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甘薯品种对薯瘟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甘薯瘟的2个不同毒性菌株和2种接种方法,探讨改进甘薯品种抗瘟鉴定的方法。10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盆苗与田间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对I群菌系抗性,两者间相关极显著,而对Ⅱ群菌系抗性,两者间相关不显著。因此,对参试1030个品种资源,先做盆苗测定,从中选取较抗I群的品种104个;以及南方主栽和育成品种(系)28个,尔后对132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田鉴定。结果将品种抗性分为3类,感病型:对两个菌群皆表现中感-  相似文献   

2.
甘薯瘟病菌致病力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我省不同地区及不同致病型的6个甘薯瘟菌株(包括浙江平阳菌株1个),测定供试10个鉴别品种的致病反应,结果表明甘薯瘟菌株以是否侵染梅尖红,华北48,豆沙薯3个品种,而明显地分为两个致病菌群。对上述品种不能侵染者称菌系群Ⅰ,反之具有中度或高度侵染力者,称菌系群Ⅱ。由于后者有极强的致病力,使现有对菌系群Ⅰ具有高抗的推广品种,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其抗病性,这样的致病菌群出现在抗病品种多年连作的老病地或老病区。因此,作者认为筛选高抗极强菌系的抗原亲本,选育具有广谱抗病性的品种,已成为抗瘟育种的紧迫任务。抗病品推种广中应在查清菌系分布的基础上,选用不同抗性类型的品种轮换栽培,以防止病菌毒性变异,达到稳定抗病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福薯2号对蔓割病和薯瘟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甘薯蔓割病菌和薯2个致病型菌对福薯2号及我省主栽品种新种花、金山57和湘薯75-55分别进行田间接种鉴定;并在老瘟地上设置品种圃。结果表明:福薯2号表现高抗蔓割病,与高抗品种金山57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薯瘟病表现为高抗Ⅰ型而感Ⅱ型;但在Ⅱ型菌系的老病地上其受害损失较轻,分别比湘薯75-55和金山57增产9.1%和75.7%,显示出明显的耐病能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菌毒素鉴测甘薯新品系97-10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8-2000年,在室内用菌毒素测定甘薯新品系97-10对甘薯青枯病菌和蔓割病菌抗性的同时,也在田间分别对两病进行自然诱发抗性测定。结果表明,97-10的抗瘟力优于抗病品种华北48和福建省当家品种金山57、新种花,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97-10对蔓割病的抗性也优于抗品种福薯2号和福建省当家品种金山57、新种花,差异极达显著水平。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中,97-10均表现出优良的抗瘟力和抗蔓割病能力,是一个具有双抗特性的甘薯新品系。  相似文献   

5.
甘薯新品系室内抗瘟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致病力(Ⅰ、Ⅱ、Ⅲ群)的甘薯瘟病菌混合菌株,采用剪叶法对207个甘薯新品系进行抗瘟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 抗病(R)的有7个,占3.38%;中抗(MR)的有15个,占7.25%;中感(MS)的有32个,占15.46%;感病(S)的有153个,占73.9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抗病、中抗、中感、 感病品种间抗性差异极显著。试验结果表明,F8-1等7个甘薯新品系为抗病品系,可作为抗源亲本。经生产力测定之后,抗病和中抗的品系可在薯瘟病区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6.
用9个不同抗瘟型的甘薯品种做亲本,对其杂交后代分菌系接种鉴定,并考察部分组合后代的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甘薯对薯瘟Ⅰ型菌系抗性由显性主效基因控制,母本细胞质效应小.对Ⅱ型菌系抗性则呈现广泛的分离,并有超亲现象;双亲为抗病的组合,其后代出现抗病型的频率比抗×感或感×感的组合有明显提高,显示出加性效应的遗传特点.相关分析可看出,甘薯F1抗Ⅱ型菌系的能力与鲜薯重呈负相关,与干率呈弱相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并鉴定了我所新育成的238个甘薯品种(系)对甘薯瘟病的抗性,结果对薯瘟Ⅰ和Ⅱ型菌表现中抗以上的品种(系)分别有153(占64.29%)和37(占15.55%)份,其中24(7.74%)个对两类病害表现兼抗。进一步鉴定了抗病品种(系)薯块产量、品质等性状,筛选出泉薯647,23,932,721,848,052,145,153,922等综合表现较好的抗病品种(系)。  相似文献   

