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画像砖、石看汉代农业经济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画像砖、石看汉代农业经济特点中国农业博物馆林正同汉代画像砖、画像石是附在建筑墓穴壁面和楣楹碑阙上的装饰性艺术品。画像砖石墓大体上从西汉中晚期开始出现,流行于东汉而衰弱于魏晋时期(1)。砖石画像是我国古代社会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窥探汉代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
魏崴 《农业考古》2019,(1):62-67
汉代的四川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富庶丰饶之地,人口稠密,与外界商贸交流频繁。蜀之成都在东汉时期就已是闻名于世的商业大都会。汉代画像砖上的市肆图和农耕图,对了解汉代四川商品交易市场的繁荣情景及其背后农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中的关于庭院植物的形象描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汉代庭院植物的配置是很有特点的:不仅可以看到类似西方园林植物的整齐而规则的排列方式,同时也可以看到汉代庭院配置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并且与建筑的形体及形式相得益彰;更可贵的是汉代庭院植物的配置饱含着向自然化、生态化和艺术化等近似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形式的探索。图6参10  相似文献   

4.
汉代视粮贮为“天下之大命” ,粮仓的修建在汉代逐步得到完善。一、汉画像砖中的粮食收藏“收获”画像砖所描绘的是收割稻谷以及选收谷种的场面 ,其对于谷种的保存应和《胜之书》记载相同。“舂米”画像砖所描绘的栅栏式粮仓 ,既通风又防潮气侵袭。“告贷”画像砖所描绘的仓房立于较高的台基上 ,夯土高台在秦汉时期处于顶峰。“乞贷”画像砖所描绘的仓房座北向南 ,可见汉代已考虑到怎样保证仓内温度的相对稳定。二、汉代的陶仓模型西安市东郊出土的 2 5件陶仓 ,肩部朱书“黍粟”、“小麦”等字 ,说明已能按照不同种类的粮食储藏在不同结构…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的早期楼阁式佛塔,已知的考古实物,有长江上游的四川什邡在1986年发现中国最早的佛塔画像砖;在文献记载中,有长江下游的江苏徐州一带笮融“大起浮图祠”。考古文物与同期的文献记录相近,均为楼阁式木作建筑。什邡画像砖佛塔明显源于古印度西北广为流行的高层佛塔,中国佛塔是在此基础上依据传统的楼阁式建筑而发展起来的。基于信仰观念引导宗教艺术的看法,汉代神仙好楼居的传统思想,使得犍陀罗佛塔得以比附仙人所居的木作高楼得以在中国安家落户。宗教信仰的类同性,其重要性,远在单纯型制模仿改造之上,或许正是这一原因,使得楼阁式佛塔得以在中国广为传播。另外,什邡画像中与佛塔并置的三宝柱被辨识出来,同时也构成上述观念的一个重要证据。作为早期佛教艺术的珍贵文物,什邡佛塔成为研究中国早期印佛塔型制演变、中国汉代神仙信仰以及佛教初传中国的重大问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西王母题材在汉代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中极为常见,其与汉代这些墓葬绘画形式中的宗教性含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分析西王母绘画题材的相关特征,有助于我们研究汉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所体现的宗教思想(含民间信仰),并为我们今后在做汉墓葬的相关问题研究时提供宗教维度的思考与查鉴。  相似文献   

7.
从四川汉画像砖图像看东汉庄园经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汉代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庄园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考古材料汉画像砖图像的解读对东汉庄园经济进行初步探讨,以求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为了解汉代庄园经济提供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8.
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政府重视农业,农业迅速的恢复并发展起来,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繁荣,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汉画像石、砖就是汉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内容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9.
汉代文字瓦当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是属于一定历史范畴的艺术,文字瓦当中出现农业吉语正是当时社会中重农思想及实践的反映,从一个侧面映射出汉代社会状况及农业生产习俗,这对于今天的汉代农史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川汉代陂塘水田模型考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发达区域之一。早在秦汉时期,这里河渠密布,岷江等水系成放射状流经各处。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如左思《蜀都赋》云:“邛竹缘岭,菌桂临崖;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迎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极有利于水生作物的生长,这决定了四川汉代农业具有水田陂塘众多这一特征。历年来在成都平原出土的水田陂塘陶(石)模型,就反映了四川汉代农业的一个主要方面。笔者将历年来出土的汉代水田陂塘实物介绍于下,并结合文献材料对四川汉代的水田陂塘的状况作一考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农业技术是我国农业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是我国现代农业的源头所在,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参考。通过对汉代以来多部经典农书进行梳理,分析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技术演进,阐明古代农业技术中的思想理念,探讨其对当代农业发展的启示意识。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大致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自汉代以来,从农田水利到畜禽养殖,在技术的发明和使用过程中,传统农业特别重视农业生产与自然要素相匹配,通过农业内循环方式促进农业再生产,同时也注重精耕细作与农技改良的统一。总体而言,当前绿色农业、循环农业、集约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与中国古代农业技术蕴含的农业实践智慧一脉相承,这些典籍为当前农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古代农业技术中蕴含着生态平衡、绿色循环、实用主义等多重理念均启示现代农业应在尊重传统农业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其社会属性和工业属性,规避现代农业发展的种种风险,进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汉画像石作为一门墓葬艺术,是绘画与雕塑结合的具有装饰作用的绘画形式,具有题材丰富、构图饱满、造型生动、层次分明、雕刻精湛、纹饰精美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研究它的艺术风格对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的精神风貌、艺术追求、审美趋向大有裨益.汉画像石无论是从构图、造型、雕刻手法还是装饰特色等方面将成为当今美术考古与学术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3.
程幸  程进 《农业考古》2012,(4):249-251
清代《耕织图》彩绘瓷在清代帝王的直接推崇下而创制,其所反映的均是江南地区的耕织情况,对推动发展当时的农耕起了重要的教化作用。一、《耕织图》起源与清代《耕织图》的创作《耕织图》是古代表现农耕与蚕桑场景的图画,最早可溯源至汉代画像砖。不过当时只是零散的"耕"或"织"  相似文献   

