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茎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系统地了解茎叶类蔬菜收获机关键技术,采用文献综述和归纳总结的方法,从无序收获技术和有序收获技术2方面对国内外茎叶类蔬菜收获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茎叶类蔬菜无序收获技术中,国外集中式蔬菜收获技术已较为成熟,我国相关机型存在通用性不高、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选择式蔬菜收获技术的研究尚始于起步阶段,在工作可靠性和收获效率等方面和集中式收获技术存在明显差距。2)在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技术中,柔性夹持输送机构和有序铺放梳理装置是有序收获机的关键部件,对低损伤、低扰动柔性夹持输送和有序铺放梳理技术的研究是当前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技术研究的重点。针对茎叶类蔬菜收获机械作业要求,提出以下发展策略:优化收获机械结构,研究具备一机兼收功能的通用型茎叶类蔬菜收获机;整合机械系统与电气控制技术,提高收获机具的自动化水平;加强成熟蔬菜有效识别定位和末端执行机构相关研究,提高茎叶类蔬菜选择式收获机工作效率;研究茎叶类蔬菜物理特性,突破低扰动切割技术、可调式低损伤夹持输送技术等有序收获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蔬菜收获仍然属于手工收获、劳动强度极大且工作效率低的现状,设计了茎叶类蔬菜通用收获机械。该机械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好等特点。重点介绍了茎叶类蔬菜收获机的整体结构设计、工作原理、技术参数。目前该机具已通过试验验证,完成了预定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传来消息,由该所果蔬茶创新团队最新研制的轻简型叶菜无序收获机、自走式叶菜无序收获机和手扶式叶菜有序收获机正式亮相。其中,叶菜有序收获技术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满足了市场需要,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赞许与关注。蔬菜产业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关乎农民"钱袋子"和城镇居民"菜篮子"。据统计,全国叶类蔬菜种植面积高达1.2亿  相似文献   

4.
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是我国花生主产区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方向,本文重点介绍了花生联合收获技术及机械装备的最新研究与发展现状。针对花生联合收获机收获过程中的"去土、夹持输送、摘果、输送分离"等环节的特点,系统分析了花生收获机的去土机构、夹持输送机构、摘果机构、输送分离机构等装置的关键技术与设计原理,旨在为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是我国花生主产区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方向,本文重点介绍了花生联合收获技术及机械装备的最新研究与发展现状。针对花生联合收获机收获过程中的"去土、夹持输送、摘果、输送分离"等环节的特点,系统分析了花生收获机的去土机构、夹持输送机构、摘果机构、输送分离机构等装置的关键技术与设计原理,旨在为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是界于自走式和牵引式之间的一种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型,适合于种植地块小、行距差别大、套种玉米的收获,具有不占动力、可实现自走收获、不需人工开道,兼有秸秆还田和价格性能比适中等多种优点,是当前我国农村最为适用的一种玉米收获机.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约2000万公顷以上,玉米机收平均水平还不到2%,已成为农机化发展中最落后的一个领域.为加速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这里以国内较优秀的4YW-Q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为例,介绍悬挂式玉米收获机应用技术,以推动玉米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4GDS-1.0型蔬菜收获机采用清洁能源锂电池为动力,解决了采用汽油机为动力,在大棚收获时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适合大棚蔬菜机械化收获。适用的蔬菜品种有秧草、苋菜、茼蒿等,适合收获高度3~32厘米,收获效率3亩/时。  相似文献   

8.
叶类蔬菜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叶类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日益紧缺,叶类蔬菜生产机械化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叶类蔬菜收获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叶类蔬菜生产国情,剖析了我国叶类蔬菜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研发有序收获和带根收获技术与装备、提高收获装备通用性、开发智能化收获系统、加强种植农艺规范性、研究农机与农艺融合。  相似文献   

9.
玉米收获机是我国“八五”到“十一五”期间重点投资开发项目,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进行玉米收获机的开发研制和生产。产品性能、可靠性、尤其是适应性可以说日臻完善,尽管这样,我国玉米收获机的发展仍处在逐渐成熟阶段,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工作也在不断完善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稻、小麦实现机械化耕作后,玉米作为我国的第三大粮食品种,玉米收获机械化在大面积推广,玉米收获机将越来越普及。本文介绍了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电器和电器系统故障排除。  相似文献   

