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栽培方法对3∶1式麦套中早熟春棉棉铃发育的影响表明:移栽棉铃重大于直播棉,差异随播期延后而减小;育苗移栽利于纤维伸长和纤维素累积;移栽棉棉籽(仁)脂肪累积优于直播棉。棉仁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含量稳定,栽培方法和播期对其影响较小;移栽棉、直播棉棉仁亚油酸含量随播期延后均递增,适时播种利于棉籽(仁)蛋白质累积,栽培方法间差异较小;晚播时移栽棉优于直播棉,但不利于蛋白质累积。3∶1式中麦套早熟春棉应选择育苗移栽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栽培方法对3:1式麦套中早熟春棉棉铃发育的影响表明:移栽棉铃重大于直播锦,差异随播期延后而减小,育苗移栽利于纤维伸长和纤维素累积,移栽棉籽(仁)脂肪累积优于直播棉,棉仁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含量稳定,栽培方法和播期对其影响较小,移栽棉,直播棉棉仁亚油酸含量随播期延后均递增,适时播种有利于棉籽(仁)蛋白质累积,栽培方法间差异较小;晚地移栽棉优于直播棉,但不利于蛋白质累积,3:1式中麦套早熟春棉应选  相似文献   

3.
以华南9号为试验材料,进行4种不同栽培方式对木薯生长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直播、地膜覆盖+育苗移栽、露地+育苗移栽这三种栽培方式对木薯的出苗期提早、出苗率提高、产量和品质提高较明显,与露地+直播(CK)相比,出苗期分别提早36、31、31 d;出苗率(CK为82.53%)分别提高19.24%、14.29%、14.29%;产量(CK为27 274.20 kg/hm2)分别提高41.98%、26.72%、11.45%;淀粉含量(CK为27.13%)分别提高3.50%、2.10%、1.40%。地膜覆盖+直播这种栽培方式木薯出苗期早、出苗率高、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4.
玉米不同栽培方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进行了玉米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和直播3种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地膜覆盖比育苗移栽和直播的产量分别增加4.9%和18.0%,经经济效益分别提高900元/hm^2和961元/hm^2。  相似文献   

5.
播种方式对河西走廊一年两熟制娃娃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研究了育苗移栽和露地直播对娃娃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育苗移栽方式物候期短、植物学性状表现优、折合产量较露地直播高12.92%;秋季露地直播物候期短、植物学性状表现优、抗病性强、折合产量较育苗移栽高1.66%。河西走廊地区一年两熟娃娃菜栽培的播种方式春播以育苗移栽、秋播以露地直播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栽培方式对玉米生育性状及种植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常规露地直播栽培、比空栽培、育苗移栽、地膜覆盖4种不同玉米栽培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栽培使玉米物候期提前、穗部性状较为整齐、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慢和群体质量较好,有较明显地增产效果,如果在适当的玉米收购价位,将使农户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玉米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采用同一品种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直播和当地早熟品种直播4种方式栽培,结果表明: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的产量、效益都极显著高于直播,其中育苗移栽极显著高于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8.
结果表明移栽棉地膜、露地栽培、直播地膜栽培较直播露地栽培早熟,开花结铃高峰勘交直播露地栽培提前10天左右,与最佳开花结铃时间比较吻合,结铃空间分布佳,结桃数多,优质铃比例高,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获得高产主要通过增加伏前蕾,伏期花提高伏期桃和总桃,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高胜  伍琦  曾小林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37-38,43
分析不同栽培方式下棉花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棉花的生育进程有较大的影响,地膜覆盖植棉易早熟早发,有效地延长开花结铃期;而棉花的总铃数、子棉产量、株高、果枝数、果节数均为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直播>基质育苗裸根移栽>板地直播,地膜植棉长势旺,结铃多。其中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单铃重、衣分、子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5.12 g、42.8%、5211.6 kg/hm2,是获得棉花高产、高效的栽培方式,适合在长江流域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露地移栽、地膜移栽、地膜移栽去早蕾和直播地膜4种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条件对棉花生育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膜直播棉、露地移栽棉、移栽地膜棉相比,移栽地膜棉去早蕾处理生育期、株高和株高日增量、果枝数和果节量基本合理,节枝比增加,伏桃和早秋桃比例高,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产量最高;纤维长度、整齐度、纤维强度、伸长率、反射率和纺纱均匀度指数等品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促进棉花早发、提高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浓度、温度对山楂汁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25℃以下,不同浓度山楂汁的流变曲线。结果表明:山楂汁为牛顿流体。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浓度或温度对山楂汁粘度影响的数学模型和浓度、温度对山楂汁粘度综合影响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棉花穴盘育苗移栽高产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设计,研究了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与地膜直播栽培方式(CK)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的棉花生育期较CK长12 d,虽然全生育期整齐度和苗期生长势较CK差,但花期和絮期的生长势好于CK,单株成铃数明显增多,增产显著。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四棱豆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1个对照(露地直播)和5个处理(大棚直播、地膜直播、露地移栽、大棚移栽、地膜移栽),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四棱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移栽处理叶绿素a含量均高于对应的直播处理,且地膜移栽处理的叶绿素a+b含量和a/b值均最大。四棱豆叶片净光合速率以露地移栽处理值最大;不同叶位叶片净光合速率总体上以露地移栽处理最大,地膜移栽次之。总之,与其他处理相比,露地移栽更有利于四棱豆叶绿素含量及不同节位净光合速率的提高,其次是地膜移栽。  相似文献   

