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潜流人工湿地修复河道水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万宾  段亮  田自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29-4631
[目的]研究不同填料潜流湿地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为小城镇河网水体修复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砾石、卵石、页岩3种不同填料潜流湿地对受污染河道水质修复的运行情况及处理效果。[结果]砾石、卵石、页岩填料湿地对受污染水体中TN、TP、CODM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砾石床潜流湿地运行效果最好,平均可分别处理49.4%的TN、34.7%的TP及48.5%的CODMn。[结论]潜流人工湿地可以有效改善受污染河道水质,且投资少、操作简单,适于在小城镇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曝气条件下,沉水植物金鱼藻对寒区静水湿地水体净化作用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从寒区静水湿地水体采集样品,在实验室投加金鱼藻的固定容器中进行曝气处理,测定总氮(total nitrogen, TN)、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的去除效果;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时间和不同处理间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结合水体理化因子分析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结合金鱼藻用量和能耗,金鱼藻种植密度为4.44 g·L-1,曝气12 h条件下可达到良好的水体净化效果,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51.23%、89.27%。微生物样品测序共得到3 283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核心OTU数量为107个,对照组中特有OTU数量较多。总体上看,各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均未增加,组间差异显著性逐渐降低;优势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投加适量金鱼藻可提高优势门的相对丰度,但曝气处理使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不同样品间微生物属水平上存在较大比例的未分类类群,变形菌门多核杆菌属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投加适量金鱼藻和曝气处理有利于提高其相对丰度。与对TN、TP浓度变化的影响相比,投加金鱼藻和曝气处理对微生物优势类群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黑臭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合适的人工水草类型,通过对水处理工程中常用的4种人工水草进行小试对比试验,研究这几种人工水草的污染物处理效果。同时在工程实践中进行中试试验验证处理。结果表明,小试中细绳状人工水草和立体弹性填料表现出了相对快的挂膜速度,同时细绳状人工水草和立体弹性填料也表现出较强的对污水TN、TP、NH_4~+-N、CODMn处理能力。在中试中立体弹性填料结合生态浮岛和曝气工艺表现出了较好的处理效果。综合材料价格因素,建议在黑臭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少量使用情况下优先采用细绳状人工水草,而在大量使用情况下,可采用立体弹性填料或两者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填料和微生物是影响曝气生物滤器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BAF) 污水处理性能的重要因素, 为探究不同曝气条件下曝气生物滤器处理海水养殖废水脱氮性能及填料上微生物群落特征, 试验设置3种不同曝气条件的BAF处理组 (24 h连续曝气、 12 h间歇曝气和0 h曝气), 并将聚碳酸亚丙脂 ...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考察了一种新型物化凝聚剂在不同投加量和反应时间条件下控制污染河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率。结果表明,在污染河道底泥中注入新型物化凝聚剂48 h内,底泥表层结构呈现多孔性的渐变过程,微生物生存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对上覆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测定发现,新型物化凝聚剂注入底泥中能有效抑制底泥中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的释放,同时也抑制了上覆水体中氧化还原电位(ORP)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的上升;新型物化凝聚剂投加量越大,控制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果越好。上述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物化凝聚剂对污染河道底泥进行原位改良,可成为底泥就地处理和控制河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一种技术方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琼江河潼南区小渡段为试验段,研究了以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主、底泥曝气为辅的生物强化技术对水体中COD_(Cr)、NH_3-N、TP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对试验水体进行生物强化之后,COD_(Cr)、NH_3-N、TP的去除率分别达51.72%、41.44%、52.38%,水质稳定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水标准。说明生物强化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自然水体中污染物含量超标、水环境状况差等问题,为河道水体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7,(3):438-442
通过PY-M3微生物絮凝剂和PY-F6微生物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Al Cl3和PAC)的复配试验,考察了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并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PAC投加量、PY-F6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絮凝剂投加顺序和废水pH值对荧光增白剂生产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可以明显减少二者的投加量,提高絮凝率,其中,PY-F6微生物絮凝剂与PAC复配效果最佳,当PY-F6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15 m L/L,PAC投加量为20 m L/L时,絮凝率高达99.46%;当废水p H值为5,PY-F6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40 m L/L,PAC投加量为60 m L/L,投加顺序为先投加PAC时,荧光增白剂废水浊度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河道底泥的生物降解特性。[方法]对河北省某河段底泥中有机质进行模拟试验,研究底泥中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变化,分析异养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对河道底泥中生物的降解机制。[结果]河道底泥中氨氮、总磷、总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变化与各种微生物的数量呈正相关。溶解氧对异养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有较大影响。氧气充足时,异养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的数量大幅增加,对氨氮和CODcr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没有外来污染源持续进入的情况下,未投加外来菌液的反应器的出水效果优于投加菌剂的反应器。[结论]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进行氨化细菌等好氧菌的生命活动和改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9.
