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海南坡鹿是中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田保护区经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海南坡鹿种群取得稳定发展,目前坡鹿种群数量已经发展到300余头,但是影响海南坡鹿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该文从人类活动、坡鹿栖息地、蟒蛇捕食坡鹿、坡鹿遗传多样性及坡鹿的疾病等5个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保护对策,为保护海南坡鹿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使海南坡鹿种群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1999年广州动物园从海南引进一对海南坡鹿进行饲养和繁殖,至今已繁殖5胎,成活4头,成活率达80%。海南坡鹿在广州地区的发情期为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发情高峰期为1~2月,妊娠期237—240天。海南坡鹿的精饲料以正大康地公司出口的奶牛D19颗粒料为主,辅以黄豆、苹果、番薯,草料以象草和苜蓿草为主。海南坡鹿引种到广州地区进行繁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一、保护区基本情况大田珍贵动物保护区是以保护海南坡鹿为主的保护区,总面积为2,533ha,其中灌木林1,265ha,低平草地1,013ha。建立保护区之前,由于只猎不护,以致坡鹿濒于灭绝。到1978年止,仅剩下46头左右。近年来,由于建立了保护区,坡鹿数量有所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到1985年止,大田保护区就有116头左右,比建保护区前约增长了2.5倍。为了探讨保护区植被现状及坡鹿食性问题,笔者曾经先后三次深入保护区进行调  相似文献   

4.
海南坡鹿(Cenvus eldi hainanus)是中国特有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草地类型是海南坡鹿重要的生境类型,为了弄清楚火烧草地后对海南坡鹿坡鹿栖息地的影响,我们在1~10月份内采用了样地法和样线法分别从坡鹿食物量变化、外来植物覆盖度变化、坡鹿对栖息地选择的变化及其行为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查,经调查发现海南坡鹿的食物量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内平均每月分别为953.7g/m~2和903.3g/m~2;外来植物的覆盖度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内平均每月分别为12.7%和7.9%;坡鹿对火烧地和非火烧地的选择分别为55.3%和44.7%;坡鹿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的各种行为比是:采食60.7%和39.3%;运动53.3%和46.7%;休息44.4%和55.6%。  相似文献   

5.
大田自然保护区是海南坡鹿的主要栖息地,由于受自然演替、过度放牧和外来有害植物入侵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海南坡鹿生境质量日益退化,严重威胁海南坡鹿的保护和发展。该文就海南坡鹿生境退化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种植牧草、轮牧放养、耕耙撂荒、人工除杂、火烧更新和镶嵌式分片改造和重建海南坡鹿适宜的生境。  相似文献   

6.
海南坡鹿是珍稀的热带鹿种,仅分布于我国海南岛,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海南坡鹿,对于保护我国鹿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海南坡鹿的起源与进化、栖息地选择、保护与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期为海南坡鹿科学、有效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76年成立以来,除了每年进行的海南坡鹿专项调查以外,没有开展过该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由海南省林业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海南师范学院等单位及有关保护区组成的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队,于1997年6月和11月对大田保护区进行了重点地区专项调查,现将调查的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短波     
海南坡鹿摆脱灭种厄运近日,海南省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中心完成对全省海南坡鹿的普查工作,结果证实海南坡鹿适应了野外栖息环境,自然交配、繁殖成功,目前总数量达到1785只,摆脱了物种灭绝的厄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海南坡鹿资源、保护管理现状的论述,提出海南坡鹿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野生无价     
要让人们懂得和遵守树木的权力,山岳的崇高,个体的完美和荒原的价值。 ——约瑟芬·约翰逊   野生, 60年代初约 350万只,今天不足 60万只;藏羚羊 1990年前有几十万头, 1995年有 10余万头,今天只有 5万头;野骆驼 100年前有 2万头, 80年代初有 2500头,今天只有 700头;白鳍豚 1980年有 400头, 1990年 150头,而今长江中不足 20头;华南虎 1949年有 4000只,今剩约 30只;东北虎 1976年 151只,今天只有 9~ 13只;远东豹 1970年仅吉林省有 50只,而今整个东北地区仅存 7~ 12只……   当朱、扬子鳄、海南坡鹿的野生种群数量由…  相似文献   