8.
225份水稻新品系对穗瘟的田间抗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以抗瘟丝苗、新银占和BE621等3个稻瘟病抗性优良品种为抗源转育的225份水稻新品系进行田间穗瘟抗性鉴定,为水稻新品种(组合)稻瘟病抗性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在广西岑溪市梨木镇对255份水稻新品系进行穗瘟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以3个抗源亲本抗瘟丝苗、新银占和BE621为抗病对照,油占八号为感病对照。【结果】225份水稻新品系中有13份表现为1级抗性,约占5.8%;118份表现为3级抗性,达到中抗水平,约占52.4%;65份表现为5级抗性,表现为中感,约占28.9%;14份表现为7级感病,约占6.2%;15份表现为9级高感,约占6.7%。以抗瘟丝苗、新银占和BE621为抗源育成的品系中,抗性达到1~3级的品系分别约占59.6%、59.3%和51.4%。【结论】抗瘟丝苗和新银占的后代比BE621的后代更具抵抗稻瘟病危害的能力;该研究所获得的中高抗品系均能作为广西稻瘟病抗性育种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系)稻瘟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1~2003年对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的23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3年的苗期人工接种和异地病圃自然诱发抗稻瘟病的鉴定。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对苗瘟和叶瘟的抗性较好,对穗瘟病的抗性表现较差,在所有的参试品种中无高抗穗瘟的品种,所以,在选育过程中应加强对抗稻瘟病品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江苏粳稻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主栽粳稻品种徐稻3号为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别构建携带Pi1、Pi2单基因和聚合双基因的近等基因系。人工接种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接种结果相比,在携带Pi1的情况下,苗瘟抗性频率提高近30%,穗瘟抗性表现为中感或感的水平;在携带Pi2的情况下,苗瘟抗性频率提高40%以上,穗瘟抗性表现为中抗/中感水平;而聚合Pi1/Pi2的情况下,苗瘟抗性频率提高50%以上,穗瘟抗性达到高抗水平;苗瘟抗性和穗瘟抗性表现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工注射接种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共鉴定了16个粳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温室人工接种结果表明,16个供试品种中鉴定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1、4、3、6和2个;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在两地有一定差异,其中在永修鉴定结果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1、3、3、6和3个,在修水鉴定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3、2、3、7和1个。综合人工注射接种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的结果,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对稻曲病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小叶迟熟、浙科优2854、Ⅱ优7954、池优65,但多数甬优系列品种感稻曲病。本研究结果可为江西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布局及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甘薯品种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和室内贮藏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21个甘薯品种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抗性。结果表明:高抗品种有4个:华北52-45、烟252、徐州781和176;抗病品种有北京553等7个;中抗品种有梅营7号等6个;感病品种和高感品种各2个。收获后室内贮藏30 d,各品种的病情指数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
室内和田间接种鉴定表明,甘薯新品种金山57具有高抗蔓割病兼抗薯瘟病菌群Ⅰ,且对来自不同地区蔓割病的9个菌株抗性反应稳定.追溯渊源,该品种抗性来自 C180,亲子间有密切相关的抗性遗传及不同世代品种间的抗性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主栽水稻品种对水稻齿叶矮缩病的抗性水平,为病害的综合防控及抗病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结合发病症状和RT-PCR检测结果,明确45份广西主栽水稻品种对水稻齿叶矮缩病的抗性水平.[结果]测试的45个主栽水稻品种中未发现对水稻齿叶矮缩病抗病的品种,其中表现高感的有41个,占测试品种的91.11%,表现中感的有4个,占测试品种的8.89%.[结论]目前的广西主栽水稻品种对水稻齿叶矮缩病缺乏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烟草种质资源苗期黑胫病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0份烟草种质资源进行苗期黑胫病抗性鉴定,研究发现共有抗病品种13份,中抗品种25份,中感品种10份,感病品种10份。三次病指差值小于10的品种有24份,占参试品种的48%,其中抗病品种13份,中抗品种8份,中感品种2份,感病品种1份。三次病指差值大于10的有9份,占参试品种的18%,均为中抗(6份)、中感(3份)品种。结果表明,接种病菌5d内抗病和感病品种均可充分表现出抗性或染病性状,从而作出鉴定,而中抗品种和中感品种在接种后5~10d的病情发展变化比较快。  相似文献   

16.
特用玉米种质及杂交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土覆盖接种法,鉴定评价了131个玉米特用种质和57个特用杂交种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131份特用种质中,6份表现抗病或中抗,125份表现感病或高感;57个特用杂交种中,8个品种表现抗病或中抗,49个品种表现感病或高感.表现抗病的编号为00097153、00231081的抗病种质和编号为00030253、00097112、00201242、00211465的中抗种质可作为甜糯品种选育的重要抗源;抗病杂交种高优1号和中抗杂交种白早糯、京科糯120、星糯918、华甜粘83、敦甜2号、甜单22号、高油115可作为甜糯和高油玉米的主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7.
试验用田间自然每件下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四川省主栽玉米品种(组合)和自交系共119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鉴定,结果表明没有对新月弯孢菌免疫和高抗的材料,绝大多数表现中感。少数具有一定的抗性。自交系中Mo17、156,7922,81565、南21—3、自48—2等为中等抗病材料,其中Mo17抗性最好。品种中苗期和成株期都表现抗性的材料有3个,即白蜜超甜玉米、济单7号、济单94—2。抗性材料所占比例较大的是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提供的杂交组合,32个材料中共有7个组合种具有抗性,约占21.9%,全表现为中抗,可能有望筛选出抗病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2012~2013年,应用田间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目前辽宁省玉米生产中应用的55份玉米品种进行抗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鉴定与评价,筛选出对大斑病表现1级高抗(HR)的品种4份、3级抗病(R)的品种9份和5级中抗的品种16份。试验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生产上应用的玉米品种中,表现为中等抗病或感病品种占大多数,表现高抗的玉米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19.
用喷雾接种法在苗期对969份水稻品种(系)进行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campestris pv.oryzicola)的人工抗性鉴定.在这些供测品种中,抗性品种占14.55%。中抗品种占55.83%,中感品种占18.99%,感性品种占10.63%.但是,抗性品种的比例因品种的育成方法、稻型和品种来源而异.当前我省主栽品种大多属感性品种.试验中发现 ACC8558和ACC8518是对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广谱性的高抗品种,可利用其作为抗病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