含三唑磷农药废水的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含三唑磷废水光氧化降解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直接光解可有效提高含三唑磷水样的可生化性,经6h光照后,水样的BOD5/COD由0.22提高到0.70;添加H2O2对光解效果有一定改善作用,投加量达到75mg/L时,水样的COD去除率由零投加时的20%提高到40%,但过量投加对处理效果没有进一步促进作用,同时比较了在曝气和不曝气两种条件下采用UV,UV/H2O2,UV/Fenton,UV/类Fenton等4种工艺对三唑磷废水的处理情况,结果表明,UV/H2O2,UV/Fenton,UV/类Fenton工艺较单纯UV工艺对水样的COD去除效果有显著提高;曝气能促进光解效果,特别对UV/Fenton工艺作用更为显著,光解水样2h后,曝气条件下的COD去除率可从不曝气条件下的30%提高到8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于不同挂膜填料的A/O工艺抗冲击负荷与稳定性.[方法]为了考察2种填料的挂膜启动效率、运行稳定性,以青岛市某小区生活污水为例,基于A/O工艺,利用平行连续中试试验研究了弹性立体填料和柱状悬浮填料的启动、运行以及在低温或低负荷条件下的抗冲击性能.[结果]对COD、TP的去除而言,在低温状态下,投加弹性填料的A/O系统抗冲击性和稳定性要优于投加悬浮填料的A/O系统;在低负荷状态下,投加悬浮填料的A/O系统抗冲击性和稳定性要优于投加弹性填料的A/O系统.[结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要针对不同的处理水平和在不良条件下从不同污染物考虑的对其抗冲击和稳定性影响,选用合适的填料.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一种新型植物制水处理剂对常熟市莘庄镇某黑臭河道进行处理及水体修复。结果表明:该新型水处理剂可在低投加量的情况下对黑臭河道进行快速、有效修复,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超过94%,溶解氧含量可提高1.5倍以上,并对恶臭有显著消除作用,处理效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道水体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进行综述,归纳总结了物理、化学、生物-生态3种修复技术的原理、工艺核心及适用范围等技术研究进展,其中物理技术包括截污分流与引水冲污、底泥疏浚、曝气复氧,化学治理技术包括化学除藻、化学固定,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强化、植物净化、人工湿地、生物膜净化及组合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同时,提出了河道水体修复涉及学科多,应该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治理和修复技术。最后对河道水体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潜流人工湿地修复河道水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装置潜流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中试系统建设在河道中段旁。系统分3块,填料分别为砾石、卵石、页岩,均混种芦苇、美人蕉、香蒲,为了景观需要,搭配少量景观植物,包括黄菖蒲、花叶芦竹、旱伞竹、鸢尾、梭鱼草、再力花、雨久花、水葱等。植物种植方法为20cm×25cm。  相似文献   

14.