11.
掌握海南坡鹿一般临床性检查,是开展疾病防治诊断的重要前提工作,只有掌握了临床检查,才能准确的了解坡鹿的健康状况。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与观察,该文阐述了海南坡鹿一般临床性检查:体温的检查;呼吸频率的检查;采食与反刍的检查;胃肠道的检查;心搏频率的检查;排粪及粪便检查;排尿及尿液的检查。不同年龄、性别的坡鹿个体各种指标的检查结果有所差异;坡鹿在静止或者是运动状态下各种指标的检查结果也不相同。文章提出了相应的临床性检查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2.
Hainan eldi’s deer is a precious species of deer in the tropic zone, it is regarded as the first-class animal under protection in China. Based on all-year-round observation on the deer’s feeding habit in the reserve from 1985 to 1988, we discovered that Hainan eldi’s deer is a euryphangous herbivore. They take various herbs as their main food and have fairly strong selectivity for woody plants, especially tending to cat the tender parts of plants and some fruits and flowers. Like other species of deer, they also like to lick the alkaline soil.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n the feeding and choosing food characteristics of Hainan eldi’s deer, and on the palatability of the main plants in the reserve.  相似文献   

13.
Hainan eldi's deer is a precious species of deer in the tropic zone,it is regardedas the first—class animal under protection in China.Based on all-year-round observation on thedeer's feeding habit in the reserve from 1985 to 1988,we discovered that Hainan eldi’s deer is aeuryphangous herbivore.They take various herbs as their main food and have fairly strongselectivity for woody plants,especially tending to eat the tender parts of plants and some fruits andflowers.Like other species of deer,they also like to lick the alkaline soil.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n the feeding and choosing food characteristics of Hainan eldi’s deer,and onthe palatability of the main plants in the reserve.  相似文献   

14.
目前麋鹿在迁地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已在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保护区等全国50多处麋鹿饲养场所拥有圈养种群.但其种群的发展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受到遗传多样性较低、目标种群数量过小、人类干扰、疾病风险、生存条件的局限、管理方式较传统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加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管理、强化栖息地保护管理、制定种群数量调控政策、加强安全监测、建立科学监测体系及网络、完善保护管理体系等圈养麋鹿种群的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武陵山区珙桐群落生物多样性与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武陵山区的后河自然保护区与七姊妹山保护区的典型珙桐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珙桐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各层次生物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该种群前期生长不稳定,达到成熟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平衡.由于珙桐种子萌发困难,导致种群缺乏有性繁殖所需的幼苗、幼树,其天然更新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6.
二蹬岩林麝、猕猴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市,是1个以保护林麝、猕猴为主的省级专类保护区。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121科309属504种。其中:包含国家级保护植物6种。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维管植物属的分布类型有14个。其中:温带属144种、热带属115 种。植物区系具温带特性,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多心皮、古老孑遗植物的存在表明, 该植物区系起源古老。保护区的植被群落可以划分为5种类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灌草丛林及竹林,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给林麝、猕猴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西龙虎山和银殿山两个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随机抽样,针对11项限制社区发展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相关性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居民自身条件欠缺、社区自然禀赋欠佳和社区与外界关系不顺制约了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社区可利用资源、政府行为和保护区留给社区的生存空间等与居民对保护区的态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提出通过有效劳务输出、发展地方农业经和减少社区居民对限制社区发展因素的负面感知可有效改善保护区周边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7年、2006年和2010年的Landsat5TM遥感影像及地形图,分析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25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987~2006年间,林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增加287.84hm^2和227.92hm^2,水域、草地和沼泽有所减少,其中草地减少最为明显,减少了337.53hm^2。2006~2010年间,草地面积增加了273.64hm^2,耕地、林地和沼泽均有所减少,耕地面积减少最多,为171.86hm^2。围堤修建、意杨栽种和耕地开垦导致了湿地退化、土壤旱化,是引起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珍稀动物麋鹿的保护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麋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内外学者在麋鹿种群健康繁衍和保护事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中介绍了麋鹿的生物学特征、种群、行为学、生境学、遗传多样性、药用价值及国外研究现状,提出国内需在分子细胞生物学层次上开展麋鹿的相关研究工作,以促进麋鹿种群的保护和健康繁衍.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把景观生态学思想融于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中,根据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提出了大丰市麋鹿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流程,并通过对麋鹿生态习性及景观适宜性评价,针对大丰市麋鹿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着重论述了自然保护区中三个重要功能分区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