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成就显赫,农民生产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部分农村地区依旧存在贫困问题。结合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分析乡村振兴与旅游精准扶贫现实需求,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合肥市旅游精准扶贫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 我国的乡村建设发展谋划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发展路径。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当前农村精准扶贫 的实施现状,剖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以期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乡村提 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前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农村问题尤为突出,而延边朝鲜族地区,受到社会、历史、自然等条件的制约,贫困化程度更为严重,是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帮扶地区。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及就业的选择,使得农村青壮年大量外流,造成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及落后的局面。延边州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弱化了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是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的拦路石。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着眼于乡村贫困更深层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对延边地区农村严重空心化的现象进行了调查,以期进一步为延边州的乡村振兴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促进共同发展、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的重要途径,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战略结合起来,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从精准扶贫视角看,农村经济发展中仍有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青壮年劳动力缺失;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水电路网等发展滞后;贫困农村人口观念落后,受教育程度较低。所以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应当将精准扶贫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精准扶贫规划和制度,以精准扶贫政策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以精准扶贫项目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里的战略性安排。在持续的推进精准扶贫及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下,农村的发展成为了重中之重。精准扶贫虽然有效减少了贫困人口的数量,但是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对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意义的分析基础上,针对贫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普遍存在的制约,提出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对贫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到2020年我国全面脱贫之后,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的转换将成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具有紧密的联系,对更好更快解决"三农"问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相互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耦合衔接、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探索三个角度出发,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发现其中的不足,为深刻认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助力精准扶贫"既包括农民工自身脱贫,也包括非贫困农民工促进他人脱贫。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工带来发展机遇,有利于农民工助力精准扶贫。对广东省某地区进行调研,发现:60.71%的农民工不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农民工的返乡意愿跟所属的群体有关,不返乡农民工能够助力精准扶贫。因此,乡村振兴下要创新农民工助力精准扶贫的机制。机制创新的举措主要包括:采用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帮扶返乡农民工,发挥不返乡农民工助力精准扶贫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的精准扶贫策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社会的整体发展;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动向深化;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都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还存在对贫困人口识别不够精准、精准扶贫监督有待加强、具体问题针对性不强、工作力度不到位、扶贫资金使用不当、扶贫项目可操作性差等问题。推进精准扶贫应该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三方面着手,重点是坚持正确的扶贫方针和因户施策推进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农户信息;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制定和健全扶贫资金信息披露、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示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脱贫新时期,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确保我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因此,努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扶贫模式,成为了新时代的重大研究课题。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扶贫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特点及脱贫障碍,研究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扶贫的模式,以期为进一步促进择优扶贫模式、稳健扶贫效果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0.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方略,针对此项工作任务出台了许多策略,其中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融合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新时期此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对此进行全面的分析,积极掌握二者融合的契合点,从多方面入手,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是对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的简单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9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解决贫困问题,共享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条 件。虽然福建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地带,但是由于发展并不均衡,其相对贫困的问题 依然存在。因此要推进福建省23 个贫困县的精准扶贫工作。本文主要针对福建省精准扶贫的现状 分析、发现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福建省精准扶贫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三大方面进 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建好贫困地区村图书室是统筹城乡文化建设的现实选择,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五个统筹”的具体体现,是农村扶贫工作中为农民办的一件实事。因此,搞好贫困地区村图书室的建设要与建整扶贫相结合,把村图书室建设成为农村的信息技术中心、文化教育某地,构筑城乡文化统一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指引思路,也是解决我国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关键,其实质是从空间正义视角重塑城乡关系。空间正义是城乡融合的实现方式,通过城乡产业融合来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体现了空间正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进程,剖析漓江西岸大山背区域城乡融合的现状与困境,从空间正义视角探讨城乡融合的新型发展格局,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新型城乡融合机制;校准城乡关系,激活产业融合新动能;破解人才困境,培养乡村振兴高质量劳动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党建引领的视域下,文章分析探讨了西南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党建引领、与农民群体存在的问题,从党建+思想、党建+制度、党建+人才、党建+产业4个角度,深入剖析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保障、关键和动力因素,理清和构建党组织与农民群体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基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喀左县地处辽宁西部,一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非常适宜果业发展,多年以来,虽然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全县果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好多经济林园无水电房配套,交通闭塞,制约经营和长远发展;二是产权分散,一家一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贫富分化严重”;三是缺乏管理技术,凭天由命,弃管现象较多;四是品种单一,蜂拥而上,苹果园基本是韩富,梨园多为安国梨。价格低廉,滞销较为严重;五是缺少示范作用的“龙头”。 随着为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同时,林果产业扶贫成为县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重要力量。一是鼓励贫困户通过参与果园建设,取得务工、管理等额外收入,扩大增收渠道,并不断加强贫困户技能培训,强化部门技术服务。二是继续推动扶贫标准化果园建设与农业共营制建设相结合,新组建一批以种植果产品为主的合作社,以实现特色产业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三是进一步强化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配水、配电、道路修建等工作,确保达到标准化果园要求,真正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四是结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及“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全方位推动林果产业向绿色、有机方向迈进,把喀左打造成为有机果产品供给基地。五是将扶贫标准化果园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相结合,将果园采摘及乡村旅游发展成最直接、最稳定、最持续、最生态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农村扶贫开发经历了解决生存性极端贫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驱动群体性减贫、规模化开发式扶贫、综合扶贫开发及精准扶贫五个阶段,总结出了党的领导、政策组合、资金整合、聚焦重点、多方合作、激发动力等经验,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安徽还需夯实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性工作,建立防止返贫工作机制,完善巩固脱贫成效保障措施,着力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政策成效,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等相关扶贫政策,巩固安徽省脱贫成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缓减贫困一直是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2003~2011年中国26个省市的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定量研究农村小额信贷缓解农村贫困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其降低农村绝对贫困的程度效应要大于降低农村贫困人口相对收入短缺和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小额信贷缓减贫困的效应,应进一步放开小额信贷发展的约束成分,改进贫困农户贷款评级授信的方式,提高小额信贷缓减贫困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分析和消除农村贫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相对贫困和人文贫困的概念出发,使用不平等和贫困的基本理论,从收入分配、文化教育和基本权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重点分析了贫困人口的地区和乡差距以及个人能力的差距;最后基于不平等的考虑,提出了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的思考: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开发式扶贫,提高农村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救济的方式做到扶贫到人,特别对妇女、儿童以及老、弱、病、残等缺乏能力的贫困者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旅游精准扶贫助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和优先任务,旅游扶贫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推动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文献述评、调研认知与研究思考,探讨旅游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主要作用、现实问题和推进途径。研究表明,旅游精准扶贫可以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已成为各方共识,同时也面临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内生增长乏力、生态环境制约等诸多挑战,乡村旅游扶贫需精准识别发展乡村旅游所具备的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和可行性,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旅游精准扶贫计划与行动之中。具体需要准确把握好适宜区域、实施主体、主导产业、资金来源和保障机制,创新乡村旅游扶贫的商业模式、聚合乡村旅游扶贫的智力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的文化底蕴、坚守乡村旅游扶贫的绿色发展底线、优化乡村旅游扶贫管理和组织机制,进而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全方位精准有效地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