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针对本林区更新造林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实施分类经营,由天然林采伐向天然林保护培育为主转变,进行人工造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在更新方式上,坚持以人工更新为主,促进更新和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针;在造林方法上,要因地适宜,科学筛选;严把质量关,做好人工更新造林的设计;更新要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适应新形势,加速林区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在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战略是林业。人工造林是林业建设的主要规划,更新人工造林是持续循环进步的探索途径。然而,人工造林的更新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是林业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增强人工造林的效果,必须明确人工造林更新存在的问题,以适应正确的补救措施,促进林业的发展。本文对人工林更新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提高人工造林更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更新造林是加速我国林业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营林模式。随着人工造林范围不断扩大更新,造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进行山区林地更新过程中,对造林密度和造林方法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山区林地的覆盖率,提高林木质量,保证林木健康生长,维护良好的生态平衡,在林木栽植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然后确定山区林地更新造林方式,促进山区林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论述了造林密度和林木生长的关系,然后论述了山区更新造林常用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林下闽楠更新层生境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根据林下更新层生境特点,结合专家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7个生境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判断矩阵,经过一致性检验,确定了7个生境因子的权重。应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3级评分标准和生境质量分级标准的林下闽楠更新层生境质量评价模型,并利用该评价模型对林下闽楠更新层生境进行客观全面评价与分析,验证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评价模型评价林下闽楠更新层生境质量,评价精度高,操作简便,为林下更新层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加大了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而仅仅依靠林地的自然更新,却不能够满足目前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工造林的发展就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在大兴安岭林区所进行的人工造林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措施。1.大兴安岭林区人工更新造林存在问题分析1.1设计施工存在问题目前本地区人工更新造林存在的所有问题中最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就是设计以及施工的问题。设计和施工是两  相似文献   

6.
沿海沙质岸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的更新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类型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试验结果,认为林冠下更新造林、留伐桩萌芽更新、隔行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带状(或块状)更新造林等方式适宜沿海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改造。在基干林带前沿,立地条件较差,防护要求较高,宜采用林冠下更新、隔行更新和留伐桩更新等方式。在基干林带后沿,立地条件较好,防护要求相对较低的防护林,宜采用带状更新,更新带宽以30m左右为宜,最大不能超过60m。对于林下天然更新效果较好的成、过熟林带,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7.
由于杨树人工萌芽更新造林的苗木,是采伐迹地内的伐根被清除出后,留在土壤里面的侧根盟发出来的,根系十分发达,吸收水肥的能力非常强,苗木生长十分茂盛.与传统的植苗造林相比,杨树人工萌芽更新造林不仅节约了成本和劳动力,还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树木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可以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si)全光造林和冠下人工更新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造林初期,全光造林红皮云杉的高生长和全株叶量高于冠下更新。单位叶量内营养元素(N、P、K)的含量冠下更新红皮云杉高于全光造林,但全析叶内营养元素的总含量则全光造林高于冠下更新红皮云杉。测定并分析春季林内与林外主要小气候因子对红皮云杉幼树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树是廊坊市主要造林树种,特别是近几年杨树速生丰产林面积成倍增长,目前将陆续到达采伐年龄。如何合理的安排采伐迹地更新,加快杨树人工造林的成林速度,缩短轮伐周期,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就成为了采伐林地更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为研究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管理及造林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7-8月,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荒山荒地、水湿地、火烧迹地)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的兴安落叶松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安落叶松幼龄林和中龄林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碳密度以及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幼龄林和中龄林落叶松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6.84~105.42,30.26~101.81g/kg,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其所占比例在63%以上,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幼龄林和中龄林落叶松各土层土壤碳密度分别为23.80~106.98,34.84~89.48t/hm~2,也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0~20cm土层碳密度占土壤总碳密度的60%以上,呈现表层聚集现象。幼龄林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土壤总碳密度(0~40cm土层)分别为火烧迹地(258.98t/hm~2)荒山荒地(249.24t/hm~2)水湿地(238.12t/hm~2),中龄林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土壤总碳密度分别为荒山荒地(263.92t/hm~2)火烧迹地(253.83t/hm~2)水湿地(249.44t/hm~2),且不同更新造林方式之间差异均显著。【结论】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在未来研究区造林实践中,建议选择火烧迹地、荒山荒地造林,对于水湿地应以保护和保护性利用为主,并且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表层土壤的干扰和破环。  相似文献   

11.
