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乳是婴幼儿的最佳食品,而婴幼儿配方乳粉则是他们的第二选择。母乳脂肪中的脂肪酸含有大量棕榈酸,主要酯化在甘油三酯的sn-2位上,而植物油与牛乳脂肪中的棕榈酸主要酯化在sn-1位和sn-3位上。在配方乳粉中加入OPO结构脂肪,可以使其在脂肪酸位置上模拟母乳脂肪,促进婴幼儿对脂肪的吸收。通过微胶囊技术将脂肪酸微胶囊化,可保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营养质量和安全性,对配方乳粉中脂肪酸的微胶囊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提高配方乳粉中脂肪酸的稳定性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加入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可最大程度使乳粉中的脂肪酸接近母乳。OPO具有促进婴幼儿对钙和脂肪的吸收、减轻便秘等强大的生理作用,所以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综述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OPO的功能与检测方法,旨在为开发、研究OPO的营养价值与检测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母乳被公认为婴儿营养的“黄金”标准和婴儿的最佳食物,由于母乳中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存在,使其为婴幼儿提供除营养外的其他益处,如免疫保护。本文综述母乳活性成分乳铁蛋白、母乳低聚糖、核苷酸、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和益生菌对婴儿免疫健康的影响,同时对市售11 个产品的婴儿配方乳粉可选择性成分进行分析,为婴儿配方乳粉可选择性成分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又名结构油脂OPO,是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分子结构,其可作为母乳脂肪替代物之一.目前,企业在检测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方面多采用的是企业非标方法,而在采用非标方法之前,一般需对该检测方法进行方法确认,而组分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是方法确认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配方奶粉脂肪酸母乳化调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乳脂肪中最重要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中,大约有70%的C16:0是酯化在Sn-2位上,而普通婴幼儿配方粉中脂肪酸的C16:0大部分连在Sn-1或Sn-3位上,这种结构差异不利于婴幼儿的消化和吸收。富含Sn-2棕榈酸的甘油三酯(Beta-pol)模仿了母乳脂肪的结构,其所含的棕榈酸C16:0约有40%~70%是酯化在Sn-2位上。研究表明,添加了Beta-pol的婴幼儿配方粉,能够促进婴幼儿对脂肪酸和钙的吸收,有效降低其便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用胰脂酶专一水解掉牛乳脂肪甘油三酯sn-1和sn-3位置上的脂肪酸得到sn-2单甘油酯和游离脂肪酸,再通过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分离出sn-2位单甘油酯,甲酯化后,用GC-MS对sn-2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夏季牛乳脂肪sn-2位脂肪酸主要有六种,分别为:月桂酸2.57%、豆蔻酸7.68%、棕榈酸34.74%、亚油酸11.56%、油酸22.53%、硬酯酸15.21%.  相似文献   

7.
母乳乳脂不同于其他哺乳动物的乳脂及植物油。母乳被认为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物来源,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具备供婴儿发育食用的母乳。因此,组成和功能更加接近母乳的配方乳粉在优化配方乳粉喂养婴儿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模拟人乳脂肪,配方乳粉脂肪母乳化随即诞生。随着母乳脂质更多功能的发现,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脂肪已经可以在脂肪层面实现母乳化,甘油三酯层面的母乳化一直在随着营养科学的认识而进步。本文综述婴幼儿配方乳粉脂质母乳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母乳可为婴幼儿提供人生最初阶段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人乳脂替代品实质上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专用的一类食用油脂及其制品,普通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以牛乳为原料,虽然牛乳脂肪酸组成与人乳脂肪酸相近,但其脂肪酸结构与人乳存在差异。