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能及时将拔取的甘蓝运送到切割器,切除根及烂叶,降低运送过程中的机械损伤和功率损耗,运用Pro/E软件对4YB-Ⅰ型甘蓝收获机提升装置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确定了主要技术参数;对主要部件输送带进行了应力分析,输送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是6.024 MPa;通过试验确定的提升输送装置的合理运行速度为0.5 m/s;在试验台上对该装置进行测试,运行结果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小型甘薯收获机农艺配套措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9个甘薯品种采用LG-4U-1A型甘薯小型收获机进行机械化收获试验,结果表明:LG-4U-1A型小型甘薯收获机最佳行走路线宜采用隔行收获,最佳行走速度为600 m/h,明薯率高达97%,埋薯率和伤薯率大大降低;作业效率是人工的20倍,收获成本仅为人工的1/16;试验的8个甘薯品种均适宜机械化收获.福建砂壤土类型的土壤,畦带沟宽90~ 100 cm的种植模式均能适宜该型甘薯小型收获机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3.
4YB-Ⅰ型甘蓝收获机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我国甘蓝收获的机械化,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本设计从实际需要出发,应用Pro/E软件,对4YB-I型甘蓝收获机整机及主要部件进行了三维实体设计,并对其主要工作部件收集机构、圆盘割刀、压顶导正机构、提升机构等进行了设计计算,确定了主要技术参数.模拟结果表明:该收获机可实现对整棵甘蓝的收集、拔取、切根及运输.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解决籽瓜收获机械去草秧装置清草效果差,瓜籽含杂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自走式籽瓜联合收获机的去草秧装置.【方法】阐述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并对关键部件打草辊、割刀机构、清草辊的工作参数进行设计与分析.【结果】通过对打草辊打断草秧的力学分析,确定打草辊转速为385 r/min;通过对割刀切割草秧的力学和运动学分析,确定了动刀片切割速度为0.6 m/s;通过对清草辊清草状态的力学分析,确定了清草辊转速为405 r/min;当打草辊转速为385 r/min,割刀动刀片切割速度为0.6 m/s,清草辊转速为405 r/min时,收获机瓜籽含杂率为12.31%.【结论】该去草秧装置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对自走式籽瓜联合收获机去草秧装置的发展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是界于自走式和牵引式之间的一种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型,适合于种植地块小、行距差别大、套种玉米的收获,具有不占动力、可实现自走收获、不需人工开道,兼有秸秆还田和价格性能比适中等多种优点,是当前我国农村最为适用的一种玉米收获机.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约2000万公顷以上,玉米机收平均水平还不到2%,已成为农机化发展中最落后的一个领域.为加速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这里以国内较优秀的4YW-Q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为例,介绍悬挂式玉米收获机应用技术,以推动玉米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甘蓝具有耐寒、易贮耐运、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是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的主要蔬菜之一。近年,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前研究较少的蔬菜机械化领域已经逐步成为重点和热点。国内甘蓝收获作业全部由人工完成、费时费力,甘蓝的机械化收获成了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1 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针对我国北方普遍的结球甘蓝种植模式以及农艺要求,研究设计的甘蓝收获机为半悬挂、单行一次性收获结构,收获输送部件侧向配置,整机结构如图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我国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田间作物食用部位不同,对甜菜收获机、甘蔗收获机、大蒜收获机、甘蓝收获机等我国亟需重点解决的蔬菜收获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参考国外收获机技术,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自主研发和改良机型投入使用。同时结合收获机械的发展与推广,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4ZXRKS-4型食葵籽粒收获机的组成功能,对食葵收获机的主要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机具收获时关键参数的调试展开了研究,旨在为食葵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世法  高照华 《北京农业》2014,(30):246-247
为提高花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种植效益,沂南县经作站于2012年开展了花生机械覆膜播种联合收获一体化技术研究,引进2BFD-2C型多功能花生覆膜播种机和4HB-2A型花生联合收获机、4HBL-2型花生联合收获机11台,研究推广了多功能花生覆膜播种和联合收获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178.7 hm2,平均产量460.00 kg,较常规播种平均增产43.00 kg,增产10.3%;增加花生总产11.52万kg,提高了项目区农民机械化作业水平,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经济作物花生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等突出问题,设计了4HQ-150型花生起拔收获机.【方法】采用后悬挂式结构对该机进行设计,主要由挖掘装置、输送装置、集条装置等部分组成,配套动力为55.2kW拖拉机,对影响花生收获效率的各主要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结果】当机具前进速度为3km/h,挖掘深度为125mm,输送链轮转速为90r/min时,生产率为0.6hm2/h,花生收获损失率为2.7%.【结论】该机作业性能良好,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收获质量,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花生收获机作业质量(NY/T 502-2016)检测标准,能够满足花生收获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1.
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是我国花生主产区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方向,本文重点介绍了花生联合收获技术及机械装备的最新研究与发展现状。针对花生联合收获机收获过程中的"去土、夹持输送、摘果、输送分离"等环节的特点,系统分析了花生收获机的去土机构、夹持输送机构、摘果机构、输送分离机构等装置的关键技术与设计原理,旨在为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代农业》2013,(21):27-27
南京所研发成功四行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 近日,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创制出高效四行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技术装备.其生产效率为现有两行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的2倍以上.将我国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绿色耕作与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化创新团队自主创制的4UZL-1型小型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取得新突破。该机具采用履带自走底盘,配套动力55kW,单垄收获,可一次完成挖掘、输送、去土、去残藤、清选、集薯等联合作业,填补了马铃薯、甘薯收获领域技术空白,为解决薯类机械化联合收获难题、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是我国花生主产区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方向,本文重点介绍了花生联合收获技术及机械装备的最新研究与发展现状。针对花生联合收获机收获过程中的"去土、夹持输送、摘果、输送分离"等环节的特点,系统分析了花生收获机的去土机构、夹持输送机构、摘果机构、输送分离机构等装置的关键技术与设计原理,旨在为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轮式联合收获机在水稻收获作业中操作繁琐及作业质量和效率低的问题,通过采集熟练驾驶员驾驶时收获机位姿信息和驾驶员操作信息,运用神经网络构建了拟人驾驶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拟人驾驶模型的联合收获机导航控制器。根据收获作业需求设计了一种田间套行作业路径规划方法,在保证转弯精度的同时,较好的完成收获作业;与传统PID和常规纯追踪模型相比,拟人驾驶模型控制收敛速度快0.42 s、超调减小4.0 cm,具有收敛速度快、超调小等特点。路面直角路线转向试验结果表明,当联合收获机行驶速度分别为0.62、0.82、1.02 m/s时,转弯后超调量不大于3.93 cm,在不同行驶速度下仍具有较高的鲁棒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联合收获机在水稻田中以0.6、0.8、1.0 m/s的速度前进时,直角转向导航跟踪转向后超调量分别不大于8.1、8.9、9.6 cm,直线跟踪部分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不大于3.1、3.0、3.3 cm。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拟人驾驶模型导航控制器能较好地完成水稻收获作业自动导航。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绿色耕作与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化创新团队自主研制的4UZL-1型小型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取得新突破。该机具采用履带自走底盘,配套动力55千瓦,单垄收获,可一次完成挖掘、输送、去土、去残藤、清选、集薯等联合作业,填补了马铃薯、甘薯收获领域技术空白,为解决薯类机械化联合收获难题、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奠定了基础。据团队首席研究员胡志超介绍,  相似文献   

