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自1973年以来,我们连续五年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的幼穗分化过程,幼穗分化与植株营养生长之间的关系,影响每穗小穗数和结实粒数的关键时期,以及水、肥、密栽培技术措施对于幼穗分化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对小麦幼穗分化的分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划分;明确了春小麦幼穗分化各时期的植株外部形态指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辽春1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新品种辽春18号为辽春10系选品种,200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鉴定结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选育经过辽春18号,原代号先后为“辽10选系1”和“辽99选29”。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为了提纯复壮辽春10号,1999年在田间种植了1 000余个穗行。在田间调查中发现有2个变异穗行表现与众不同,其中一个行号为29的穗行,株高比辽春10号矮5 cm左右,麦穗为长方形(辽春10号为纺锤形),顶部小穗着生稍密。比辽春10号抗倒伏;籽粒饱满,粒质好,与辽春10号相同;千粒重比辽春10号高5 g左右;生育期与辽春10号相同,为特早熟品种。2000年…  相似文献   

3.
在春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三叶期、拔节期、孕穗期三个时期,对辽春18号春小麦追施氮肥,探讨其对辽春18号春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可使小麦株高增加、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穗粒重增加。在三叶期施用氮肥,可使小麦有效穗数最多。拔节期追施氮肥,小麦产量最高,其次是孕穗期追施氮肥的小麦产量,最后是三叶期追施氮肥小麦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辽春12号"是由辽宁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用"辽春6号"做母本,以"铁春1号"为父本,采取品种间杂交的育种方法,经过8个世代的精心选择而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春小麦新品种,已于1997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水稻穗部内源激素含量随穗分化进程的变化动态及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直立穗型粳稻品种为试材,分析了正常生长及在不同发育时期喷施赤霉素(GA3)时,幼穗内源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与赤霉素含量的变化动态及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穗分化进程,穗部GA3含量呈现先降后增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分析tae-miR167d及其靶基因ARF12在小麦品种济麦22和西农889相同时期不同器官和不同时期相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冷胁迫前后8个小麦品种叶片和幼穗中表达水平,以明确tae-miR167d及其靶基因ARF12在小麦中的表达时空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品种中冷胁迫前后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济麦22和西农889相同发育时期的叶片、叶鞘、茎和幼穗中tae-miR167d和ARF12的表达水平不同,并且随着发育时期的变化,tae-miR167d和ARF12的表达水平也发生变化。分析8个品种正常条件和冷胁迫下叶片和幼穗中tae-miR167d和ARF12的表达情况,发现除临麦4号的幼穗及周麦22和濮麦053的叶片以外,其余品种的叶片和幼穗中tae-miR167d和ARF12表达呈负调控关系;以济麦22的叶片和幼穗为参照,发现多数情况下,叶片中tae-miR167d的表达量低于ARF12,而幼穗中tae-miR167d的表达量高于ARF12。上述结果表明,在小麦的发育过程中,tae-miR167d和ARF12表达水平在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处于动态变化中,受到冷胁迫后二者呈负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7.
