎秆回弹、拨禾轮高度对割台损失率的影响规律;以最小割台损失率为目标,利用ANSYS-ADAMS联合仿真探究收获不同高度大豆的拨禾轮最优参数。使用ANSYS软件建立大豆植株柔性模型,在ADAMS软件中建立拨禾轮-大豆茎秆刚柔耦合模型,通过单因素预试验确定关键参数的范围,以大豆联合收获机拨禾轮高度、拨禾速比、拨禾轮前移距离和大豆植株高度为试验因素,以拨禾轮对大豆茎秆的碰撞力、拨禾轮作用程度为指标开展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中心组合仿真试验,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间的数学模型,建立以作用程度最大、拨禾碰撞力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方程,确定大豆联合收获机拨禾轮最优拨禾速比、最优前移距离、最优高度与大豆植株高度之间存在线性对应关系,大豆联合收获机拔禾轮参数对碰撞力与作用程度影响主次顺序为:拨禾速比、拨禾轮高度、拨禾轮前移距离。开展以拨禾轮高度、拨禾速比、拨禾轮前移距离为因素,以拨禾轮对大豆茎秆的碰撞力、拨禾轮作用程度为指标的仿真试验和以割台损失率为指标的田间试验,模型计算与仿真的碰撞力偏差平均为1.18 N,拨禾轮作用程度偏差量平均...  相似文献   

9.
一、拨禾轮的转速过快 拨禾轮是在收割机前进切割前起到引导和扶持切割的作用,并把割断的禾铺放到割台上,并将倒伏的作物扶起割断放到割台。因此,拨禾轮上的压板运动即匀速圆周运动,与机器前进的等速直线运动,应有一个合理的对应匹配数值。拨禾轮转速过快,起不到拨禾作用,反而压禾,过快形成无效拨禾,也就是说当割刀在切割前,拨禾轮己拔禾结束,  相似文献   

10.
联合收割机的总损失包括:割台损失、脱粒损失、分离损失和清洗损失四部分。(1)割台损失:拨禾轮将麦杆拨贴到割台,切割后通过搅龙送到输送系统,此阶段的损失为割台损失。如小麦过熟,拨禾轮齿与麦穗拨碰易造成落粒。此种作物应在早晨或傍晚收割,即早晨露水干了之后再出车,晚上露水下来之后再收车。在这段时间收割,不但作业效率高,而且跑粮损失电较小,就可避免割台损失。(2)脱粒损失:作物湿度大、脱粒滚筒转速不够、凹板间隙过大、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过快、割台喂入量过大等都会造成脱粒损失。  相似文献   

11.
一、拨禾轮高度的正确调整 为了减小拨禾轮对作物的打击,以减少落粒损失,耍求拨禾轮弹齿开始接触作物时,其绝埘速度垂直向下,电就是说弹齿只向下行而在前后方向则不动。要满足上述要求,拨禾轮的安装高度应符合下式:  相似文献   

12.
1.水箱非正常“开锅”。水箱加水后几分钟就“开锅”,需经常停机加水,影响收割进度。原因:风扇皮带太松,转速低、风量小、冷却水散热慢;节温器出现故障;水箱内水量不足。排除方法:(1 )保持散热器清洁。(2 )检查及调整风扇皮带张紧度。(3 )检查节温器,看其能否按规定温度打开主阀门,否则应修理或更换。(4 )工作前加足水量。 2.拨禾轮打落籽粒太多。原因:拨禾轮转速太高;拨禾轮位置太高,打击穗头,或拨禾轮位置太靠前,增加了对麦穗的打击次数。排除方法:适当降低拨禾轮转速或高度;适当后移拨禾轮。 3.秸秆夹粒多。原因:麦子过于成熟,加之秸秆过…  相似文献   

