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孙瑞林  曹艳 《黑龙江水产》2007,(3):23-24,31
为提高穆棱市池塘养鱼单产和经济效益,2006年穆棱市马桥河镇水产站利用镇鱼种场一口10亩池塘,进行了颗粒饲料驯化主养鲤鱼高产试验,经过135天饲养,10亩池塘共产商品鱼3600kg,平均亩产360kg,创穆棱市池塘养鱼单产最高水平。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1、池塘。池塘1口,面积1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我市池塘养鱼单产和经济效益,1996年我站利用市鱼种场1口10亩池塘,进行了颗粒饲料驯化,主养鲤鱼高产试验,经过133天饲养,10亩池塘共产商品鱼3600kg,平均亩产360kg,创我市池塘养鱼单产最高水平。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 1、池塘。池塘1口,面积10亩,呈长方形,东西走向。底池厚为15至20cm,平均水深2m。 2、水源。水源为河水,水量充足无污染,水质符合渔业生产要求。 3、鱼种。为本场自育鱼种,其规格为鲤鱼75g/尾,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我市池塘养鱼单产和经济效益,2005年我站利用市鱼种场1口10亩池塘,进行了颗粒饲料驯化主养鲤鱼高产试验,经过133天饲养,10亩池塘共产商品鱼7500kg.平均亩产750kg,创我市池塘养鱼单产最高水平。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穆棱市池塘养鱼韵产量和经济效益,2008年穆棱市马桥河镇政府利用永安村鱼种场一口12亩池塘,进行了颗粒饲料驯化主养鲤鱼高产试验。经过140d饲养,12亩池塘共产商品鱼4560kg,平均亩产380kg,创穆棱市池塘养鱼单产最高纪录。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我市池塘养鱼单产和经济效益,1997年我市水产研究所科技渔场利用两口池塘44亩,进行了颗粒饲料驯化主养鲤鱼种生产试验,经过160天的饲养、共生产秋片鱼种30.164kg,平均单产685.5kg。其中,7排2号池塘总产为17.186.5kg,单产突破了781kg,鲤鱼秋片鱼种尾重250g,创建所以来历史最高水平。现将该试验地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池塘:池塘1口,面积22亩,呈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底淤泥厚为20~30cm,平均水深1~1.3m。 2、水源:地下井水。  相似文献   

6.
郑亘林  吕迅 《水产科学》1993,12(4):11-15
1992年我们在营口县岳家堡岳呈祥养鱼场选3口池塘,总面积21亩,进行建鲤养殖高产试验,设计指标亩净产750kg、1000kg、1500kg,经过149天的饲养,三口塘的亩净产分别为1472.3kg、2003.5kg、2095.6kg,都超指标完成了计划产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示范利用大豆最大化全植物蛋白饲料进行草鱼从鱼种至成鱼的养殖性能,在中国广州地区进行了养殖示范试验。试验将杂交罗非鱼种放养在3口4.7亩(0.31公顷)大小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800尾/亩,并搭配放养白鲢鱼种100尾/亩(即罗非鱼120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经124天饲养,杂交罗非鱼从79g/尾长至平均497g/尾。达到商品规格的平均毛产量为杂交罗非鱼390kg/亩(5851 kg/公顷)和白鲢32kg/亩(476 kg/公顷)。估算的杂交罗非鱼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63:1。养殖的低鱼产量和差饲料转化率是源于3口鱼池中罗非鱼的自然繁殖,这表明放养的杂交罗非鱼雄性率较低。由于罗非鱼的过度繁殖问题,在其达到6 00 g商品规格之前结束了该试验。  相似文献   

8.
2003年,笔者在青虾池塘养殖高产的基础上,着重围绕在青虾养殖规格上进行探索,取得了较高产量,亩产青虾205kg,其中商品青虾达到125kg,年均效益3500元/亩以上。现将商品青虾池塘养殖高产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青虾养殖池塘的面积共计103.4亩,包括池塘16口,每个池塘宽30m,  相似文献   

9.
