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pH和氨氮对魁蚶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魁蚶稚贝生存的适宜pH范围为7.5~8.5,在pH为8.5时生长及存活最好;氨氮浓度越高,魁蚶存活率越低;魁蚶稚贝对氨氮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在实验条件下,魁蚶稚贝对氨氮24h,48h,72h,96h的LC50分别为85.46,69.48,40.59,24.53mg·L-1,安全浓度为2.45mg/L。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pH和氨氮对魁蚶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魁蚶稚贝生存的适宜pH范围为7.5~8.5,在pH为8.5时生长及存活最好;氨氮浓度越高,魁蚶存活率越低;魁蚶稚贝对氨氮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在实验条件下,魁蚶稚贝对氨氮24h,48h,72h,96h的LC50分别为85.46,69.48,40.59,24.53mg·L-1,安全浓度为2.45mg/L。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育苗用水的水质指标,进行了总氨态氮对海湾扇贝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8.20~8.30、水温为21.5~22.5℃、盐度为27~28条件下,总氨态氮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率的24 h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为3.089 mg/L(非离子氨态氮NH_3-N=0.194mg/L),最大毒物允许浓度(MATC)为0.86~1.80 mg/L(非离子氨态氮NH_3-N=0.054~0.113 mg/L);在pH为7.95~8.10、水温为23~25℃、盐度为27~28条件下,总氨态氮对浮游期幼虫(2日龄)存活的48 h半致死浓度(LC_(50))为7.801 mg/L(NH_3-N=0.342 mg/L),96 h LC_(50)为2.445 mg/L(NH_3-N=0.107mg/L),144 h LC_(50)为1.294 mg/L(NH_3-N=0.057 mg/L);对浮游期生长的144 h EC_(50)为2.023 mg/L(NH_3-N=0.089 mg/L);浮游期的MATC为0.37~0.66 mg/L(NH_3-N=0.016~0.029 mg/L);总氨态氮浓度≤2.03 mg/L(NH_3-N≤0.089 mg/L)时,均有幼体变态为稚贝;变态期(眼点出现至变态成稚贝)幼体眼点出现率的192 h EC_(50)为1.460 mg/L(NH_3-N=0.064 mg/L),变态率的408 h EC_(50)为1.927 mg/L(NH_3-N=0.085 mg/L)。研究表明,根据各个时期的EC5推测,海湾扇贝育苗期间,在pH为7.95~8.10条件下总氨态氮浓度控制在0.40 mg/L(NH_3-N=0.018 mg/L)以下最佳,本研究结果为完善海湾扇贝生态学及育苗期间的水质调控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pH和氨氮对毛蚶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蚶稚贝生存的适宜pH范围为7.5--8.5,pH为8.0时生长及存活最好;氨氮浓度越高,毛蚶存活率越低;毛蚶稚贝对氨氮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在实验条件下,毛蚶稚贝对氨氮24,48,72,96h的TLm分别为96.33,74.16,43.63,20.36mg/L,安全浓度为2.04mg/L。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早期发育阶段对总氨态氮(TAN)和非离子氨(UIA)的耐受性,在水温为21~24℃、pH为7.9~8.3、盐度为27~30条件下,开展了TAN对菲律宾蛤仔受精卵、D形幼虫(壳长为103.2μm±3.0μm)和稚贝(壳长为318.1μm±27.3μm)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TAN对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孵化率的24 h EC_(50)为7.29 mg/L(UIA浓度为0.502 mg/L);对D形幼虫死亡率的96 h LC_(50)为7.94 mg/L(UIA浓度为0.212 mg/L);对稚贝死亡率的96 h LC_(50)为49.0 mg/L(UIA浓度为2.10 mg/L),对稚贝壳长相对生长的96 h EC_(50)为4.9 mg/L(UIA浓度为0.21 mg/L);对稚贝壳高相对生长的96 h EC_(50)为10.5 mg/L(UIA浓度为0.448 mg/L);菲律宾蛤仔对TAN的耐受能力为稚贝D形幼虫。研究表明,菲律宾蛤仔育苗期间非离子氨浓度控制在0.020 mg/L以内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对四角蛤蜊稚贝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静水水生生物测试方法,分别在24、48、72和96 h观察四角蛤蜊稚贝的死亡数,并计算出氟苯尼考的安全质量浓度。[结果]氟苯尼考在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 930.65、1 585.86、1 415.32和948.64 mg/L,氟苯尼考对四角蛤蜊稚贝的安全浓度为139.31 mg/L。