14.
1994年7月,甘肃高台县骆驼城乡骆驼城西南墓群出土一批魏晋时期的彩绘画像砖。这批画像砖共58块。画像砖呈青灰色,长方形,长39厘米,宽19.5厘米,厚5厘米。砖面用白粉涂底,丹砂饰边,中间用墨线、丹砂作画,全为一块砖一个完整的画面。画像砖的内容涉及当时河西走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状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画像砖的具体内容以表现现实生活为主,有反映当时农业生产、畜牧渔猎、饲养屠宰家畜的场景,也有反映墓主人生活、信仰及死后妄想升天的画面,还有一部分画像砖绘云气、青龙、山石、树木、供…  相似文献   

15.
王一 《河南农业》2016,(21):61-62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它源于丧葬文化,是丧葬文化最直接的感性显现。纵观汉代画像石的画面,无论是现实生活画面还是神话形象,无不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追求生命的永恒不朽,成为渴望生命永恒的图式。  相似文献   

16.
汉代艺术在继承了先秦艺术思想的同时,受到中西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融合影响,又多了一层人的自信精神。作为汉代雕塑的一种艺术形式,汉俑是这个时期造像艺术的典型代表。受到祖先崇拜思想影响和周汉礼教的约束,汉俑造像在历史与现实、神与人的纷繁交融中,体现着汉民族自信浪漫、自由活泼及简洁雄浑的性格,极富魄力的汉俑造像,见证了汉代艺术的辉煌,并散发出两汉艺术大气而浪漫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汉代的农业,尤注目于集约精耕与人口增殖的关系.精耕制与以销售为部分目的的农户经营,由汉代以至近世,始终是中国农业经济的特色.兹先由汉代政府对农业的政策开始讨论.秦统一中国,废封建,行郡县,诸子不复分封.由此,秦天子以下,天下莫非齐民,中间的只有代表皇权的守令,皇帝与臣民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这也可说是韩非子理想的实现,使强宗大族不复能专垄断赋役所自出的人力资源.《韩非子》:“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伏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  相似文献   

18.
文物对农耕史特别是农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农耕文物的史料价值,以及辨识一些伪造文物(赝品),是当前学界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考辨两件文物和一组赝品"文物",揭示了真实文物蕴含的农具史价值,揭露了伪造文物的破绽:安徽省淮北市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陶漏斗应当是风扇车(明器)上盛装、倾泻谷物的粮斗;山东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馆藏的一组"汉代农耕图"画像砖,有改造、沿袭已有文物图案的痕迹,结合其他疑点,可判定系今人伪造;江苏徐州汉文化景区汉画长廊的汉画像石"牛耕图"不但描绘了带有马鞍形的犁壁,还绘有迄今唯一的汉代"耒耜耕"画面,对农具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该画像石上"耒耜耕"全图的解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史晓雷 《农业考古》2015,(1):193-196
通过分析香港文化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绿釉舂米坊模型"以及中国农业博物馆征集的汉代"绿釉陶作坊(模型)",认为这两件明器是我国汉代水碓的考古学证据,表明我国汉代已经出现了较复杂的连机碓。  相似文献   

20.
孙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343-9344
从中国传统园林山石景石艺术形式出发,分析现代园林绿地中置石艺术景观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了新环境下山石景观艺术形态的创作思路,为现代园林空间中山石应用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