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从1979年美国白蛾首次在辽宁省丹东市发现后,该害虫就很快蔓延到各地区,并给当地园林、果树、防护林、农作物等造成严重危害,美国白蛾是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害虫,被国家林业局列为重点防控的森林病虫害之一。美国白蛾食性广,危害植物多,尤其对杨树、榆树、法国梧桐、柳树等林木及各类农作物和蔬菜危害较大。美国白蛾幼虫可以在寄主叶片上吐丝结网幕,并取食叶片,造成叶片出现孔洞或缺刻,使叶片变黄、枯萎,虫情严重时,可以吃光整株林木或农作物叶片,造成植物死亡。  相似文献   

2.
董强 《现代农业科学》2008,(7):25-26,30
美国白蛾是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胜利油田仙河社区园林绿化工作人员利用美国白蛾在幼虫低龄期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调查网幕发生时间和数量,对美国白蛾虫态虫情的发生做出及时预测,有针对性的布置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美国白蛾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主要危害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属鳞翅口,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繁殖力高,雌成虫平均产卵量800粒,最多可达2000粒,易爆发成灾,大发生时,成群结队的“毛毛虫”聚在一起取食叶片,植物的叶片2~3d就被吃光,严重地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美国白蛾适应性强而且食性极杂,能耐40℃高温和.16℃低温,老熟幼虫15d不取食也不会死亡,能够危害300多种植物,  相似文献   

4.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有成虫、卵、幼虫、蛹4个虫态,以幼虫群集结网大量取食植物叶片生活,故又称为网幕毛虫、秋幕毛虫。它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国际性检疫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植物达300多种。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危害严重、食性杂、传播蔓延速度快等特点。一只雌蛾累计一年繁殖3000万到2亿头幼虫,它是一种胃口极大的害虫,严重发生时,能使郁郁葱葱的树林变成光杆秃树,它是一种通吃绿色植物的害虫,危害林木、果树、农作物、蔬菜达300多种。在我县一年发生三代,幼虫期在30-40天,共6-7龄,发生株上一般多达几百只甚至上千只幼虫危害,幼虫具有暴食性强、耐饥力强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白蛾属于世界检疫性害虫的一种,最近几年在我国多个地方出现,给树木、作物以及蔬菜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给我国农林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笔者主要研究了美国白蛾的特征以及环境对其的影响,并探讨了综合防治的手段,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美国白蛾并掌握防治美国白蛾的措施,降低其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白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又名秋幕毛虫、美国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一、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形态特征1.发生特点在香河县1年发生3代美国白蛾,以蛹在枯枝落叶杂草、墙缝、树皮缝、砖瓦堆中越冬。在第二年4月越冬蛹开始羽化,羽化期可延续到5月下旬。5月上旬至6月上旬是第一代幼虫发生期,第2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下旬。出现世代重叠现象约在8月开始,可同时发现幼虫、卵、蛹、成虫。8月下旬至10下旬为第三代幼虫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美国白蛾对不同蔬菜危害的风险性,以期应对未来可能突发的美国白蛾疫情对蔬菜的危害。[方法]通过人工利用番茄、茄子、菜豆、芹菜、萝卜、黄瓜、白菜叶片饲养美国白蛾幼虫,以梓树为对照,观察各种蔬菜上的美国白蛾幼虫生长情况、死亡数和化蛹数,进行危害风险性评估。[结果]美国白蛾幼虫不能在茄子、番茄、菜豆叶片上存活;在各蔬菜处理中,美国白蛾幼虫可在白菜和黄瓜叶片上正常化蛹。[结论]美国白蛾对常见蔬菜黄瓜和白菜的潜在危害风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9.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食性杂,危害严重。介绍了美国白蛾的分布、特点、识别与防治技术和普查的方法,为各地开展美国白蛾疫情普查和防治提供了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园林植物种植过程中受到美国白蛾危害较为严重,美国白蛾作为一种检疫害虫,自从传入我国之后,对我国生态环境以及经济方面都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与综合防治研究进行探析,旨在降低美国白蛾危害,促进我国农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俗名秋幕毛虫,是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害虫。该虫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二代,产卵量大,繁殖率高,成活率高,以蛹越冬、越夏,近几年夏秋季节多高温多雨气候、湿度大,有利于美国白蛾发生和繁衍。美国白蛾喜光喜温,因此在绿地、农田林网、四旁树、疏林地、公路两侧树带发生危害较常见;美国白蛾寄主多,分布广,适应能力极强,可随运输工具进行远  相似文献   

