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鱼礁”就是将天然或人造的物体投放海中,改变海洋环境,供给动植物良好的栖息环境,达到培育资源,增加渔产的目的。由于“人工鱼礁”不但能诱集培育鱼类,它同时可以诱集许多不同的虾、蟹、贝类等,因此所谓“人工鱼礁”一词的“鱼”字,目前实已广泛地将生物对象扩大到藻,虾和贝等水产生物上。  相似文献   

2.
所谓人工鱼礁,就是利用生物对水中物体的行为特性,把对象生物诱集至特定的场所进行捕捞或保护的一种设施。人工鱼礁的研究涉及土木工学、生物学和渔业经济学等不同领域。  相似文献   

3.
人工鱼礁生态诱集技术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鱼礁是用于营造海洋牧场、调控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人工设施。人工鱼礁所形成的环境可以作为鱼类良好的栖息、庇护和产卵场所,有利于鱼类的生存和繁殖,因此对鱼类具有良好的诱集效应。本文从多个角度论述了人工鱼礁生态诱集技术的机理以及鱼类行为和生态诱集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人工鱼礁生态诱集技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主要发展方向,旨在为我国沿海人工鱼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峰 《齐鲁渔业》2014,(6):45-46
人工鱼礁是利用生物对水中物体的行为特性,将生物对象诱集到特定场所进行捕捞或保护的一种设施。人工鱼礁的建设对建设海洋牧场、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箱体礁(M1型)、三角形礁(M2型)、框架礁(M3型) 3种不同构造的人工鱼礁对黑棘鲷(Sparus macrocephlus)的诱集效果,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观察了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活动和分布影响。结果表明:未放置人工鱼礁模型时,黑棘鲷随机分布于各试验区域;放置的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均具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其中以有效空间最大、遮蔽效果最好的M1型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最佳; M2、M3型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随着礁体模型有效空间、遮蔽效果的减弱而逐渐降低,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3种鱼礁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差异可能由礁体模型的构造差异和黑棘鲷的习性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6.
国外简讯     
日本正式试建海洋“牧场”企业据报道,日本投资1亿日元于今年正式开始,将沿岸渔场扩建成海洋牧场。日本水产厅还计划在十年内将全国各地沿岸海域建设成海洋“牧场”。什么叫海洋“牧场”呢?具体地说就是利用海湾开辟大规模的增养殖场,使渔业从单纯捕捞转向养捕结合的渔业。海洋“牧场”的设想,是在海湾地区设置人工孵化设备、稚鱼培育场、人工藻场和人工鱼礁等。对饲养在“牧场”的鱼类用超声波和光进行诱集,实行自动投饵。同时还设置使成鱼集群的人工漂浮海藻站和大型鱼礁站,来管理鱼类从孵化到捕捞的整个过程。此外,在海洋“牧场”里还有文蛤、牡蛎、紫菜、裙带菜等贝藻类养殖场。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工鱼礁的发展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鱼礁是人们为了诱集并捕捞鱼类,保护、增殖鱼类等水产资源,改善水域环境,进行休闲渔业活动等而有意识地设置于预定水域的构造物。我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人工鱼礁最早的国家,人工鱼礁建设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如何?本文就此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构型的人工鱼礁对鱼苗的聚集效果,利用室内装置,在静水和流水条件下,研究了大窗箱型、大小窗箱型、“卍”字型和双层增殖型四种方形人工鱼礁及其不同组合对于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和黒鲪(Sebastes schlegelii)的聚集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水条件下,大小窗箱型对黑鲪的诱集指数最高,为0.74,双层增殖型对大泷六线鱼的诱集指数达0.8;而在流水条件下,大小窗箱型和双层增殖型诱集指数均大于0.6。在实验的四种礁型中,上述两种礁型的诱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建设人工鱼礁就是在海洋植树造林“建造海底森林”,目的是将广东沿海建设成富饶的海洋牧场。根据省人大议案,广东从2002年起,用10年时间,在广东沿岸约3600万亩幼鱼幼虾繁育区里,将建设12个人工鱼礁区,共100座人工鱼礁。其中,广东省政府出资兴建26座“生态公益型”(即全封闭,禁止开发利用)和4座“准生态公益型”(即半封闭,限制性地开发利用)人工鱼礁;  相似文献   

10.
祖国各地     
江苏投放人工鱼礁初见成效自1984年以来,江苏省在海州湾前三岛海域先后投放混凝土沉式人工鱼礁、石块等共2000多立方米,并设置了部分悬架浮式礁。混凝土鱼礁有箱型、X型和锥台型等几种,力图使其兼有诱集、栖息海洋生物和作为海面浮架同定物的双重用途。将海底沉式人工鱼礁与海面悬架浮式礁结合起来,并开展海珍品增养殖,这在国内尚属先行之举。为搞好此项工作,现已成立了前三岛海珍品增养殖试验站。  相似文献   

11.
<正> 1984年以来,江苏先后在海州湾前三岛海域投放混凝土沉式人工鱼礁、石块等2000多立方米,并设置了部分悬架浮式礁.混凝土鱼礁有箱型、X型和锥台型等几种,力图使其有中空能诱集、栖息海洋生物并作为固定海面浮架之用,率先在我国将海底沉式人工鱼礁与海面悬架浮式礁结合起来,并使人工鱼礁与海珍品增养殖相结合.为搞好增养殖工作,还成立了前三岛海珍品增养殖试验站.  相似文献   

