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是扶沟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万hm2左右,1996~1998年连续3a花蓟马在我县棉花上猖獗为害,呈日益加重趋势,对棉花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扶沟县棉花上发生的蓟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花蓟马,另一种是烟蓟马。1996年以前,棉田发生的蓟马以...  相似文献   

2.
棉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en)是棉花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赣中地区一般5月上、中旬发生较多,6月下旬以后,密度逐渐下降。但近两年来,在市测报点(丰城市荣塘棉种场)发现到7月下旬至8月下旬,虫口密度突增,虫株率达到100%。早发棉田为害最重,百株虫数达到3—4万头;中发棉田百株虫口达1.5—2万头;迟发棉田百株虫数达0.3—0.5万头。在此期间,棉蓟马严重为害棉花叶、蕾和花,造成叶片  相似文献   

3.
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bicaudus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为明确双尾新小绥螨对花蓟马Franklinilla intonsa的捕食控害作用以及寄主花粉对其取食花蓟马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内测定不同螨态双尾新小绥螨对不同密度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量;在棉花新鲜花粉影响下捕食螨对花蓟马1龄若虫捕食能力,进而在棉田花期时测定捕食螨对花蓟马的实际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双尾新小绥螨各螨态对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对1龄若虫捕食量显著高于2龄若虫,其捕食量最高可达6.1头/日。加入花粉后,双尾新小绥螨成螨对花蓟马的捕食量随着花粉数量的增加而降低,足量的花粉处理使其捕食量显著低于不加花粉处理,其捕食功能反应类型也由Holling-Ⅱ型变为Holling-Ⅲ型。将捕食螨以1:1的益害比释放至棉田中对花蓟马的防治效果相对最好。综上,双尾新小绥螨对花蓟马1龄若虫有较好的捕食能力,可用于花蓟马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4.
南方小花蝽Orius silimis zheng在棉田生态系中,是一种捕食范围比较广的昆虫天敌,为了保护利用南方小花蝽控制棉虫的作用,我们选择了棉田发生数量较大的台湾花蓟马Fra-nkiniella formosae(Moulton)、红蜘蛛Tetranychus urficae koch、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Saunders)组成多猎物组合的不同密度,考察了对红铃虫卵的捕食效应。 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西花蓟马、花蓟马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室内研究了19、22、25、28和31℃条件下两种蓟马在辣椒上的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及生命参数,以揭示温度对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本地害虫花蓟马Frankliniellaintonsa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9~31℃范围内两种蓟马雌、雄成虫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内禀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皆是在31℃时最高,分别为0.1347和0.1822。两种蓟马的种群趋势指数及净增殖率与温度之间呈曲线关系。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在各温度下的存活率高于花蓟马,但内禀增长率低于花蓟马。西花蓟马的繁殖力、种群趋势指数及净增值率在22℃时最高,花蓟马在25℃时最高。两种蓟马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22℃是西花蓟马的最适温度,而25℃更适合于花蓟马。  相似文献   

6.
汤建国 《植物保护》1990,16(5):24-24
近年来,棉田蓟马种群消长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棉花生育前期上升为中后期为害。为掌握其种群变动规律,提供测报和防治的依据,作者于1982—1988年,就棉田蓟马种群变动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云南石榴蓟马种类组成及其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2008年对云南甜石榴和酸石榴两种石榴上蓟马种类及其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标本采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为害石榴的蓟马有10种,分别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丽花蓟马(F.intonsa)、黄蓟马(Thripsflavus)、黄胸蓟马(T.hawaiiensis)、棕榈蓟马(T.palmi)、烟蓟马(T.tabaci)、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和Thripssp.,其中西花蓟马是云南石榴蓟马的优势种。不同石榴品种上蓟马种类不同,甜石榴上有西花蓟马、丽花蓟马、黄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黄胸蓟马、端大蓟马、茶黄硬蓟马和蓟马属1种,酸石榴上蓟马种类有西花蓟马、丽花蓟马、黄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端大蓟马、茶黄硬蓟马、华简管蓟马和蓟马属1种,黄胸蓟马仅在甜石榴上发生为害。在石榴不同生育时期,发生为害不同,其中成虫和若虫集中为害花,造成麻点特征。  相似文献   

