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甘肃地区苦豆子全草中挥发油组分进行提取、分析和鉴定,测得苦豆子全草挥发油含量为1.9%,并用GC/MS法从其挥发油中分离出22种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为61.89%。  相似文献   

2.
合成磺胺母核人工半抗原,并对其产物进行鉴定。采用4-氨基苯甲酸甲酯(PBPA)和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ASC)为原料,经过亲和取代,酯的水解反应合成磺胺药物共有的母核结构苯甲酸对氨基苯磺酰胺(SH),应用质谱法(ESI—MS)与核磁共振氢谱法(1H—NMR)鉴定SH。质谱结果显示[M-]=291.03766,与理论值[M]-292相符,表明SH合成成功;核磁共振氢谱(1H—NMR)的数据与SH化合物的结构相符。磺胺母核人工半抗原合成成功,为研制磺胺药多残留检测试剂盒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密花香薷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对密花香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分离出93个峰,确认了其中的84种化合物,其含量占全油的88.34%.主要化学成分为大根香叶烯(18.83%);D-柠檬烯(11.17%);2,5,5-三四基-1,3,6-庚三烯(6.30%);6-亚甲基-双环[3,1,0]己烷(5.90%);氧化石竹烯(3.94%);石竹烯(3.36%);4-碳-3,5-二甲基环己-1-烯(2.88%);α-3-环己烯-1-醇(2.06%).  相似文献   

4.
黄蒿挥发油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黄蒿Artemisia scoparia挥发油对几种植物受体的化感作用,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黄蒿挥发油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苜蓿Medicago sativa、白菜Brassia pekinensis、玉米Zea mays种子萌发和幼芽、幼根伸长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萝卜种子抑制作用最强,最终萌发率比对照减少27.3%。对苜蓿的幼芽和幼根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分别比对照减少19.2%和33.4%。用GC-MS-DS联用方法,共鉴定出挥发油中的38种化合物,检出物占总质量的87.53%,其中萜烯类12种,占45.04%。相对百分含量在1.5%以上的化合物有10种:1)2,5 亚乙烯基[4,2,2]螺桨 3,7,9 三烯;2)斯巴醇;3)石竹烯;4)1,2 二甲氧基 4(2 丙烯基)苯;5)石竹烯氧化物;6)毛蒿素;7)橙花叔醇;8)β 法呢烯;9)1 (1,5 二甲基 4 己基) 4 甲基苯;10)大根香叶烯。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电导率法对5个沙糖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品种进行了抗寒性鉴定,评价它们的抗寒能力。根据Logistic方程确定它们的低温半致死温度( LT50)介于-4.2癈 至-6.64癈之间,粤农晚橘的LT50最低;结合各品种的田间抗寒性调查结果,表明5个沙糖橘品种抗寒力强弱有较明显的差异,依次为:粤农晚橘、金葵蜜橘、粤橘1号、普通沙糖橘,华丰甜橘,其中粤橘1号和普通沙糖橘的抗寒力相似。  相似文献   