11.
为理清水培叶菜工厂快速发展过程中,机械设备应用现状和相关研究进展,以水培叶菜播种、育苗、移栽、收获环节为突破口,重点分析水培叶菜生产全流程相关的播种机械、移栽机械和收获机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视觉识别、专家智能系统等高新技术正融入水培机械,播种、移栽和收获环节的机械正朝着智能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但受机械价格和适用性等因素的影响,水培叶菜生产各环节的机械化应用较低,除了在播种环节有一定的播种机械应用外,水培叶菜的移栽和收获仍然依赖人工,水培叶菜全流程的机械化应用尚属空白。当前政府应加大科研投入,研发人员应注重加强水培农艺与农机融合,着重开展水培移栽机和收获机的创新性研究,突破弱势环节,因时制宜的发展水培叶菜机械。  相似文献   

12.
大豆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选装置是大豆联合收获机完成脱粒混合物清选分离的主要设备,其工作性能决定大豆机收的清选作业水平。目前,中国专用于大豆机收的清选装置较少,联合收获机主要采用筛子-气流式清选装置,但该类清选装置与大豆特性的匹配性较低,导致大豆机收清选损失率和含杂率较大。从清选装置与关键技术2个方面综述大豆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研究现状,结合当今世界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先进技术进行总结,分析现阶段中国大豆机收清选装置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大豆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周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79-11481
甘蔗机械收获是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甘蔗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甘蔗收获机械化的现状,提出了在重点开展甘蔗联合收获机研发的同时,应注重甘蔗分段收获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结球甘蓝特性及收获机械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结球甘蓝生长特点和类型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结球甘蓝收获机械研究的现状及典型甘蓝收获机械的原理与结构特点进行剖析,指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影响中国结球甘蓝收获机械化的主要因素,提出发展我国甘蓝机械化收获技术的途径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为明晰苎麻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进展,采用IncoPat专利数据分析平台,利用专利数据挖掘并分析苎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态势、地域分析、重点技术领域、专利创新机构与主要发明人等,通过可视化方法展示该技术领域的创新情况与研发态势。结果表明:目前,苎麻机械化生产技术处于高速发展期,其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中国,研究方向集中在脱麻技术、纺织材料和脱胶工艺等方面;苎麻纤维剥制处理和苎麻机械化种植、收获为苎麻机械化生产技术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提出了展开农机农艺融合的苎麻种植生产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加强苎麻联合收获、纤维剥制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加强苎麻纤维物理性脱胶技术的创新性研究,以促进我国苎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芦笋机械收获技术的特点,将现有芦笋收获机分为集中式和选择式2大类,分别对2种类型收获机的收获原理、作业特点和工作效率进行详细分析,并指出集中式和选择式收获机各自存在的关键问题。在分析芦笋田间生长形态的基础上指出,三维识别定位和机器人技术是最有可能成为解决芦笋高效收获的关键技术,将其应用于芦笋收获作业,并提高算法的实时识别效率,可以提高作物探测精度和分离收获效率,从而降低收获过程损失。通过与新型种植模式的集成,机器人收获技术必将解决芦笋机械化收获这一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17.
蔬菜采后预冷是蔬菜产业化生产冷链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我国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蔬菜采后预冷。文章在分析蔬菜采后预冷的重要性和预冷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工程化研究特征着手,探讨了蔬菜采后预冷工程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推动蔬菜预冷工程化研究的几点建议,以期通过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4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在3种收获方式下的产量损失情况。[方法]以人工完全收获为参照,研究了谷物联合式收割机直接收获法与人工分段收获法在4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种子收获过程中的产量损失情况,同时研究了不同清选方式对种子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农户人工筛选种子的质量水平。[结果]扁穗冰草和新麦草适合于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与人工完全收获的产量相比,收获率分别达到76.0%和66.1%。无芒雀麦种子以人工分段法收获的效率最高,达到74.7%。高羊茅种子的落粒性较强,联合式收割机收获和人工分段法收获的产量损失均超过50%,应考虑适当提前收获时间。[结论]该研究为当地小规模种植基地与农户分散种植并存的牧草种子生产方式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