[结论]该研究为四角蛤蜊人工苗种繁育过程中的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日本沼虾对消毒剂二氧化氯的耐受性.试验采用静水试验法,共设10组浓度梯度(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 mg/L),每组梯度设4个重复,在试验过程中记录每组浓度梯度日本沼虾的中毒症状和死亡尾数.结果表明,随二氧化氯浓度的升高,沼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96 h二氧化氯对日本沼虾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88.06、120.21、33.33、13.33 mg/L,二氧化氯对日本沼虾的安全浓度为3.46 mg/L.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亚硝酸态氮(NO_2-N)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受精卵孵化、幼虫存活生长和变态的影响,以天然海水为对照,在实验室条件下(15~18℃)进行了NO_2-N对虾夷扇贝受精卵孵化率、两种规格(壳长分别为129.4μm±14.8μm和145.4μm±7.4μm)浮游幼虫96 h存活和生长,以及对眼点幼虫(壳长为238.0μm±47.7μm,受试216 h)变态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O_2-N对受精卵孵化率的72 h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为1.07 mg/L,最大允许毒物浓度(MATC)为0.026~0.257 mg/L;对壳长为129.4、145.4μm浮游幼虫死亡率的96 h LC_(50)依次为0.306、3.24 mg/L,壳长相对生长率下降5%的96 h有效浓度(EC_5)分别为0.026、0.076 mg/L,96 h MATC分别为0.008~0.273 mg/L和0.016~0.291 mg/L;对眼点幼虫变态率的216 h EC_(50)为5.94 mg/L,216 h MATC为0.699~1.824 mg/L,壳长相对生长的216 h EC_5为0.078 mg/L。研究表明,小规格浮游幼虫较大规格对NO_2-N更敏感,建议虾夷扇贝室内人工育苗期间NO_2-N控制在0.030 mg/L以下,稚贝中间育成阶段控制在0.080 mg/L以下,本研究结果可为完善虾夷扇贝生态学及育苗期间的水质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蒜在四角蛤蜊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防病效果及应用方法。[方法]采用指数梯度设置法,研究了不同大蒜汁浓度(0、2、4、8、16、32 mg/L)对四角蛤蜊早期生长发育及停用大蒜汁后稚贝的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D型幼虫的孵化率随大蒜汁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高点出现在8 mg/L处(P0.05);浮游期间,幼虫的存活率随大蒜汁浓度的增加呈"S"型变化,以2 mg/L为最适浓度(P0.05)。随着大蒜汁浓度的增加,幼虫的变态率降低、变态延迟、变态规格小型化。长期连续投喂大蒜汁抑制了幼虫及稚贝的生长与存活。停用大蒜汁后72 h,各处理组稚贝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停用后第15天和第25天,各处理组存活率均大于85%(P0.05),但2 mg/L组和4 mg/L组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对生长优势(P0.05)。[结论]该研究为四角蛤蜊早期抗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为11~1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土霉素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受精卵孵化率、幼虫成活率、相对生长率、眼点出现率及变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 mg/L以下浓度的土霉素对虾夷扇贝受精卵的孵化率没有明显负面影响;8 mg/L以下浓度的土霉素对幼虫相对生长率、成活率和变态率无明显负面影响;1~8 mg/L浓度的土霉素,对刚选育出的初期面盘幼虫壳长以及浮游和变态阶段幼虫的相对生长率、成活率和变态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知重金属离子与消毒药物对澳洲龙纹斑幼鱼的急性毒性浓度,选用硫酸铜、硫酸锌、氯化镉、硝酸铅4种重金属化合物与二氧化氯、聚维酮碘、高锰酸钾、甲醛、食盐5种消毒药物,通过调配不同浓度,对澳洲龙纹斑幼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静水法测定9种消毒药物及重金属离子对澳洲龙纹斑幼鱼每隔24h的LC50(半数致死浓度)、LC100(绝对致死浓度)和SC(安全浓度)。结果表明,硫酸铜、硫酸锌、氯化镉、硝酸铅、二氧化氯、聚维酮碘、高锰酸钾、甲醛、食盐对澳洲龙纹斑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SC)分别为0.122 3、0.571 3、0.020 0、0.461 2、5.030 0、0.532 4、0.958 9、6.960 0、1.584 0mg·L~(-1)。综合分析认为,4种重金属化合物与5种消毒药物对澳洲龙纹斑的急性毒性的大小顺序为:氯化镉硫酸铜硫酸锌聚维酮碘高锰酸钾硝酸铅食盐二氧化氯甲醛。  相似文献   

12.