14.
棉花株型栽培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棉花株型栽培,以多结优质铃为根本,把优质铃开花期长短作为栽培措施应变的依据。主要把握3个环节:⒈要根据熟制、种植方式,选用相应熟性的品种和适期播种,以争取有较长的优质铃开花期;⒉为保证棉株内围果节的蕾均在优质铃开花期内开花,确定所要培植的株型,选定合理密度和单株果枝数、果节数;⒊在满足棉株生长所需足够的肥水供应前提下,以化控为主要手段,配合其他措施,尽量缩小棉株营养体,建起与密度相适应的株型,促使棉株内围果节多结铃、从而达到铃数与铃重协调配合,实现优质高产之目的。实践证明,只要把握住以上3个环节,即使优质铃开花期只有20天左右的麦垄直播夏棉,同样可取得早熟与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四棱豆形态建成、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1个对照(露地直播)和5个处理(大棚直播、地膜直播、露地移栽、大棚移栽、地膜移栽),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四棱豆农艺性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品质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棱豆功能叶片叶面积值以大棚移栽处理最大,比叶重以露地直播处理最大。鲜豆荚总产量与单株结荚数、单株鲜豆荚重极显著相关,块根的总产量与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显著相关。6个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曲线规律。种子蛋白质、Ca、Fe、VA、VC含量以露地移栽处理最大,VE含量以露地直播处理最大。可见,大棚移栽有利于四棱豆形态的建成,露地移栽有利于四棱豆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密度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的适宜密度。[方法]以豫杂35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移栽密度:10 500、15 000、19 500、24 000、28 500和31 500株/hm2,3次重复,研究移栽密度对株高、絮铃、成铃、幼铃数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移栽密度与絮铃数呈正相关(R=0.908),与成铃数、幼铃数和株高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5、-0.909和-0.895。密度为10 500~31 500株/hm2时,絮铃占总铃数的比重由14.7%增加到23.4%,而成铃比重在61.2%~68.6%、幼铃比重在15.5%~17.0%。6个密度间株高存在显著、棉花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24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当密度低于15 000株/hm2时,产量会明显降低。株高与产量的相关性较低(R=-0.696)。[结论]为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覆膜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甘谷县冬小麦不同覆膜栽培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覆膜栽培方式均能有效保墒增温,增产效果明显,以全膜覆土穴播的产量最高,较露地条播增产115.6%;全膜不覆土穴播和膜侧沟播分别较露地条播增产61.0%、45.5%。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抗虫棉花品种中571,在郑州市黄河滩区一年一熟、地膜覆盖的栽培条件下,设计小播量(6.75kg·hm~(-2))、中播量(9.00 kg·hm~(-2))、大播量(11.25 kg·hm~(-2))3个免间定苗处理,以常规播量(22.5 kg·hm~(-2))间定苗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播量对机播免间定苗棉花成铃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的子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0%和4.93%。但3个播量机播免间定苗处理与对照的子棉和皮棉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而小播量免间定苗比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的子棉显著减产。免间定苗处理对棉花纤维品质无不良影响。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总成铃数显著增加,而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且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成铃时空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集中成铃和早熟。在本试验条件下,加大播量可以弥补免间定苗形成的株距分布不均,中571采用11.25 kg·hm~(-2)的播量免间定苗较为适宜,播量低至6.75 kg·hm~(-2)时造成棉花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