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研究“一菜两用”油菜新品种菜臺、油菜籽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于2020-2021年开展10个菜用油菜品种在采主薹和不采薹条件下的产量与效益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摘取主薹后19崇11-2每667 m2菜薹和油菜籽产量最高,分别为769.94、163.16 kg,其采薹后再生能力较强,可以确保既采收菜薹又收获籽粒,且油菜籽产量不减,每667 m2净收入增加1 125.33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较适合“一菜两用”;狮山2017熟期较早,苗期短,为提早菜薹上市时间,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苗期天数与菜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如选择苗期天数短的油菜品种,虽菜薹产量较低,但上市初期单价较高,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且是产油量最高的经济作物之一[1].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增长、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及进口油料的冲击,油菜生产效益低,直接影响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2].油菜两用油菜品种是指在油菜蕾薹期采摘主薹或者侧薹作为蔬菜,油菜籽成熟后收籽榨油的油菜品种,既可有效提高菜籽产量,又增加蔬菜经济收益.油菜两用品种应具备感温性弱、生物产量高、口感佳、品质好等特点,推广油菜两用油菜品种,可显著提高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适宜摘薹时期、合适的摘薹高度和合理摘薹可增加籽粒产量[3~5].近年来,广西地区多个科研团队对油菜进行引种试验,筛选出德油早一号、早熟 6号、FD105和黔杂 J102等适宜在广西地区栽培的油菜品种,对广西油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10].但是,有关广西地区油菜两用品种栽培技术的研究鲜有报道.笔者通过引进油菜两用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总结出油菜两用油菜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优质油菜两用新品种在广西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优质油菜"一菜两用"试验小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优质油菜的摘薹性能,掌握优质油菜摘薹后产量性状的变化,探索其关键栽培技术,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新洲区、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2-2003年安排了优质油菜"一菜两用"品种比较试验,中双9号"一菜两用"移栽密度试验、不同摘薹高度试验、不同薹肥施用量试验.2003年在新洲辛冲镇双桥村成功兴办了优质油菜"一菜两用"千亩示范片,在武汉乃至湖北省引起强烈反响.优质油菜"一菜两用"配套技术是既可摘菜薹上市,又收油菜籽的一项新技术,是优质油菜综合利用与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现就两年来对优质油菜"一菜两用"配套技术研究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双低甘蓝型油菜既是油料作物又是蔬菜作物,薹期摘取主薹可作蔬菜用,成熟时收获菜籽供榨油用,可一菜两用.油菜在采收菜薹增加收益的同时,通过摘薹还可促进油菜植株二次分枝,从而增加菜籽产量,提高油菜的生产效益.该文从选用良种、播前准备、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适时摘薹、冻后处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双低甘蓝型油菜一菜...  相似文献   

5.
2011-2012年在武汉对引进的14个油菜品种进行了田间展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摘薹栽培比非摘薹栽培平均增产达26.34%,其中华油杂62和中油112菜薹品质好、菜籽产量高,可作为一菜两用品种进行推广;华油杂12、1818、圣光77和希望528菜籽产量高,可作为配套栽培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以"四九-油青"菜心为试材,分别于菜心苗期、抽薹期、苗期与抽薹期同时喷施不同浓度表油菜素内酯,结果表明:苗期喷施0.05mg/L表油菜素内酯,可以显著提高菜心的产量、降低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对30个油菜品种薹和蕾中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简称硫苷)的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0个油菜品种的总硫苷含量变异范围较大,在21.67~119.29μmol·g-1之间;大多数油菜品种蕾中的硫苷含量高于薹,蕾中硫苷含量均值为37.26μmol·g-1,薹中为28.06μmol·g-1;薹和蕾中的硫苷组分相似,均以4-戊烯基硫苷和2-羟基-3-丁烯基硫苷为主要成分,两者在薹和蕾中的含量分别占总硫苷含量的46.24%、28.52%和45.19%、29.13%。进一步分析高、中、低硫苷含量油菜品种的硫苷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油菜不同品种间硫苷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4-戊烯基硫苷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6~2008两个年度进行的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大区对比试验和摘薹适期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油蔬两用油菜的产量、效益、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和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适摘薹高度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是一项增收显著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安康市油菜新品种不同产品聚硒能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陕西省安康市种植的优质富硒"油蔬两用"油菜品种,2019-2020年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联合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汉阴县实施了富硒油菜不同产品聚硒能力试验,综合比较分析4个参试油菜品种菜薹、菜籽、菜粕总硒含量和菜薹、菜籽产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油杂19、陕油28菜薹硒含量达到陕西地方标准,而且...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双低甘蓝型油菜狮山菜薹作为菜用品种的品质特性,以常规白菜薹栽培种雪娇作对照,在不同播期、定植方式下进行评比试验,分析狮山菜薹的产薹特性,测定其薹、叶2个食用部位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等营养指标及Ca、Mg、Fe、Zn矿物质元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狮山菜薹成熟周期较短,播种后最快43 d可摘薹,摘薹周期可达86~108 d,每隔3~5 d可摘薹1次;早播时,667 m2产量可达到1 917.51 kg,且抗冷冻害性较强,播期弹性较大;狮山菜薹薹、叶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元素,能较好地满足人体需求,特别是对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需求,狮山菜薹可溶性糖含量薹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叶薹;矿物质元素Ca、Fe含量叶薹,Mg、Zn含量在薹、叶中差异不大。综合评价,同与雪娇相比,狮山菜薹具有良好的菜用品质,而且叶的营养价值较薹高,建议将薹、叶同时食用。  相似文献   

