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画像石是中国石砖画像的经典之作,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画像石发展到汉代达到一个巅峰的阶段,出现了很多技术精湛,图像内容清晰的画像石。济宁作为汉代画像石的一个重要的产地,在汉画像石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画像石不仅技术精湛、故事内容详细、深受现代人们的喜爱,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画像石的一个全新的标本,本文以济宁汉代画像石的分布及区域特点为出发点,重点分析济宁汉代画像石的画面特点。  相似文献   

2.
画像石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遗存品,乐舞文化是汉画像石的审美景观之一.本文从民俗特征入手对汉画像石乐舞艺术进行研究,分析汉画像石乐舞艺术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得以发展的社会因素;探讨楚文化、民族融合、厚葬等民俗文化对汉画像石乐舞艺术发展的影响,以期对汉代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汉墓遣策出土的基本情况,结合古代丧葬和遣策制度,发现汉墓遣策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汉代丧葬文化的信息,为我们研究汉代丧葬文化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4.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的牛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燕 《农业考古》2006,(1):132-135
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时期。推动这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铁犁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乃至基本上普及于全国。铁犁和牛耕技术结合形成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这一社会生产力是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两汉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汉代重视葬俗,视死如生,所以。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前活动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汉代人们田间耕作场景和牛耕技术,本文拟就目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的牛耕图来探讨两汉的牛耕技术。  相似文献   

5.
汉画像石(砖)是汉代的建墓用材,它的出土范围涵盖了河南、鄂西北、山东、苏北、皖北、陕北、晋西北、四川等广大地区,其中有许多是反映汉代农事风俗的画面,现结合考古新发现及文献资料对其中的农俗图像及所折射出的汉代农俗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汉画像石是汉代一种内容丰富的艺术形式,其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表现当时汉代社会主流思想——儒家伦理思想的刻画内容。这些汉画像石为我们研究汉代儒家伦理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建筑有独特的建筑形式,如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这五种形式在汉代已经形成,尽管现在存世的建筑最早只有唐代的,但是我们从汉代明器和画像石中,可以看到这些建筑形式的记录。中国古代的宫殿、寺院、住宅,基本上都是由单体建筑组合成建筑组群。无论单体建筑个体的体量再大,也必须由阶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最下面的是基础,用  相似文献   

8.
从画像砖、石看汉代农业经济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画像砖、石看汉代农业经济特点中国农业博物馆林正同汉代画像砖、画像石是附在建筑墓穴壁面和楣楹碑阙上的装饰性艺术品。画像砖石墓大体上从西汉中晚期开始出现,流行于东汉而衰弱于魏晋时期(1)。砖石画像是我国古代社会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窥探汉代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居延汉简的题记文字和汉墓壁画、汉画像石、敦煌石窟壁画以及唐宋绘画中的图像解读,确认汉代的“堂皇”乃是一种正面敞开,用于接待宾客或治事的厅堂类建筑。  相似文献   

10.
从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中的关于庭院植物的形象描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汉代庭院植物的配置是很有特点的:不仅可以看到类似西方园林植物的整齐而规则的排列方式,同时也可以看到汉代庭院配置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并且与建筑的形体及形式相得益彰;更可贵的是汉代庭院植物的配置饱含着向自然化、生态化和艺术化等近似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形式的探索。图6参10  相似文献   

11.
文物对农耕史特别是农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农耕文物的史料价值,以及辨识一些伪造文物(赝品),是当前学界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考辨两件文物和一组赝品"文物",揭示了真实文物蕴含的农具史价值,揭露了伪造文物的破绽:安徽省淮北市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陶漏斗应当是风扇车(明器)上盛装、倾泻谷物的粮斗;山东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馆藏的一组"汉代农耕图"画像砖,有改造、沿袭已有文物图案的痕迹,结合其他疑点,可判定系今人伪造;江苏徐州汉文化景区汉画长廊的汉画像石"牛耕图"不但描绘了带有马鞍形的犁壁,还绘有迄今唯一的汉代"耒耜耕"画面,对农具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该画像石上"耒耜耕"全图的解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属于黄河下游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一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齐鲁之邦的一个组成部分。全市发现汉代以前古遗址达二百余处,同时还出土了不少反映汉代农业生产的文物,如汉画像石,铁制农具、陶家畜、陶井、仓、猪圈等,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汉画包括帛画、漆画和壁画,画像是指画像石。在汉画和画像的媒介中经常出现宴饮、庖厨、食品加工等反映饮食题材内容的画面,这些绘画媒介包含大量汉代饮食生活的历史信息。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饮食题材画像内容,并从食物构成、食品加工、烹饪技法和礼仪制度几方面入手综合研究,最终得知汉代主要以"五谷"为主食,"五畜"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采用烝、炙、熬、煎等烹饪技法,并有严格的饮食礼仪制度。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牛耕"的普及发展期。汉墓壁画和画像石中有不少反映"牛耕"的图像,包括"二牛三人""二牛二人""二牛一人"式犁耕,"一牛一马并耕",及"一牛挽耕"等形式。这些图像是研究汉代农耕技术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农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汉代牛耕画像石的出土区域,多属农业开发程度较低的汉代边郡地区,在汉代农业较发达的关中、中原、成都平原等地却鲜有发现。大体上表现出一种牛耕画像石分布与农业发展程度呈负相关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缘由有二:其一,巨大的投入成本抑制了铁犁牛耕在内地的推广;其二,国家行为促进了铁犁牛耕在边地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西王母题材在汉代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中极为常见,其与汉代这些墓葬绘画形式中的宗教性含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分析西王母绘画题材的相关特征,有助于我们研究汉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所体现的宗教思想(含民间信仰),并为我们今后在做汉墓葬的相关问题研究时提供宗教维度的思考与查鉴。  相似文献   

17.
谶纬思潮是产生于西汉成哀之际兴起于东汉的特殊的思想文化现象,它的出现给汉代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无独有偶,汉画像石的出现、兴盛以及衰微与谶纬思潮遥相对应。本文笔者将试从两者概念、征兆图像和天人感应思想等几个方面揭示两者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政府重视农业,农业迅速的恢复并发展起来,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繁荣,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汉画像石、砖就是汉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内容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汉画像石作为一门墓葬艺术,是绘画与雕塑结合的具有装饰作用的绘画形式,具有题材丰富、构图饱满、造型生动、层次分明、雕刻精湛、纹饰精美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研究它的艺术风格对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的精神风貌、艺术追求、审美趋向大有裨益.汉画像石无论是从构图、造型、雕刻手法还是装饰特色等方面将成为当今美术考古与学术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20.
试析南阳汉画中的农业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南阳汉画中的农业图像河南省南阳市汉画馆王玉金汉代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农业的重要实物资料。学术界对于山东、江苏、四川、陕北等地汉画中的农业图像作了较多的论述,而对南阳汉画中的农业图像至今尚无人专题论及。笔者不揣浅陋,对此略作探讨。一、牵牛图据史书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