在介绍人乳脂肪的组成结构特点、营养特性以及婴幼儿对脂肪消化吸收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综述近年来人乳脂替代品的母乳化进程及制备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人乳脂替代品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开发脂肪方面更接近母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丁雨檠  Ren C  Jin J  Zhang Y  Jin Q  Wang X 《广东饲料》2023,(3):43-52
母猪乳脂不仅为仔猪提供能量,而且还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饲养配方需与脂肪组成相一致,特别是甘油三酯(TAGs)及其异构体。本文系统研究了5个典型品种(长白猪×大白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皮特兰猪)和两个泌乳阶段(初乳和乳汁)母猪乳脂的TAGs图谱。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方法,共鉴定了45种主要TAG。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酯(O-P-L)是含量最丰富的TAG,其在初乳和乳汁中含量分别为13.92%和12.03%,在各品种初乳中并无显著性差异。母猪乳中TAG的组成主要受泌乳期的影响,而非母猪品种影响。此外,母猪乳脂的TAG组成与人类乳脂相似,但与商业仔猪配方奶粉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优化仔猪奶粉配方,以改善仔猪生长和健康,并潜在地为人类婴儿未来新的营养来源食品的使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甘油三酯Sn-2位脂肪酸的方法。采用乙醚石油醚方法提取奶粉中的脂肪,猪胰脂酶水解甘油三酯中的1,3位脂肪酸,得到Sn-2单甘酯,通过氨基固相萃取柱分离出Sn-2单甘酯,甲酯化衍生后,再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加标回收率在81.85%~88.9%,相对标准偏差为2.13%,回收率和重现性满足检测要求。用NH2固相萃取柱法(SPE)代替传统的薄层色谱法(TLC)分离单甘酯,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Sn-2位脂肪酸。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21,(4)
对川藏黑猪和杜长大猪背部脂肪、腹部脂肪、板油3个组织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脂肪组织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总含量达到93%以上;两个猪种板油中的棕榈酸+硬脂酸总量极显著高于背部脂肪组织和腹部脂肪组织(P0.01),油酸+亚油酸总量极显著低于背部脂肪组织和腹部脂肪组织(P0.01);两个猪种背部脂肪的棕榈酸+硬脂酸总量极显著低于板油(P0.01),油酸+亚油酸总量极显著高于板油(P0.01)。杜长大猪中棕榈酸+硬脂酸总量、油酸+亚油酸总量在3种脂肪组织中差异极显著(P0.01);川藏黑猪腹部脂肪中硬脂酸含量显著低于杜长大猪(P0.05)。综上表明,脂肪酸含量在不同脂肪组织中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究日粮中不同饱和度脂肪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在体外培养的猪肌管细胞内的代谢和沉积差异。体外分离培养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后,诱导成肌分化,分别用100μmol/L普通和[1-~(14)C]标记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孵育猪肌管细胞24 h后,细胞甘油三酯测定、同位素示踪法跟踪3种脂肪酸的代谢过程,实时荧光定量和Western blot检测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亚油酸组细胞中甘油三酯沉积量最高(P0.05);同位素示踪法发现亚油酸在细胞中的氧化量和摄取量均最高(P0.05),且在细胞甘油三酯中的沉积量最高(P0.05);亚油酸能够显著提高肌管细胞脂肪酸摄取相关基因CD36、FABP4、FATP1,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CPT1、Cyt C、AMPKα2的表达(P0.05),以及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NRF1表达,并能够显著促进甘油三酯合成相关基因DGAT2、FAS的表达(P0.05)。相比于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能够促进猪肌管细胞脂肪沉积,并能促进肌管细胞脂肪酸摄取、氧化、甘油三酯合成及促进相关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3.