12.
一、人工鱼礁和人工鱼礁产业 1、人工鱼礁的起源 人工鱼礁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人从事打猎、捕鱼、种植等活动.已有学者考证过,我国"罧业"的出现,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最晚也在汉代,距今约有2000年的历史.在古籍晋朝的《尔雅》一书中就有我国渔民"投树枝垒石块于海中诱集鱼类,然后聚而捕之"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建设人工鱼礁是修复海洋生境、养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钢筋混凝土鱼礁是常用的人工鱼礁类型,鱼礁竖板(侧板、内部间板)方形开孔是钢筋混凝土鱼礁结构设计中主要设计参数,竖板方形孔径大小是影响鱼类诱集效果的重要因素.以人工鱼礁区常见的礁栖鱼类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计制作具有不同方形孔...  相似文献   

14.
作者围绕人工鱼礁能改造渔场的科学依据,生产性鱼礁的集鱼效果,保护性鱼礁重大的作用,海珍品增殖礁的巨大潜力,以及游钓鱼礁的良好开端等专题进行论述和探讨,并分析了人工鱼礁的经济效益。最后,作者提出整治近海的主要措施,以人工鱼礁为基础工程,在配合人工藻场和人工放流,使渔场环境,不断改善,鱼类资源,永保昌盛。并为实现农牧化“耕海牧鱼”、“海洋牧场”开发的战略方针,开辟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现场海域人工鱼礁分布状态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天跃  章守宇  沈蔚  汪振华 《水产学报》2015,39(9):1350-1358
人工鱼礁的流场营造、鱼类诱集等建设目标,一般是通过单位鱼礁、鱼礁群等不同规模的形式实现的;实际投放的成千上百个人工鱼礁处于何种分布状态、它们是否满足单位鱼礁等规模要求,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利用空间聚类分析,借助基于划分的算法、基于层次的算法和基于约束的算法对投放后的鱼礁进行划分、归类或剔除,并选择单位鱼礁的重心、影响面积、鱼礁单体数量以及礁体间距4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人工鱼礁实际的组合聚类模式。结果显示3种空间聚类算法误差的排列顺序为:约束算法<划分算法<层次算法。通过对比分析,在基于约束的聚类算法下,最能反映人工鱼礁的实际集聚情况。  相似文献   

16.
人工鱼礁在我国开发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蓝色革命计划”和“海水农业”构成未来海洋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鱼礁即人为在水域中设置构造物,以改善修复和优化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为鱼类  相似文献   

17.
设置人工鱼礁是以环境与生物体有机统一的科学思想为依据的。实践证明,人工鱼礁可有效地发挥保护、增殖、集鱼的效能。所以因地制宜的设置鱼礁是建设近海渔场的重要措施。人工鱼礁是敷设海底、长期固定的结构件。设置人工鱼礁当以发展海洋捕捞生产和增殖资源、改善渔场环境为前提,明确改造自然环境使其适应生物生长规律的指导思想。藉以达到改善海洋鱼类栖息环境、增加资源并使鱼类等趋近或集中于鱼礁,提高生产和经济效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嵊泗人工鱼礁海域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明鱼礁生境中群落结构的组成情况,评估人工鱼礁投放取得的生态效果以及探索人工鱼礁投放对整个资源组成情况的影响,根据2004年-2007年嵊泗海域人工鱼礁区及周边海域和自然海域的资源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上述3个海域的资源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发现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150种,其中鱼礁区119种。鱼类和节肢类在生物量和数量上均占较高比例,为3个海域的主要资源组成。鱼礁区在历次调查中共发现季节性优势种类11种,随时间的推移,鱼类作为优势种的次数增多。同步调查中,鱼礁区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其余2个海区,最高丰富度和多样性分别为6.349和3.303,鱼礁周边海域分别为3.982和2.158,自然海域为5.751和3.003。3个区域之间,鱼礁区和自然海域的相似度最高;其次是鱼礁周边海域和自然海域;鱼礁周边海域与鱼礁区的相似度最低。结论认为,鱼礁的投放有利于生物的栖息和聚集,对鱼类的诱集和分布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三横山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诱集效果初探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汪振华  章守宇  王凯  赵静  许敏 《水产学报》2010,34(5):751-759
为了解人工鱼礁投放对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简称FM,以下同)的诱集效果,分别于2007年5、9月和2009年3、5、7月对上三横山人工鱼礁B区与泥底区进行了拖网本底和跟踪调查,并于2009年1-8月对下三横山人工鱼礁A区与鳗头山岩礁和泥底区进行了刺网调查。采用CPUE、Margalef种类丰富度d、经济种类数变化、Whilm多样性指数H′′等反映FM的资源状况。结果显示,(1)鱼礁A区和岩礁区在CPUE、种类丰富度、经济种和多样性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者各指标与泥底区皆存在显著差异(P<0.05);(2)鱼礁B区,投礁后CPUE和经济种类数都明显高于投礁前也大于同期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礁区平均丰富度水平高出同期对照区31.1%(P<0.05);多样性水平相对投礁前和对照区都有一定提高,但尚无显著差异(0.05相似文献   

20.
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鱼礁是用于营造海洋牧场、调控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增殖生物资源的人工设施.人工鱼礁投放入海后,受海水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礁体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出现明显的时空变化.文章综述了影响人工鱼礁附着生物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它因素,探讨了目前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研究的主要方向,以期为我国人工鱼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