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效微生物菌剂对河蟹养殖水体的调控作用。[方法]考察高效微生物菌剂对不同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COD、总氮和总磷的降解作用,并研究水体中叶绿素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水体水质指标的测定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效微生物菌剂能够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总氮,促进水体氮循环,降低水体中叶绿素的含量,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结论]高效微生物菌剂能有效改善河蟹养殖池塘水质,促进河蟹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2.
吴志岐  王卫东  魏广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712-11713
根据清洁水体、浑浊水体和冰体在不同波段的反射率不同,运用C语言编写黄河凌汛检测系统程序,将清洁水体、浑浊水体和冰体检测出来,运用GIS的地图控件计算出清洁水体、浑浊水体和冰体面积以及它们的中心经纬度,以实现对黄河凌汛的动态检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河蟹养殖过程中清塘药物、杀虫药物、水体消毒剂、保护水草药物、调控水质用药、清除敌害用药等方面的渔药使用技术,旨在指导河蟹的生态精养,以促进河蟹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常见微生物制剂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蟹养殖的集约化、规模化导致了水体环境严重恶化。微生物制剂在改善水质、防控疾病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微生态制剂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河蟹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提高河蟹的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还能促进河蟹生长发育。通过笔者在一线的服务调查发现:尽管现在的养殖户或多或少对微生态制剂有所了解,但是大多数只是一知半解。本文就常见微生物制剂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展开阐述,以期为广大一线生产者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河蟹较为喜欢水质优良、溶氧较多、水草丛生的水域中,在进行河蟹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对池塘水质情况加以重点关注,并做好水质管理工作,以此为河蟹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关实验发现,水草密度对池塘水质的温度、pH值、溶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河蟹的养殖效益。基于此,本文简析了河蟹养殖的方法与条件,阐述了不同水草密度对河蟹池塘水质和养殖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虾、蟹、沉水植物与生态浮床组合种养模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传统青虾+沉水植物、青虾+河蟹+沉水植物、青虾+河蟹+沉水植物+生态浮床3种养殖模式,研究了生态浮床组合系统在虾蟹养殖中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以及对虾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虾+河蟹+沉水植物+生态浮床的池塘水体净化效果较其他两个池塘更为明显,在虾、蟹混养与生态浮床组合养殖模式下,浮床植物鸢尾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盐吸收效果较好,养殖过程中水质良好,氨氮、亚硝酸盐、CODMn基本保持稳定并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叶绿素a为5 μg/L,水质控制效果明显;并且虾产量达850 kg/hm2,蟹产量达930 kg/hm2,综合效益高于传统单养青虾或传统虾蟹混养.  相似文献   

7.
河蟹的生态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蟹养殖已成我国水产业中一项支柱性产业。根据FAO专家制订的生态养殖三个基本原则分析,"种草、殖螺、稀放、轮养"等养殖方式不符合生态养殖标准。(1)河蟹养殖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有影响。河蟹养殖破坏水域的栖息地,排放营养物质,使用药物对水资源保护有负面作用;大量养殖导致野生资源种质下降,及对湖泊和海洋渔业资源过多的依赖均不利于相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河蟹养殖户获得权益不足。河蟹养殖业成为高投入的行业,河蟹养殖业发展一定程度并没有达到消除贫困和让更多人的权益人受益的目的。(3)河蟹养殖对其他部门发展有影响。河蟹养殖业对湖泊资源、湖泊生态、海洋渔业资源,沿海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现状,按照生态养殖的三个基本原则,要从种质、饲料、设备方面规范河蟹养殖,降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发展保险支持,保障养殖户权益;加强部门合作,合理发展河蟹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8.
<正> 1 移栽水草。蟹池移栽伊乐藻、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覆盖率达50%左右,使河蟹生长在多水草的水体中,接近自然生态条件。水草不仅是河蟹喜爱的植物饲料,还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及附着生物的基质,同时它们具有吸收水体中多余的有机质,降低水的肥度,澄清水质,加强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高温季节吸收  相似文献   