12.
美国白蛾是一种以为害绿色植物为主的国际性检疫害虫,严重影响林果业和农业生产。近年来,美国白蛾在灵璧县及周边地区危害严重,结合灵璧县的防控实际,对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危害特点进行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性害虫,它具有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特点,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对林业、农业、园林绿化都构成了极大威胁。近年来,美国白蛾在我省及我市发病呈现高发趋势,对农、林植物和城市园林植物产生危害,对林业生态建设和城市园林绿化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美国白蛾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美国白蛾的生态学特征、危害特点、流行规律、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世界性重要检疫害虫,1979年6月在我省丹东地区首次发现。据调查,寄主有50余种,主要危害林木。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发现幼虫大批自然死亡,检查确定为核型多角体流行病。将病毒接种于饲料添饲幼虫,验证幼虫发生了核型多角体病。为探讨美国白蛾生防途  相似文献   

15.
孙勇  魏来 《农业与技术》2013,(10):81-81
美国白蛾是世界很多国家害虫的检疫对象。通常一年发生2~3代,主要是以幼虫取食危害树叶及农作物。严重时将树叶及农作物全部吃光。采用低毒药剂喷雾,可选用40%辛硫磷乳油,杀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美国白蛾是一种严重危害林木的食叶性害虫,原产北美地区,现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区国家;美国白蛾具有适生能力强、传播蔓延快、发生危害严重的特点,被列为世界性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17.
陈元宏 《新农业》2009,(8):39-39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原发生于北美洲,1979年首次在丹东地区发现,是一种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国际性植物检疫害虫。其幼虫耐饥性强,容易随货物、包装物及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给园林苗木生产和城乡绿化造成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灯蛾亚科,又名秋幕毛虫、秋幕蛾,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能危害300多种植物,杨、柳、榆、苹果、梨、桃、杏、杏梅、刺槐等都是它的喜食树种。美国白蛾于2008年9月在衡水市阜城县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9.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每年都会对林业和农业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对美国白蛾在辽宁地区的发生和防控技术两个方面阐述,以期为生产中美国白蛾的检疫、预报和防治方面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属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国际性植物检疫害虫。在北京市丰台区首次发现是2006年6月,发现地点位于南三环路旁,发现虫体为幼虫。2006-2010年,对美国白蛾在丰台区的发生规律、寄主植物、传播扩散、危害情况和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美国白蛾在丰台区每年发生3代,在危害的树木周围枯枝落叶和土缝中化蛹越冬;6月上旬、8月上旬和9月上中旬是幼虫危害的主要时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发现美国白蛾危害的植物35种,其中法桐、臭椿、桑树、榆树和白蜡受害最重。发现美国白蛾幼虫极易随人类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通过布设45041诱捕器的监测,2010年在丰台区共发现疫点123个。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包括:(1)加强检疫控制人为传播;(2)剪除初龄幼虫群居网幕;(3)10月上旬于老熟幼虫下树前在树干距地面1m处集中消灭;(4)老熟幼虫期释放寄生性天敌周氏啮小蜂,寄生率可达55%;(5)树冠喷洒灭幼脲Ⅲ号、杀铃脲、除虫脲和高溴氯氰菊酯等杀灭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8%;(6)大范围发生区的飞机防治。2008-2010年受害林木逐年减少,分别为2567株、1428株和987株,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