8.
京、浙、滇地区植物蓟马种类及其分布调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北京、浙江、云南等3个地区植物上蓟马的种类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蓟马种类较为相似,花蓟马、烟蓟马、黄胸蓟马、腹小头蓟马、西花蓟马和稻蓟马是3个地区共有的种类。其中花蓟马的分布最广、数量也最丰富,是最为常见的蓟马种类;新入侵的害虫西花蓟马在北京和云南地区已呈广泛分布状态,其发展动向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蓟马已成为玫瑰上的主要害虫,为明确蓟马的发生情况,在贵州省惠水县玫瑰基地利用蓝色黏虫板结合蓟马诱芯诱集并分析了四季玫瑰、紫枝玫瑰、墨红玫瑰和大马士革玫瑰上蓟马种群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在玫瑰上主要有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花蓟马(F. intonsa) 2种蓟马,但它们在不同玫瑰上发生情况不完全相同.蓟马暴发期主要集中在4—6月,尤其在盛花期数量最高.不同时期蓟马的优势种不同,初期(3—5月)以西花蓟马为主,随后花蓟马所占比例增加.黏虫板上诱集的蓟马数量远大于花朵中的蓟马数量,说明蓝色黏虫板和诱芯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玫瑰上蓟马的发生.该研究结果为蓟马的进一步研究及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塑膜覆盖棉田棉蓟马的消长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面积推广塑膜覆盖植棉,棉田生态改变,促使棉蓟马(Thrips taqaciLind.)的发生和为害加重。1983—1984年在我省覆盖棉田对其消长特点及防治问题进行了初步观察,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西花蓟马是危害蔬菜、花卉等植物的世界性入侵害虫,本文研究了西花蓟马入侵后银川设施辣椒上的蓟马种群动态,为深入了解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种群竞争关系及其发生态势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大量采集银川设施辣椒蓟马、制作玻片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鉴定,以及通过室内西花蓟马与花蓟马两个种群混合饲养和单种群饲养研究,明确了银川设施辣椒上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发生分布情况、种群竞争及发生趋势。结果表明:银川设施辣椒上西花蓟马种群数量明显占优势,占总量的73.62%,极显著多于花蓟马种群数量;两种群单独生存并经过一个世代,两种群的虫口数量和雌性比均无显著差异;两个种群混合饲养条件下,西花蓟马种群虫口数量和雌性比均略高于花蓟马。分析表明,共存时西花蓟马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对银川设施辣椒本土蓟马种群造成较大威胁,为做好该虫的预测预报及有效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丽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田间诱杀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7种颜色粘虫色板对丽花蓟马进行诱杀试验,从中筛选出诱杀效果较佳的4种颜色粘虫板,然后,设置不同高度粘虫板对丽花蓟马进行田间诱杀效果的对比试验,探索丽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趋性以及不同高度粘虫色板对丽花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丽花蓟马对7种颜色粘虫板的正趋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蓝色>黄色>白色>浅蓝色>粉红色>青色>深红色;丽花蓟马对蓝色、黄色、白色和浅蓝色粘虫板具有较强的正趋性,这4种颜色粘虫板最佳挂放高度分别为高于山银花花蕾顶端10~30、10~20、20~40cm和20~30cm,其中高于花蕾顶端10~30cm的蓝色粘虫板诱杀丽花蓟马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3.
竹醋液是竹炭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为纯天然产品,在农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室外笼罩环境下研究了竹醋液对豆株上西方花蓟马成虫的忌避作用。结果显示:竹醋液的不同浓度和同一浓度下的不同处理时间,对西方花蓟马成虫的忌避作用有显著差异。浓度增加显著地提高了竹醋液对西方花蓟马成虫的忌避作用,而忌避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质量分数为2.06%和1.03%的竹醋液对西方花蓟马成虫有明显的忌避作用,前者在使用后10d时其忌避显著下降。本文同时探讨了竹醋液在西方花蓟马控制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阿维菌素防治西花蓟马的亚致死浓度对黄瓜钝绥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危险性害虫,可危害250种以上的植物,尤其对温室中蔬菜和花卉造成严重危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已有多种化学药剂被用于防治西花蓟马。2003年西花蓟马入侵我国并在北京温室大棚中迅速蔓延后,国内也在努力探求西花蓟马的化学防治途径。但西花蓟马几乎对所有用来防治它的化学农药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抗性。  相似文献   