9.
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生态养殖水体的pH值呈分区和分层变化,水体的pH值对河蟹的单位产量、平均规格有直接影响。调查分析认为,河蟹生态养殖最为适宜的pH值范围为8.5~9.5。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河蟹池塘主养模式和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的养殖结果及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蟹主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02 g/只,经济效益为33 7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12,藕-蟹-鱼套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33g/只,经济效益为56 3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3.94,藕-蟹-鱼套养模式比河蟹主养模式经济效益增加22 600 元/hm2,经济效益提高66.96%;河蟹主养模式池塘6、7、8月份水体为中度富营养类型,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6月份为中营养类型,7、8月份为轻度富营养类型,总体而言,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营养状况均好于传统的河蟹主养池塘2~3个数号级.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物炭与PHBV固相脱氮系统净化河蟹养殖水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是高附加值水产品,但养殖过程中常导致水体氮元素超标,造成环境污染。通过生物炭与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作载体,构建固相脱氮系统(BP),研究其在河蟹养殖周期内对水体中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能力,综合考察其对河蟹养殖的影响,并与常规养殖(CK)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BP处理后,在河蟹养殖周期内,水体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BP处理平均总氮含量变幅为0.16~4.75 mg/L,平均铵态氮含量变幅为0.17~2.10 mg/L,平均硝态氮含量变幅为0.10~0.81 mg/L;总氮平均去除率为62.03%,铵态氮平均去除率为73.76%,硝态氮平均去除率为72.53%;河蟹产量为948 kg/hm~2,比CK增产34%,河蟹个体质量无显著变化,但回捕率提升23%,回捕率提升是河蟹增产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经BP处理后养殖尾水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GB3838—2002),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韩成志 《农技服务》2014,31(9):126-127
通过河道拦网养殖河蟹高产技术实验,充分利用河道水体动植物资源,生产出高品质的商品河蟹,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河道选择、蟹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捕捞上市、分析总结等方面阐述了河道拦网养蟹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3.
移栽水草可在蟹池移栽伊乐藻、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覆盖率达50%左右,使河蟹生长在多水草的水体中,接近自然生态条件.水草不仅是河蟹喜爱的饲料,还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及附着生物的基质,同时它们具有吸收水体中多余的有机质、降低水的肥度、澄清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高温季节吸收太阳热能、降低水底温度、改良水环境等重要作用.对腐烂的水草,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当水草不足时,要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河蟹、鳜鱼生物学特性和相互一协同、促进作用。在河蟹池内套养鳜鱼。不但可以清除河蟹池内与河蟹争食、争氧、争空间的野杂鱼,促进河蟹生长,提高河蟹的规格和品质,还可增加鳜鱼产量,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提高池塘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一、水体关 水体是青虾、河蟹的生长环境,要求选择水质好、排灌方便的水体.水位在1~1.5米。在放养前要彻底清塘.防止野杂鱼进入,以提高成活率。肥水养青虾,在放养虾苗或抱卵虾前要施足有机肥,促进浮游生物繁殖,有适口饵料;河蟹喜清瘦水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增加河蟹养殖效益,提高河蟹品质,开展了河蟹池塘种草健康养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种植水草、套养青虾和鲢、鳙鱼,池塘养殖水体明显改善,河蟹规格大、品质好,增产增效明显。该技术投资成本少,操作简便,养殖户易接受,改善池塘水质效果明显,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今年,黑龙江农垦八五六分公司充分发挥河蟹养殖协会作用,在坚持养殖水体无污染、河蟹产品可追溯,安全、绿色、无公害“青山湖”河蟹品牌的同时,从购苗到中期管理、销售等过程对养殖户进行全方位服务,变“大养蟹”为科技化、高品质、高效益的“养大蟹”。据悉,经过育肥的河蟹可卖到50元/斤。  相似文献   

18.
从池塘建设、施肥种草、微孔增氧系统安装与使用、苗种放养与饲养、水体调节、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池塘河蟹套养青虾微孔增氧养殖技术,并对其取得的效益进行分析,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江苏沿海河蟹育苗水体中异养菌和弧菌数变化进行了测定 ,研究了水体中细菌种群数量及河蟹幼体体内异养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在河蟹育苗水体中 ,总异养菌数和弧菌数都随着幼体发育阶段的发展呈现出稳定增高趋势 ,总异养菌数从Z1期的 3.3× 10 3 cfu/ml上升至M期的 5 .2× 10 8cfu/ml;弧菌数从 7.8× 10 2 cfu/ml上升至 5 .2× 10 6cfu/ml。幼体体内的异养菌数量表现为由高而低的趋势 ,总体水平在 10 3 ~ 10 5cfu/g之间。育苗水体中异养菌组成主要包括弧菌属、假单胞菌属、发光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等  相似文献   

20.
小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模式,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提高水体养殖产量,增加了养殖效益。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