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实验应用脉冲场电泳方法获得鸡核DNA,根据鸡线粒体DNA序列设计引物,以总DNA和核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测序和筛选鸡BAC文库方法。结果表明:鸡核DNA中普遍存在线粒体基因16S R NA、tR NA-Leu和部分ND1的同源序列;在鸡的总DNA为模板PCR中,扩增产物含有核线粒体DNA(numtDNA)产物;同时发现,该段numtDNA序列存在2个碱基突变位点。研究结果提示,在涉及PCR相关技术的mtDNA研究中,numtDNA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氧化应激与DNA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茂良  高环  尹杰  陈斌 《动物营养学报》2013,(10):2238-2245
人和动物机体细胞在遭受氮氧化合物、钙和病原体等体内外环境的刺激后,氧化和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从而促进细胞内活性氧分子(ROS)的大量产生和积累,最终导致机体产生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可以导致DNA链断裂、DNA位点突变、DNA双链畸变和原癌基因与肿瘤抑制基因突变等形式的DNA损伤;同时,DNA也在遭受脱嘌呤和脱嘧啶、X射线、紫外线、烷化剂和嵌入剂等体内外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刺激下造成DNA损伤,DNA损伤也能诱导机体产生氧化应激。本文主要对氧化应激与DNA损伤之间的联系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DNA指纹是指线粒体DNA控制区内的高变异区碱基突变导致的多态、重复序列数目的变异导致的异质型多态和分子长度多态。试验根据牛线粒体DNA非编码区D-loop环全长序列和编码区细胞色素B(Cyt B)基因部分序列,研究在日本黑牛和延边黄牛、鲁西黄牛群体中碱基由于发生倒换、颠换、插入、缺失形成的DNA多态性。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发现在15头日本黑牛群体中489号个体D-loop全序列存在44处特异性位点,日本黑牛489号和120号Cyt B部分序列存在4处特异性位点。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表明:日本黑牛和延边黄牛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日本黑牛489号、120号个体与鲁西黄牛中D-loop单倍型H18、H19、H21有较近的亲缘关系,120号Cyt B的单倍型又与鲁西黄牛共享1个单倍型Hap4,120号与鲁西黄牛存在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线粒体DNA Cytb基因对牦牛在低氧环境适应性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获得甘南牦牛线粒体DNA Cytb基因全序列,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获得甘南牦牛线粒体DNA Cytb基因全序列1 140 bp,编码379个氨基酸,编码产物分子质量98.5 KD,理论等电点为4.98,是亲水性的稳定蛋白,存在明显的碱基AT使用倾向性,该序列在哺乳动物中具有很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具有多种功能,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含有自己的遗传物质线粒体DNA,线粒体DNA因其在氧化磷酸化中的作用而广为人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DNA可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激动剂,并在病原体感染和炎性疾病的病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DNA在进入细胞质或细胞外环境后,可以激活多种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模式识别受体,从而触发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和Ⅰ型干扰素反应。因此,本文就线粒体DNA激活先天性免疫的机制以及其在病原体感染和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讨论、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线粒体DNA在病原体感染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DNA是真核细胞中核外唯一的遗传物质,是目前研究起源进化及群体遗传分析的理想研究对象。综述了线粒体DNA(mtDNA)基本特征、多态性及其分析方法的同时,介绍了蜜蜂线粒体DNA的组成结构和多态性,阐述了蜜蜂线粒体DNA研究的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7.
能量代谢对鸡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细胞能量代谢平衡由细胞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共同调节。然而,不同线粒体DNA单倍型与细胞核互作对鸡能量代谢水平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以DF-1细胞为细胞核供体,芦花鸡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与婆罗门鸡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为线粒体供体构建转线粒体细胞,旨在分析相同细胞核背景下不同线粒体DNA单倍型对能量代谢的调控。结果表明,与DF-1比对时,芦花鸡细胞线粒体DNA比婆罗门鸡细胞线粒体DNA错义突变的数量更多,保守性更低。芦花鸡转线粒体细胞与婆罗门鸡转线粒体细胞的氧化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低于DF-1细胞,而糖酵解水平有升高趋势,与原代细胞结果相反。此外,转线粒体细胞的相对ROS含量均高于DF-1细胞。综上所述,线粒体DNA单倍型间差异导致的核质互作可以不同程度影响细胞氧化磷酸化功能和糖酵解水平。本研究为线粒体基因组和细胞核基因组的互作提供了直接证据,为杂交育种方案构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取临床分离的、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单诺沙星和沙拉沙星)均耐药的9株鸡源性沙门氏菌耐药株,提取其染色体DNA。设计引物gyrAF和gyrAR、gyrBF和gyrBR,分别扩增菌株DNA旋转酶gyrA基因和gyrB基因的氟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与质控菌株相比,9株临床分离耐药株中只有菌株38和60的gyrA基因发生单碱基突变,菌株38的gyrA基因第371位碱基发生C→T突变,菌株60的gyrA基因第350位碱基发生A→C突变,两处突变均位于QRDR内,其余菌株的核苷酸未发生任何突变。菌株38的碱基突变导致gyrA基因第99位氨基酸发生R→C取代,即Arg→Cys;菌株60的碱基突变导致gyrA基因第92位氨基酸发生M→L取代,即Met→Leu。9株临床分离鸡源性沙门氏菌氟喹诺酮类耐药株gyrB基因QRDR的核苷酸序列与质控菌株完全相同;只有菌株42的gyrB基因第1592位碱基发生C→A突变,但其位于gyrB基因QRDR之外,且菌株42的gyrB基因的碱基突变并没有导致相应氨基酸的改变。上述结果提示,DNA旋转酶gyrA基因和gyrB基因QRDR突变可能并非沙门氏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芦花鸡线粒体DNA D-loop区部分片段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集芦花鸡血液分离血细胞,成功提取了线料体DNA,并通过PCR反应扩增出了D-Loop区高变区序列.测序后发现,芦花鸡线粒体DNA D-Loop区高变区序列长590 bp,A、T碱基含量占56.1%,G、C碱基含量占43.9%.  相似文献   