1997年,我们在面积为10亩的池塘中进行了主养彭泽鲫鱼种的试验,经过160天的科学饲养,亩产鱼640.9kg,亩获利3122.9元。1 材料与方法 1997年4月25日从江西省九江市水产所引进规格为3—5分的彭泽鲫鱼苗20万尾放入10亩池塘中,6月12日规格达120尾/公斤后,拉网销售336公斤约8万尾,之后放入2龄鳙鱼100尾/亩,到10月中旬起捕销售。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在本所试验渔场利用8个池塘(计180亩),进行中蛋白颗粒饲料培育大规格鲤鱼种的生产试验。试验目的在力求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探索适合北方高寒地区池塘培育100g 以上鲤鱼种的生产途径。本试验最高鱼产量425kg/亩,最低319kg/亩,平均343.69kg/亩。鲤鱼种平均规格110g/尾,最大的2号池塘平均规格145g/尾,最小的8号池塘平均规格97.5g/尾。鲤鱼占85%以上,饲料平均价格1.36元/kg,饵料系数1.65,投入产出比1:1.898。据我省多年来养鲤实践,用颗粒饲料高密度驯化亩产500kg 的池塘,鲤鱼增肉倍数一般为8左右,放养50g 左右的鲤鱼种很难达到750g/尾。因此,培育100g 以上大规格鲤鱼种势在必行。我所研制的鲤鱼中蛋白颗粒饲料,经饲养鱼种试验,在1992年已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用面积分别为2.05亩、2.10亩和5.34亩的3口池塘进行了罗氏沼虾池塘饲养试验。结果最高亩产201.1kg,平均亩产166.1kg,平均亩产186.27kg。最高亩盈利7576.45元,最低亩盈利5600.14元,平均亩盈利6718.79元,饲料系数为1.60-1.667对放养规格与成活率的关系、饲料系数低的原因和饲养时间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青鱼具有生产快、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的优点。在北方是一种短缺的养殖品种,市场上很少见青鱼上市。为适应市场生产的需要,1994年我场进行了池塘主养青鱼种的高产试验。利用2亩池塘经过128天的驯化饲养,共生产秋片鱼种1939kg(13906尾),尾重117.9g,平均亩产达到818kg,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 ,池塘养蟹在豫北地区发展迅速 ,但商品蟹平均规格一般在 75g/只以下 ,养殖效益偏低。经调查认为规格偏小主要是本地饲养河蟹品种太杂、养殖方法不当所致。为此 1999年 4月~ 2 0 0 0年10月我们在新乡一枝梅渔场进行了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养殖试验。经过两年的探索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现将池塘养殖长江蟹的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池塘条件该渔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的黄河故道大沙河边。该区域日照指数 2 330hr ,年平均水温 14℃ ,总积温 4 780℃ ,无霜期 2 12天 ,地下水位高。渔场共有水面 138亩 ,原为养鱼…  相似文献   

14.