17.
科技短波     
《新农村》2012,(12):49
我国专家创新"棉秆收获切碎压捆联合作业"技术最近,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单位完成"棉秆收获切碎压捆联合作业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据南京农机化所农业资源开发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陈永生介绍,自2009年以来,项目组创新研发了4MGB-237型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联合收获机,改进优化了9YL-40型直立式棉秆液压打包机。据了解,创新后的棉秆联合收获机突破了棉秆高效整株拔取、强制平顺输送、低耗切碎集箱等关键技术,可一次性完成拔秆、输送、切碎、集料,大大提高了棉秆收获效率,降低了收获成本;  相似文献   

18.
4DLB-2型大蒜联合收获机作业性能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大蒜主产区种植特点研制的4DLB-2型半喂入自走式大蒜联合收获机,在国内同类机型中技术水平较为先进.为进一步掌握该机性能,在已有试验基础上对该机的田间收获性能进行测试,测试不同作业速度、种植模式下的生产率、损失率、含土率、伤蒜率、留梗长度等主要技术指标,考核该机的田间作业效果,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机生产率为0.13~0.21 hm2/h,大蒜损失率1.1%~2.3%,含土率1.3%~1.5%,伤蒜率1.7%~2.2%,蒜头留梗长度31.9~43.6 mm,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4YW-Q型全幅玉米联合收获机是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独立研发的不对行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可以从任意角度进地作业,横向、斜向或转圈工作,实现在割台割幅范围内任意行距、行数的玉米全幅不对行收获,解决传统对行收获机型不适应我国各地行距不一的难题,先后取得13项专利技术。  相似文献   

20.
《当代农业》2014,(13):27-27
4DS-2型大蒜联合收获机 该机采用随行液压限深机构、挖拔组合结构、链式夹持输入装置、半喂入原理,可一次完成挖掘、输送、清土、取果、集果等大蒜联合收获作业。该设备果秧分离装置等作业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大蒜、花生等不同收获需要实现快速转换,从而有效提高机具利用率和降低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