6.
优化黄皮叶挥发油的提取条件,并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皮叶挥发油,以料液比、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黄皮叶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黄皮叶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黄皮叶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2 h、提取时间4 h、料液比为1∶10(m∶V),挥发油得率为0.50%,GC-MS共分离鉴定出37种化合物,以芳香烃、萜类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等为主,占挥发油总量的96.49%。本试验明确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皮叶挥发油的优化工艺和挥发油的成分,可为黄皮叶挥发油的工艺研究、标准制定和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梁艳英  张莉  王华 《蚕业科学》2012,(3):571-574
桑椹利口酒中的挥发性成分是构成桑椹酒的主体气味因子。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桑椹利口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GC-MS),共检测出39个特征峰,鉴定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3%。其中,质量分数排在前7位的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9.81%)、二十五烷(12.66%)、二十一烷(12.3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77%)、4-(1,1-二甲基乙基)-2-甲基苯硫酚(7.26%)、十八炔酸甲酯(5.01%)和十五碳酸(4.65%)。桑椹利口酒挥发性成分中含量较高的酯类化合物形成了酒香的主体气味:呈优雅浓郁果香,且甜中带有淡淡酸果味。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挥发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为了发掘和利用柞树资源的天然活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叶片、树皮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在辽东栎和麻栎的叶片中分别鉴定出29、28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在树皮中分别鉴定出23、27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辽东栎叶片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组分包括4-羟基-4-甲基-2-戊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叶绿醇、11,14,17-顺-二十碳三烯酸甲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1-二十醇和油酸酰胺,麻栎叶片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组分有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二十五烷、维生素E、4-羟基-4-甲基-2-戊酮、(1R)-(+)-CIS蒎烷、1-十六炔、叶绿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12,15-十八烷三烯酸甲酯和油酸酰胺;在辽东栎树皮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组分包括甘油脂肪酸酯、1-二十醇、二十七烷、反式角鲨烯、N-二十九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十烷、油酸酰胺、己二酸二异辛酯、二十五烷、十一烷、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棕榈酸甲酯,麻栎树皮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组分包括氰乙酸叔丁酯、叶绿醇、亚油酸、硬脂酸、十六碳酰胺、油酸酰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1-二十二烯和角鲨烯。对上述检测到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类,以酮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同时还检测到多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如多不饱和脂肪酸、叶绿醇和角鲨烯等。同一树种不同部位检测到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相近,但相对含量各异;不同树种的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之间检测到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油梨种子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离与鉴定,以揭示油梨种子挥发性成分组成。经计算机检索与标准谱图对照,确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油梨种子中初步鉴定了83 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86.10%,其中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化合物种类有萜类37种(77.75%)、醇类13种(2.17%)、酯类8种(1.77%)、醛类13种(1.63%)、烃类4种(1.21%)、环氧类2种(0.94%)、酮类3种(0.42%)、肟类1种(0.11%)、酸类1种(0.07%)、噻唑类1种(0.04%),其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有反式-α-佛手柑油烯(27.99%)、大牛儿烯D (11.01%)、反-β-法尼烯(6.85%)、β-倍半水芹烯(4.44%)、反-β-罗勒烯(4.13%)、β-石竹烯(2.82%)、β-甜没药烯(2.56%)、α-蒎烯(2.48%)、δ-杜松烯(2.09%)、反-α-香柠檬烯(1.43%),本研究结果为油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快速有效地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氯苯胍及其代谢物残留,研究建立一种在鸡蛋、鸡肉、牛肉、鱼肉和猪肉5种动物源性食品中,同时检测氯苯胍及其代谢物(对氯苯甲酸、对氯苯甲酰氨基乙酸)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样品经过2%(V/V)甲酸乙腈溶液提取,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氮吹浓缩后甲醇复溶,正己烷除脂,高速冷冻离心,得到净化后的样品进行上机测定。选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将甲醇-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通过多反应检测(MRM),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基质匹配外标法,同时对3种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氯苯胍、对氯苯甲酸和对氯苯甲酰氨基乙酸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氯苯胍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5和1.0 μg/kg,对氯苯甲酸的LOD和LOQ分别为2.5和5.0 μg/kg,对氯苯甲酰氨基乙酸的LOD和LOQ分别为1.0和2.5 μg/kg。不同基质中,3种化合物在4个添加水平(氯苯胍:1.0、25、50、100 μg/kg;对氯苯甲酸:5.0、25、50、100 μg/kg;对氯苯甲酰氨基乙酸:2.5、25、50、100 μg/kg)的平均回收率为76.0%~95.9%,相对标准偏差(RSDs,n=6)为2.6%~10.6%。基质效应|ME|为0.2%~26.2%,其中氯苯胍在鸡蛋中,对氯苯甲酰氨基乙酸在鸡肉、牛肉和鱼肉中存在较强的基质效应(|ME|>20%),空白猪肉可作为代表基质用于3种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本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较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动物源食品中氯苯胍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The quality of diet selected by steers fistulated at the oesophagous was related to veld condition in a simulated rotational grazing system on the Natal Sour Sandveld. Six camps, ranging in veld condition score from 8,5 to 53%, were grazed simultaneously for a two‐week period in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Fistul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n the first, middle and last day of a period of occupation in a camp. Samples were analysed in terms of crude protein (CP), in vitro digestibility (IVD) and plant‐part (% leaf, % stem and % dead material) composition. Dietary quality in terms of CP, IVD and plant‐part composition was not related to veld condition but was dependent largely (P≤0,01) upon season and to a lesser extent upon period of occupation in a camp. It was concluded that in sourveld areas, where dietary quality may be limiting, the veld condition score may be a poor index of potential anima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2.
黄牛最佳输精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于1999—2001年对黄牛的最佳输精部位进行研究,每年从建三江分局七星农场选择160头可繁本地母牛,均分成4组对其输精,输精部位分别为:子宫颈5—8cm处,受胎率为75%;子宫体分叉处,受胎率为77.5%;精液一半输到卵泡发育较好的一侧子宫角,一半输至另一侧子宫角;受胎率为79.17%;全部输入卵泡发育好的一侧子宫角,受胎率为84.17%。上述研究表明,将全部精液输到卵泡发育好的一侧子宫角其情期受胎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宁南旱作农区不同施肥模式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宁南旱作农区是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西部大开发以来,该区苜蓿人工草地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如何在干旱条件下提高苜蓿产草量,成为农业生态经济研究的战略课题.通过对苜蓿施肥梯度、施肥模式的试验研究,在宁南地区当年生苜蓿地以过磷酸钙500 kg/hm2,尿素43.48 kg/hm2作为底肥施入效果最佳;多年生苜蓿则以过磷酸钙300 kg/hm2、尿素60 kg/hm2施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林麝喉头后侧深部脓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流行病学分析、症状观察、触诊肿大部位以及对肿大部位进行穿刺等方法,对林麝喉头后侧的深部脓肿进行诊断。细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林麝喉头后侧的深部脓肿主要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对该病主要采取手术切开与针头穿刺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配合局部及全身用药,疗效可佳,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建立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奖、贷、助、补、减政策体系中,勤工助学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体力型勤工助学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贫困学生的需要。要想完全发挥勤工助学的作用,必须将勤工助学从体力型转向智力型。  相似文献   