我场是大庆石化总厂生产服务公司的后勤服务企业。主要从事商品鱼生产,并负责全厂43 000名职工的鲜鱼供应。近年来,为了降低渔业生产成本,我们调整了生产结构.打破了靠外购鱼种养成鱼、生产单一的旧格局,确立了鱼种生产的重要地位。在狠抓成鱼产量的同时,大力开展鱼种生产,逐步实现鱼种自给。 为加大发展鱼种生产的力度,从1993年开始引进和推广“颗料饵料驯化育种”生产模式,经过三年的生产实践,初步探索出适合大庆地区池塘高产育种技术。1995年全场驯化育种面积389亩,秋片鱼种亩产300kg以上的池塘达290亩,占驯化面积的74.6%。其中:一口面积为2.5亩的高产试验塘.生产秋片鱼种2 023.5kg,平均亩产809.4kg亩盈利1 867.54元,鲤鱼种规格平均尾重达91g。实现了大规格、高产量、高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海南省海口市郊的二阶段养殖试验,对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饲料将红罗非鱼从鱼苗养殖至商品规格的生长表现进行了评价。在试验的第一阶段,红罗非鱼鱼苗分别放养在1口2.0亩(0.13公顷)和2口2.5亩(0.17公顷)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红罗非鱼4000尾/亩,并搭配放养白鲢鱼苗1000尾/亩(即红罗非鱼鱼苗60000尾/公顷和鲢鱼苗15000尾/公顷)。经62天饲养,红罗非鱼鱼苗从平均1.0g/尾长至51.3g/尾。平均饲料转化率为0.97:1。当罗非鱼长至50g以后进行重新放养,放养密度调整为红罗非鱼800尾/亩,鲢鱼200尾/亩(红罗非鱼12000尾/公顷和鲢鱼3000尾/公顷)。在110天的养殖期内,罗非鱼从50g长至平均573g,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16:1。从1g的鱼苗至573g的商品规格,整个养殖期为172天。在整个养殖周期里,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豆粕饲料和80:20池塘养殖模式,红罗非鱼表现出了优异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并在单个生产季节的有限时间里就从鱼苗养殖达到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养鱼大王、肇东市东发渔场孙德志,1988年利用一口15.5亩池塘进行应用全价颗粒饵料驯化养鱼高产攻关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经过131天的精心饲养,15.5亩成鱼池共产商品鱼12233.35公斤,平均亩产789.25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淡水白鲳池塘当年养成商品鱼的技术,我们在1991年引种试养的基础上,1992年进行了池塘单养及混养试验.经过135天的饲养,平均规格为320克,400克以上淡水白鲳占总产量的40%以上,其中最大个体为1 400克,达到了商品鱼的要求.现将有关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3055亩盐碱荒滩池塘中进行了大面积套养梭鱼试验。亩均放养大规格鱼种643尾,其中梭鱼占总放养量的24%。清塘施肥,科学投饵,调节水质,防治鱼病,经8个月的饲养管理,亩均产商品鱼424.2kg,其中梭鱼109.3kg,亩均纯利润1229.1元,投入产出比1:1.5,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索北方高寒地区讷河市大面积池塘驯化养鱼高产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我们承担了市政府下达的《大面积池塘驯化养鱼高产试验》项目。这项试验是结合生产进行的,从改变过去传统养殖方式入手,积极引进推广驯化养鱼新技术。共落实试验池面积800亩,对照池面积230亩,经过151天精心饲养,试验池共生产商品鱼355520kg,平均亩产达444.4kg,亩盈利1336.20元;对照池共出鱼27830kg,平均亩产121kg,亩盈利248.71元。试验池比对照地亩多增收入1087.49元,不仅获得了大面积高产量、高效益,而且初步总结出了一套在北方高寒地区使用颗粒饲料驯化养鱼的综合技术措施和经验,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标。现将试验情况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养殖试验是为了示范在中国南京地区利用豆粕型全植物蛋白饲料从大规格鱼种养殖奥尼罗非鱼商品鱼而进行的.试验鱼放养在3口2.5亩(0.17公顷)大小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罗非鱼900尾/亩,并搭配放养鲢鱼100尾/亩(即罗非鱼135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经127天饲养,罗非鱼从大约19克/尾长至平均363克/尾.养殖至可收获规格的平均毛产量为红罗非鱼271千克/亩(4062千克/公顷)和白鲢54千克/亩(815千克/公顷).罗非鱼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58∶1.由于杂交罗非鱼在3口池塘中过度繁殖,其鱼产量和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正常情况.由于疏忽而被放养入试验鱼池的鳙鱼与罗非鱼产生了争食,也使罗非鱼的养殖产量低于正常.由于过度繁殖问题,杂交罗非鱼没有达到500克的目标商品规格.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养殖场放养的杂交罗非鱼鱼种质量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