15.
入侵种西花蓟马与本地近缘种花蓟马的双基因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准确的害虫种类识别是有效筛选天敌昆虫开展靶向性生物防控的关键。入侵种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与本地种花蓟马F.intonsa常同域同期同种寄主上发生,因体型小、形态相似,难以快速准确鉴定。本研究以mt DNA COI与r DNA ITS2基因为标记对我国10个采样点的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开展分子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当以COI或ITS2基因为靶标时,西花蓟马与花蓟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221和0.113,是种内遗传距离的22.1和18.8倍,且种内、种间遗传距离间无重叠,并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独立的分支,表明2种基因均可准确区分西花蓟马和花蓟马。此外,基于COI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西花蓟马的各单倍型聚为了2个亚分支,并分别对应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表明COI基因还可用于西花蓟马品系的识别鉴定。研究结果对近缘种花蓟马的快速鉴定、专食性天敌昆虫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入侵害虫西方花蓟马综合防治进展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西方花蓟马在我国适生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概述了当前国内外西方花蓟马综合防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在我国控制该虫扩散蔓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花粉和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西花蓟马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凤仙花的Impulse Orange和Cajun Carmine品种上开展了花粉和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西花蓟马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未开花前,添加花粉和不添加花粉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差异显著,添加花粉能显著增加两个品种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其西花蓟马数量分别为174.50、43.67头,而未添加花粉时分别为138.33头和27.00头。在植物开花后,添加花粉对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虽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影响很大,无论是添加花粉还是不添加花粉,在两个品种上均表现为开花后的数量显著大于开花前的数量,说明凤仙花植物本身的花对西花蓟马种群的迅速增长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田治安 《植物保护》1966,4(1):28-29
近几年来,红花草种受到红花草蓟马的巨大损失。1964年春,我们在南城、南丰、黎川、资溪、金溪、临川和抚州等地调查,发现有须毛蓟马、豆蓟马、花蓟马,其次是葱(烟)蓟马、  相似文献   

19.
昆明市白车轴草上蓟马种群动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昆明市白车轴草上蓟马种类及其周年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白车轴草上蓟马主要有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丽花蓟马(F.intonsa)、八节黄蓟马(Thrips flavidulus)、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稻单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和烟蓟马(T.tabaci),有时会出现黄胸蓟马(T.hawaiiensis)、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苏丹呆蓟马(A.sudanensis)和云南纹蓟马(Aeolothrips yunnanensis)。本文分析了前6种蓟马的周年种群动态,重点阐述了外来有害生物西花蓟马,该虫主要在3~6月发生,是此期间白车轴草上的蓟马优势种。  相似文献   

20.
《植物保护》1965,3(3):103-104
播种前后 1.除草防虫:从播种到出苗前,彻底清除棉田内外及村庄周围的杂草两次(特别注意刺儿菜、灰灰菜和小旋花),除的草要携出田外处理。出苗前后,结合锄梦花,消灭杂草。这样可消灭小地老虎卵、幼虫、红蜘蛛、蓟马和黄地老虎的越冬幼虫。 2.处理棉蚜寄主树:当花椒、石榴、木槿树上棉蚜卵孵化后,有翅蚜迁飞以前(4月中旬末),采用人工或药剂消灭这些树上的棉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