16.
蒙古高原鸦葱属植物区系地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高原地处亚洲温带地区,共有鸦葱属植物11种,分属于6个区系分布类型,欧亚温带成分(1种)的存在与其蒙古高原所处地理位置在亚洲温带地区相一致,在蒙古高原的北部渗入西伯利亚成分(1种),在其东部和南部渗入东亚成分(2种),反映了该区植物区系与西伯利亚和东亚森林区植物区系的联系。黄土高原成分(1种)的出现同原植物区系与黄土高原植物区系的紧密联系。亚洲中部成分(5种)构成主体,特别是S.capito和S.grubovii为蒙古高原所特有,是该区植物在蒙古高原长期适应进化的结果,蒙古高原的雅葱属植物以旱生为主,多生于山区及沙地,其区系联系与华北最为紧密,其次是东北和东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17.
甘肃陇中北部气候特征及气候生产潜力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肃陇中北部的景泰、靖远和会宁3县位于腾格里沙漠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代表了干旱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类型。研究对3县自1960-2008年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在1980年左右为气候的转折点;3县区的气候生产潜力会宁县最大,其次为靖远县,景泰县最小,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 8981、738和1 531 g/(m2.a)。自1960年以来,3县的气候生产潜力年变化特征也不同,景泰县为先增加后降低,靖远县总体表现为降低的趋势,但不太明显,而会宁县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同样变化不明显,变化时间在1984年左右,这与气候类型的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8.
The muscular architectur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nerves with 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like (VIP-like) immunoreactivity were examined in the gastroduodenal junction of the chicken. Both the outer and the inner muscle layers (tunica muscularis) and the muscularis mucosae were examined. The inner muscle layer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namely its inner and outer parts. The outer muscle layer was not present in the pyloric part but was found in the proventriculus and the duodenum. The muscle strands of the outer muscle layer ran longitudinally but were absent at the isthmus and the pylorus. Most of the outer part of the inner muscle layer was located in or close to the pyloric part. The muscle strands in the outer part connected the pyloric part with other regions, namely the craniodorsal muscle, the tendinous centres and the isthmus. The inner part of the inner muscle layer wa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tomach. In the pyloric part, the muscle strands of this layer followed a circular or spiral course. The muscularis mucosae was not present in the caudodorsal and cranioventral muscles of the gizzard. In addition, VIP-like immunoreactive nerve fibres were predominantly distributed in the inner part of inner muscle layer of the pyloric par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ventriculopyloric orifice and the pyloric part itself constrict with a sphincter-like action.Abbreviations VIP 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相似文献   

19.
文中阐述了农业科技论文结论部分的信息内涵,分析了结论部分写作的常见问题,指出撰写农业科技论文的正确表述形式,以突出论文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阿里红各活性部位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抑菌活性。提取阿里红多糖、多酚、黄酮、生物碱及挥发油,并对各有效部位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检测各有效部位对奶牛乳房炎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及链球菌(Streptococcus)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阿里红黄酮和生物碱对3种致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可以作为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进一步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