11.
以油青60 天菜心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方式,研究不同浓度的蔗糖处理对菜心可溶性糖含
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心薹茎中的可溶性糖、还原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高于薹叶,而薹叶中
的蔗糖含量则高于薹茎。适宜浓度的蔗糖处理可显著地提高菜心可溶性糖含量,而过高浓度处理则抑制可
溶性糖的积累。叶面喷施50 mg·L-1 蔗糖可以极大幅度地提高菜心中的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果糖和
葡萄糖含量。不同浓度的蔗糖处理对菜心单株产量影响均较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李旭霞 《蔬菜》2017,(6):23-25
为探索菜心叶面喷施钾肥的合理施用浓度,在提高菜心含糖量的同时减少肥料浪费,以碧绿粗薹菜心作为供试材料,选择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对菜心进行叶面喷施。综合来看:T_3处理(0.0100%)的性状表现相对最好,菜心产量、可溶性糖总糖及还原糖含量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可在宁夏地区菜心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郭芳  侯爽  王帅  徐进  祁俊锋  尚超 《蔬菜》2021,(1):13-19
羽衣甘蓝经过春化后温度升高时即可抽薹开花,即使剪去花茎也会影响到其观赏效果。为抑制羽衣甘蓝抽薹,延长植株观赏期,需要筛选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喷施方案,通过在羽衣甘蓝不同生长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比久(B9)、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青鲜素(MH)等生长调节剂,对比分析喷施处理后羽衣甘蓝的抽薹数量、花薹高度、开花及观赏性等情况。结果表明:在薹高0.5 cm左右喷施3 000~4 000 mg/L MH可起到显著抑制抽薹开花的效果,但对于叶片色彩艳丽的品种,喷施MH后会使转色叶片褪色而降低观赏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在西葫芦的苗期进行不同喷施次数处理.结果表明:乙烯利100~200ul.1-1浓度范围喷施2次,既分别在一叶一心、三叶一心期处理,西葫芦生长表现最好.平均总雌花数增多,雌花率较增大,早期产量提高,同时对西葫芦的商品性和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油菜苔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Brassica napus L.)为十字花科作物,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油菜蕾薹期(株高30 cm左右)采收菜薹作蔬菜食用,脆嫩可口,营养丰富.食用部分由嫩花茎、嫩叶及花蕾3部分组成,嫩花茎、嫩叶各占42%左右,花蕾占15%左右.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AACC,2n=38),又称油菜,属于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由白菜(AA,2n=20)和甘蓝(CC,2n=19)自然杂交、加倍而成[1],营养体优势比白菜更明显。白菜是我国南方传统的秋、冬、春季时令叶用、薹用蔬菜,在长江中下游各大、中城市上市量占蔬菜上市总量的30%~40%[2]。与白菜相比,油菜可一菜两用或油蔬两用,即前期采摘主薹、后期收获油菜籽,以提高油菜种植效益,促进油菜多功能利用,增加收益。甘蓝型双低油菜薹营养丰富,维生素C和钙、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红菜薹,可溶性总糖、粗纤维等营养指标与红菜薹相当[3]。油菜保鲜期长,耐储存,选择常用的PE包装袋,甘蓝型双低油菜薹在4℃条件下贮藏第5天时仍然保持嫩绿的颜色[4]。油菜菜薹,经烹饪,色泽翠绿,有劲道,略带油香味。  相似文献   

17.
赤霉素对胡萝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新胡萝卜1号和新黑田两种品种的胡萝卜为试材,采用100、200、300mg·kg-1的赤霉素在其幼苗期、叶生长期、肉质根生长期3个时期分别喷施和累积喷施,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这两种品种胡萝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对两种胡萝卜的株高、叶长等植物学性状和产量均有影响,在幼苗期喷施300mg·kg-1和在叶生长期喷施200mg·kg-1赤霉素对新胡萝卜1号植物学性状增长效果最好,在幼苗期喷施100mg·kg-1对产量增长效果最好;在幼苗期喷施100mg·kg-1和肉质根生长期喷施200mg·kg-1对新黑田的植物学性状的增长效果均最好,在幼苗期和叶生长期累积连续喷200mg·kg-1对产量增长效果最好。在3个时期喷施赤霉素对两种胡萝卜都有促进开花抽薹的作用。在幼苗期、叶生长期、肉质根生长期连续累积喷施200mg·kg-1对新胡萝卜1号开花抽薹的促进作用最强,在肉质根喷施300mg·kg-1对新黑田的促进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8.
以油菜薹新品种油苔929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对油苔929的采薹期、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8月31曰播种的油菜薹采摘产量最高,并且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油菜薹采摘产量相应降低;9月20日播种的油菜薹综合经济效益最高;9月30日播种的油菜薹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新型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在西瓜穴盘育苗中的应用效果,设计了浸种试验和不同浓度苗期喷施效果试验,以清水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幼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浸种试验中,试剂处理第4天平均发芽率(88.05%)显著高于对照组(78.15%),试剂处理第7天平均发芽率(90.63%)也高于对照组(88.01%)。在不同浓度苗期喷施效果试验中,通过壮苗性状对比,显示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与清水质量比例为1∶100时,西瓜穴盘苗在茎粗及根系方面都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降低叶菜类农残含量,以快菜2号为供试品种,选取有机磷杀虫剂乙酰甲胺磷,通过植物透析剂喷施、浸泡及结合蒸馏水清洗方式,测定其对叶片胆碱酯酶的抑制率,探究植物透析剂对快菜乙酰甲胺磷含量的降解效果及其达到安全含量的周期。结果表明,喷施方式可显著降低快菜中乙酰甲胺磷含量,以中浓度(×300)用量较好,低浓度(×500)次之,喷施后蒸馏水清洗30 s处理去农残效果更加显著;浸泡方式降解农残效果与喷施方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