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人格特质研究采取针对性、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办法:应用SCL-90和16PF测量工具对我校2004级东莞校区2114名新生进行测试,并对SCL-90测查阳性学生回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SCL-90任一因子分≥3为阳性者共有164人,阳性检出率为7.9%,总分≥160或阳性项目数≥43为可疑阳性,有556人,可疑阳性检出率26.9%;16PF的心理健康因素均分为24分;全院新生与阳性检出者的16种人格因素进行比较,其中12个因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对SCL-90总分与16种人格因素之间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中稳定性、自律性、兴奋性、有恒性、忧虑性、紧张性、怀疑性的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结论:我院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并非心理健康“高危人群”;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职学校的学生存在综合素质不高,行为习惯和心理上存在承受能力较弱、依赖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等方面的缺陷,把其作为独立群体,对其人格特质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把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实验组每周增加2次登山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为90min,强度控制在心率130~150次/ min,实验周期18周。实验前后利用卡特尔16PF量表分别测试人格特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组16PF人格因素中的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和敢为性得到显著提高(P﹤0.05),表现为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独立积极,养成敢于担当的良好品质;怀疑性降低(P﹤0.01);表现为依赖随和,易与人相处,改变了怀疑刚愎,固执已见的不良习惯;登山运动项目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登山运动作为运动处方应用于塑造中职学生人格特质等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护生的心理状况是护理教学质量的体现,同样也是提高人群生命健康水平的前提之一。本研究将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总体幸福感、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探寻三者间的关系。调查发现:(1)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全国青年常模差。(2)护理专业与临床专业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在"焦虑"、"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和"对健康的担心"四个维度上存在差异;心理健康状况在"阳性项目均分"维度上存在差异。(3)总体幸福感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性格内向、温和、理智、情绪稳定、固执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16PF)为测试工具,共收集了1 423名高职学生的有效调查数据.在这些有效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学生的总体人格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的人格因素,结果显示,高职学生没有明显的人格缺陷,多数学生处于常态水平;但个性特征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扩大,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层级化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凸显,通过对现今高职学院心理课程与学生心理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层级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并在实施中需要加强的问题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68-270
调查湖北东部农村接受职业教育学生的人格特质,为鄂东地区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提供数据支持。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测评参加职业技能培优学生的人格特质,通过与普通职教学生的人格特质进行对比发现:技能培优学生人格特质中的低世故性、高自律性、高稳定性、高实验性和高恃强性是职教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鄂东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工匠精神突出表现在人格特质的差异,工匠精神的人格特质塑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塔里木大学有代表性的500名学生样本进行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测试的基础上,阐述新疆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目的和意义,指出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方法;引导大学生充实与发展自我,不断塑造和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健康人格;明确新疆高校加强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初一到初三的1363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可以通过黑暗人格的精神病态维度预测其霸凌行为,也就是说,高家庭SES中学生的黑暗人格特质较少,因而其产生霸凌行为的可能性较小,同时,在家庭SES影响校园霸凌的过程中主要是精神病态起显著的中介作用。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家庭投资理论与人格特质研究,即对于中学的教育来说,应当注重其正性人格的培养,降低其黑暗人格特质,有效降低校园霸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人格在社会支持和专业适应性之间的作用,采用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社会支持量表(SS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7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有少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极其不适应;大学生专业适应性在社会支持水平和人格特质上有显著差异;专业适应性与社会支持和内、外向性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和精神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和人格特点进入总专业适应性的回归方程,可以有效预测专业适应性,人格在社会支持和专业适应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高职学生中有针对性开展健康人格教育是目前职业教育一项重要工作。通过选取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人格特征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并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教育、家长参与高职院校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工作、师生良性互动推进学院对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目标的完成、调动社会力量拓宽高职院校学生健康人格培养途径四个方面提出健康人格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林类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伟  陈遇春  王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178-10179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杨陵职业技术学院307名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农林类高职生这一群体中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占12.05%;SCL-90各因子分值均高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而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男女生样本Z检验的结果差异并不显著;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加强健康人格培养是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求,是高职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要求。为此,家长要更新观念,加强自身人格完善,起到榜样作用。学校应该学习和研究健康人格的内涵,引导学生置身于社会大环境的正能量中,培养积极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健康人格培养创造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对某高职院校的276名高职新生进行学习适应与学习倦怠的调查,以全面了解其学习适应性状况。结果表明,高职新生的学习适应水平中等偏上,且男生高于女生;高职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其中女生有较多的学习低成就感,城镇高职生的学习情绪相对低落;高职新生的学习适应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基于此,有必要加强高职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和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其学业的发展和自身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自编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大学生职业决策因素量表”调查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500名高职学生。结果表明:在校高职学生总体上处于职业未决状态;存在性别和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差异;在年级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二年级是高职学生职业决策发展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5.
王晓炜 《河南农业》2007,(18):47-48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职生成才的的关键因素,而作为高职学院的学生在心理方面又存在自身的特殊性,如自卑感较强、自信心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情绪严重、孤独与抑郁倾向等问题。分析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一些解决对策,对于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帮助高职生早日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387名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高职生的学习动机。结果发现,高职生的内生动机显著高于外生动机;在热衷性和追求回报两个维度方面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热衷性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的追求回报则显著高于女生;高职生在外生动机方面有显著的生源地差异,特别是在关注人际竞争、选择简单任务两个维度方面,来自城市的学生均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高职生的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在内生动机和挑战性维度上,2012级的学生显著高于2011级的学生,在外生动机和依赖他人评价维度上,2011级学生则显著高于2012级学生。因此,教师应实施教学策略,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对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9~2012年的高职新生,通过做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普查,发现得分在160分以上的学生中有留守经历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对160分以上的学生进行UPI(大学生人格问卷)进一步测查,结果显示,有留守经历的学生心理问题是其他学生的3倍左右。这些心理问题将严重影响这类学生今后的生活,社会、家庭、学校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招收实验生是中高职衔接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在招生方面的新举措。实验生也逐渐成为了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群体的一部分。相对于统招学生,实验生在知识基础、思想观念、心理健康方面都存在相当程度的缺陷。实验生管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建立起以心理疏导为中心、思想教育、专业养成为两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的三位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实验生管理模式,有利于实验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教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度下的心理辅导运行机制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该学院采用心理导师的建立与选拔,运用班级辅导和个别辅导策略等心理辅导运行机制,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显著提高,达到人格的健全与发展,实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目标。这种心理辅导模式对我国的本科生教学改革与管理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女研究生心理健康及其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女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对华南地区某农科高校249名女研究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被试SCL-90总分超过160分占22.49%,SCL-90总分及其多数因子显性高于全国成人常模;研究生的健康水平与人格密切相关。结论: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值得重视,人格的培养和完善有利于促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