选取165头西门塔尔育肥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方法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factor 1,SREBP1)基因第5内含子内84bp插入缺失突变的多态性,并与肌内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REBP1基因第5内含内84bp插入缺失突变与棕榈油酸(C16:1)、硬脂酸(C18:0)、SFA和甘油三酯及C16脂肪酸不饱和指数显著相关(P〈0.05),LL型个体棕榈油酸、甘油三酯和16碳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均高于LS型个体,而硬脂酸和SFA低于LS个体。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究用同一浓度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单体(油酸、硬脂酸、棕榈油酸及棕榈酸)处理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BSC),研究其对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及脂滴形成的影响。从18月龄延边黄牛半膜肌中分离提取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分化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0μmol/L油酸(OA)、硬脂酸(SA)、棕榈油酸(POA)和棕榈酸(PA)培养96 h,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生成情况,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与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SREBP1)、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表达。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所有的脂肪酸处理组细胞均有脂滴形成,油酸和棕榈油酸处理组相对于棕榈酸和硬脂酸处理组在肌管内形成的脂滴数量更多,且脂滴的形态较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中添加油酸和棕榈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增加了与脂肪合成相关基因PPARγ、SREBP1、C/EBPα的表达,抑制了SCD基因的表达;添加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则在促进PPARγ、SREBP1、C/EBPα基因表达的同时也显著增加了SCD基因的表达(P0.05)。结果表明,添加脂肪酸可以诱导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2月龄滩羊羔羊脂肪和肌肉组织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4只体重接近、健康的刚出生的滩羊羔羊随机分成舍饲和放牧组,每组滩羊羔羊各12只,放牧组羔羊随放牧哺乳母羊饲养,舍饲组随舍饲哺乳母羊饲养,于2月龄时屠宰取膈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皮下脂肪,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在肌肉组织的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膈肌中棕榈酸、花生酸、反式油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 < 0.05)|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甲酯(EPA)、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DHA)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股二头肌中肉豆蔻酸、棕榈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背最长肌中花生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 < 0.05),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 < 0.05)|棕榈酸、反式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EPA、DHA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2)在脂肪组织的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尾部脂肪的硬脂酸、反式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肾周脂肪的硬脂酸、反式油酸、亚油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皮下脂肪的肉豆蔻酸、花生酸、α-亚麻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综上,不同饲养方式滩羊羔羊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的脂肪酸含量不同。 [关键词] 滩羊羔羊|饲养方式|肌肉组织|脂肪组织|脂肪酸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方品种猪肌肉脂肪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荣斌 《猪业科学》2012,29(11):126-127
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重要化学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芳香物质或芳香物质载体。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前者包括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月桂酸(C12:0)、十五碳正烷酸(C15:0)、十七碳正烷酸(C17:0);后者包括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二烯酸(C20:2)、花生四烯酸(C20:4)、20碳五烯酸(C20:5)等。国内对猪肌肉脂肪酸的测定,饱和脂肪酸主要测定豆蔻酸(14:0)、棕榈酸(16:0)和硬脂酸(18:0);不饱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市售主要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与母乳脂肪酸组成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其脂肪酸来源的配料组成,归纳分析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油脂配方的特点及优化方向,为今后调整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油脂配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饲料工业》2017,(11):41-45
文章运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质谱联用仪对来自国内11个省份的171份油脂样品,包括豆油、猪油、禽油、鱼油和反刍动物用脂肪粉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动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都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反刍动物用脂肪粉主要为棕榈酸。同种油脂不同来源,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猪油和禽油,说明市场上饲用油脂的质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究用同一浓度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单体(油酸、硬脂酸、棕榈油酸及棕榈酸)处理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BSC),研究其对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及脂滴形成的影响。从18月龄延边黄牛半膜肌中分离提取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分化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0 μmol/L油酸(OA)、硬脂酸(SA)、棕榈油酸(POA)和棕榈酸(PA)培养96 h,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生成情况,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与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SREBP1)、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表达。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所有的脂肪酸处理组细胞均有脂滴形成,油酸和棕榈油酸处理组相对于棕榈酸和硬脂酸处理组在肌管内形成的脂滴数量更多,且脂滴的形态较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中添加油酸和棕榈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增加了与脂肪合成相关基因PPARγ、SREBP1、C/EBPα的表达,抑制了SCD基因的表达;添加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则在促进PPARγ、SREBP1、C/EBPα基因表达的同时也显著增加了SCD基因的表达(P < 0.05)。结果表明,添加脂肪酸可以诱导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20.
生牛乳是婴儿配方乳粉的基本原料之一。牛乳和母乳较为接近,总脂肪含量差异不大,但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大。主要分析了几种常见植物油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旨在为从事婴儿配方乳粉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