程龙  宋坚  何舟  宁军号  庞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33-12934,12949
[目的]为合理调控刺参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浓度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在pH8.O、水温20℃条件下研究氨氮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结果]氨氮对刺参幼参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18.6、288.2、244.5和212.1mg/L,安全浓度为21.2mg/L;非离子氨对刺参幼参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2.00、10.86、9.21和7.99mg/L,安全浓度为0.80mg/L。[结论]刺参幼参对氨氮的耐受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优氯净对皱纹盘鲍的毒性及消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优氯净(成分为有效氯)在水中的衰减、对主要水化学成分的影响和对稚鲍的毒性及杀菌作用。结果表明,有效氯浓度在海水中的衰减速度遵循有效氯含量-时间幂指数关系:C=at^-b(a,b>0)。优氯净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能有效地去除氨氮、亚硝酸氮及降低化学耗氧量。pH为8.01时,优氯净对稚鲍的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5.75、2.90、2.00、1.71mg/L(有效氯),0.5、2h的LC50为52.72、22.80mg/L(有效氯)。pH对优氯净的毒性大小有很大的影响。优氯净作用1、4、12h时,杀死90%以上育鲍海水中细菌的最低有效氯量分别为5.52、3.79、1.36mg/L。建议单独用10mg/L的有效氯浓度对育鲍水体进行消毒。如果对鲍鱼和水体一并消毒,就必须严格控制用药浓度及时间。  相似文献   

14.
谭树华  赵丽萍  官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52-18854
[目的]为养殖生产中杀虫剂和杀菌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换水式渔药毒性试验方法,研究溴氯海因等5种常用药物对克氏原螯虾成虾的急性毒性作用,求出相应的半致死浓度(TLM)和安全浓度(SC)。[结果]溴氯海因、三氯异氰脲酸、高锰酸钾、硫酸铜和二氧化氯对克氏原螯虾成虾24 h的TLM24值分别为35.76、155.88、45.58、132.45、565.00 mg/L;48 hTLM48值分别为20.28、94.76、27.54、75.25、313.31 mg/L;96 h的TLM96值分别为12.54、71.49、12.89、37.07、175.91 mg/L。5种药物的SC分别为1.96、10.51、2.65、12.82、28.95 mg/L。克氏原螯虾对5种水产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溴氯海因〉高锰酸钾〉三氯异氰脲酸〉硫酸铜〉二氧化氯。其中二氧化氯、硫酸铜、三氯异氰尿酸和溴氯海因可安全使用;高锰酸钾可用于成虾的泼酒消毒,药浴时浓度须低于常规用量,应根据虾规格大小调整使用浓度。[结论]克氏原螯虾对二氧化氯的耐受性最强,其次是三氯异氰脲酸和硫酸铜,而对溴氯海因、敌百虫、克虫威和敌杀死的SC要低得多,生产中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5.