 大麦幼穗分化进程与植株外部形态关系密切,1997年对5个大麦品种(品系)、不同播期的幼穗分化与叶龄、叶龄余数和叶枕距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幼穗分化各阶段的叶龄基本一致,不同品种同一播期幼穗分化各阶段的叶龄有明显差异,弱春性品种主茎总叶数较多,幼穗分化起步迟,进程慢,春性品种主茎叶数较少,幼穗分化起步早,进程快。应用叶龄、叶龄余数和叶枕距等指标来判断幼穗分化各阶段,对于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促进小穗分化和小花发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播期对夏谷幼穗分化及叶龄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夏谷品种幼穗分化进程及各分化阶段与叶龄指数之间的关联,为谷子生产调控和生长模拟提供依据。【方法】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试验基地,以抗拿捕净除草剂夏谷品种济谷16和糯性新品种济谷18为材料,于2015年4月29日至7月8日设置8个播期处理,处理间隔为10 d。60万株/hm2大田生产条件下按播期顺序种植试验小区。在5叶期,每个小区内标记生长均匀一致的谷子植株120株,之后到抽穗每隔1—2 d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3—5株,在OLYMPUS SZX16数显体视显微镜下剥去样品苞叶至露出完整幼穗,进行系统观察与拍照,并详细记载不同播期条件下2个品种在各幼穗分化阶段的叶龄以及成熟期植株的总叶片数。【结果】播期和品种对夏谷幼穗分化的方式及形态特征没有影响,依据营养生长期、生长锥伸长期、枝梗分化期、小穗刚毛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等5个幼穗分化阶段的特点,以济谷16的系列穗发育图片为例,清晰完整的描述了夏谷幼穗发育过程。播期对谷子生育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幼穗分化时期的起始时间和持续天数的变化引起。随着播期的推迟,幼穗分化时期的起始时间提前,由出苗后32 d变为22 d左右;幼穗分化过程的持续时间缩短,由28 d变为19 d左右;谷子生育期缩短,由109 d变为83 d左右。在不同的幼穗分化时期,叶龄和叶龄指数随播期的推迟变化趋势不同,而叶龄指数与幼穗分化时期在不同播期间保持着更为稳定的对应关系。2个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幼穗分化阶段与叶龄指数均符合直线回归关系,R2值在0.977—0.997,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幼穗分化期Y依叶龄指数X的直线回归方程通式为:Y=b X+a,且不同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对应的直线回归方程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济谷16、济谷18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幼穗分化时期与叶龄指数的直线回归关系不可以用共用的直线回归方程来表示。【结论】2个夏谷品种幼穗分化发育形态基本一致,但播期对2品种幼穗分化的影响有所不同。播期造成的幼穗分化时间的差异是影响谷子生育期的主要原因。根据植株外部叶龄状态判断谷子幼穗分化时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小麦高产品种幼穗分化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关中,黄淮麦区大面积种的几个高产小麦品种和具有高产性状几个品系的穗分化发育特性的研究表明,在幼穗分化过程中,提高单棱分化速率,增加单棱分化数目,延长二棱分化时期,是形成大穗(多小穗)的发育基础,促进分蘖穗与主茎穗在小花原基分化期达到同步分化,是形成穗匀发育基础,也可做为育种实践的相关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 小麦幼穗分化在越冬前所处的发育时期,是判断播种期是否适宜的重要标志.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进入幼穗分化期以及在分化过程中都要求一定的温度条件.因此,摸清品种的特性是十分必要的.几年来我们对以郑引一号为代表的春性品种,以百泉41、郑州76l为代表的半冬性品种进入穗分化期以及穗分化各时期对温度的要求进行了研究,以供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时参考.一、不同温度条件下幼穗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生态型小麦在春季分期播种条件下的幼穗分化进程与叶片出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叶龄与幼穗分化时期的对应关系因生态型而异,冬性品种幼穗分化各时期对应的叶龄均高于春性品种,不同生态型小麦幼穗分化同一时期内经历的叶片数目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以百农矮抗58、豫麦49-198、豫农949和偃展4110这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处理,研究了冬小麦拔节期幼穗抗霜冻力随幼穗分化进程的变化规律。在药隔期前后对4个品种进行了抗霜冻力鉴定,进而分析了不同品种、冬春性以及幼穗发育进程等对冬小麦抗霜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中百农矮抗58抗冻能力较强,其他几个品种抗冻能力相对较弱。