10.
生物标记物在DNA氧化损伤及辐射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标记物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群与 细胞生长增殖有关的标记物。随着分子生物 学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标记物的研 究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逐渐引起了国内外环 境医学界的共同关注。关于自由基攻击 DNA所引起氧化损伤,以及电离辐射造成的 DNA辐射损伤所诱发的一些生物学后果,存 在着由于DNA结构微小,直接检测过于复杂 和困难的问题,而利用生物标记物进行DNA 损伤修复检测是最灵敏可行的方法,也是危 险性评价的重要方法。因此,文章就DNA氧 化损伤、辐射损伤以及生物标记物在DNA氧 化损伤与辐射损伤检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 全面而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细胞 DNA的破坏是威胁细胞生存的一个主要因素 ,所以鉴定各种对细胞 DNA有严重损坏的因素就变得十分重要。通常某一潜在危害因子的危害程度是通过其诱发突变效应来反映的。将含有目标基因的细胞或 DNA核苷酸链的水溶液暴露于待鉴定介质因子存在的环境条件下 ,进行诱发突变实验 ,然后测定其突变光谱即诱发突变光谱。通过比较诱发突变光谱和自发突变光谱来研究该介质因子的诱变作用。用该方法目前已经研究了电离辐射、紫外线和各种烷化剂的诱变效应。试验中获得的突变光谱包括移码突变、缺失突变和碱基替换突变等突变类型在内的各种突变。…  相似文献   

12.
一种改进的方法提取白头鹤粪便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艳丽  周立志 《野生动物》2011,32(4):203-207,223
现有的粪便DNA提取方法通用性不好,DNA纯度不高不适用于白头鹤等水鸟,本研究探索一种改进的硫氰酸胍裂解法。通过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控制区基因和微卫星DNA的PCR扩增及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测定,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以及测定序列显示,提取的DNA模板纯度高,效果很好,证实改进方法的可靠性、有效性。为其他濒危水鸟的非损伤取样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方法,为其保护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几个绵羊品种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用ApaⅠ等15种识别6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研究了蒙古羊、乌珠穆沁羊、湖羊和小尾寒羊线粒体DNA的RFLP。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个体中共检测到32个酶切位点,16种限制性态型,其中BglⅠ表现出多态,XhoⅠ无切点。16种限制性态型可归结为2种基因单倍型,即单倍型Ⅰ(BglⅠ-A)、单倍型Ⅱ(BglⅠ-B),单倍型Ⅰ为受试绵品种的基本单倍型。线粒体DNA多态度π值平均为0.0192%,表明受试绵羊品种线粒体DNA多态性比较贫乏。  相似文献   

14.
鱼类mtDNA及其非编码区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线粒体DNA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领域,已成为鱼类进化生物学和群体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分子遗传标记。文章介绍了鱼类线粒体DNA结构特征及研究方法,重点介绍了鱼类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结构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镉对大鼠肝细胞系(BRL 3A细胞)DNA及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本研究选用0、10、20、40 μmol/L的醋酸镉分别作用于BRL 3A细胞12h,利用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通过彗星试验法检测细胞DNA的损伤,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并检测细胞Caspase 3,9的活力.结果显示,随镉浓度的增大(10~40 μmol/L),BRL 3A细胞存活率降低,拖尾率、尾长、尾部DNA含量、细胞Caspase 3,9的活力和线粒体变形肿胀以及空泡现象均呈增加趋势;表明镉可致BRL 3A细胞DNA及线粒体损伤,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活性氧(ROS),而当线粒体应激时,线粒体去极化、ROS产生增加造成线粒体损伤,导致线粒体活性氧(mtROS)的表达水平增高;ROS作为激活NLRP3的重要介质,促进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及激活,引发动物机体如乳腺炎、子宫内膜炎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作为一种选择性自噬,线粒体自噬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的机制是通过清除受损和多余线粒体,调节NLRP3炎症小体的活性,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本文基于线粒体自噬调节NLRP3炎症小体对动物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深入了解线粒体自噬在NLRP3炎症小体引发的相关疾病中的影响,为动物机体健康提供新的防治靶点。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DNA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分子标记之一,目前在进化遗传学、动物生产性能及医学等多个领域展开研究并取得相关成果。论文简要阐述了猪线粒体DNA的基本组成和特征、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概况,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对猪线粒体DNA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白裤瑶族线粒体DNA D-Loop HVRⅠ区序列碱基的测定,了解其遗传多态性。方法:应用PCR扩增产物及直接测序法,对31名白裤瑶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mt DNA HVRⅠ区进序列检测及分析。结果:与Anderson相应序列比对,白裤瑶群体mt DNA HVRⅠ区发现了88处突变,界定了3种单倍型,基因差异度分别为1.00,偶合概率为0.25。结论:广西白裤瑶线粒体DNA HVRⅠ区多态性有一定的本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9.
黑熊四川亚种线粒体DNA cytb基因的克隆及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克隆技术对黑熊四川亚种线粒体DNA cytb基因进行克隆、测序。黑熊四川亚种线粒体DNA cytb基因的全序列为1140 bp,CG含量为46.23%。与AB020910和U23558两个黑熊cytb序列的变异共有61处.其中T-C转换共有36处.A—G转换共有23处。仅有2处发生T-A颠抉,碱基突变率为5.35%.其中转换率96.72%,颠换率为3.28%。密码子第3个碱基发生变异的有48个。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