造林项目碳计量技术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项目周期理论及<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方法学,结合我国林业造林活动实际,把碳计量列入到非碳汇造林工作,并依据项目概念、项目建议书、项目审阅、评估与批准、项目实施监测、项目评价等活动,提出了造林项目碳计量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业CDM项目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林业CDM项目的特点和中国林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威胁的因素和发展潜力,对CDM的造林和再造林项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CDM的造林和再造林项目所面临的泄露问题及解决方案,为促进林业CDM项目的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Ⅰ-107树造林成活率,以一年生Ⅰ-107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春季造林前经晾晒处理的苗木水分含量、根系活力、苗木水势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苗木水分含量与根系活力的关系,探讨了晾晒处理天数、苗木水分含量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Ⅰ-107杨树苗木根、茎含水量都随着晾晒时间延长而降低,降低幅度根部>茎部。苗木造林成活率、根系活力、水势随晾晒天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湟源县林业发展现状,并提出湟源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因立地、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林难度不断增加,造林成本不断提高,资金的缺口越来越大,为此,提出增加资金投入,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快形成湟源县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造林再造林项目碳汇能力有效性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应对因大气中CO2含量大幅增加而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通过造林再造林增加森林CO2吸收汇,已成为减少CO2排放之外的一项重要措施.造林再造林项目的碳汇能力会受制于与其相关的碳基线、碳泄漏和碳汇非持久性3个主要因素,因而引出项目碳汇能力的有效性问题.以此3个主要因素作为判别指标,构建造林或再造林项目碳汇能力有效性判别体系,并详细分析各指标的识别与计量技术.最后提出判别造林或再造林项目碳汇能力有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青杨实生苗和青杨截杆扦插,在同等条件下造林,对其成活率、保存率和造林成本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高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高于植苗造林,造林成本低于植苗造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土壤剖面调查和采样测定,以土壤条件作为限制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分析了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并采用PCA三维排序对造林地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同时,通过建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不同立地类型造林地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反映土壤盐分特征的总盐及Cl-、K++Na+、Mg2+、SO42-、Ca2+、CO32-各盐分离子、碱化指标pH值、反映土壤肥力特征的有机质、速效N和度量土壤板结程度的容重是开发区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农业开发区造林地可划分为8种立地类型,即轻盐渍化型、轻盐渍化-碱化型、轻盐渍化-板结型、中盐渍化型、强碱型、盐土型、中盐渍化-钙积型、轻盐渍化-氮丰型;各立地类型造林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为0.279~0.494,属中低水平,其中轻盐渍化-氮丰型评价指数最高,盐土型最低.总体而言,开发区造林地整体处在一种低质水平,而盐碱化、低养分和板结是造成开发区造林地土壤质量差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8.
香榧生长习性及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香榧发展慢、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问题,结合对其生长习性的观察,在分析以往造林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集成并开展有针对性的造林试验,从中发现合理选择香榧苗木类型、起苗和造林时做好苗木保护措施、苗期遮荫、苗木浅栽并加强幼林管理是提高其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通过生产实践推广,造林成活率由过去不到4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铜鼓县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当前森林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业务的需要研制的一个应用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快速应用程序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进行开发.使用ACCESS 2000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具有森林资源数据输入、统计、查询、更新、输出以及森林立地评价、森林资产评估和造林设计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目前: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95亿hm^2。土壤盐碱化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原因主要是不适当灌溉、植被破坏和海水内侵。盐碱化的土壤,其物理与化学性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般情况下,孔隙度减小,土壤易于板结,透水透气性变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C,N矿质化程度降低,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中过量的盐分离子对植物的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都有抑制作用,一些离子还可以对植物进行直接毒害,引起植物的形态和结构发生变化。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盐分胁迫也有了一定的应对措施,如拒盐,稀盐,排盐等,以减少盐分对自身的危害。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改良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的方法包括工程措施、耕地措施和综合措施。植树造林是改良盐碱地的生物措施之一,不但可以改善环境,抑制土壤盐碱化,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盐碱地生产林木果品,提高盐碱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在盐碱地造林过程中,要注意选择耐盐树种,把握造林时机,采用先进技术,加强抚育管理,以确保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