随幼穗发育进程的推进,幼穗抗霜冻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从雌雄蕊末期发育进入药隔期,幼穗的抗霜冻力骤然下降,雌雄蕊分化期之前以及药隔期之后,抗霜力的下降趋势比较平缓,表明雌雄蕊至药隔期是冬小麦幼穗分化的低温敏感期;品种的抗霜性研究适宜在该时期展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郑旱一号等小麦品种幼穗分化发育的观察研究,明确了郑旱一号幼穗分化发育的特点。结果表明,郑旱一号的幼穗分化表现为单棱期长,二棱期短,主要以单棱期越冬,属冬性品种;郑旱一号的小穗数、分化小花数、穗粒数少于参照品种,但其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分蘖成穗数高于参照品种,千粒重的优势则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半冬性品种豫麦2号和春性品种豫麦7号为参照品种,对豫麦10号的幼穗分化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豫麦10号的冬春性介于两个参照品种之间,且明显倾向于春性。它的穗分化后期较长,奠定了其穗大粒多的基础。豫麦10号幼穗分化全过程历时天数因播期不同而有差异,而播期早晚对其穗分化进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越冬前的生长,相对而言,早播的幼穗分化前期短,后期长,晚播的前期长,后期短。通过对豫麦10号不同播期下的穗分化观察和外部形态的对照研究,确定了本品种穗分化时期和叶令及生育期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生态型小麦在春季分期播种条件下的幼穗分化进程与叶片出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叶龄与幼穗分化时期的对应关系因生态型而异,冬性品种幼穗分化各时期对应的叶龄均高于春性品种,不同生态型小麦幼穗分化同一时期内经历的叶片数目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小麦幼穗发育进程及温度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幼穗发育的进程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温度又是控制幼穗发育的极其重要因素。在小麦生产中我们可以通过整调播种期来控制幼穗发育进程,使其向着有利于丰产的方向发展。但由于目前对所选用品种的幼穗发育各时期对温度要求了解不够,往往由于播期不当,致使小麦幼穗发育处在不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有时因幼穗发育过快而遭受冻害,有时因播期过晚使幼穗发育推迟,穗粒数减少,穗重下降,因而影响产量的提高。为此,几年来我们研究了河南几个主要当家品种通过春化阶段进入幼穗分化期对温度的要求,以及在幼穗发育各时期对温度的反应,为提高穗粒重、适期播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辽春22号是由辽宁省农科院作物所从辽春10号(曾多次被国家农业部列为优质小麦重点推广品种,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优良变异植株中选育成功的面包专用春小麦新品种,具有强筋、优质、高产、多抗等特点,已经在201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特征特性1.植株性状:幼苗直立,剑叶略披,叶片绿色,叶耳紫色,叶鞘上有蜡质。成株叶片数7个,株高94厘米左右,植株生长较为茂盛。  相似文献   

18.
小麦幼穗分化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6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幼穗品种幼穗分化特点及幼穗分化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态类型间幼穗分化存在明显差异;各主要分化期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最终产量影响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主要是通过协调幼穗各分化时期的长短来协调好穗,粒、重及其它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花粉管通道将燕麦总DNA导入宁夏主栽品种宁春4号小麦,对导入后代中筛选到的部分变异品系进行幼穗分化发育特性观察发现,小麦幼穗发育进程与植株外部营养器官的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变异品系的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与宁春4号小麦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单棱期变异品系持续时间短于受体;二棱期和雌雄蕊分化期变异品系的持续时间长于受体;药隔期各变异品系持续时间不一致.幼穗分化的特点显示变异品系具有形成大穗多小穗的可能.方差分析表明,变异品系与受体在穗长、结实小穗数和主穗粒数上均有差异.幼穗分化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可能与燕麦DNA的导入有关.  相似文献   

20.
玉米叶龄指数与穗分化及外部形态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3个玉米品种晋单45号、忻0003-1×忻9814-3-1、忻单226叶龄指数与穗分化及外部形态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雄穗分化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穗分化与外部形态互相协调生长;晋单45号与忻0003-1×忻9814-3-1主茎总叶片数大体相同,幼穗分化时期基本一致;3个品种相同的穗分化阶段的叶龄指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