温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86-12887,12918
[目的]探究杀虫双、杀虫单有机氮农药对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仔鱼的毒性。[方法]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将革胡子鲶仔鱼置于不同浓度的2种杀虫剂溶液中72 h并观察其中毒症状,对革胡子鲶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以及革胡子鲶幼鱼对杀虫双和杀虫单的安全浓度进行评价。[结果]杀虫双24 h LC50为272.367 mg/L,安全浓度为96.640 mg/L,属于低毒级;杀虫单24 h LC50为59.688mg/L,安全浓度为7.360 mg/L,属于中毒级。[结论]为安全合理地进行人工育苗的水质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表面活性剂对蓝点笛鲷幼鱼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表面活性剂对蓝点笛鲷幼鱼的毒性。[方法]采用半静水法生物测试,以蓝点笛鲷幼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对其急性毒性,[结果]2种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大小为:SDS〉DBS。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406 3、0.584 0 mg/L。SDS与DBS对蓝点笛鲷幼鱼的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2.022 0、2.858 5 mg/L和1.769 1、2.514 9 mg/L。[结论]SDS与DBS对蓝点笛鲷幼鱼为中等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应用臭氧与二氧化氯对活体泥蚶和牡蛎进行微生物净化处理。首先对泥蚶和牡蛎进行暂养吐泥,每5 h换水一次,收集排泄物经离心计算相对吐泥量;臭氧净化处理浓度分别为0.4、0.8、1.6 mg/L,二氧化氯浓度分别为5、10、20 mg/L。结果表明:经5 h暂养吐泥即基本完成;用臭氧浓度0.4~1.6 mg/L或二氧化氯浓度5~20 mg/L净化处理24 h,细菌总数减少90%左右,大肠菌群与致病菌则由净化前的超标变成净化后的全面达标;净化处理后的泥蚶与牡蛎在5 ℃的条件下保存,10 d以内存活率为100%,净化处理后的泥蚶保存10 d再进行微生物检测依然达标。得出简便可行的净化工艺流程为:暂养吐泥5 h,再用0.4 mg/L臭氧净化24 h,然后用尼龙袋密封在5 ℃条件下保存。  相似文献   

18.
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药物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方法]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以淇河鲫仔鱼为受试生物,以致死率为指标,研究了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结果]:①在同一暴露时间,随着硫酸铜和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增大,淇河鲫仔鱼的死亡率逐渐上升;②硫酸铜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8、2.5、1.6mg/L,安全浓度(SC)为0.16mg/L;高锰酸钾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14、3.95、3.04mg/L,安全浓度(SC)为0.304mg/L;③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在淇河鲫仔鱼疾病防治中,硫酸铜和高锰酸钾都应慎用或者适当降低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戊二醛尧苯扎溴铵尧蛋氨酸碘及二溴海因等4 种消毒剂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稚螺的 急性毒性遥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依次为苯扎溴铵>二溴海因>蛋氨酸碘>戊二醛、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 15.00尧39.95尧60.13尧91.88 mg/L;48 h LC50分别为7.59尧14.73尧32.02尧48.55 mg/L;安全浓度SC 分别为0.58尧0.60尧2.73尧 4.07 mg/L遥分析认为、在方斑东风螺的养殖过程中、推荐使用蛋氨酸碘、其在安全浓度以下可获得较好的消毒效果、 戊二醛和二溴海因不推荐使用、苯扎溴铵应谨慎使用遥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杀虫剂在稻田使用后对鱼类的毒性效应,以鲫幼鱼为测试生物,测定了5类7种稻田常用杀虫剂对鲫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吡虫啉对鲫幼鱼的毒性最低,24 h、48 h、72 h、96 h的LC50分别为56.946mg/L、53.655 mg/L、51.151 mg/L、49.604 mg/L,安全浓度为4.960 mg/L;毒性最高的为溴氰菊酯,24 h、48 h、72 h、96 h的LC50分别为0.032 mg/L、0.025 mg/L、0.019 mg/L、0.015 mg/L,安全浓度为0.002 mg/L。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吡虫啉、噻虫嗪和吡蚜酮对鲫幼鱼为低毒,噻嗪酮和三唑磷对试验鱼类为中毒,毒死蜱对其为高毒,溴氰菊酯对其毒性最大,为剧毒。该结果可为杀虫剂在养鱼稻田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