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底线制度安排,尤其是农村低保救助制度,是低保制度的核心,并且成为最后一道安全网。本文通过全方位的调研,全面梳理分析大庆市农村低保救助诸多环节,以提出有效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汪清县切实发挥低保兜底扶贫作用,按照省、州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了扶贫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发挥低保兜底保障作用。全县现有农村低保对象8564户12728人,季发保障金1524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353.75万元,救助城乡困难群众4327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51.5万元,救助424户、590人。2017年7月1日,农村低保标准由3200元/年提高至3400元/年,并  相似文献   

3.
正靖宇县认真按照吉林省政府2016年民生实事安排和省脱贫攻坚低保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要求,全面落实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工作,不断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确保扶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城乡低保工作有序开展。一是继续提高城乡低保保  相似文献   

4.
正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9月17日转发了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央农办、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残联《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动态管理、资源统筹等原则,通过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对符合低保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确保到2020年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相似文献   

5.
在2020年4月初,吉林省政府发布了《关于靖宇县等9个贫困县脱贫退出的公告》,至此吉林省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了解决。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社会救助在国家民生体系建设中发挥着托底保障的作用,通过研究吉林省社会救助的现状,可以发现目前在托底保障方面,社会救助仍然存在着低保的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过低、贫困人口自我脱贫能力弱、社会救助种类多而杂等问题。通过分析吉林省近一年来的社会救助公布数据,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加大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力度、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低保政策是政府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救助农村困难群众的新型社会救助机制,是农村贫困人群的基本依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低保对象的界定一直是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的难点和热点,也是影响和制约农村低保工作质量的关键。本文试对浙江省桐庐县农村低保对象确定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郝永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73-12475
分析了安徽省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现状及农村低保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安徽省农村低保管理工作的改进思路及具体措施。总体思路为从制度化救助向法制化救助跨越,从管理型救助向服务型救助转变,从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迈进,从政府单一救助向社会参与救助发展;具体措施为建立核对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加大经费保障,强化绩效考核,加强政策宣传,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后期,农村社会救助面临着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的目标和任务,这就需要完善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鉴于此,以六安市舒城县为例,在回顾有关学者在农村社会救助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总结,剖析六安市舒城县农村社会救助的现状、成效以及挑战,进而在资金保障、网络安全、队伍建设、组织参与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为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山西省针对农村低保扶贫、特殊群体关爱开展专项行动,明确2019年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在农村低保扶贫行动中,山西将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再提高30元,确保全省所有涉农县(市、区)农村低保  相似文献   

10.
陈述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248-250
在当前的反贫困国家战略中,扶贫开发、农村低保、精准扶贫的渐次提出,为我国脱贫攻坚做出了巨大贡献.扶贫开发(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问题.如何织密底线民生"保障网",逐步构建一体化的反贫困政策框架,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以来,延吉市民政局全面启动"脱贫攻坚低保支持计划",截至目前,已完成488户、899名扶贫对象全部信息比对,开展入户调查274户、464人,扶贫对象中新增低保3户、5人,注销22户、27人,调整2户3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2016年延吉市实现500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方案》,延吉市民政局将低保脱贫支持工作列为当前首要工作,按相关政策,明确户籍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现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文章从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及运行现状出发,结合山东省低保制度的实施情况,指出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有利于低保制度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如规范低保对象,科学确定低保标准;落实低保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健全基层低保机构等。  相似文献   

13.
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的社会救助困境是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山东省农村低保边缘群体为调查对象,在对其存在现状及救助困境分析的基础上,就完善救助体系、加快社会救助立法、建立长效救助机制以及扶贫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要求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享受低保,以政府兜底的"输血"方式快速脱贫,而对于具有参与经济活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造血"脱贫,情况复杂,过程漫长,见效迟缓。"造血"脱贫是以扶智和扶志相结合,防止政策  相似文献   

15.
酒泉市在脱贫攻坚中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举措,针对完全或是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为最后一张"安全网"作用,力保贫困人口如期顺利脱贫。  相似文献   

16.
杜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5,(30):286-289
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是我国新时期农村两项重要的社会救助政策,也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准确识别与瞄准贫困对象是两项制度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农村扶贫效率和维系制度公平的需要.该研究对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两项制度对象识别与瞄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我国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重要意义、难点及对策.指出拓宽研究视角、强化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低保对象退保难是低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农村居民进入低保保障范围后长时间未退出、不愿意退出现象明显,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原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简单盲目的“福利捆绑”;差额补助的高边际税率;低保对象救助方式单一;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农村家庭经济状况难以准确掌握;农村低保对象存在“等要靠”思想等。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统筹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为低保减负;建立劳动、就业鼓励机制,激发劳动潜能;落实分类管理制度,实施差异化帮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实用人才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本文从加大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创新健全开发机制、发挥引领作用、强化组织保障等四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分析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举措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举措的精准扶贫,一方面要依靠物质支持和救助,另一方面更需要对脱贫主体进行精神扶贫。长期以来"输血"式扶贫使扶贫对象丧失了自我觉醒与发展潜能,而且还使其深陷精神贫困之中。所以破解脱贫攻坚难题,不仅需要整合政府、社会、市场等各种扶贫资源,而且更需要深层次的精神扶贫帮助脱贫主体解决精神贫困、意志薄弱、观念陈旧的问题,通过凝聚脱贫动力、强化脱贫毅力等途径加强脱贫主体内生发展动力建设,最终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20.
正"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脱贫的指示掷地有声。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北大荒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组织开展脱贫"回头看",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力度,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全力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彻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