不同钝化剂对畜禽粪便有机肥重金属铜锌的钝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生物炭、化学吸附剂和微生物菌剂3种重金属钝化剂对猪粪有机肥中Cu、Zn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向有机肥中投加这3种钝化剂会促进辣椒生长,提高辣椒产量;投加不同量不同种类的钝化剂对Cu和Zn表现出不同的钝化效果。除化学吸附剂外,生物炭和微生物菌剂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辣椒茎叶中Cu含量,同时这3种钝化剂均可以降低辣椒果实中Cu和Zn的累积量。生物炭处理组S4(投加量1.25%)、化学吸附剂处理组H4(投加量1.25%)、微生物菌剂处理组W2(投加量1.00%)辣椒果实中Cu和Zn含量最低,与对照组相比,Cu含量分别降低了25.91%、17.39%和20.59%,Zn含量分别降低了30.72%、15.96%和28.99%,表现出较好的钝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Fenton氧化—SBR工艺处理化工废水。分别考察了Fe2 投加量、H2O2投加量、PAM投加量对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样初始pH为4,终了pH为6,搅拌时间为1h,静置时间为5h,H2O2投加量为0.5mL,Fe2 投加入量为6mL,PAM投加量为5.5mL时,COD去除率达到75%~80%。Fenton氧化出水经SBR工艺处理后COD可控制在800 mg/L左右,达到三级排放标准,可直接进入二级污水处理厂,曝气时间可选择4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在实际工程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及影响净化效益的主要因子,为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一定技术参考.砾间接触氧化技术根据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大小可分为砾间接触氧化法和砾间接触曝气氧化法.根据设施设置的位置又可分为直接方式和分离方式.工程应用中,砾间接触氧化工艺一般包括预处理设施、取水设施、净化设施和放流设施.影响砾间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理化因子、砾石床设计因子和水力因子.理化因子主要涉及温度和溶解氧,砾石床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填料、填料填充率、污泥储存与排除.水力因子主要是停留时间和水力负荷.  相似文献   

17.
固定反硝化菌强化人工湿地处理低污染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固定反硝化菌Pseudomonas stutzeri(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为材料包埋固定)投加至人工湿地不同位置,进行低污染水模拟脱氮实验,以探究固定反硝化菌的最佳投加位置;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系统微生物组成,并考察最优系统在低温下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上层投加固定反硝化菌对湿地脱氮的强化效果最佳,TN与NO_3~--N去除率分别为60.31%与64.98%;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示,投加固定反硝化菌虽降低了系统微生物丰富度,但各处理系统内主要微生物物种差异不大,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丰度最高,投加固定反硝化菌系统中Nitrospira(硝化螺旋菌门)比例增大,有利于脱氮效果的提高。在15℃条件下,上层投加固定反硝化菌系统的TN与NO_3~--N去除率分别为50.86%与55.06%,高于空白湿地系统(TN与NO_3~--N去除率为24.81%与27.53%)。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导致河道水污染情况愈发严重。以南昌县向塘镇礼坊村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为例,研究活性生物炭复合调节剂技术在农村河道污水治理中的应用。通过模拟试验和实地应用对活性生物炭复合剂不同投加量条件下的污水治理研究得出:活性生物炭复合调节剂对富营养化污水中氮、磷元素的去除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模拟试验中,活性生物炭复合调节剂与河道污水的投放质量体积比为1∶150时,净化效果最佳。在第5天时,T3处理对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21.77%、14.32%和23.05%。实地应用中,活性生物炭复合调节剂与河道污水质量体积比为1∶200时,处理效果最佳。在第9天时,M2处理对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3.05%、55.46%和72.84%。由此可知,活性生物炭复合调节剂推荐适宜用量在1∶150~1∶200之间。  相似文献   

19.
赵志恒  严文瑶  陈银合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664-8665,8671
采用混凝-SBR法对江阴环境工程公司提供的核糖核酸废水进行处理研究,确定了混凝阶段的混凝剂种类、最佳投加量、最佳pH值。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作混凝剂效果最佳,其投加量为7 mg/150 ml(原水),最佳pH值为8。分析了SBR工艺阶段的最佳曝气时间、最佳沉淀时间、最佳进水COD浓度等,并对其结果进行讨论。得出最佳曝气时间为8 h,最佳沉淀时间为2 h,最佳进水COD浓度在310mg/L左右。实验表明:混凝-SBR工艺法对核糖核酸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经处理后的废水出水水质较好,COD浓度为60 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导致河道水污染情况愈发严重.以南昌县向塘镇礼坊村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为例,研究活性生物炭复合调节剂技术在农村河道污水治理中的应用.通过模拟试验和实地应用对活性生物炭复合剂不同投加量条件下的污水治理研究得出:活性生物炭复合调节剂对富营养化污水中氮、磷元素的去除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模拟试验中,活性生物炭复合调节剂与河道污水的投放质量体积比为1:150时,净化效果最佳.在第5天时,T3处理对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21.77%、14.32%和23.05%.实地应用中,活性生物炭复合调节剂与河道污水质量体积比为1:200时,处理效果最佳.在第9天时,M2处理对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3.05%、55.46%和72.84%.由此可知,活性生物炭复合调节剂推荐适宜用量在1:150~1:20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