13.
1收割机调整方面的因素1.1拨禾轮位置的调整根据谷物状况不同,禾谷高、株粗而密时拨禾轮垂直位置调高些,反之低些,一般使拨禾板(杆)正好拨到被割谷物茎杆高度的五分之三为宜,当收割倒伏的谷物时拨到被割谷物茎杆高度的五分之三为宜,当收割倒伏的谷物时拨禾轮放最低,但弹齿与切割器之间也要保证有20mm距离,水平位置为拨禾轮轴的垂直影线与割刀前端有80mm左右的距离,收割倒伏的谷物为100~130mm之间。当收割产量高的谷物时,滚筒应与斗型割台内、底部间距调大些,反之就调近些,以便谷物能推送到输送带,松开滚筒轴调位螺钉和扇形调…  相似文献   

14.
1 收割机调整方面的因素 1.1 拨禾轮位置的调整根据谷物状况不同,禾谷高、株粗而密时拨禾轮垂直位置调高些,反之低些,一般使拨禾板(杆)正好拨到被割谷物茎杆高度的五分之三为宜,当收割倒伏的谷物时拨到被割谷物茎杆高度的五分之三为宜,当收割倒伏的谷物时拨禾轮放最低,但弹齿与切割器之间也要保证有20mm距离,水平位置为拨禾轮轴的垂直影线与割刀前端有80mm左右的距离,收割倒伏的谷物为100~130mm之间.  相似文献   

15.
一、禾轮的高低调整。禾轮过高,禾板与谷物穗头接触,容易引起掉粒,增加割台损失;禾轮过低,谷物不能顺利铺放到割台上,甚至产生翻草现象。禾轮的高低应根据作物高度和留茬高度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应使禾板作用在谷物切割线上方三分之二的部位上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一、拨禾轮的检修。应首先检查每根弹齿轴是否弯曲变形,弹齿是否有丢失或损坏,若有应调整和补上。拨禾轮检修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检查拨禾轮的高低位置。将拨禾轮放到最低位置,弹齿不应碰到切割器和割台搅龙。(二)检查拨禾轮的前后位置。拨禾轮弹齿与割台搅龙旋转叶片之间应有适当间隙,在不相碰的前提下,应力求其轴位于割刀的正上方或稍向前方。(三)拨禾轮转速的调整。收获玉米时,拨禾轮  相似文献   

17.
联合收割机在收获作业时,拨禾轮的转速和位置调整尤为重要。拨禾轮转速的调整拨禾轮转速高低取决于联合收割机组的前进速度。收割机前进速度应根据谷物稀密程度、产量高低、植株高矮、负荷大小等因素选定。一般情况下,拨禾轮的拨禾板的园周速度是收割机前进速度的1.5...  相似文献   

18.
一、联合收割机作业中谷物损失形式及部位 作业中谷物损失是以粒损失、穗损失和脱不净3种形式表现出来的。造成联合收割机谷物损失的主要部位有: 1.割台部分 割台部分的损失主要是:①在拨禾过程中,拨禾板打击谷物,造成落粒损失。这部分损失与作物品种、收获时间和拨禾轮速度有关。②拨禾轮的位置调整不当,将谷物从割台后面打出或从割台前部将谷物带出造成落穗损失。在正常作业条件下,粒损失和穗损失应控制在产量的0.5%以下。  相似文献   

19.
小麦联合收割机应用难题的破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割台损失大 1.1拨禾轮转速过高,打击作物力度过大,次数过多,适当地降低拨禾轮转速. 1.2拨禾轮位置偏高,打击小麦穗头,此时应适当地降低其高度. 1.3拨禾轮过于靠前,打击作物次数过多,此时应向后调整拨禾轮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正联合收割机作业之前,必须根据作物状况对机器的作业性能进行调试。1拨禾轮调整拨禾轮的位置须根据作物的高低程度进行调整,如调整位置不正确,会给收获造成损失或做无用功。1.1拨禾轮高低的调整在收割作物时,拨禾轮的弹齿或压板作用在被割作物高度2/3处,这样已割作物不至于被拨禾轮扬起,抛在割台或缠绕在拨禾轮上。当收割高秆作物时,拨禾轮的位置应高些;收割低矮作物时,拨禾轮的位置应低些,但不能使拨禾轮碰到割刀或割台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